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全球夜间灯光遥感数据的中国西南边境虚空化考察 被引量:41
1
作者 白利友 谭立力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9-15,共7页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西南边境的一些地区出现了人口不断外流、人烟日渐稀少等现象。此类现象,实际上折射了陆地边境的虚空化。陆地边境虚空化的本质,是以边民为主体的边境常住人口对其传统生存生活空间的疏离。边境地区的人口问题已...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西南边境的一些地区出现了人口不断外流、人烟日渐稀少等现象。此类现象,实际上折射了陆地边境的虚空化。陆地边境虚空化的本质,是以边民为主体的边境常住人口对其传统生存生活空间的疏离。边境地区的人口问题已引起了学界的关注,但现有研究仍不足以全面跟踪观测我国的陆地边境虚空化问题。为弥补现有研究的不足,本文基于1992~2013年的全球夜间灯光遥感数据,对中国西南边境区域与邻国相应区域的人类活动及其变化态势进行了考察并发现:1992~2013年期间,在边境乡镇尺度(10公里纵深),我国西南边境虚空化现象呈持续加剧之势。而在边境县域尺度(50公里纵深),我国西南边境虚空化情况则存在着波动。这充分体现了该数据在观测分析陆地边境虚空化方面的独到优势。不论是从边疆还是国家的整体发展来看,强化边疆地方政府尤其是边疆县一级政府的治理责任,利用好大数据资源并及早防范及治理陆地边境的虚空化,是当前中国陆地边疆治理面临的现实问题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疆 边疆治理 边民 边境虚空化 全球夜间灯光遥感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MSP-OLS与NPP-VIIRS夜间灯光遥感影像数据整合 被引量:4
2
作者 何立恒 吕萌 朱婷茹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1-38,共8页
DMSP-OLS夜间灯光遥感数据截至2013年,现已被NPP-VIIRS夜间灯光数据取代。因此,要获得长时间序列且稳定的夜间灯光数据集,需要整合两类夜间灯光数据。基于此,本文提出了基于重采样的两类数据整合方法,对2013—2020年NPP-VIIRS数据进行模... DMSP-OLS夜间灯光遥感数据截至2013年,现已被NPP-VIIRS夜间灯光数据取代。因此,要获得长时间序列且稳定的夜间灯光数据集,需要整合两类夜间灯光数据。基于此,本文提出了基于重采样的两类数据整合方法,对2013—2020年NPP-VIIRS数据进行模拟,最终建立了1992—2020年长时间序列校正—模拟DMSP-OLS夜光遥感数据集。结果表明,基于重采样的整合方法效果良好(城市区域Pearson相关系数ρ=0.985 2,RMSE=3.460 7),整合数据集与相关社会经济参考量高度契合(影像DN值总和与GDP的相关系数ρ=0.946,与人口的相关系数ρ=0.971,二次多项式模型拟合R~2≈0.98,RMSE<5.55),优于已有研究。因此,利用该方法整合后的数据集能更好地支撑基于夜间灯光影像的长时间序列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MSP-OLS NPP-VIIRS 夜间灯光遥感 数据整合 重采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的城市人口估算——以湖北省各县市为例 被引量:66
3
作者 曹丽琴 李平湘 张良培 《遥感信息》 CSCD 2009年第1期83-87,共5页
城市人口数据是了解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对研究城市环境等方面也有重要意义。随着GIS和遥感技术的发展,利用大面积、多时相的遥感数据研究城市人口的技术也日渐成熟。本文借助遥感数据和GIS手段分析2000年湖北省各县市DMSP/OLS卫星的夜... 城市人口数据是了解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对研究城市环境等方面也有重要意义。随着GIS和遥感技术的发展,利用大面积、多时相的遥感数据研究城市人口的技术也日渐成熟。本文借助遥感数据和GIS手段分析2000年湖北省各县市DMSP/OLS卫星的夜间灯光数据亮度值与各县市城镇人口之间的关系,建立相应的模型模拟湖北省2002年76个县市城区人口,其结果预测吻合度为98.94%,平均相对误差为10.95%,说明利用夜间灯光数据对城镇人口做短期的预测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夜间灯光数据 人口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MSP/OLS数据的山西省典型城市发展状况的遥感动态监测 被引量:2
4
作者 赵尚民 章诗芳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41-648,共8页
获取长时间序列的城市发展状况对于合理规划城市、解决城市化问题具有重要意义。美国国防部气象卫星DMSP上搭载的线性扫描业务系统传感器OLS可以获取一个城市多年的夜间灯光数据。基于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本研究以山西省典型城市(太... 获取长时间序列的城市发展状况对于合理规划城市、解决城市化问题具有重要意义。美国国防部气象卫星DMSP上搭载的线性扫描业务系统传感器OLS可以获取一个城市多年的夜间灯光数据。基于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本研究以山西省典型城市(太原市、大同市和运城市)为研究区,按照5年为1个时期,分析了典型城市在1992-2013年期间不同时期的夜间灯光亮度变化状况,并与GDP变化进行对比,从而获取3个城市在过去20多年的发展状况。研究结果表明:太原市经济基础最强,在发展速度上呈现持续快速发展态势,是整体实力最强和发展态势最好的城市;大同市经济基础次之,在前3个时期发展速度缓慢,后2个时期开始快速发展;运城市经济基础最差,但呈现持续高速发展态势,是3个城市中整体发展速度最快的城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发展 遥感动态监测 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 山西省典型城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合多源数据的第二产业时空变化发展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袁德宝 吴雨阳 +1 位作者 郭伟 潘星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12-116,共5页
