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混流反应器异常操作工况下反应温度预测方法及危害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李广琼 雷子航 刘桂莲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78-685,共8页
采用数学拟合方法,根据不同温度下反应物含量变化的实验数据获取釜式反应器中主反应的动力学参数,根据加速量热仪法测定二次反应温度随时间的关系确定二次反应的动力学参数,并基于热量衡算和反应动力学研究建立全混流反应器(CSTR)的温... 采用数学拟合方法,根据不同温度下反应物含量变化的实验数据获取釜式反应器中主反应的动力学参数,根据加速量热仪法测定二次反应温度随时间的关系确定二次反应的动力学参数,并基于热量衡算和反应动力学研究建立全混流反应器(CSTR)的温度预测模型,研究了CSTR异常操作工况下反应温度的预测方法,并进行了危害分析。模拟结果显示,对常规n级放热反应,该模型可简单准确模拟不同操作条件下CSTR内操作参数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在换热失效条件下,反应温度最高可达130℃;所建立的模型可定量模拟异常工况下反应温度、组分含量及热负荷的变化,可为反应器异常操作工况下的反应危害分析提供数据支持,对反应工艺和反应器设计及本质安全的实现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混流反应器 危害分析 反应温度 预测 动力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全混流反应器热稳定性的角度探讨高危工艺的危险性 被引量:2
2
作者 徐辉波 汪丽莉 吴起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97-101,共5页
通过对全混流反应器(CSTR)热平衡条件下多态的分析,探讨热稳定性条件,并对一级不可逆反应在CSTR中的热稳定性进行定性分析;探讨不同反应热和活化能对反应过程热稳定性的影响,及其对反应器发生"飞温"事故要求紧急停车时的控制... 通过对全混流反应器(CSTR)热平衡条件下多态的分析,探讨热稳定性条件,并对一级不可逆反应在CSTR中的热稳定性进行定性分析;探讨不同反应热和活化能对反应过程热稳定性的影响,及其对反应器发生"飞温"事故要求紧急停车时的控制要求的影响,进而从反应工程的角度对高危工艺的界定提出新的思路。分析结果表明,工艺的危险性不仅与工艺的种类相关,更与工艺本身的热力学、动力学特征密切相关。通过对高危工艺的热稳定状况的分析,能够动态地揭示其在温度扰动下发生"飞温"或"熄火"的过程,从本质上把握高危工艺潜在的危险性,并能有针对性地制定自动化改造方案,提高化工企业的本质安全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混流反应器(CSTR) 热稳定性 高危工艺 飞温 熄火 自动化改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解全混流反应器热衡算
3
作者 孙竹范 孙碧瑶 白皓然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672-674,共3页
依热力学理论 ,建立了科学衡算反应器的热力学方程。就国内外一些论著中的疑点、误点进行了辨析、论证 ,得出了理想流动反应器之一的全混流反应器 (continuousstirredtankreactor)新型的热量衡算方程精确解 :(△Hr) T0 FA0 XA+FtCpt(T -... 依热力学理论 ,建立了科学衡算反应器的热力学方程。就国内外一些论著中的疑点、误点进行了辨析、论证 ,得出了理想流动反应器之一的全混流反应器 (continuousstirredtankreactor)新型的热量衡算方程精确解 :(△Hr) T0 FA0 XA+FtCpt(T -T0 ) =U(Tm-T)A ,说明了其应用 ,为反应器严谨的热计算提供了可靠的方法。本文论述谨以全混流反应器为代表 ,但其方法不失通用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解 全混流反应器 热量衡算 热力学 化学反应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混流反应器的定态操作点的讨论 被引量:1
4
作者 李忠铭 《湖北化工》 1996年第2期28-30,共3页
从全混流反应器的热稳定性的角度讨论了全混流反应器操作点的选择问题,分析了各定态操作点的稳定性。指出应选择稳定的定态点作为操作点,当条件限制了选择范围时,可通过改变传热能力、介质温度达到改善定态操作点条件的目的。
关键词 全混流反应器 定态操作点 反应器 热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混流反应器内流动规律模拟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刘文菁 赵辉 +2 位作者 李春义 杨朝合 山红红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84-88,共5页
