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碳关税全球化背景下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的价值评估与未来展望
1
作者 张悦泽 刘牧心 +3 位作者 黄菲菲 梁希 夏菖佑 王莉 《洁净煤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76-187,共12页
近年来,全球范围内多个发达国家均表示考虑制定类似欧洲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的碳关税机制,该类机制的制定正在形成一种全球化的趋势,未来将严重影响我国高碳排放行业的国际贸易形势。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CCUS)通过减少产品单位碳... 近年来,全球范围内多个发达国家均表示考虑制定类似欧洲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的碳关税机制,该类机制的制定正在形成一种全球化的趋势,未来将严重影响我国高碳排放行业的国际贸易形势。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CCUS)通过减少产品单位碳排放强度,有望在碳关税机制下迎来较大的应用空间。为评估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CCUS)在碳关税全球化背景下的应用价值与潜力,探究其对我国高碳排放行业应对碳关税机制的作用,本文聚焦水泥、电力、化肥、钢铁和铝五大优先纳入碳关税机制的行业,通过采用ARIMA模型、CCUS成本学习曲线等方法,结合行业出口数据与技术适配性分析,对各行业未来出口趋势、CCUS部署规模及成本下降趋势进行了预测。通过对比不同碳关税定价情景(低定价65.3元/t CO_(2)、高定价404.4元/t CO_(2)),量化评估各行业通过CCUS技术可避免的碳关税成本。本文将行业出口周期性波动、技术学习效应与碳关税政策动态衔接,构建双因素学习曲线模型,综合考量技术积累与研发投入对成本的影响。结果表明,水泥、钢铁、化肥行业具备通过CCUS应对碳关税的潜力。其中,化肥行业因高浓度碳排放源的低成本捕集优势,在2030—2032年高定价情景下可节省32%-64%出口成本,成为短期最优应用场景;水泥行业CCUS部署规模虽超出口隐含碳排放,但需优化资源配置以避免过剩;钢铁行业受限于长流程工艺,CCUS覆盖范围仅8.8%,需结合氢能炼钢等技术协同减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境调节机制 利用封存 ARIMA模型 ccus成本学习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双碳’目标的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专题特约主编寄语
2
作者 张立麒 方梦祥 +2 位作者 赵传文 杜振 王乐乐 《热力发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I0001-I0004,共4页
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carbon capture,utilization and storage,CCUS)是推动化石能源脱碳的有效手段,更是实现低碳电力的必要选择,被认为是我国实现碳中和目标的战略性支撑技术。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已将CCUS技术纳入... 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carbon capture,utilization and storage,CCUS)是推动化石能源脱碳的有效手段,更是实现低碳电力的必要选择,被认为是我国实现碳中和目标的战略性支撑技术。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已将CCUS技术纳入《煤电低碳化改造建设行动方案(2024—2027年)》中,旨在推动存量煤电机组的低碳改造及新建煤电机组的低碳化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us 目标 利用封存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中和目标下中国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源汇匹配与集群布局研究
3
作者 苏小宁 邱纪翔 +1 位作者 栾利民 梅应丹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73-386,共14页
