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ERS地球参考系统、大地测量常数及其实现 被引量:14
1
作者 陈俊勇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6,共6页
介绍了国际地球自转服务局(IERS,International Earth Rotation Service)所定义的地球参考系统、大地测量常数及其实现,IERS规范(2003)中一些新的内容,特别是IERS采用国际地球参考系统2000(ITRS2000)后的一些新进展。对ITRS2000的实现,... 介绍了国际地球自转服务局(IERS,International Earth Rotation Service)所定义的地球参考系统、大地测量常数及其实现,IERS规范(2003)中一些新的内容,特别是IERS采用国际地球参考系统2000(ITRS2000)后的一些新进展。对ITRS2000的实现,即国际地球参考框架2000(ITRF2000)的定义、主要参数、及其应满足的条件进行了研究,重点指出了它和历史上各个ITRFyy的不同、特色及其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RS规范(2003) 国际地球参考系统2000(ITRS2000) 国际地球参考框架2000(ITRF2000) 大地测量常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大地测量参考系统 被引量:39
2
作者 宁津生 《测绘通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1-5,共5页
概述现代大地测量参考系统的定义及不同参考系统之间的关系。主要讨论我国当代大地测量界常使用的 3种用以表示几何位置的参考系统——— 1980年国家大地坐标系、全球大地测量系统 1984(WGS 84)、国际地球参考系统 (ITRS) ,和一种用以... 概述现代大地测量参考系统的定义及不同参考系统之间的关系。主要讨论我国当代大地测量界常使用的 3种用以表示几何位置的参考系统——— 1980年国家大地坐标系、全球大地测量系统 1984(WGS 84)、国际地球参考系统 (ITRS) ,和一种用以表示物理位置 ,高程的参考系统——— 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并讨论大地测量中框架和基准的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地测量参考系统 框架 基准 1980年国家大地坐标系 全球大地测量系统1984国际地球参考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南极大地参考框架的构建与进展 被引量:19
3
作者 鄂栋臣 张胜凯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04-108,共5页
回顾了南极大地参考框架发展的历史,总结了由国际南极研究科学委员会(SCAR)组织的历次南极地区大地测量观测活动的成果,并结合2007-2008第四次国际极地年(IPY)对南极大地参考框架的前景进行了展望.其中重点介绍了我国对构建南极... 回顾了南极大地参考框架发展的历史,总结了由国际南极研究科学委员会(SCAR)组织的历次南极地区大地测量观测活动的成果,并结合2007-2008第四次国际极地年(IPY)对南极大地参考框架的前景进行了展望.其中重点介绍了我国对构建南极大地参考框架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 国际极地年 大地测量 参考框架 全球定位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南极地区坐标系统的建设
4
作者 鄂栋臣 张胜凯 《极地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26-231,共6页
首先给出常用的几种坐标系,包括空间直角坐标系、大地坐标系、站心坐标系及平面坐标系的定义,然后举例介绍几种常用的大地坐标系统,如WGS72和WGS84,及国际地球参考框架ITRF2000和ITRF2005。简要回顾国际南极大地坐标系统的发展,重点论... 首先给出常用的几种坐标系,包括空间直角坐标系、大地坐标系、站心坐标系及平面坐标系的定义,然后举例介绍几种常用的大地坐标系统,如WGS72和WGS84,及国际地球参考框架ITRF2000和ITRF2005。简要回顾国际南极大地坐标系统的发展,重点论述中国南极地区大地坐标系统的建立及发展过程。最后,讨论不同坐标系统之间的转换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 坐标系统 国际地球参考框架 全球定位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PS应用于地球动力学研究的进展 被引量:11
5
作者 宋淑丽 朱文耀 廖新浩 《天文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95-112,共18页
介绍了GPS卫星系统的现代化以及ICS(Ineternational GPS Service)的最新研究成果;重点介绍了GPS技术在地球动力学研究中,包括国际地球参考架的建立与维护,固体地球形变和海平面变化的监测,科学卫星轨道的确定以及全球和中国地壳运动、... 介绍了GPS卫星系统的现代化以及ICS(Ineternational GPS Service)的最新研究成果;重点介绍了GPS技术在地球动力学研究中,包括国际地球参考架的建立与维护,固体地球形变和海平面变化的监测,科学卫星轨道的确定以及全球和中国地壳运动、地球定向参数的监测,GPS在大气研究和气象预报中的最新进展;评述了GPS技术目前存在的问题,包括与SLR测量之间存在的系统偏差、GPS技术本身可能存在的周年变化和GPS卫星天线相位中心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S 地球动力学 全球定位系统 国际地球参考 地壳形变 板块运动 地球 大气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TRF2000的全球板块运动模型和中国的地壳形变 被引量:12
