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球二维大气化学模式和大气化学成分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5
1
作者 张仁健 王明星 曾庆存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2002年第1期30-41,共12页
建立了一个全球二维纬向平均化学模式,模式包括了从90°S到90°N,从地面到20km高度的大气。模式中应用的流场来自根据加热率计算得到的剩余环流。模式化学部分包括34种大气成分、104个化学反应和光化学反应、... 建立了一个全球二维纬向平均化学模式,模式包括了从90°S到90°N,从地面到20km高度的大气。模式中应用的流场来自根据加热率计算得到的剩余环流。模式化学部分包括34种大气成分、104个化学反应和光化学反应、其中,甲烷、一氧化碳和氮氧化物排放分为季节性和非季节性排放源,并将其参数化为时间和纬度的函数再应用到模式中去。按1990年的甲烷、一氧化碳和氮氧化物的的排放水平模拟得到了多种大气组成的分布,模拟结果与观侧有较好的一致性。由于模式考虑了一氧化碳的季节变化,模拟得到的OH自由基分布更为合理。模式的建立为今后进一步研究大气微量成分的全球循环过程及其长期变化提供了有效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大气化学模式 大气化学组成 排放源 甲烷 OH自由基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近地层臭氧时空分布特征及其来源解析 被引量:4
2
作者 费冬冬 侯雪伟 魏蕾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3004-3016,共13页
根据东亚酸沉降网(EANET)和全球温室气体数据中心(WDCGG)等观测资料,对比各地区近地面O_(3)的季节变化特征,在全球大气化学传输模式MOZART-4中引入在线源追踪方法,结合收支分析,确认各项作用对不同地区O_(3)的贡献量.研究表明,模拟结果... 根据东亚酸沉降网(EANET)和全球温室气体数据中心(WDCGG)等观测资料,对比各地区近地面O_(3)的季节变化特征,在全球大气化学传输模式MOZART-4中引入在线源追踪方法,结合收支分析,确认各项作用对不同地区O_(3)的贡献量.研究表明,模拟结果能够再现各地区O_(3)的季节变化特征以及收支量:清洁背景地区(海洋站居多)近地面O_(3)各项收支量较小,体积分数在-3×10^(-9)-3×10^(-9)/d之间,且净的化学作用大多处于损耗O_(3)的状态;大多数陆地测站净的光化学作用为产生O_(3)(约33.8×10^(-9)/d).近地面O_(3)的源主要来自对流层内部,平流层的贡献较小(约10×10^(-9)).对于极地及清洁背景地区,平流层的贡献是O_(3)季节变化的重要原因.平流层的贡献呈现明显的季节变化,即冬季最大(约20.7×10^(-9)),夏季最低(约2×10^(-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流层O_(3) 全球大气化学模式 在线源追踪 O_(3)收支 季节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气甲烷浓度长期变化及未来趋势 被引量:1
3
作者 张仁健 王明星 王跃思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2001年第1期53-57,共5页
应用初步建立的全球二维大气化学模式,对工业革命以来甲烷的长期变化进行了模拟研究。模式将CH4、CO和NOx排放源方案进行了参数化。在考虑了CH4排放源以及对OH浓度有重要影响的CO和NOx排放源的长期变化的基础上,模... 应用初步建立的全球二维大气化学模式,对工业革命以来甲烷的长期变化进行了模拟研究。模式将CH4、CO和NOx排放源方案进行了参数化。在考虑了CH4排放源以及对OH浓度有重要影响的CO和NOx排放源的长期变化的基础上,模拟了CH4和OH浓度自1840年到20世纪90年代的长期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工业革命前的大气甲烷体积分数和年排放总量分别为760×10-9和280Tg, 1991年大气甲烷的体积分数和年排放总量分别为1611.9×10-9和533.9Tg。而对流层中OH的数密度则由 1840年的7.17×105 cm-3变化到1991年的 5.79×105 cm-3,下降了 19%。如果 CH4、 CO及 NOx这三种排放源继续按给定的方案增长,那么到2020年大气甲烷的体积分数和年排放总量将增加为2090.7 × 10-9和966.2 Tg,而 OH的数密度将为 5.47×105cm-3,比 1840年降低 2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二维大气化学模式 甲烷 排放源 温室气体 工业革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ZART-2对欧洲地区对流层臭氧的模拟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刘茜霞 王斌 张美根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2期221-230,共10页
运用新建立的全球三维大气化学模式MOZART-2与全球三维大气环流模式CAM2的离线耦合模式系统对欧洲地区地面和对流层O3浓度(注:本文中浓度均指体积分数)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将模拟结果分别与欧洲两个站点的地面观测资料和四个站点的O3探空... 运用新建立的全球三维大气化学模式MOZART-2与全球三维大气环流模式CAM2的离线耦合模式系统对欧洲地区地面和对流层O3浓度(注:本文中浓度均指体积分数)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将模拟结果分别与欧洲两个站点的地面观测资料和四个站点的O3探空观测资料进行了对比分析.模拟结果与欧洲地面观测资料的对比分析表明,该模式系统除了对德国Hohenpeissenberg地面观测站O3浓度略微高估和荷兰Kollumerwaard地面观测站O3浓度有些低估外,基本上能反映所在地区地面O3和CO浓度的季节变化特征.模拟结果与德国Lindenberg和芬兰Sodankyla两个站点O3探空观测资料的对比分析表明,该模式系统能较为成功地再现对流层O3浓度的大小和垂直梯度特征,特别是能较为准确地模拟出两站点秋季对流层中部O3浓度的大小.另外,该模式系统也基本上能够反映该地区对流层O3浓度的季节变化和纬度变化特征,对德国Hohenpeissenberg站点和挪威Ny Alesund站点对流层上层O3浓度的模拟结果更接近于观测值.本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式系统对欧洲地区对流层O3浓度的大小和分布具有良好的模拟性能,这为进一步运用该模式系统探讨欧洲地区的污染排放物对亚洲的输送问题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三维大气化学模式 全球三维大气环流模式 对流层O3 CO 欧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