解决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的源汇匹配问题能够为有序开展CCUS集群布局提供科学依据。研究中在充分考虑运输距离、捕集-运输-封存和利用成本的基础上,以碳中和目标为减排约束条件,基于CCUS部署成本最小化原则,构建了CCUS源汇匹配模型... 解决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的源汇匹配问题能够为有序开展CCUS集群布局提供科学依据。研究中在充分考虑运输距离、捕集-运输-封存和利用成本的基础上,以碳中和目标为减排约束条件,基于CCUS部署成本最小化原则,构建了CCUS源汇匹配模型,并对考虑碳利用场景前后的CCUS最优源汇匹配路径和集群布局方案的经济成本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发现,实现碳中和目标要求CCUS的年捕集规模需达到513.33 Mt,与仅考虑咸水层封存、气田封存和CO_(2)强化石油开采为储碳方式的情景相比,考虑钢渣矿化利用和化学转化技术后,需要进行CCUS技术改造的碳源数量将从332个增加至434个,涉及碳汇数量从49个增加至276个,运输管道修建长度由21237.96 km增加至31473.33 km,部署CCUS在30年规划期内的总减排成本将从7604亿美元下降至5141亿美元,单位减排成本将从49.38美元/t CO_(2)减少至33.38美元/t CO_(2)。碳利用技术示范能够优化集群布局方案,发挥集群规模优势,降低布局成本,并有助于形成特色集群,其中苏-鲁集群、蒙-宁-陕-晋-冀集群是未来CCUS部署的重点区域,在环渤海湾集群、东北集群部署CCUS最具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和 集、利用封存(ccus) 源汇匹配 群布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PCC AR6报告解读:全球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发展评估 被引量:49
4
作者 彭雪婷 吕昊东 张贤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80-590,共11页
近年来,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作为减缓气候变化的关键技术之一,得到国际社会广泛关注。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AR6)第三工作组报告对CCUS进行了重新定位,并围绕减排潜力、减排成本、综合效益及应用前景等方面,... 近年来,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作为减缓气候变化的关键技术之一,得到国际社会广泛关注。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AR6)第三工作组报告对CCUS进行了重新定位,并围绕减排潜力、减排成本、综合效益及应用前景等方面,对CCUS相关技术进行了系统全面评估。结论显示,CCUS技术是全球气候目标实现不可或缺的减排技术组合,到21世纪中叶有潜力实现累积千亿吨级减排效应,但当前CCUS技术成熟度整体处于示范阶段,成本较高,减排潜力有待进一步释放。综合考虑CCUS可以有效降低巨额资产搁浅风险、具有良好社会环境效益等因素,我国应结合自身“富煤、贫油、少气”的资源禀赋和基本国情,将CCUS作为战略性技术,统筹政策顶层设计、加速技术体系构建、探索市场激励机制、加强国际科技合作,促进CCUS技术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用封存(ccus) 技术评估 减排潜力 综合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回族自治区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源汇匹配与集群部署 被引量:6
5
作者 刘世奇 莫航 +1 位作者 桑树勋 刘统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83-1596,共14页
“双碳”(碳达峰、碳中和)战略背景下,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CCUS)是实现化石能源大规模低碳化利用的关键技术之一。近年,CCUS技术呈现出规模化和集群化发展趋势,而科学、合理的源汇匹配是CCUS集群部署工程选址的重要依据,能够建立高... “双碳”(碳达峰、碳中和)战略背景下,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CCUS)是实现化石能源大规模低碳化利用的关键技术之一。近年,CCUS技术呈现出规模化和集群化发展趋势,而科学、合理的源汇匹配是CCUS集群部署工程选址的重要依据,能够建立高效CO_(2)输运管网、降低减排成本。