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47篇文章
< 1 2 7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融合电离层延迟改正与多频信号优化的全球导航卫星系统部分模糊度解算方法
1
作者 张旭 杨杰 《电子与信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543-1553,共11页
针对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在遮挡环境下定位精度受限以及差分方法在较长基线时难以消除电离层延迟的问题,该文提出一种改进的部分模糊度解算(MPAR)方法。该方法融合了无几何模式下的基于电离层延迟改正模型的级联整数解算(ICIR)与几... 针对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在遮挡环境下定位精度受限以及差分方法在较长基线时难以消除电离层延迟的问题,该文提出一种改进的部分模糊度解算(MPAR)方法。该方法融合了无几何模式下的基于电离层延迟改正模型的级联整数解算(ICIR)与几何模式下的最小二乘降相关平差(LAMBDA)。通过引入电离层延迟改正模型并将其融入ICIR方法中,有效解决了电离层延迟误差对模糊度解算(AR)的影响,提高了长基线条件下的定位精度。同时,为提升观测值质量不佳时的数据利用率,本研究利用卫星三频最优子集信息辅助非三频子集进行AR。具体而言,对最优子集卫星采用改进的ICIR方法进行解算,而对非三频卫星子集则结合最优子集的辅助信息,采用LAMBDA方法进行解算。两阶段解算策略不仅降低了计算复杂度,还显著提高了AR的成功率和可靠性,从而全面提升了GNSS定位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MPARICIR方法在各种基线条件和卫星数据质量下均表现出优异的定位精度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 模糊度解算 电离层延迟改正模型 级联整数解算 最小二乘降相关平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视距环境下核密度估计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鲁棒定位方法
2
作者 贾琼琼 周月颖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246-3255,共10页
非视距(NLOS)传输会引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接收机的伪距测量误差,最终导致定位解出现较大误差,这一问题在城市峡谷等复杂环境下尤为突出。针对该问题,该文提出核密度估计的鲁棒定位方法,其核心思想是在定位解算中引入鲁棒估计来缓... 非视距(NLOS)传输会引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接收机的伪距测量误差,最终导致定位解出现较大误差,这一问题在城市峡谷等复杂环境下尤为突出。针对该问题,该文提出核密度估计的鲁棒定位方法,其核心思想是在定位解算中引入鲁棒估计来缓解NLOS的影响。考虑到NLOS引起的伪距观测误差偏离高斯分布,所提方法首先利用核密度估计(KDE)方法估计伪距观测误差的概率密度函数,并利用该概率密度函数来构造鲁棒代价函数用于导航解算,从而缓解NLOS引起的定位误差。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在卫星存在NLOS传输时能够较好地减小GNSS的定位误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最小二乘定位 非视距传输 核密度估计 鲁棒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地探测四号星载GNSS导航系统设计及在轨效能分析
3
作者 王振兴 王煜斌 +4 位作者 毛志毅 田晓彬 刘志佳 黄勇 邵明学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23,共12页
陆地探测四号01星(LT4A)是全球首颗地球同步轨道合成孔径雷达业务卫星,依赖星载高轨GNSS导航接收系统实现在轨导航,并首次工程化应用于地面精密定轨任务。对星载高轨GNSS导航接收系统的在轨表现和工程化设计进行分析研究,通过星载BDS和... 陆地探测四号01星(LT4A)是全球首颗地球同步轨道合成孔径雷达业务卫星,依赖星载高轨GNSS导航接收系统实现在轨导航,并首次工程化应用于地面精密定轨任务。对星载高轨GNSS导航接收系统的在轨表现和工程化设计进行分析研究,通过星载BDS和GPS实测漏信号数据,进行了星载观测数据质量评估,并重点研究了利用星载高轨GNSS漏信号进行事后精密定轨的性能。研究结果表明,LT4A星载高轨GNSS导航接收系统可稳定捕获和跟踪BDS B1I和GPS L1频点的导航信号,满足卫星在轨实时和地面事后定轨精度需求。采用星载BDS+GPS联合精密定轨,重叠轨道内符合精度径向优于1.87 m,三维优于3.07 m;外符合精度径向优于1.81 m,三维优于4.71 m。针对高轨导航收星特点及卫星应用时效性需求,定轨系统可全流程自动化运行,保证轨道平滑及连续性,控制勒让德高阶误差引入,相关成果可应用于中国后续搭载GNSS接收机的高轨对地观测卫星计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地探测四号01卫星 倾斜地球同步轨道 合成孔径雷达 全球导航定位系统 事后精密定轨 在轨实时自主定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应用的光频原子钟发展现状与可用性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宋冰冰 陈江 +1 位作者 廉吉庆 刘志栋 《真空与低温》 2024年第6期664-679,共16页
