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球海表温度场中主要的年代际突变及其模态 被引量:61
1
作者 肖栋 李建平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839-854,共16页
用滑动t检验法对NOAA提供的改进扩展重建的全球海表温度场(1867-2005年)的年平均时间序列进行了年代际突变的定量检验。给出了几个年代际突变时期的时空分布,这些时期有:1894~1901年、1905~1909年、1920-1930年、1939-1945年、195... 用滑动t检验法对NOAA提供的改进扩展重建的全球海表温度场(1867-2005年)的年平均时间序列进行了年代际突变的定量检验。给出了几个年代际突变时期的时空分布,这些时期有:1894~1901年、1905~1909年、1920-1930年、1939-1945年、1954-1958年、1973-1979年和1994-1998年,并确定了全球海表温度年代际突变的时间,不仅发现了大家熟知的1924、1942和1976年左右的突变,还发现了1894、1907、1956年和最近的1997年的突变。分析表明,赤道太平洋和南太平洋是海温变化的敏感区的可能性较大,其次是北太平洋和南印度洋。用合成差分析得到了全球海表温度场的年代际模态的空间分布,1895~1906年和1908~1923年、1925-1941年和1943-1955年以及1977-1996年和1998-2005年这三对模态分别在大部分海域大体上存在较为明显的反位相结构,太平洋上各个时期均表现为PDO模态,只是强度和范围有所不同,大西洋的南北结构具有不对称性,增暖占主导地位。用滑动t检验法对PDO的年代际突变的信号进行了定量的检验,发现其年代际突变的时间依次为:1908、1924、1942、1956、1976和1997年,除了1894年的突变外,其余突变年份与上述全球海表温度场的年代际突变时间基本上是一致的,这说明PDO是全球海表温度场年代际突变的重要成员之一。假如存在1997年左右的突变,1998-至今时段就是全球海表温度场一个新的年代际背景,就其年代际模态而言,目前的强度比1943-1955时段的年代际背景还要强;就PDO目前的强度来说,与1909-1923和1957-1975这两个时段的强度大体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海表温度 滑动t检验法 年代际突变 年代际模态 太平洋年代际振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海表温度年代际尺度的空间分布及其对长江中下游梅雨的影响 被引量:25
2
作者 魏凤英 宋巧云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77-484,i0002,共9页
使用统计诊断的方法,探讨了近百年全球海表温度年代际尺度的空间分布结构与长江中下游梅雨异常变化的可能联系。采用三次样条函数拟合的方法将1885~2000年全球海表温度场和长江中下游梅雨雨量百分比序列的年代际变化分量分离出来,在... 使用统计诊断的方法,探讨了近百年全球海表温度年代际尺度的空间分布结构与长江中下游梅雨异常变化的可能联系。采用三次样条函数拟合的方法将1885~2000年全球海表温度场和长江中下游梅雨雨量百分比序列的年代际变化分量分离出来,在分析各自年代际变化特征基础上,研究了全球海表温度的年代际尺度分布结构对长江中下游梅雨异常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全球海表温度年代际尺度变化分量清晰地表征出气候背景的分布状态,其中太平洋年代际振荡(PDO)型态表现突出,特别是1976年以后太平洋的气候背景呈现暖事件增强的趋势。同时,印度洋及大西洋中部海域的海表温度也表现出明显的升温趋势。(2)长江中下游梅雨年代际尺度变化趋势与全球海表温度的年代际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特别是与PDO典型分布型态的变化趋势有很好的对应,当PDO暖事件趋势处于较强时期时,长江中下游梅雨为偏多的趋势,反之亦然。其中20世纪70年代中期PDO出现暖位相增强的突变,长江中下游梅雨也在此时期转入增多的趋势。同时,印度洋、大西洋部分地区的海表温度的年代际变化与梅雨的年代际变化之间也有一定的关联。(3)PDO指数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面积指数的年代际变化趋势一致的统计事实,从一个侧面说明海洋的年代际变化最终通过副热带高压的变动影响梅雨的异常变化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海表温度 长江中下游梅雨 年代际变化 空间分布结构 年代际变化特征 海表温度 长江中下游 梅雨 全球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海表温度变化与中国夏季降水异常分布 被引量:16
3
作者 魏凤英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S1期101-109,共9页
用奇异值分解分离出全球范围及北太平洋海域海表温度与中国夏季降水相关的空间分布结构.经分析得到:当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海温呈某种特定配置时,特别是当北太平洋的海温呈典型厄尔尼诺型态或暖池附近海温发生异常变化时,对中国... 用奇异值分解分离出全球范围及北太平洋海域海表温度与中国夏季降水相关的空间分布结构.经分析得到:当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海温呈某种特定配置时,特别是当北太平洋的海温呈典型厄尔尼诺型态或暖池附近海温发生异常变化时,对中国夏季雨带位置的变化起一定作用.但就中国大范围而言,海温对夏季降水所起的作用没有达到0.05显著性水平.海温的变化及特定配置与西北地区夏季降水有较显著的统计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海表温度 相关空间结构 奇异值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北江流域前汛期降水与全球海温及遥相关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刘占明 陈子燊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239-1246,共8页
以广东北江流域18测站1965~2007年的月降水数据为基础,统计发现该区域降水前汛期突出,后汛期不明显,年内降水呈明显的“单峰型”分布。Mann-Kendall趋势检验表明,4月、5月降水主要呈下降趋势,6月降水主要呈上升趋势。考虑到前期... 以广东北江流域18测站1965~2007年的月降水数据为基础,统计发现该区域降水前汛期突出,后汛期不明显,年内降水呈明显的“单峰型”分布。Mann-Kendall趋势检验表明,4月、5月降水主要呈下降趋势,6月降水主要呈上升趋势。考虑到前期海温及遥相关指数对降水具有预测性的指示意义,本文将流域前汛期各月份降水经验正交函数(EOF)分析的第一模态时间系数与同期及前期1~12月全球海温及10种遥相关指数进行时滞相关。结果发现影响前汛期各月降水的海温异常关键区并不局限于广东近海,各月的海温异常关键区、遥相关指数及其影响时段存在较大差异。海温异常关键区面积各月均表现为负相关海域大于正相关海域;4月、5月正相关海域主要分布在南半球,6月正相关海域主要分布在北太平洋海域;有些海区在滞后0~12月均与前汛期降水相关显著。研究有助于减少广东北江流域前汛期降水预报的不确定性,为指导工农业生产及防灾减害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也可为研究区域气候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提供一种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汛期降水 全球海表温度 遥相关指数 时滞相关 广东北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