研究了一种接近全混流的小型气固相反应器,可以用于在实验室研究时需要实现全混流接触状态的气固相反应的研究。采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CFD)进行模拟得到最优结构,其结构包括1个圆锥形反应器主体,4个连接在反应器主体底部的进料口,1个连... 研究了一种接近全混流的小型气固相反应器,可以用于在实验室研究时需要实现全混流接触状态的气固相反应的研究。采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CFD)进行模拟得到最优结构,其结构包括1个圆锥形反应器主体,4个连接在反应器主体底部的进料口,1个连接在反应器主体上部的出料口。气体从4个进料口进入,催化剂在流动过程中从中部掉落,形成气体水平转动,催化剂垂直转动的流动方式。通过对结构参数、进气速度的考察,表明该反应器可以在没有搅拌器的情况下使气固相接触达到接近全混流的状态,其结构简单,对分析方法要求不高,特别适用于反应动力学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混流反应器 气固相返混 气相停留时间 CFD3D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素合成塔模拟计算 被引量:4
6
作者 张香平 陈理 +2 位作者 刘新彦 姚平经 袁一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653-658,共6页
从热力学原理出发 ,建立了尿素合成条件下 NH3 -CO2 -H2 O-urea体系的热力学气液平衡机理模型 ,针对合成塔的操作条件 ,对部分热力学参数进行了优化 .在此基础上 ,根据尿素合成塔结构及合成反应机理 ,采用本热力学机理模型 ,基于塔板上... 从热力学原理出发 ,建立了尿素合成条件下 NH3 -CO2 -H2 O-urea体系的热力学气液平衡机理模型 ,针对合成塔的操作条件 ,对部分热力学参数进行了优化 .在此基础上 ,根据尿素合成塔结构及合成反应机理 ,采用本热力学机理模型 ,基于塔板上全混流模型对尿素合成塔进行了模拟计算 .采用迭代法求解模型组成的非线性方程组 ,对初值的要求不高 ,易于收敛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模拟 尿素合成塔 NH3-CO2-H2O-urea体系 热力学模型 全混流反应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喷射鼓泡反应器湿法烟气脱硫模型 被引量:4
7
作者 王娟 钟秦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4期364-368,共5页
以中试喷射鼓泡反应器 (JBR)为基础 ,该文建立了一种基于全混流的JBR湿法烟气脱硫数学模型 ,包括SO2 在石灰浆液中的吸收模型和JBR反应器模型。根据模型方程可求得在JBR任一位置处各组分浓度及pH值与烟气中初始SO2 浓度的关系值 ,并可计... 以中试喷射鼓泡反应器 (JBR)为基础 ,该文建立了一种基于全混流的JBR湿法烟气脱硫数学模型 ,包括SO2 在石灰浆液中的吸收模型和JBR反应器模型。根据模型方程可求得在JBR任一位置处各组分浓度及pH值与烟气中初始SO2 浓度的关系值 ,并可计算SO2 在石灰浆液中的吸收速率、气液相传质系数及气液有效比表面积。模型在中试JBR系统中得到实验验证 ,实验结果与模型预测的情况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气脱硫 喷射 鼓泡反应器 石灰 模型 全混流 湿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反应器中循环比的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张兴法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0年第5期650-653,共4页
循环反应器便于控制物料浓度和反应温度 ,同时使物料具有足够的停留时间而被广泛应用。循环反应中的循环比β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参数 ,文章给出了确定反应器达到全混流操作状态所需最小循环比的基本方法。β的大小与反应类型、动力学方程... 循环反应器便于控制物料浓度和反应温度 ,同时使物料具有足够的停留时间而被广泛应用。循环反应中的循环比β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参数 ,文章给出了确定反应器达到全混流操作状态所需最小循环比的基本方法。β的大小与反应类型、动力学方程、反应器大小和操作条件等因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反应器 循环比 全混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返混对化学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5
