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球治理倡议的内在逻辑、理论创新与时代价值
1
作者 李益波 《国际论坛》 2025年第6期100-120,159,共22页
全球治理倡议作为中国向国际社会提出的又一新型国际倡议,以“五个坚持”为核心理念,从前提、保障、路径、取向和原则五个方面为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体系提供了理论指引和中国方案。该倡议为克服当前全球治理体系的内在缺陷——... 全球治理倡议作为中国向国际社会提出的又一新型国际倡议,以“五个坚持”为核心理念,从前提、保障、路径、取向和原则五个方面为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体系提供了理论指引和中国方案。该倡议为克服当前全球治理体系的内在缺陷——民主赤字、正义赤字、权威赤字、民本赤字和效率赤字,作出了独创性的理论贡献,系统地回答了“构建什么样的全球治理体系,如何改革完善全球治理”这一时代课题,形成了一个逻辑严密、内涵丰富、兼具理论性和实践性的科学理论体系。全球治理倡议是在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丰富实践的基础上,对共商共享共建全球治理观的进一步具体化。该倡议准确抓住了世界历史发展规律和时代发展大势,深刻剖析了全球治理朝正确方向演进的深层逻辑,实现了对“西方中心主义”全球治理观的超越,是习近平外交思想的重大创新发展。全球治理倡议的提出为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提供了新理念、新思路,为全球南方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提供了理论指引,也为中国外交更加积极有为推动这一进程指明了方向和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治理倡议 治理赤字 中国方案 人类命运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 全球南方” 的粮农治理困境:成因分析、改革探索与中国因应
2
作者 赵文杰 徐秀丽 李小云 《太平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5-28,共14页
在全球农业价值链紧密相连的当下,“全球南方”面临着复杂的粮农治理困境,并突出表现于粮食安全状况不佳、农业生产力不高、在农业贸易与投资中竞争力不足、非传统威胁和技术鸿沟加剧等方面。这一境况既源于南方国家内部的发展制约,也... 在全球农业价值链紧密相连的当下,“全球南方”面临着复杂的粮农治理困境,并突出表现于粮食安全状况不佳、农业生产力不高、在农业贸易与投资中竞争力不足、非传统威胁和技术鸿沟加剧等方面。这一境况既源于南方国家内部的发展制约,也与国际环境息息相关,而当前全球粮农治理体系存在的诸多不合理因素和结构性困境是根本原因。面对自身及全球农业发展中的复杂问题与挑战,“全球南方”正通过多种途径积极推动全球粮农治理体系改革,逐步形成具有“南方特色”的全球粮农治理模式。对于中国而言,要协同“全球南方”更好地推动全球粮农治理体系改革,应坚持以粮食安全和减贫为核心战略支点,高度重视国际规则的重要作用,充分利用好联合国粮农组织等各类多边平台,并强化全球粮农治理相关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南方” 全球粮农治理 粮食安全 国际组织 全球治理倡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包容、普惠的全球人工智能治理体系:现实挑战与对策建议 被引量:4
3
作者 薛澜 梁正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3-32,共10页
当前,人工智能作为引领本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已经具备改变人类生产生活方式乃至深刻影响世界的巨大潜力。构建包容、普惠的全球人工智能治理体系不仅事关全球公平问题,更会对全球发展、全球安全产生重要影响。然而当前... 当前,人工智能作为引领本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已经具备改变人类生产生活方式乃至深刻影响世界的巨大潜力。构建包容、普惠的全球人工智能治理体系不仅事关全球公平问题,更会对全球发展、全球安全产生重要影响。然而当前全球人工智能治理的各类机制存在包容性和有效性不足的问题,并未形成全球人工智能治理的基本框架;在治理体系建设上,技术普惠愿景、多边机制协同行动仍然受到技术集中垄断、“脱钩”对抗行为的干预,而不平等的既有国际格局也在根本上阻碍包容、普惠的全球治理体系的塑造。中国有必要在《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引领下,进一步从理念倡导、议程设置、多边合作、行动示范四个方向出发,推动包容、普惠的全球人工智能治理体系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 国际治理 国际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行者优势”:全球公域治理中的制度性权力与中国方案
4
