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自主研制的全球/区域一体化数值天气预报系统GRAPES的应用与展望 被引量:20
1
作者 陈德辉 薛纪善 +4 位作者 沈学顺 孙健 万齐林 金之雁 李兴良 《中国工程科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46-54,共9页
介绍了中国气象局自主研制的新一代全球与区域一体化数值天气预报系统(GRAPES),着重讨论了该系统的全可压/非静力平衡动力框架,全球模式/区域模式一体化设计,半隐式-半拉格朗日差分方案,标准化、模块化、并行化、模式程序软件体系等核... 介绍了中国气象局自主研制的新一代全球与区域一体化数值天气预报系统(GRAPES),着重讨论了该系统的全可压/非静力平衡动力框架,全球模式/区域模式一体化设计,半隐式-半拉格朗日差分方案,标准化、模块化、并行化、模式程序软件体系等核心技术特点。GRAPES系统已在国家级、区域级气象业务中心,以及一些大学和研究所得到应用,并在不断地完善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预报 天气预报 全球/区域一体化模式 动力框架 资料同化 物理过程参数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分辨率全球模式对中国区域天气模拟能力分析
2
作者 贾佳 丹利 詹思玙 《大气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99-710,共12页
数值天气模式模拟效果的改进依赖于模式物理过程的完善、模式初始场的改进以及模式空间分辨率的提高,其中模式分辨率的提高已成为改善模式模拟效果一个有效途径。基于全球数值预报模式,利用T1534(13 km)和T254(55 km)两种不同分辨率模... 数值天气模式模拟效果的改进依赖于模式物理过程的完善、模式初始场的改进以及模式空间分辨率的提高,其中模式分辨率的提高已成为改善模式模拟效果一个有效途径。基于全球数值预报模式,利用T1534(13 km)和T254(55 km)两种不同分辨率模式进行预报,并对中国区域气温、气压、风速和降水模拟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两种分辨率模拟针对中国区域逐日气压的模拟中,华北地区的模拟效果最好,7个子区域的均方根误差随着分辨率增高均显著降低;对逐日气温的模拟中,对东部地区的模拟效果优于西部地区;对风速的模拟中,对于西北地区而言,随着模式分辨率的增加,风速均方根误差却小幅度增大。模式对气压、气温等具有较强周期变化规律的模式变量模拟效果要好于风速等周期变化不明显的变量。造成差异的原因主要是风速的局地性较强,受地形和下垫面类型的影响较大,仅提高模式分辨率不一定能对风速的模拟起到积极的作用。针对2019年8月10日山东地区发生强降水天气过程,两种不同分辨率模式均能较好地模拟出降水特征,模拟的降水落区覆盖了实际降水落区,高分辨率模式预报各种降水等级的偏差评分均低于低分辨率。此次强降水过程在降水当日相对湿度接近于饱和状态,易于凝结,且随着模式分辨率的提高,相对湿度增强,结构更加精细,同时高分辨率模式模拟的低层气旋中心气压较低分辨率模式更低,气旋的强度更大,对流降水过程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数值预报系统 不同分辨率 中国区域 极端降水 模拟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达反演潜热在华南区域数值模式汛期短时临近降水预报的应用试验 被引量:4
3
作者 张诚忠 薛纪善 +1 位作者 冯业荣 万齐林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77-587,共11页
为了评估潜热对短临降水预报的影响,基于雷达反演潜热的基础上,以2014年3月30日的强降水个例和2013年5月的31天为样本,进行了初值有无引入潜热释放引起位温增量的批量试验。(1)强降水个例模拟试验发现,初值引进潜热后预报的12 h累积降... 为了评估潜热对短临降水预报的影响,基于雷达反演潜热的基础上,以2014年3月30日的强降水个例和2013年5月的31天为样本,进行了初值有无引入潜热释放引起位温增量的批量试验。(1)强降水个例模拟试验发现,初值引进潜热后预报的12 h累积降水中心与实况一致,预报的前4 h雷达反射率从范围、强度上更接近观测的反射率,逐小时TS比无潜热试验要高。(2)诊断分析表明模式初值引进潜热后,调整降水区域上空大气的温度结构,订正或加强次级环流,触发对流不稳定能量释放,利于成云致雨。(3)批量对比试验反映初值潜热对前12 h逐时降水预报一直保持正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达反演潜热 华南区域数值模式 短时临近预报 资料同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限区域数值预报模式并行计算试验 被引量:8
