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基于PatSnap数据库计量分析,研究全球针灸相关专利的发展现状,以期为针灸专利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建议。方法:通过检索智慧芽(PatSnap)数据库2004—2022年全球范围内针灸领域专利信息,对专利的申请趋势、地域分布、相关技术、主要发...目的:基于PatSnap数据库计量分析,研究全球针灸相关专利的发展现状,以期为针灸专利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建议。方法:通过检索智慧芽(PatSnap)数据库2004—2022年全球范围内针灸领域专利信息,对专利的申请趋势、地域分布、相关技术、主要发明人及主题词等进行分析。结果:共检索到针灸领域专利101343件,全球针灸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及授权占比总体呈上升趋势;我国是针灸专利申请量最多的国家,其次为韩国、日本;国内广东省、山东省和江苏省在针灸领域专利申请量靠前;A61H39专利技术类型占比最多;国内左点实业(湖北)有限公司、湖南中医药大学和成都中医药大学为主要申请人;国际上刘泰宇(■)、萨哈罗夫·康斯坦丁·谢尔盖耶维奇(SAKHAROV KONSTANTIN SERGEEVICH)和一心株式会社(■)为主要申请人;技术热点主要集中在立体图、多功能、医疗器械、点火针、便携式等。针灸医疗器械的发明整合创造是热点和高层次创新点。结论:目前我国针灸专利整体保持领先优势,今后仍需加强国内外交流合作;强化专利技术创新,提升专利质量和科技水平;优化专利申请布局,密切校院企合作,促进成果转化;促进多学科交叉融合创新。展开更多
目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对个人健康及社会存在显著影响。本研究旨在分析1990至2019年中国ADHD的疾病负担情况并进行预测,为国家制定相应的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利用2019年全球疾病负...目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对个人健康及社会存在显著影响。本研究旨在分析1990至2019年中国ADHD的疾病负担情况并进行预测,为国家制定相应的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利用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s,GBD)数据库数据,描述1990至2019年中国ADHD的发病率、患病率、伤残调整寿命年(disability-adjusted life years,DALY)等指标的变化情况,并使用整合移动平均自回归模型(autoregressive integrated moving average model,ARIMA)预测其2020至2029年的疾病负担情况。结果:1990至2019年ADHD的发病率、患病率、DALY率均呈上升趋势,男性各标化率均远高于女性,5~9岁为发病率较高的年龄段。患病率和DALY率均在10~14岁达到高峰,之后随着年龄增加逐渐降低,成年后ADHD仍然会给患者带来一定的疾病负担。预测结果提示中国2020至2029年ADHD标化发病率呈缓慢下降趋势,标化患病率和标化DALY率在2020至2025年缓慢上升,随后有所下降,2029年可能分别达到112.28/10万、2070.03/10万、25.41/10万。结论:ADHD是一种贯穿整个生命周期的疾病,但目前对成人ADHD的认知、诊断和治疗的重视程度依然不足。建议在现有疾病监测的基础上,关注成年ADHD的早诊断和早治疗,以减轻疾病对患者及社会造成的影响。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基于PatSnap数据库计量分析,研究全球针灸相关专利的发展现状,以期为针灸专利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建议。方法:通过检索智慧芽(PatSnap)数据库2004—2022年全球范围内针灸领域专利信息,对专利的申请趋势、地域分布、相关技术、主要发明人及主题词等进行分析。结果:共检索到针灸领域专利101343件,全球针灸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及授权占比总体呈上升趋势;我国是针灸专利申请量最多的国家,其次为韩国、日本;国内广东省、山东省和江苏省在针灸领域专利申请量靠前;A61H39专利技术类型占比最多;国内左点实业(湖北)有限公司、湖南中医药大学和成都中医药大学为主要申请人;国际上刘泰宇(■)、萨哈罗夫·康斯坦丁·谢尔盖耶维奇(SAKHAROV KONSTANTIN SERGEEVICH)和一心株式会社(■)为主要申请人;技术热点主要集中在立体图、多功能、医疗器械、点火针、便携式等。针灸医疗器械的发明整合创造是热点和高层次创新点。结论:目前我国针灸专利整体保持领先优势,今后仍需加强国内外交流合作;强化专利技术创新,提升专利质量和科技水平;优化专利申请布局,密切校院企合作,促进成果转化;促进多学科交叉融合创新。
文摘目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对个人健康及社会存在显著影响。本研究旨在分析1990至2019年中国ADHD的疾病负担情况并进行预测,为国家制定相应的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利用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s,GBD)数据库数据,描述1990至2019年中国ADHD的发病率、患病率、伤残调整寿命年(disability-adjusted life years,DALY)等指标的变化情况,并使用整合移动平均自回归模型(autoregressive integrated moving average model,ARIMA)预测其2020至2029年的疾病负担情况。结果:1990至2019年ADHD的发病率、患病率、DALY率均呈上升趋势,男性各标化率均远高于女性,5~9岁为发病率较高的年龄段。患病率和DALY率均在10~14岁达到高峰,之后随着年龄增加逐渐降低,成年后ADHD仍然会给患者带来一定的疾病负担。预测结果提示中国2020至2029年ADHD标化发病率呈缓慢下降趋势,标化患病率和标化DALY率在2020至2025年缓慢上升,随后有所下降,2029年可能分别达到112.28/10万、2070.03/10万、25.41/10万。结论:ADHD是一种贯穿整个生命周期的疾病,但目前对成人ADHD的认知、诊断和治疗的重视程度依然不足。建议在现有疾病监测的基础上,关注成年ADHD的早诊断和早治疗,以减轻疾病对患者及社会造成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