针对夜间灯光数据不能较好地解释第二产业空间布局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适合第二产业增加值空间化的新方法。该方法将筛选的POI数据与地表温度数据相结合,构建第二产业地表温度POI指数(STPI指数),并与农村居民点的夜间灯光数据耦合建模... 针对夜间灯光数据不能较好地解释第二产业空间布局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适合第二产业增加值空间化的新方法。该方法将筛选的POI数据与地表温度数据相结合,构建第二产业地表温度POI指数(STPI指数),并与农村居民点的夜间灯光数据耦合建模,以淮海经济区核心城市群为研究区开展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于耦合土地利用数据与夜间灯光遥感数据方法,本文提出的第二产业空间化模型在2014、2016、2018、2020年各个年份的拟合优度(R 2分别为0.926、0.882、0.907、0.896)均优于前者(R 2分别为0.859、0.805、0.880、0.849),每年的平均相对误差均低于前者,平均值维持在10%左右。并以徐州市辖区为例,局部对比两种方法的第二产业空间化结果,本文方法可以显著提高第二产业增加值建模精度与空间化效果,其空间分布与实际更为吻合.本文结果可为有关部门制订区域经济发展规划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二产业空间化 夜间灯光遥感 POI数据 地表温度数据 STPI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中心空间演化促进了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攀升吗? 被引量:4
6
作者 陈秀英 刘胜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79-91,共13页
随着中国城市空间结构日益从单中心圈层向多中心网络形态转变,学界开始逐渐关注其在产业价值链升级演化中的作用,但相关的探讨仍有待深化。利用中国制造业企业微观数据与城市夜间灯光数据,通过实证分析多中心空间发展模式对制造业全球... 随着中国城市空间结构日益从单中心圈层向多中心网络形态转变,学界开始逐渐关注其在产业价值链升级演化中的作用,但相关的探讨仍有待深化。利用中国制造业企业微观数据与城市夜间灯光数据,通过实证分析多中心空间发展模式对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影响,有以下发现:首先,多中心空间发展模式促进了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改善,且这一结论有稳健性。其次,多中心空间发展模式对产业价值链攀升的促进效应随城市规模扩大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类"倒U"形曲线特征,反映出"竞争"与"溢出"两种效应叠加后的净效应方向。这表明大城市空间发展结构对产业发展的"拥挤效应"、中小城市空间发展结构的"承接效应"已逐步显现,揭示了大中小城市分工协作、功能互补和协调发展在多中心城市群体系中的重要性。此外,空间相关性检验表明,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升级在空间上存在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呈现出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而空间动态面板数据(SDPD)模型结果表明,多中心空间发展模式除了会对本区域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产生促进效应外,也会对邻域城市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产生空间外溢效应,表现出"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共生性特点。上述研究结论对推动城市从单中心虹吸走向多中心协同、优化"产城融合"区域联动协作机制、构建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的城镇化新格局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空间结构 制造业全球价值链 夜间灯光数据 空间动态面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端降水事件下广西流域洪涝社会经济暴露度分析 被引量:13
7
作者 莫建飞 钟仕全 +1 位作者 陈燕丽 孙明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83-88,共6页
利用广西90个气象站56年降水过程资料,采用百位数法确定12 h、24 h极端降水事件阈值,结合地理信息数据,构建广西12 h、24 h极端降水空间模型,获得了广西12 h、24 h极端降水事件空间分布图;利用DMSP/OLS夜间灯光、遥感本底、社会经济统... 利用广西90个气象站56年降水过程资料,采用百位数法确定12 h、24 h极端降水事件阈值,结合地理信息数据,构建广西12 h、24 h极端降水空间模型,获得了广西12 h、24 h极端降水事件空间分布图;利用DMSP/OLS夜间灯光、遥感本底、社会经济统计等多源数据,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构建像元尺度的广西社会经济空间模型,在此基础上,采用GIS技术,构建不同时段极端降水事件下广西流域洪涝社会经济暴露度模型,获得了100 m×100 m网格的广西12 h、24 h极端降水事件下洪涝人口和GDP暴露度空间分布图。结果表明:不同时段极端降水事件下广西流域洪涝社会经济暴露度具有明显的时空变异特征,12 h事件下,广西流域洪涝社会经济高暴露度分布在降水量为100~250 mm范围内的南流江、郁江、柳江、浔江、红水河、右江、桂江等流域;24 h事件下,广西流域洪涝社会经济高暴露度分布在降水量为100~300 mm范围内的南流江、郁江、柳江、浔江、红水河等流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经济暴露度 极端降水事件 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 遥感本底数据 GIS 广西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市场规模、交通基础设施与经济增长——来自外太空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3