4
作者 金之雁 颜宏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21-27,共7页
该文介绍了在SP2上实现的一个有限区域数值天气预报模式。模式采用显式时间差分格式,通过标准的区域分割方法实现模式的并行化。
关键词 并行计算 数值预报 有限区域 天气预报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全球数值天气预报模式的加权等积并行数据划分算法 被引量:2
5
作者 卢风顺 宋君强 +3 位作者 张理论 张卫民 任开军 朱小谦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795-803,共9页
极区计算对全球数值预报模式设计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2个方面:模式动力框架中的极区处理和极区并行数据划分带来的并行负载不平衡问题.其中后者是全球数值预报模式大规模并行计算的性能瓶颈,对此提出一种新的基于加权等积的球面数据划分... 极区计算对全球数值预报模式设计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2个方面:模式动力框架中的极区处理和极区并行数据划分带来的并行负载不平衡问题.其中后者是全球数值预报模式大规模并行计算的性能瓶颈,对此提出一种新的基于加权等积的球面数据划分算法.该算法以球带数目和权函数为参数,将南北两极分别划分到单独的子区域,形成极点通区,使从极点到赤道方向每个纬度对应的子区域数目逐渐增多,灵活地实现球面网格的高质量划分.从理论上分析该算法的划分质量后,以基于球谐谱的浅水波模式PSTSWM为实验平台,验证了提出的划分算法具有很好的并行划分性能以及可扩展性.结合我国自主设计的GRAPES全球模式,展望了该算法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模式 数值天气预报 并行计算 极区处理 球面划分 加权等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岛暖季区域数值模式降水精细化预报检验 被引量:3
6
作者 吴俞 李玉梅 +2 位作者 李勋 冯箫 姜小云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35-248,共14页
应用面向降水过程的时空检验方法,评估了中国气象局广东快速更新同化数值预报系统(CMA-GD)、上海数值预报系统(CMA-SH9)和中尺度天气数值预报系统(CMA-MESO)的海南岛暖季(2019—2020年的4—9月)非台风降水日小时降水预报效果,结果表明:... 应用面向降水过程的时空检验方法,评估了中国气象局广东快速更新同化数值预报系统(CMA-GD)、上海数值预报系统(CMA-SH9)和中尺度天气数值预报系统(CMA-MESO)的海南岛暖季(2019—2020年的4—9月)非台风降水日小时降水预报效果,结果表明:三家模式均能捕捉不同流场条件下的降水空间分布形态及降水日变化特征,但CMA-GD和CMA-SH9的降水频率和强度总体偏多偏强,其中CMA-GD降水频率偏多近10%,CMA-SH9平均小时雨强偏强近4 mm·h^(-1),CMA-MESO雨强在5 mm·h^(-1)以上的降水多分布在西南部和中部山区,与实况空间分布差异较大。三家模式降水预报最易开始和降水峰值时间平均偏早1~3 h,而降水最易结束时间偏晚1~3 h;模式的大气层高层露点温度和不稳定能量预报值偏大,不稳定能量出现时间偏早,近地层逆温层特征预报失真,降水预报的开始时间倾向于提前、降水持续时间偏长。三家模式的昼间海南岛北部沿海的海陆风辐合带预报偏强,其中CMA-SH9尤为明显,与该模式降水强度明显偏强特征相一致;CMA-GD的夜间南部沿海的海陆风辐合带预报位置偏西,与该模式西南部沿海降水频次预报偏多相对应;CMA-MESO的海南岛西南部和中部山区的风速辐合预报偏强,其降水预报强度也相应偏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数值模式 海南岛暖季 小时降水 预报偏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谱模式不同垂直分层对数值预报影响的敏感性试验 被引量:2
7
作者 骆美霞 张道民 徐飞亚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5期563-575,共13页