随着光频原子钟技术迅速发展,光频原子钟不确定度已超越微波原子钟性能4~5个数量级,达到了10^(−19)数量级,在可靠性和小型化方面也不断提升,使得未来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搭载光频原子钟成为可能... 随着光频原子钟技术迅速发展,光频原子钟不确定度已超越微波原子钟性能4~5个数量级,达到了10^(−19)数量级,在可靠性和小型化方面也不断提升,使得未来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搭载光频原子钟成为可能。介绍了几种GNSS光频原子钟的工作原理及国内外的研究进展,从稳定度、集成度及影响稳定度的因素等方面总结了几种光频原子钟的性能,并将四种光学时钟(离子光钟、光晶格钟、双光子跃迁光频原子钟、基于碘调制转移谱光频原子钟)与目前GNSS上搭载的四大导航系统进行比较,讨论了光频原子钟的应用潜力,并提出了各光频原子钟的发展建议。针对提升离子光钟和光晶格钟可靠性的需求,提出了通过提高激光器和超稳腔的稳定性、降低核心器件环境敏感性的建议。针对提升原子束光频原子钟稳定性的需求,提出了提高原子束利用率、进一步迭代实验等方案。针对提升双光子跃迁光频原子钟和调制转移谱光频原子钟的长期稳定性的需求,提出了结合真空技术及人工智能降低频率漂移率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 光频原子钟 原子束 双光子跃迁 调制转移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NSS全球导航卫星系统的新发展 被引量:15
5
作者 刘基余 《遥测遥控》 2007年第4期1-6,共6页
GNSS全球导航卫星系统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欧盟提出的一种综合星座系统,而不是一个单一星座系统。GNSS主要包括GPS、GLONASS、Galileo、Compass和IRNSS及它们的星基增强系统,例如,WAAS、EGNOS和GDGPS等。文中主要分析了GPS、GLONASS、Gal... GNSS全球导航卫星系统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欧盟提出的一种综合星座系统,而不是一个单一星座系统。GNSS主要包括GPS、GLONASS、Galileo、Compass和IRNSS及它们的星基增强系统,例如,WAAS、EGNOS和GDGPS等。文中主要分析了GPS、GLONASS、Galileo的新发展及Compass和IRNSS的建设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 GPS GLONASS GALILEO 星基增强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路工程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测量技术规程》内容解析
6
作者 黄一昕 《铁道勘察》 2024年第3期39-44,共6页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是我国自主研发、独立运行的卫星导航系统,随着北斗三号系统的建成,BDS开始为全球用户提供连续、稳定、可靠的服务,包括提供实时动态厘米级、事后静态毫米级定位增强服务,其精度能够在铁路工程领域实现对国外卫星...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是我国自主研发、独立运行的卫星导航系统,随着北斗三号系统的建成,BDS开始为全球用户提供连续、稳定、可靠的服务,包括提供实时动态厘米级、事后静态毫米级定位增强服务,其精度能够在铁路工程领域实现对国外卫星系统的替代。Q/CR 9163—2023《铁路工程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测量技术规程》在全面总结BDS在我国铁路应用实践的基础上,提出基于北斗连续运行基准站网的铁路工程现代精密控制测量体系,明确利用BDS进行控制测量、动态测量、变形监测的技术要求;对规程进行深入解读,分析铁路北斗卫星导航测量的技术背景及研究现状,对标准内容进行深入阐述。研究表明,该规程系统反映BDS在铁路工程测量领域的应用方向,实现铁路工程领域基于卫星定位测量工作的独立自主,为BDS在铁路工程测量领域的应用与推广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测量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基准站 技术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GNSS系统兼容,合作促进共赢——专访全球卫星导航亚洲项目总协调员Rainer T.Horn
