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PT3模型对大高差中长距离RTK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谭龙 舒宝 +3 位作者 王利 李新瑞 周稳星 李博 《导航定位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9-89,共11页
对流层延迟是大高差环境下实时动态定位(RTK)的主要误差源,严重影响了RTK的定位精度。为有效抑制大高差环境下对流层延迟对RTK定位的不利影响,提出提升RTK定位性能的合理方案。本文以香港连续运行卫星定位服务综合系统(CORS)站为例,评... 对流层延迟是大高差环境下实时动态定位(RTK)的主要误差源,严重影响了RTK的定位精度。为有效抑制大高差环境下对流层延迟对RTK定位的不利影响,提出提升RTK定位性能的合理方案。本文以香港连续运行卫星定位服务综合系统(CORS)站为例,评估了第三代全球气压气温模型(GPT3)在不同季节不同高差基线的对流层模型精度,并在此基础上对比分析了引入GPT3模型约束前后的中长距离RTK的定位性能。结果表明:香港地区19~34 km中长基线相对对流层总延迟的量级在厘米级到分米级,严重影响RTK定位结果。GPT3模型在香港地区的误差在±1 cm之间,可以作为先验对流层信息进行约束。加入GPT3模型的约束后,四条基线的BDS和BDS/GPS组合的RTK定位U分量的精度均有显著提升,BDS提升了35.1%、32.7%、32.3%和56.9%,BDS/GPS提升了29.1%、26.1%、31.2%和63.3%;四条基线的单BDS模糊度固定率分别提升了5.7%、2.6%、6.4%和4.5%,而BDS/GPS组合基本没有影响。此外,先验方差的取值对大高差基线有一定影响,在对流层活跃的月份须根据统计的大气建模误差及时更新先验方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高差 实时动态定位(RTK) 对流层延迟 第三代全球气压和温度模型(gpt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PT3模型反演大气可降水量的精度分析 被引量:9
2
作者 陈发源 王新志 金晓毅 《导航定位学报》 CSCD 2021年第6期38-44,共7页
针对在利用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反演高精度的大气水汽产品时,容易缺少实测气象参数的问题,提出利用全球气温气压3(GPT3)模型计算的气温、气压参数,结合GPT3、贝维斯(Bevis)回归和改进Bevis回归计算的加权平均温度,来反演大气可降水量... 针对在利用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反演高精度的大气水汽产品时,容易缺少实测气象参数的问题,提出利用全球气温气压3(GPT3)模型计算的气温、气压参数,结合GPT3、贝维斯(Bevis)回归和改进Bevis回归计算的加权平均温度,来反演大气可降水量(PWV)的方法。3种基于GPT3模型计算PWV的方法分别记为G/PWV、GB/PWV和GBG/PWV。利用美国怀俄明州立大学提供的探空站实测PWV数据作为真值,对计算的PWV进行精度评估。实验结果表明:G/PWV、GB/PWV和GBG/PWV均能够达到毫米级精度,它们的年均偏差分别为0.06、0.17、0.42 mm,均方根误差分别为4.47、4.48、4.54 mm;对于不同的测站和地理分区,3种方法反演出的PWV精度有所不同且呈现出不同的规律;整体而言,在中国陆地区域内利用GPT3模型反演PWV,能够达到较高的精度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气温气压3模型 大气可降水量 加权平均温度 精度评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对流层天顶延迟模型在陕西地区的精度及适用性分析 被引量:10
3
作者 尹恒毅 郭春喜 +4 位作者 姚顽强 赵红 黄功文 王维 惠哲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91-394,共4页
利用MATLAB实现UNB3m、GPT2w+Hopfield、GPT2w+Saastamoinen、GPT3+Hopfield、GPT3+Saastamoinen等5种模型,分析它们在陕西地区的适用性。结果表明,5种模型结果普遍偏小。GPT2w+Saastamoinen和GPT3+Saastamoinen模型整体精度相当,且优... 利用MATLAB实现UNB3m、GPT2w+Hopfield、GPT2w+Saastamoinen、GPT3+Hopfield、GPT3+Saastamoinen等5种模型,分析它们在陕西地区的适用性。结果表明,5种模型结果普遍偏小。GPT2w+Saastamoinen和GPT3+Saastamoinen模型整体精度相当,且优于其他3种模型,bias为1.41cm,RMS分别为4.68cm和4.67cm,且随着高程增加精度越来越高。5种策略精度均随季节变化而变化,其中UNB3m变化最为明显,夏冬2季bias差达到7.92cm,RMS差达到7.67cm。更高精度计算时,秋季应使用GPT3,而春夏2季时使用GPT2w效果更好。选用同样的气象参数模型时,Saastamoinen模型比Hopfield模型更适用于陕西地区,并且陕北地区精度最好。对比最新的全球气压温度模型GPT3与GPT2w发现,2种模型算得的地面气压P、地面温度T、地面水汽压e、大气加权平均温度Tm等4种气象参数均相差细微,所以在陕西地区利用GPT2w或GPT3分别算得的对流层总延迟ZTD和对流层干延迟ZHD相差很小,通过对流层湿延迟ZWD算得的PWV也几乎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NSS 全球气压温度模型 对流层延迟模型 陕西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NSS PWV典型季风气候特征奇异谱分析
4
作者 姚欢欢 党亚民 +3 位作者 杨强 闫明豪 陈洪凯 李惠玲 《导航定位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9-26,共8页
为了进一步研究利用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大气可降水量(PWV)分析不同气候类型特征,进行GNSS PWV典型季风气候特征奇异谱分析:选取中国中东部地区2016—2021年部分连续运行参考站(CORS)数据,提出将全球气压和温度(GPT(GPT3_1、GPT3_5)... 为了进一步研究利用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大气可降水量(PWV)分析不同气候类型特征,进行GNSS PWV典型季风气候特征奇异谱分析:选取中国中东部地区2016—2021年部分连续运行参考站(CORS)数据,提出将全球气压和温度(GPT(GPT3_1、GPT3_5))模型、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第五代大气再分析数据集(ERA5)模型3种大气模型分别与GNSS解算的对流层总延迟(ZTD)数据融合获取的PWV值进行对比分析,得出中国3种典型季风气候类型GNSS PWV最优大气模型;然后提出利用奇异谱分析(SSA)法分解重构出GNSS PWV时间序列,从而基于GNSS PWV分析不同季风气候类型特征。结果表明,中国3种典型季风气候类型条件下ERA5模型精度较优,选择ERA5模型为最优大气模型,重构后的GNSS PWV变化趋势能够很好地反映出3种典型季风气候类型的特征;因此GNSS PWV可应用于气候特征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 大气可降水量(PWV) 全球气压和温度(gpt)模型 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第五代大气再分析数据集(ERA5) 奇异谱分析(SSA) 气候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