宁夏是国家能源安全战略布局的重要保障基地,能源结构偏煤、工业结构偏重特征明显,面临着巨大的碳减排压力。针对宁夏CCUS集群部署的源汇匹配问题,调研评估了宁夏工业碳排放源特征和地质碳汇潜力,构建了CCUS源汇匹配模型,在充分考虑源汇性质、捕集-输运-封存成本、CO_(2)运输距离、区域地理条件、土地利用类型、人口密度等因素基础上,应用改进的节约里程法和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最低成本路径优化法,结合ArcGIS平台和优化求解软件,获得了宁夏CCUS源汇匹配优化和应用方案,并提出宁夏CCUS集群部署建议。结果表明,截止2021年,宁夏工业碳排放源107个,碳排放总量2.26亿t/a,以化工(含自备电厂)和电力行业碳排放为主。宁夏主要封存地质体包括深部咸水层、深部不可开采煤层和油气藏,CO_(2)理论地质封存容量151.55亿t,以深部咸水层封存潜力最大。宁夏CCUS源汇匹配效果较好,在源汇直接相连的情况下,区内年排放量10万t以上的大型工业排放源CCUS集群部署(30 a规划期)总成本约2.45万亿元,并以捕集成本为主,占比83.65%,单位减排成本402.32元/t,共需建设CO_(2)运输管道2 459 km;改进的节约里程法和基于GIS的最低成本路径优化法可大幅降低CCUS集群部署成本,优化后CCUS单位减排成本降至381.76元/t,节约管道建设里程938 km。宁夏应聚焦电力、化工等“两高”(高耗能、高排放)行业,在以宁东能源化工基地为重点的北部、东部地区超前应用CCUS技术,打造宁东能源化工基地、银川—吴忠、石嘴山、中卫和固原5个CCUS特色集群,构建宁夏特色的工程化CCUS全流程技术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利用封存 源汇匹配 管网优化 ccus群部署 宁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_(2)捕集、利用和封存在能源行业的应用:全球案例分析和启示 被引量:8
6
作者 薛振乾 谢祥 +3 位作者 马浩铭 孙喆 张凯 陈掌星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21,共8页
为了实现中国21世纪中叶达到碳中和,大规模应用CO_(2)捕获、利用和封存(CCUS)技术可以减少能源行业的温室气体排放。通过对国内外CCUS技术、项目的调研,得出了关于未来CCUS部署的3个见解,这些见解有助于能源行业实现转型。首先,碳源浓... 为了实现中国21世纪中叶达到碳中和,大规模应用CO_(2)捕获、利用和封存(CCUS)技术可以减少能源行业的温室气体排放。通过对国内外CCUS技术、项目的调研,得出了关于未来CCUS部署的3个见解,这些见解有助于能源行业实现转型。首先,碳源浓度较低导致碳捕集效率低,从而导致碳捕集的经济成本较高的问题是目前CCUS项目无法商业化的主要因素,在发展当前的碳捕集技术,提高捕集效率和降低捕集成本的同时也应大力研究空气捕集技术,尤其是在工艺设计和新型吸附材料研发方面,争取实现弯道超车;其次,CO_(2)在油气藏和咸水层的封存与利用应当作为CCUS技术研究的重点,逐步实现大规模推广,并在技术升级和体系完善的基础上推广CO_(2)增强地热、煤层气等其他耦合技术;最后,应当在当前国际上较成熟的碳政策的基础上研究适合中国的激励政策,建立有效的法律法规。论文总结了当前CCUS的关键挑战,并为未来的CCUS研究方向提供了指导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us 中和 CO_(2)利用 CO_(2)地质封存 CO_(2)提高油气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力电厂大规模全流程CCUS技术研究进展与前瞻
7
作者 桑树勋 滕卫卫 +5 位作者 刘世奇 樊玉新 陆诗建 李鑫钢 漆志文 徐钢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87-198,共12页
燃气电厂在未来火力电厂的占比有望加大,但燃煤电厂目前仍然是中国最主要的工业碳排放源之一。为了助力“双碳”目标下的CCUS技术提升及去碳产业发展,聚焦了燃煤电厂大规模高效碳捕集、地质利用与地质封存以及全流程CCUS技术,评述了相... 燃气电厂在未来火力电厂的占比有望加大,但燃煤电厂目前仍然是中国最主要的工业碳排放源之一。为了助力“双碳”目标下的CCUS技术提升及去碳产业发展,聚焦了燃煤电厂大规模高效碳捕集、地质利用与地质封存以及全流程CCUS技术,评述了相关研究进展,预测了可能的技术突破方向。