7
作者 贠敏 张曼倩 《卫星应用》 2015年第8期13-15,共3页
Rainer T.Horn先生是全球卫星导航亚洲项目总协调员,Space Tec管理合伙人。主要研究领域包括GNSS、哥白尼计划和空间政策等。Space Tec主要负责包括公共机构(如欧盟委员会,欧洲航天局,欧洲全球卫星导航监管局,欧洲议会等)在空间和空间... Rainer T.Horn先生是全球卫星导航亚洲项目总协调员,Space Tec管理合伙人。主要研究领域包括GNSS、哥白尼计划和空间政策等。Space Tec主要负责包括公共机构(如欧盟委员会,欧洲航天局,欧洲全球卫星导航监管局,欧洲议会等)在空间和空间应用领域的战略和技术咨询。在西安举办的第六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期间,本刊记者专访了Rainer T.Horn先生,他针对全球卫星导航应用的相关问题给出了解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卫星导航 gnss 系统兼容 亚洲 欧洲航天局 合作 空间政策 欧盟委员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卫星导航测量系统动态实时差分风机塔架位移测量方法
8
作者 卢阳 张宇川 乔殿城 《科学技术创新》 2024年第12期25-29,共5页
针对风力发电机组塔架塔顶位移大造成机组运行过程中载荷过大的问题,研究了基于惯量导航测量系统的相位差分定位的测量方法。传统的现场观测测量存在步骤繁杂、无法实时监测的问题,精度较低,提出了构建监测网监测卫星定位系统回传数据,... 针对风力发电机组塔架塔顶位移大造成机组运行过程中载荷过大的问题,研究了基于惯量导航测量系统的相位差分定位的测量方法。传统的现场观测测量存在步骤繁杂、无法实时监测的问题,精度较低,提出了构建监测网监测卫星定位系统回传数据,通过位移转换算法实现机组塔架的实时监测。建立了塔杆变形模型,先计算出机组的塔顶的中心经纬度坐标以及航向偏置角,后根据所测信息以及机组标定信息,将其在线实时转化为机组塔顶整体位移、相对于机舱位置前后方向以及左右方向的塔顶位移。通过实验测出塔架位移估算载荷与载荷传感器的弯矩载荷换算位移后进行对比,证明该方法有效提高了塔架位移的测量精度以及形变监测的实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机组塔架 位移测量方法 卫星导航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NSS/INS组合导航在飞行进近着陆中的应用
9
作者 杨姝 韩宇康 加松 《航空计算技术》 2025年第1期114-118,共5页
针对航空器进近着陆中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易受干扰导致精度变差的情况,将惯性导航系统(Inertial Navigation System,INS)和GNSS系统融合成GNSS/INS组合导航系统,模拟仿真了包含航空器进近着陆... 针对航空器进近着陆中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易受干扰导致精度变差的情况,将惯性导航系统(Inertial Navigation System,INS)和GNSS系统融合成GNSS/INS组合导航系统,模拟仿真了包含航空器进近着陆的轨迹并进行算法验证。结果显示进近着陆阶段的姿态角误差、速度误差和位置误差均值分别比巡航阶段减少98.95%、76.84%、60.65%。最后通过组合导航系统实验和Septentrio高精度GNSS接收机进行验证。结果显示东向、北向及天向位置误差均值分别为0.503688 m、0.482033 m和1.774242 m,满足民航一类精密进近水平和垂直精度要求,进一步验证了系统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进近着陆 惯性导航系统 组合导航 信息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NSS)在工程测量中的实践运用探索 被引量:6
10
作者 段廷魁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1年第5期182-184,共3页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与发展,越来越多的先进技术在工程测量中得到了应用,并且获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其中就包括典型的全球卫星定位系统。为了深入研究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在工程测量中的实践运用表现,可以通过介绍系统类型、特点、工作...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与发展,越来越多的先进技术在工程测量中得到了应用,并且获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其中就包括典型的全球卫星定位系统。