8
作者 梁双陆 梁巧玲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44-60,共17页
基于全球夜间灯光数据(DMSP-OLS),应用空间计量经济学的方法考察了交通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交通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具有显著的"增长效应",包括本地效应、空间溢出效应和回馈效应;铁路的"增长效应&... 基于全球夜间灯光数据(DMSP-OLS),应用空间计量经济学的方法考察了交通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交通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具有显著的"增长效应",包括本地效应、空间溢出效应和回馈效应;铁路的"增长效应"高于高速公路,高速公路的"增长效应"高于其他等级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具有显著的"规模效应",即一个地区市场规模越大,交通基础设施的完善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越大。其中,对于本地市场规模较大,而国外市场规模较小的地区,铁路网的覆盖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更大;而对于本地市场规模和国外市场规模越大的地区,公路网的覆盖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基础设施 经济增长 市场规模 全球夜间灯光数据 空间计量经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东部沿海三大城市群热岛变化及其与城市群发展的关系 被引量:18
9
作者 林中立 徐涵秋 陈弘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695-1704,共10页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城市群已经成为区域空间的重要组织形式.为揭示我国东部沿海京津唐、长三角和珠三角三大城市群热岛变化与城市群发展的关系,利用MODIS地表温度产品数据和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对2001—2013年这3个城市群的热...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城市群已经成为区域空间的重要组织形式.为揭示我国东部沿海京津唐、长三角和珠三角三大城市群热岛变化与城市群发展的关系,利用MODIS地表温度产品数据和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对2001—2013年这3个城市群的热岛效应与区域发展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001—2013年,3个城市群的热岛斑块面积均有较大幅度的增加,并且在空间上逐渐相连接,形成热岛城市带; RHII(区域热岛指数)不断升高,京津唐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分别升高0. 051、0. 070、0. 101,其热岛状况不断加剧.随着城市群的发展,城区对周边区域的辐射作用不断加强,建成区边缘的城郊过渡带是地表温度增加最为显著的区域.总体而言,城市群的扩展是其区域热岛效应的主要成因,表征城市扩展变化的夜间灯光亮度平均值差值与表征热岛变化的地表温度平均值差值之间存在对数关系,表现出先快后慢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我国东部沿海 城市群 城市热岛 夜间灯光数据 遥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域范围内县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库兹涅茨效应研究——以钱塘江流域为例 被引量:5
10
作者 王迪 谢慧明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47-152,164,共7页
以钱塘江流域范围内的38个县域作为研究对象,检验了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和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库兹涅茨效应,发现单位面积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和单位面积GDP之间存在倒“N”型的曲线关系,大部分县域处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和GDP呈负相关的第一阶... 以钱塘江流域范围内的38个县域作为研究对象,检验了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和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库兹涅茨效应,发现单位面积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和单位面积GDP之间存在倒“N”型的曲线关系,大部分县域处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和GDP呈负相关的第一阶段。上城区1995年开始进入库兹涅茨曲线的第二阶段,2000年、2005年、2010年一直处在第二阶段的水平,滨江区在2018年进入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和GDP呈正相关的第二阶段,上城区在经过第二个拐点之后,于2015年和2018年进入库兹涅茨曲线的第三阶段。最后,引入人口密度、二产占比、建成区面积三个协变量扩展库兹涅茨效应模型,发现库兹涅茨曲线没有发生明显变化,仍呈倒“N”型分布,但是达到拐点需要在更高的GDP水平上才能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兹涅茨效应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当量因子表 夜间灯光遥感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