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球二叠系—三叠系界线层型剖面和点的研究综述 被引量:1
1
作者 殷鸿福 童金南 张克信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36-736,共1页
关键词 二叠系-三叠系界线 界线剖面 综述 煤山剖面 Δ^13C 全球 磁性地 缺氧事件 生物危机 分子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叠系—三叠系界线全球层型剖面——回顾和进展 被引量:21
2
作者 殷鸿福 鲁立强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257-267,共11页
综合评述了5年来对二叠系—三叠系界线(PTB)全球层型剖面——煤山D剖面的研究进展。简要介绍剖面的研究历史、地理和地质背景,叙述了世界上最完整的二叠纪长兴期至三叠纪格里斯巴赫期的牙形石和菊石带,并简短讨论了Otoceras的年代。叙... 综合评述了5年来对二叠系—三叠系界线(PTB)全球层型剖面——煤山D剖面的研究进展。简要介绍剖面的研究历史、地理和地质背景,叙述了世界上最完整的二叠纪长兴期至三叠纪格里斯巴赫期的牙形石和菊石带,并简短讨论了Otoceras的年代。叙述了煤山与其他剖面长兴期至格里斯巴赫期磁性地层学的对比。介绍了δ13C和δ34S的化学地层学最新研究进展,特别是在PTB附近多个δ13C负漂移的发现。两项重要的分子地层学研究显示了基础生态系统的深刻变化——微生物生态系的灾变和在二叠纪—三叠纪生态系之交严重缺氧事件期间透光带的静海相环境。文章报道了自2001年以来PTB年代测定的进展。PTB之下14cm处火山成因的粘土层25层的年代,现在定为(252·4±0·3)Ma(Mundil等,2004)。文章还讨论了事件地层学,认为尽管在25-26层有一个主事件,煤山PTB附近的事件是多幕式的,并且开始于事件层25-26层之前。因此,PTB大绝灭主因是外星撞击导致的可能性是不大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剖面和 二叠 -三叠系界线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泥盆世全球界线层型剖面点存在的问题 被引量:1
3
作者 王成源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756-579,共1页
被国际地层委员会确认的晚泥盆世的3个全球界线层型剖面点(GSSP),都存在严重的问题。Ziegler和Sandberg(1996)提出,要重新考虑这3个晚泥盆世全球界线层型剖面点。
关键词 全球 界线剖面 晚泥盆世 弗拉斯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兴地质遗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被引量:4
4
作者 刘浦江 高军 +1 位作者 顾蓉 周大庆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2期384-388,共5页
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地质遗迹资源的重要手段之一,为我国地质遗迹资源的保护、研究和利用提供了最基础的保障。浙江长兴地质遗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拥有全球最完整的二叠~三叠系界线层型剖面和点位(Global Stratotype Section and Point)... 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地质遗迹资源的重要手段之一,为我国地质遗迹资源的保护、研究和利用提供了最基础的保障。浙江长兴地质遗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拥有全球最完整的二叠~三叠系界线层型剖面和点位(Global Stratotype Section and Point),具有极其重要的国际对比意义和科学研究价值。但是,实地调查发现,保护区管理机构在开展地质遗迹保护工作中却面临着诸多问题,如资源管护能力弱、环境监测缺失、旅游色彩浓重、土地权属复杂、机构设置不健全和管理体制不通畅等。针对这些问题,本研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如构建地质剖面安全防护体系、加强地质剖面与生态环境监测、优化宣传教育系统、争取土地权属、完善职能机构和理顺管理体制等,以期为长兴地质遗迹资源的有效保护提供支持,同时也为其他存在类似问题的地质遗迹保护单位提供经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遗迹 自然保护区 长兴 全球二叠~三叠系界线层型剖面和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地质学界“金钉子”设在中国
5
作者 吴月先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2001年第3期257-257,共1页
关键词 二叠 界线 三叠系 “金钉子” 地质学 剖面 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 中国 中国 项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