为了深入研究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在工程测量中的实践运用表现,可以通过介绍系统类型、特点、工作原理以及运用方面,加深对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的认识与了解,进而在工程测量中更好地进行运用。与传统的人工测量相比,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的运用具有定位准确、测量精度高、操作简单、耗时少、测量站点间无需通视以及三维坐标显示等优势,在工程变形测量、水准测量、竣工测量、现场仿真、地形图测绘及施工放样、控制测量及高程拟合测量等方面具有好的运用,可以很好解决人工测量中的问题,提高测量效率与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卫星定位系统 工程测量 优势 原理 运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连续运行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的应用和建设 被引量:2
11
作者 衣洪波 修洪玉 《黑龙江交通科技》 2008年第1期110-112,共3页
介绍了国内外全球导航卫星系统的现状、应用、设计依据、组成、功能以及建设。
关键词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 应用 设计依据 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服务的新一代卫星导航系统空间段关键技术
12
作者 李懿 谢军 +2 位作者 张弓 聂欣 崔小准 《中国航天》 2024年第5期18-24,共7页
为持续提升卫星导航系统的服务性能、满足用户更加专业和多元的需求,世界各国均在持续开展卫星导航技术的研究,加紧推动新一代卫星导航系统的规划部署。本文系统梳理了当前世界各国面向服务的卫星导航系统空间段技术最新发展情况,对空... 为持续提升卫星导航系统的服务性能、满足用户更加专业和多元的需求,世界各国均在持续开展卫星导航技术的研究,加紧推动新一代卫星导航系统的规划部署。本文系统梳理了当前世界各国面向服务的卫星导航系统空间段技术最新发展情况,对空间段技术发展特点进行了总结,基于对系统服务性能贡献度和密切相关度的分析,提出了四大类空间段创新技术,分别为:时空基准技术、高精度高完好信号播发处理技术、可信导航技术、高集成全数字化载荷实现技术,给出了基本要求与关键技术,可为我国卫星导航系统后续研究与工程化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向服务 新一代卫星导航系统(gnss) 空间段关键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遥感(RS)、地理信息(GIS)、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一体化融合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宇翔 《数字通信世界》 2022年第5期1-3,共3页
遥感(RS)、地理信息(GIS)、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被称为3S系统,是三种典型的空间信息处理技术,这三种技术可以独立完成各自的功能处理,也可以联合起来发挥出更加明显的业务优势。三种技术的融合应用在完成空间信息、时间信息与环境信... 遥感(RS)、地理信息(GIS)、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被称为3S系统,是三种典型的空间信息处理技术,这三种技术可以独立完成各自的功能处理,也可以联合起来发挥出更加明显的业务优势。三种技术的融合应用在完成空间信息、时间信息与环境信息精准而快速的收集、整理过程中,建立了一个实力超强的技术体系,实现了众多领域的覆盖及突破。在互联网、云计算以及大数据等科学技术的推动下,3S系统功能更加趋于完善化、技术化、全面化和科学化,而伴随着5G时代的到来,3S一体化融合拥有了更多可能,是科技的进步,更是综合实力的展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RS) 地理信息(GIS)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 一体化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测量误差指标体系 被引量:17
14
作者 谢军 张建军 王岗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976-984,共9页