本文用σ-坐标原始方程全球谱模式,对1979年1月23日和6月14日两个个例,采用3种不同的垂直分层方案,进行了敏感性试验.通过对高度场均方根误差的分析,发现15层模式对北半球冬季预报效果的改进最明显.当其降低模式最高层高度和减少垂直分... 本文用σ-坐标原始方程全球谱模式,对1979年1月23日和6月14日两个个例,采用3种不同的垂直分层方案,进行了敏感性试验.通过对高度场均方根误差的分析,发现15层模式对北半球冬季预报效果的改进最明显.当其降低模式最高层高度和减少垂直分辨率时,预报误差首先从模式上层出现,然后影响到对流层中、下层.并指出南、北半球,冬、夏季不同层次上的预报对模式垂直分层的敏感性存在有差异,对南、北半球,冬、夏季的预报可采用不同的垂直分层模式. 南、北半球,冬、夏季预报敏感性差异的产生同行星尺度波动的水平感热通量的垂直分布、行星尺度波动能量的垂直输送特征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模式 敏感性试验 数值预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初始化方案对有限区域海面风场数值预报模式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谢强 侯一筠 +1 位作者 王东晓 齐义泉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34-39,共6页
在一个已应用于海洋要素预报的有限区域海面风场预报模式的基础上,以渤海海域为实验海区,研究初始化方案对有限区域海面风场数值预报模式的影响。对“未采用初始化”与“采用初始化”方法进行了预报实验比较,结果表明,初始化方法对... 在一个已应用于海洋要素预报的有限区域海面风场预报模式的基础上,以渤海海域为实验海区,研究初始化方案对有限区域海面风场数值预报模式的影响。对“未采用初始化”与“采用初始化”方法进行了预报实验比较,结果表明,初始化方法对有限区域海面风场模式作用明显,尤其是海面风场的开始阶段,主要体现在海风与陆风预报能力的差异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区域 海面风场 初始化 数值预报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值天气预报全球谱模式并行计算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李金才 龚西平 赵文涛 《计算机工程与科学》 CSCD 2004年第11期71-74,共4页
本文首先给出数值天气预报全球谱模式的控制方程;接着,利用数值天气预报全球谱模式计算的复杂性和数据整体相关性,给出了基于二维数据剖分方法的并行算法,并从负载平衡、减少通信延迟以及Cache与I/O优化三个方面给出了并行实现策略。
关键词 模式 并行实现 通信延迟 并行计算 I/O 并行算法 负载平衡 数值天气预报 全球 剖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热带气旋数值预报模式与全球谱模式的嵌套试验
10
作者 万齐林 王康玲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289-296,共8页
分析了各嵌套变量的作用和效果,发现采用部分变量嵌套就能取得一定效果,各变量的作用也不完全相同。这样,可以选取作用大、质量好、易处理的变量进行嵌套。并相应地提出了一个边界嵌套处理方案,应用于南海热带气旋数值预报有限区模... 分析了各嵌套变量的作用和效果,发现采用部分变量嵌套就能取得一定效果,各变量的作用也不完全相同。这样,可以选取作用大、质量好、易处理的变量进行嵌套。并相应地提出了一个边界嵌套处理方案,应用于南海热带气旋数值预报有限区模式(TL10)与全球谱模式(T63)的嵌套过程中。通过数值预报试验,表明采用该嵌套处理方案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气旋 数值预报模式 全球模式 嵌套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目标对象的数值模式区域降水预报选优方法 被引量:3
11
作者 盛春岩 曲巧娜 +2 位作者 范苏丹 荣艳敏 孙兴池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206-1218,共13页
针对业务上大量的数值预报产品如何快速选优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目标对象的数值模式区域降水预报选优方法。该方法首先通过TS评分、重心位置、面积大小、落区形状预报评分的权重平均进行单个目标对象评分,在此基础上,进行区域预报总评... 针对业务上大量的数值预报产品如何快速选优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目标对象的数值模式区域降水预报选优方法。该方法首先通过TS评分、重心位置、面积大小、落区形状预报评分的权重平均进行单个目标对象评分,在此基础上,进行区域预报总评分和预报选优,以局地分散性降水和大尺度降水为例进行对比试验以及3个月的批量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选优结果合理。