9
作者 徐继红 陶俊 《洛阳工学院学报》 2001年第2期89-92,共4页
分析了返混对化学反应的影响 ,认为文献中的描述存在缺陷 ,通过建立新的数学模型 ,定义了具有普遍意义的返混度概念 ,得出了在管式反应器中有轴向返混存在时一级反应的新的解析解 ,并绘制了返混度与Pe及k·τ间的关系图和反应器内... 分析了返混对化学反应的影响 ,认为文献中的描述存在缺陷 ,通过建立新的数学模型 ,定义了具有普遍意义的返混度概念 ,得出了在管式反应器中有轴向返混存在时一级反应的新的解析解 ,并绘制了返混度与Pe及k·τ间的关系图和反应器内反应物浓度随位置变化的曲线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反应返流 返混度 转化率 管式反应器 平推流 全混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气再循环对燃烧过程NO生成的作用机理研究 被引量:13
10
作者 王志宁 蔡晋 +3 位作者 张扬 弋治军 吕俊复 张海 《热力发电》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7-33,共7页
烟气再循环引起燃烧温度、氧体积分数和停留时间的变化,从而影响燃烧过程NO的生成。本文使用全混流反应器模型结合化学反应动力学机理开展计算,研究烟气再循环对CH4燃烧过程NO生成的影响,着重分析烟气再循环引发的温度和氧体积分数降低... 烟气再循环引起燃烧温度、氧体积分数和停留时间的变化,从而影响燃烧过程NO的生成。本文使用全混流反应器模型结合化学反应动力学机理开展计算,研究烟气再循环对CH4燃烧过程NO生成的影响,着重分析烟气再循环引发的温度和氧体积分数降低以及停留时间变化3种机制对NO生成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10%的烟气再循环率可降低40%~60%的NO生成量,烟气再循环率大于30%时,烟气再循环率的提高对NO生成的抑制作用十分有限;不同过量空气系数条件下,NO生成的路径不同;烟气再循环引发的温度降低对NO的减排起到决定性作用,而其引发的氧体积分数降低对NO的减排起到次要作用;采用烟气再循环技术结合停留时间的合理控制,能够有效地抑制CH4燃烧过程NO的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x 甲烷 烟气再循环 化学反应动力学 数值模拟 全混流反应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载型杂多酸脱除润滑油基础油中的氮化物及其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孙新宇 程燕茹 +3 位作者 王雷 丁巍 赵华 潘一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95-200,共6页
以层析硅胶为载体负载3种不同杂多酸制备高活性吸附脱氮剂,以润滑油基础油为原料油,在全混流反应釜中进行静态吸附实验。考察吸附温度、吸附时间、剂油质量比、杂多酸负载量对吸附剂吸附性能的影响,并进行动力学模型的拟合和计算。结果... 以层析硅胶为载体负载3种不同杂多酸制备高活性吸附脱氮剂,以润滑油基础油为原料油,在全混流反应釜中进行静态吸附实验。考察吸附温度、吸附时间、剂油质量比、杂多酸负载量对吸附剂吸附性能的影响,并进行动力学模型的拟合和计算。结果表明,在吸附温度为60℃、吸附时间为30 min、剂油质量比为1∶5、酸负载量为40%时,润滑油基础油可以达到较好的吸附脱氮效果,脱氮率达到90%以上。利用FT-IR和BET分析测定了吸附剂的骨架结构及吸附剂的比表面积和孔分布情况,结果表明硅胶已成功固载杂多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析硅胶 杂多酸 全混流反应釜 静态吸附 脱氮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膜法从油井气中回收CO2的工艺分析
12
作者 陈燕淑 徐仁贤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1994年第2期8-12,共页
本文针对膜法回收油井气中CO<sub>2</sub>时原料气中二氧化碳浓度波动大,渗透气及尾气中二氧化碳浓度控制要求高的特点,采用平推流全混流模型对多级提浓流程进行切割和模拟,并讨论了膜性能及操作压力对过程的影响。文中还用... 本文针对膜法回收油井气中CO<sub>2</sub>时原料气中二氧化碳浓度波动大,渗透气及尾气中二氧化碳浓度控制要求高的特点,采用平推流全混流模型对多级提浓流程进行切割和模拟,并讨论了膜性能及操作压力对过程的影响。文中还用Chueh-Pransnitz公式计算了二氧化碳/甲烷体系的临界温度及临界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 平推流 全混流 多级提浓
全文增补中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