围绕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中的伪距测量误差,全面分析系统的测量原理,提出系统误差指标体系的构建流程,构建基于误差层次分解方法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测量误差指标体系,指标体系由1个系统层指标、3个准则层指标、11个要素层指标和36个基础指... 围绕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中的伪距测量误差,全面分析系统的测量原理,提出系统误差指标体系的构建流程,构建基于误差层次分解方法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测量误差指标体系,指标体系由1个系统层指标、3个准则层指标、11个要素层指标和36个基础指标等51个指标组成。同时,结合实例,从卫星下行链路的绝对时延的测试需求,引出了绝对时延的测试问题,定义星载导航任务处理单元对外1PPS信号的输出口作为卫星的时间零点,给出需要测试的绝对时延的路径组成。根据目前系统的实际情况,通过每一部分的测试误差,求出整个绝对时延的测量误差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测量误差 层析分解方法 误差指标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仿真与全球覆盖分析 被引量:10
15
作者 王尔申 岳孝东 +1 位作者 何赫 曲萍萍 《电讯技术》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919-922,共4页
为了解"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的星座分布及其正式运行后卫星在全球范围内的覆盖情况,依据BDS卫星轨道参数,使用卫星工具包(STK)构建了完整的BDS空间星座,对BDS卫星轨道信息、可见性以及对地覆盖品质进行分析。在对可见性及... 为了解"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的星座分布及其正式运行后卫星在全球范围内的覆盖情况,依据BDS卫星轨道参数,使用卫星工具包(STK)构建了完整的BDS空间星座,对BDS卫星轨道信息、可见性以及对地覆盖品质进行分析。在对可见性及覆盖品质的分析中,分别仿真分析了在4个不同的城市和全球范围进行观测得到的几何精度因子(GDOP)和导航精度等参数性能。研究结果对分析BDS系统的服务性能以及提高BDS的导航精度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全球覆盖 几何精度因子 导航精度 仿真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声呐组合观测模型分类体系 被引量:9
16
作者 薛树强 杨元喜 +2 位作者 肖圳 赵爽 李保金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857-1868,共12页
本文回顾了海底大地测量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声呐观测模型近二十年来的发展,以声速误差处理为主线给出了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声呐观测模型的分类体系,按函数模型、随机模型和约束条件进行了归纳,探讨了未来发展方向。研究表明:测距定位模型... 本文回顾了海底大地测量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声呐观测模型近二十年来的发展,以声速误差处理为主线给出了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声呐观测模型的分类体系,按函数模型、随机模型和约束条件进行了归纳,探讨了未来发展方向。研究表明:测距定位模型无需现场声速剖面测量,但需解决声速垂向梯度影响的有效参数化估计或改正问题;海底大地测量更为关注声速时空变化对观测值影响,为此推荐采用声速场误差加性补偿模型及其导出的声速场参数间接估计模型;海底局域网阵列存在类似共模环境误差,具有提升海洋环境参数估计及海底定位精度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大地测量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 声呐 水下定位 参考声速 声速误差 补偿模型 声速场反演 天顶延迟 参数估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接收机的复信号自适应陷波干扰抑制 被引量:2
17
作者 周超 王跃科 +1 位作者 乔纯捷 戴卫华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89-194,共6页
为提高全球导航卫星系统接收机抑制带内窄带干扰的能力,提出一种采用复系数自适应陷波器的时域滤波干扰抑制方法。在数字基带通过自适应算法调整复数滤波器的频率参数,以实时检测和跟踪窄带干扰的中心频率。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快... 为提高全球导航卫星系统接收机抑制带内窄带干扰的能力,提出一种采用复系数自适应陷波器的时域滤波干扰抑制方法。在数字基带通过自适应算法调整复数滤波器的频率参数,以实时检测和跟踪窄带干扰的中心频率。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快速、有效地抑制固定频率的窄带干扰和线性调频干扰,提高接收机在干扰条件下的捕获性能。其干扰抑制性能优于实系数自适应陷波器的干扰抑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 接收机 干扰抑制 自适应陷波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反射信号几何关系数值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杨东凯 王烨 《电波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37-643,共7页