单个目标对象识别匹配时加大TS评分权重(超过0.4)对选优结果有较大影响,能够提高选优结果的合理性。按照每个目标对象的面积权重评分计算区域预报总评分,是合理选出最优预报产品的关键。该方法对于局地分散性降水预报选优具有优势,可以克服传统TS评分的缺点。由于目标对象评分考虑了降水落区形状、重心位置和面积大小评分,其选优结果较单一TS评分更为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标对象 数值模式 区域降水预报 选优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海-2掩星探测资料在全球数值天气预报模式中的同化效果评估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业桂 张斌 +4 位作者 李娟 蔡其发 兰伟仁 郭贤鹏 王广杰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901-914,共14页
本文基于T799L91全球数值天气预报模式及其四维变分同化系统,构建了云海-2掩星探测资料的同化流程,并以2019年7月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云海-2掩星探测资料同化预报试验。对东亚区域、北半球和南半球的同化预报结果评估表明:在全球数值天... 本文基于T799L91全球数值天气预报模式及其四维变分同化系统,构建了云海-2掩星探测资料的同化流程,并以2019年7月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云海-2掩星探测资料同化预报试验。对东亚区域、北半球和南半球的同化预报结果评估表明:在全球数值天气预报模式中,同化云海-2掩星探测资料能够有效提高预报场的准确性,提高的幅度随着预报时效和预报日数的增加逐渐增大;在更长时效的72 h、120 h、168 h预报中,云海-2掩星探测资料与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掩星探测资料的同化效果在中前期相当,在中后期,同化云海-2掩星探测资料逐渐优于GPS掩星探测资料;随着预报日数的增加,联合同化云海-2掩星探测资料和GPS掩星探测资料的优势逐步显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海-2掩星 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同化 全球数值天气预报模式 均方根误差 相关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次插值函数算法的时间积分方案与二阶时空余差数值模式——以原始大气运动方程与理想全球模拟个例为例 被引量:3
13
作者 辜旭赞 张兵 王明欢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69-678,共10页
从大气运动原始方程和欧拉算符出发,用泰勒级数展开,给出二阶时空微商余项预报方程。进而讨论用三次插值函数——双三次曲面拟合求上游点的准拉格朗日时间积分方案与相应的二阶时空余差数值模式——"双三次模式"。则双三次模... 从大气运动原始方程和欧拉算符出发,用泰勒级数展开,给出二阶时空微商余项预报方程。进而讨论用三次插值函数——双三次曲面拟合求上游点的准拉格朗日时间积分方案与相应的二阶时空余差数值模式——"双三次模式"。则双三次模式是通过实现各个大气物理量场的二阶可导,从而可对预报方程做空间非线性("三次")时间离散积分,成为"双三次曲面拟合——时间步积分——双三次曲面拟合——……"一种新算法数值模式。讨论双三次数值模式的数学基础:三次插值函数及其数值分析极性定律用于数值模式。指出:双三次模式和谱模式都具有数学"收敛性";而Coons双三次曲面具有对变量场拟合二阶可导"最优性";和Hermite双三次曲面片具有对网格变量场二阶可导运算"等价性"。又指出:有限差分模式的中央差近似斜率和曲率,分别是三次样条斜率和曲率作"三点平滑"。双三次模式适合采用原始大气运动方程,适合采用准拉格朗日时间积分方案,并给出一个理想全球模拟个例。因大气运动本质上是非线性的,理论上可按变量场双三次曲面曲率判断,以采用符合物理诠释的局域或单点平滑,以保持模式时间积分稳定性。且未来容易实现全球多重/时变套网格双三次数值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预报与模拟 二阶时空余差数值模式 三次插值函数 Navier-Stokes大气运动方程组 准拉格朗日时间积分 欧拉向前差分时间积分 全球模拟个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值预报模式中双三次曲面地形与水平气压梯度力计算 被引量:1
14