作者 唐静 王栋 《太平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9-42,共14页
完善全球治理、构建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体系已成为时代课题。作为全球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全球公域治理涵盖了公海和国际海底区域、极地、大气空间、外太空、网络空间等国家主权管辖范围外领域和资源的治理安排,全球公域也因其丰富的资... 完善全球治理、构建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体系已成为时代课题。作为全球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全球公域治理涵盖了公海和国际海底区域、极地、大气空间、外太空、网络空间等国家主权管辖范围外领域和资源的治理安排,全球公域也因其丰富的资源和重要的战略地位而日益受到各国关注。全球公域治理中的制度性权力指影响全球公域定义、议题议程设置、资源分配及制度建设的能力。当前,全球公域治理面临困境。定义不明确导致概念和议题界定模糊,技术水平差异致使参与治理程度不一,治理乏力与利益分歧催生议题联盟,共识缺乏造成全球公域规范机制供给不足,从而提供了制度性权力的行使空间。美欧等大国竞相利用其知识或技术等优势,通过模糊泛化概念争夺知识定义权,利用技术支配权筑建“小院高墙”,建立利益关系网络掌握关系主导权,争夺规则制定权以构建对自身有利的国际秩序。不同于美西方强调制度性权力的竞争性路径,中国应提出全球公域治理的中国方案,积极提供全球公域公共产品,通过构建认知、制度、责任共同体,引导建立公平公正的全球公域话语体系和治理秩序,从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公域 全球治理倡议 制度性权力 人类命运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引未来:全球人工智能治理的现实困境与中国方案 被引量:5
5
作者 部彦君 《当代经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1-40,共10页
人工智能作为此次科技革命中最具有代表性和颠覆性的新兴战略性技术,拥有广阔的技术应用前景和未来发展前途,是当下国际竞争的焦点,有天然的扩散与外溢倾向。为了给人工智能发展可能带来的人机共生、共治的未来做好相应的制度与理论准备... 人工智能作为此次科技革命中最具有代表性和颠覆性的新兴战略性技术,拥有广阔的技术应用前景和未来发展前途,是当下国际竞争的焦点,有天然的扩散与外溢倾向。为了给人工智能发展可能带来的人机共生、共治的未来做好相应的制度与理论准备,中国基于当下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现实提出了《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该倡议蕴含丰富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为世界各国各方共商、共建人工智能全球治理以及共享治理成果提供了中国智慧,是习近平全球治理观的最新体现。因此,文章将基于《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的主要内容,分析该倡议的价值,为进一步挖掘中国智慧、理解中国方案提供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治理 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 人类命运共同体 技术赋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命运共同体视角下人工智能风险全球治理的国际法规制路径探究 被引量:13
6
作者 李猛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2-124,共13页
2023年10月中国发布的《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是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视角,提议各国加强信息交流与技术合作、共同做好风险防范、促进人工智能技术向善,开启了人工智能全球治理的新篇章。鉴于人工智能技术所呈现的跨国家、跨领域、... 2023年10月中国发布的《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是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视角,提议各国加强信息交流与技术合作、共同做好风险防范、促进人工智能技术向善,开启了人工智能全球治理的新篇章。鉴于人工智能技术所呈现的跨国家、跨领域、跨文化等全球化属性,作为维护全球和平与稳定基石的国际法由此成为推进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防范人工智能国际风险和伦理风险的重要力量。