6
作者 朱文耀 符养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C00期197-204,共8页
基于最新的国际地球参考架ITRF2000的速度场构建了一个新的现时板块运动模ITRF2000VEL,比以往用空间测量技术或地质、地球物理资料建立的板块运动模型,更精确和更全面地反映现时全球板块运动的特点。同时发现了ITRF2000存在整体旋转... 基于最新的国际地球参考架ITRF2000的速度场构建了一个新的现时板块运动模ITRF2000VEL,比以往用空间测量技术或地质、地球物理资料建立的板块运动模型,更精确和更全面地反映现时全球板块运动的特点。同时发现了ITRF2000存在整体旋转,旋转角动量矢量为(0.12°/m·a,40.2°S,154.4°E),不符合协议地球参考架的定义。以ITRF2000VEL的欧亚板块运动为背景,计算了近10年来建立的中国地壳运动GPS监测网(全国网和部分区域网)和亚太网的300多个GPS测站在ITRF2000框架内的运动速度。给出和研究了中国大陆及周边地区相对于欧亚板块地壳形变的特点,中国大陆地壳形变具有南强北弱,西强东弱的特点。西部具有一致性的北向运动,而东部具有一致性的南向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板块运动模型 GPS 地壳形变 全球定位系统 国际地球参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地坐标框架理论和实践的进展 被引量:50
7
作者 陈俊勇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6,共6页
分4个方面对2006年10月9日德国慕尼黑国际大地测量会议(GRF2006)的主要内容进行了介绍:1)全球大地坐标框架的进展和评估,并指出了最新的国际地球参考框架2005(ITRF2005)的特点;2)区域大地坐标框架,如欧洲、美洲、北美等区域大地坐标框... 分4个方面对2006年10月9日德国慕尼黑国际大地测量会议(GRF2006)的主要内容进行了介绍:1)全球大地坐标框架的进展和评估,并指出了最新的国际地球参考框架2005(ITRF2005)的特点;2)区域大地坐标框架,如欧洲、美洲、北美等区域大地坐标框架的现状和进展;3)高程基准的现代化,介绍了美国和欧洲建立现代化高程基准的进展,探讨了全球高程基准统一的途径;4)构建大地坐标框架中的个别问题,如:甚长基线干涉技术和卫星激光测距技术对确定大地坐标框架的作用、如何削弱大地坐标框架点位周期性变化对用户定位的影响、对采用零潮汐系统的改进意见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地测量 大地坐标框架 高程基准 零潮汐系统 国际地球参考框架(ITRF200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垂直基准在全球变化研究中的作用 被引量:2
8
作者 张赤军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2年第2期393-400,共8页
介绍了全球垂直基准 (GVD)在监测与全球变化有关的海平面变化、现今地壳运动中的作用 ,论及GVD与国际地球参考架 (ITRF)的关系 ,对如何建立全球垂直基准及其精度作了讨论。研究表明只要按文中的方法进行卫星激光测距 (SLR)、全球定位系... 介绍了全球垂直基准 (GVD)在监测与全球变化有关的海平面变化、现今地壳运动中的作用 ,论及GVD与国际地球参考架 (ITRF)的关系 ,对如何建立全球垂直基准及其精度作了讨论。研究表明只要按文中的方法进行卫星激光测距 (SLR)、全球定位系统 (GPS)观测与重力测量 ,则可使全球垂直基准比现今世界各地高程之差约 2m要提高一个数量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激光测距 全球定位系统 全球垂直基准 全球变化 海面升降 地壳运动 国际地球参考 GPS SL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赤道直径小于原先测定值
9
《地理教学》 2007年第10期46-46,共1页
一个国际测量小组最新发现,地球赤道的直径要比原来人们认为的要短。日本信息通信研究机构、国土地理院等机构参与的国际研究小组公布了最新版《国际地球参考框架》。该框架汇编了射电望远镜、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的多种数据分析成果。根... 一个国际测量小组最新发现,地球赤道的直径要比原来人们认为的要短。日本信息通信研究机构、国土地理院等机构参与的国际研究小组公布了最新版《国际地球参考框架》。该框架汇编了射电望远镜、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的多种数据分析成果。根据计算,地球赤道的直径要比原先测定的数值短5.1毫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赤道 测定值 直径 国际地球参考框架 全球卫星定位系统 研究机构 射电望远镜 信息通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