作者 辜旭赞 唐永兰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88-96,共9页
利用C3连续双三次曲面拟合了全球数值模式地形曲面;讨论构建了有复杂地形数值模式引入地形追随高度坐标(^z坐标)后,同时引入包含定常斜率、曲率和挠率的双三次曲面地形,又进一步讨论了双三次曲面地形模式大气的水平气压梯度力计算问题... 利用C3连续双三次曲面拟合了全球数值模式地形曲面;讨论构建了有复杂地形数值模式引入地形追随高度坐标(^z坐标)后,同时引入包含定常斜率、曲率和挠率的双三次曲面地形,又进一步讨论了双三次曲面地形模式大气的水平气压梯度力计算问题。结果表明,对^z坐标模式大气的压、温、湿场,通过做经、纬向三次样条拟合,求得地形斜率"静力平衡"气压差,从而插值(反演)任一水平面(海平面)上的气压场,同时可以求得时变的参考大气,则计算水平气压梯度(力)的精度,完全依赖于插值(反演)对应的水平面(海平面)气压场的计算精度。并指出,理论上可按三次样条的曲率判断,做变量场(地形)的局域或单点平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天气预报模式 C3连续双三次曲面 全球双三次曲面地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模式嵌套及中期降水数值预报的试验 被引量:2
15
作者 甘少华 张立凤 张铭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411-419,共9页
成功地将一有限区域细网格模式嵌套在T63L9。全球谱模式中,并利用该嵌套模式做了降水中期数值预报的试验。结果表明,嵌套的细网格模式预报的中期降水明显地优于该谱模式,要做好中期降水预报,使用嵌套模式是必要的。
关键词 数值预报 降水 嵌套模式 细网格模式 全球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针对模式预报场的精细化插值新方法 被引量:1
16
作者 曾晓青 曹勇 +1 位作者 王玉 郭云谦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879-1890,共12页
随着智能网格预报业务的深入发展,为了不断提高网格预报产品的时空精度和准度,同时让网格和站点预报产品保持一致性,通过研究提出一种既考虑了静态真实地形又考虑了大气动态垂直变率的快速插值方法(Fast Refinement Interpolation,简称F... 随着智能网格预报业务的深入发展,为了不断提高网格预报产品的时空精度和准度,同时让网格和站点预报产品保持一致性,通过研究提出一种既考虑了静态真实地形又考虑了大气动态垂直变率的快速插值方法(Fast Refinement Interpolation,简称FRI),并选择2022年1月1日到2022年3月31日的ECMWF和CMAGFS、CMA-MESO三个模式的3~36 h预报产品作为试验数据,开展了个例天气过程试验、FRI参数选取试验和长期插值检验对比。从长期插值检验和个例试验来看,FRI方法相对双线性插值方法具有明显优势,空间上,FRI方法能提高近地面2 m气温的空间插值精度,插值结果更加符合地形变化情况,时间上,FRI方法较双线性插值方法的2 m气温插值结果准确率明显提高,特别是在具有复杂下垫面的中西部地区。方法中的修正参数还能被作为检验模式三维预报场垂直变率的一种指标。FRI方法插值快速高效,具有明确的物理解释意义,它的提出为更精准的预报近地面气象要素提供了重要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插值 预报场插值 2m气温 精细化预报 全球区域天气数值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4年主汛期各数值预报模式定量降水预报评估 被引量:72
17
作者 王雨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16-324,共9页
随着数值预报技术的飞速发展,模式定量降水预报已成为天气预报业务工作中的主要参考依据。本文对目前在国家气象中心应用的3个业务运行模式T213L31,HLAFS0.25,华北中尺度模式MM5和德国模式及日本模式的降水预报产品进行了季节空间分布... 随着数值预报技术的飞速发展,模式定量降水预报已成为天气预报业务工作中的主要参考依据。本文对目前在国家气象中心应用的3个业务运行模式T213L31,HLAFS0.25,华北中尺度模式MM5和德国模式及日本模式的降水预报产品进行了季节空间分布、区域时间序列演变及统计检验,试图从空间、时间及统计方面对降水预报产品的预报性能进行综合评估。检验结果表明:目前的数值预报模式对短期时效内定量降水预报均具有一定的空间预报能力,但强降水中心位置有一定的偏差;从时间序列演变检验来看,模式对区域强降水过程的发展趋势具有较强的预报能力,但降水量预报与实况有一定的差距;从累加统计评分检验结果来看,模式短期时效的预报性能差别不大,全球模式在小中雨预报方面有一定优势,其中日本模式的综合预报性能最好,大雨以上量级的预报则是国内的模式有一定的优势,其中华北中尺度MM5模式,T213L31模式各有所长,但均存在预报量和预报区偏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量降水预报 数值模式 日降水率 区域平均降水 统计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模式降水预报在雅砻江流域汛期的效果检验 被引量:10