然而,目前国际法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中依然面临着严峻的风险和挑战,其中主要包括:国际战略博弈加剧、人工智能算法独裁、人工智能技术垄断、人工智能规则霸权等国际政治安全风险;国际贸易摩擦加剧、全球结构性失业、数据跨境流动规制冲突等国际经济安全风险;人工智能军事伦理困境、人工智能战争人权侵犯、人工智能武器技术扩散等国际军事安全风险;等等。为此,需要通过国际软法与国际硬法协同共治、建立和完善数字经济国际规则、加强人工智能武器领域人权保护等方式,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人工智能国际法体系,为人工智能全球治理提供坚实的国际法治保障,在安全稳定的前提下促进人工智能健康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命运共同体 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 人工智能风险 全球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概念法学到利益法学:人类共同继承财产原则之研究范式转向与路径构建
7
作者 林灿杰 尹玉海 《太平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43-57,共15页
长期以来,国家管辖范围以外区域及其资源的法律属性与治理模式一直是国际争议的焦点,从国家间的意识形态对立逐渐演变为人类共同继承财产原则与公海自由和外空自由原则之间的根本性冲突。传统研究多采用概念法学的研究范式,虽已明确人... 长期以来,国家管辖范围以外区域及其资源的法律属性与治理模式一直是国际争议的焦点,从国家间的意识形态对立逐渐演变为人类共同继承财产原则与公海自由和外空自由原则之间的根本性冲突。传统研究多采用概念法学的研究范式,虽已明确人类共同继承财产原则所蕴含的全人类利益属性,并据此确立了公海和外空区域及其资源的地位,但由于概念法学的研究范式侧重于体系解释和文义解释,难以提出确切含义且无法化解国家间的利益冲突,从而限制了该原则的现实应用。通过转向利益法学的研究范式,该原则的研究可以在利益平衡和价值判断两大核心理念的指引下,确立全人类利益的价值优先序列,同时兼顾自由价值所代表的资源开发需求,为缓解国家间利益冲突提供可行方案。在具体路径上,惠益分享机制的设计应以全人类利益为价值目标,将利益平衡理念融入货币与非货币的惠益分享模式之中,既鼓励国家和商业主体积极参与深海与外空资源开发,又要求其推动科技成果共享并协助发展中国家能力建设。通过构建一体化的惠益分享交流平台,国家可以强化在全球、区域、次区域及专业机构等多层次的协同合作,进而建立全过程的监测与透明度机制,确保惠益分享机制的程序正义,最终助力惠益分享机制真正为实现全人类利益做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共同继承财产原则 全人类利益 全球治理倡议 利益法学 惠益分享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新时代“枫桥经验”法治话语的国际建构
8
作者 廖卫华 《法治研究》 2025年第6期48-64,共17页
新时代“枫桥经验”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大成果,其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中“和合”“无讼”“治未病”的价值追求,形成了具有范式创新意义的社会治理模式。新时代“枫桥经验”法治话语的国际建构可以为全球治理文明转... 新时代“枫桥经验”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大成果,其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中“和合”“无讼”“治未病”的价值追求,形成了具有范式创新意义的社会治理模式。新时代“枫桥经验”法治话语的国际建构可以为全球治理文明转型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在制度内涵层面,新时代“枫桥经验”包含“多元主体、刚柔并济、分类管控、阶段防治”的预防性制度实践;“上下联动、综合解纷、挖掘根源、恢复和谐”的整全性解纷机制;“强化结构韧性、促进能力建设、塑造治理过程”的适应性法治模式。在认识基础层面,其具备三重维度的理论共识,包括价值论维度的“以人为本、多元共治、和谐共生”,方法论维度的“与时俱进、因地制宜、普惠包容”,以及认识论维度契合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中“主体多元化、方式公正化、对象跨国化”的范式转型需求。这种价值、方法、认识上的三维统一,为构建具有普遍解释力的国际化法治话语体系奠定了学理基础。为实现新时代“枫桥经验”法治话语的国际建构,应当注重结合国际现有实践提炼制度要素,依托“一带一路”倡议、上海合作组织和国际调解院等中国主导的国际机制,以“全球治理倡议”指导新时代“枫桥经验”国际化、充分对接现有全球性和区域性国际机制、搭建多维国际交流平台,以提升中国在全球治理体系中的话语权和软实力,推动构建更加公正、合理、包容的国际秩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枫桥经验” 社会治理 国家治理 全球治理 全球治理倡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