采用光学近似几何模型研究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反射信号(GNSS-R)的几何关系,对反射信号经不同路径传播所产生的等延迟区和等多普勒区进行了分析,对等延迟线和等多普勒线进行了数值推算和仿真。给出了几何模型中不同参量变化对等延迟区和等... 采用光学近似几何模型研究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反射信号(GNSS-R)的几何关系,对反射信号经不同路径传播所产生的等延迟区和等多普勒区进行了分析,对等延迟线和等多普勒线进行了数值推算和仿真。给出了几何模型中不同参量变化对等延迟区和等多普勒区影响的仿真结果。指出卫星高度角、接收机高度和速度是导致等延迟线和等多普勒线变化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在遥感实际应用中等延迟区和等多普勒区的有效作用范围及提高时延多普勒分辨单元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 反射信号 几何关系 等延迟区 等多普勒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惯性测量单元和轨道电子地图的有轨电车车载组合定位技术 被引量:7
19
作者 陶汉卿 黄莺 +2 位作者 蔡煊 侯宇婷 廖继轩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91-195,共5页
车辆定位技术是有轨电车运行控制系统的关键技术之一。针对传统GPS(全球定位系统)定位技术存在的缺点,结合有轨电车的运营特点和定位需求,提出了以BDS(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定位为主、以“IMU(惯性测量单元)+轨道电子地图”定位为辅的有轨... 车辆定位技术是有轨电车运行控制系统的关键技术之一。针对传统GPS(全球定位系统)定位技术存在的缺点,结合有轨电车的运营特点和定位需求,提出了以BDS(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定位为主、以“IMU(惯性测量单元)+轨道电子地图”定位为辅的有轨电车车载组合定位方案。对该组合定位方案进行了仿真测试,结果表明:组合定位系统可以保证有轨电车的精确、连续测速定位,可为有轨电车车辆定位提供了一种低成本、有效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轨电车 车辆定位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惯性测量单元 轨道电子地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应用于全球导航卫星系统接收机的低功耗宽带压控振荡器 被引量:1
20
作者 尹喜珍 肖时茂 +1 位作者 马成炎 叶甜春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002-1006,共5页
该文设计了一种应用于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射频接收芯片的新型低功耗小面积宽频率调节范围的压控振荡器(VCO)。根据全波段GNSS信号的特点,将VCO分成两个离散的频率工作区域,可分别对这两个区域进行功耗、相位噪声的优化,减小了VC... 该文设计了一种应用于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射频接收芯片的新型低功耗小面积宽频率调节范围的压控振荡器(VCO)。根据全波段GNSS信号的特点,将VCO分成两个离散的频率工作区域,可分别对这两个区域进行功耗、相位噪声的优化,减小了VCO结构的复杂度,并节省了芯片面积。利用调谐曲线线性化技术,克服了传统的VCO控制电压有效调节范围窄的问题,使VCO在整个控制电压范围内调节曲线线性,减小了幅度调制转频率调制(AM-FM),降低了相位噪声。测试结果显示,该VCO频率调节范围为49.5%,控制电压在0.1~0.9 V内,VCO增益(KVCO)恒定,当频率偏移为1 MHz时相位噪声小于-120 dBc/Hz,消耗电流2 mA,占用芯片面积为0.24mm2。提出的VCO在0.13μm 1P6M工艺上实现,已成功应用于全波段GNSS接收机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 压控振荡器(VCO) 离散工作区域 调谐曲线线性化 滤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