18
作者 王晓峰 周荣卫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193-1205,共13页
结合气象和水文观测资料,检验分析了ECMWF-IFS、NCEP-GFS、GRAPES-GFS三种全球模式在雅砻江流域2018年汛期的日降水预报。总体上,三天内三种降水预报与站点观测的一致性较好,可以较为准确地预报晴雨和小雨,漏报现象少,但空报偏多;对中... 结合气象和水文观测资料,检验分析了ECMWF-IFS、NCEP-GFS、GRAPES-GFS三种全球模式在雅砻江流域2018年汛期的日降水预报。总体上,三天内三种降水预报与站点观测的一致性较好,可以较为准确地预报晴雨和小雨,漏报现象少,但空报偏多;对中到大雨的预报能力有限,空报或漏报都很普遍;在雅砻江流域,全球模式对于东移高原槽配合西南暖湿气流背景下的降水预报效果最优,低层切变影响下的降水预报效果最差,而当西伸副热带高压占据主导时,全球模式的降水预报表现不稳定。对比三种降水预报发现:整体预报效果的优劣排序为ECMWF-IFS、GRAPES-GFS、NCEP-GFS,但各模式对不同量级降水的预报效果存在差异:对于弱降水,GRAPES-GFS的预报最优,NCEP-GFS次之,ECMWF-IFS的预报效果较差,空报现象偏多;而当降水达中雨及以上量级时,ECMWF-IFS的检验评分最高,GRAPES-GFS稍逊之,但仍优于NCEP-GFS,后者易出现漏报;此外,ECMWF-IFS预报的降水量偏多,而其余两者的降水量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数值模式 降水预报 检验 水利水电 雅砻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海面温度初值和边界值影响的区域月数值预报结果分析
19
作者 Shanxi Research Group of Climate Prediction (Shanxi Research Institute of Meteorological Sciences, Taiyuan, 030002) 《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316-329,共14页
运用中国区域气候模式对1996年6月进行了一个月的区域性月预报的初步试验。
关键词 区域气候模式 数值预报 海面温度 初值 边界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区域要素客观预报方法效果检验 被引量:24
20
作者 漆梁波 曹晓岗 +2 位作者 夏立 陈春红 梁旭东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9-18,共10页
数值模式的客观释用是数值模式在业务工作中发挥效能的重要环节。在对上海区域数值模式近5年的模式直接输出(DMO)进行检验的基础上,分别采用卡尔曼滤波释用(KLM)和最优化集成释用(OCF)的方法进行要素客观释用,总结出区域数值模式的预报... 数值模式的客观释用是数值模式在业务工作中发挥效能的重要环节。在对上海区域数值模式近5年的模式直接输出(DMO)进行检验的基础上,分别采用卡尔曼滤波释用(KLM)和最优化集成释用(OCF)的方法进行要素客观释用,总结出区域数值模式的预报性能,客观释用也取得令人鼓舞的结果:(1)近几年,上海区域数值模式的直接输出结果(DMO)对温度、湿度以及风向的预报改善不明显,甚至还有变差现象,风速的预报自2005年起有改善,但主要体现在预报的稳定性方面。(2)KLM方法较DMO在温度、相对湿度和风速的预报上均有明显提高,但是风向的预报无明显提高,预报准确率甚至略有下降。(3)OCF方法的预报性能较KLM方法略有提高。温度、相对湿度以及风向的预报准确率提高约2%,风速预报与KLM方法相当。在春季和冬季,OCF的预报水平已经与主观综合预报相当,如果主观综合预报能充分参考OCF的预报结果,主观综合预报"春季和冬季预报误差相对偏大"这一弱点能得到改善。检验结果能为数值模式的开发和调试者提供有益的参考,而最优化集成方法的成功业务尝试也佐证了集成预报在数值模式客观释用中的美好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数值模式 预报性能 客观释用 最优化集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