研究结果表明:①中国燃煤电厂碳捕集技术发展迅速,燃煤烟气低浓度CO_(2)吸收剂性能显著提升、大型捕集设备工作效率不断提高、电力系统与CO_(2)捕集系统耦合关系得到重视与强化,但技术瓶颈依然存在,低能耗、低损耗、低成本吸收剂的研发,高通量—低压降塔内件和超大型—紧凑型捕集分离设备的研制,以及大规模碳捕集系统耦合发电系统的优化控制是当务之急;②中国有大规模CO_(2)驱提高油气采收率的长期积累,CO_(2)地质封存理论研究及工程实践均取得显著进展,但大型盆地低渗透储层高效CO_(2)地质利用封存理论与技术尚不能满足规模化工程部署应用的要求,大型盆地多类型封存地质体适配性CO_(2)地质利用封存模式与高效CO_(2)地质利用封存机理、一体化的安全高效CO_(2)地质利用封存技术体系亟待构建;③源汇匹配、技术适配、系统优化是形成燃煤电厂大规模CCUS全流程技术的三大关键机制,燃煤电厂大规模全流程CCUS一体化去碳技术模式、技术集成的科学基础和工艺方法、复杂工程多模块一体化设计与建设运维技术等亟待创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煤电厂 大规模流程ccus技术 地质利用封存 流程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达国家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及其启示 被引量:20
8
作者 仲平 彭斯震 +1 位作者 张九天 贾莉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5-28,共4页
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被认为是进行温室气体深度减排最重要的技术路径之一。文章总结了当前欧美等发达国家CCUS技术发展特点,包括加强国家层面技术政策的指导和宏观协调;加大政府投入以引导私有投资开展全流程CCUS项目示范;建立跨... 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被认为是进行温室气体深度减排最重要的技术路径之一。文章总结了当前欧美等发达国家CCUS技术发展特点,包括加强国家层面技术政策的指导和宏观协调;加大政府投入以引导私有投资开展全流程CCUS项目示范;建立跨行业、跨领域的CCUS合作平台,加速技术成果的转化和知识、经验的共享;重视法律法规、管理制度和规范、技术标准、公众接受度等技术应用"软环境"的建设等。通过对比中国CCUS技术发展现状,指出我国存在的主要不足,并提出应加强国家层面的技术政策指导和宏观协调,推动建设行业间技术合作平台,适时启动全流程示范项目计划,重视技术应用软环境建设和加强国际合作等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存(CCS) 利用封存(ccus) 减缓 气候变化 技术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研发与示范 被引量:40
9
作者 仲平 彭斯震 +1 位作者 贾莉 张九天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41-45,共5页
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是一项新兴的、具有大规模减排潜力的技术,有望实现化石能源使用的CO2近零排放,被认为是进行温室气体深度减排最重要的技术路径之一。开展CCUS技术的研发和储备,将为中国未来温室气体减排提供一种重要的战略性... 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是一项新兴的、具有大规模减排潜力的技术,有望实现化石能源使用的CO2近零排放,被认为是进行温室气体深度减排最重要的技术路径之一。开展CCUS技术的研发和储备,将为中国未来温室气体减排提供一种重要的战略性技术选择,受到政府、企业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本文从CCUS技术产生和发展的背景出发,概括了该技术的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总结了当前中国CCUS技术政策,介绍了中国CCUS技术研发、试点示范、国际合作等的开展情况,并通过与欧美等发达国家CCUS技术发展与示范活动现状的对比,初步分析了中国CCUS技术发展方面存在的主要不足。为进一步推动我国CCUS技术的研发与示范,文章提出应加强国家层面的技术政策指导和宏观协调、引导资源有效配置;推动建设行业间的CCUS技术合作平台;重视CCUS未来技术应用软环境建设等有针对性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存(CCS) 集、利用封存(ccus) CO2减排技术 应对气候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的现状及前景 被引量:34
10
作者 张凯 陈掌星 +5 位作者 兰海帆 马浩铭 姜亮亮 薛振乾 张育铭 程世轩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9,共9页
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是一种有效的碳处理技术。在碳中和背景下,中国CCUS技术将迎来万亿级产业风口。目前,CCUS技术各环节均取得了显著进展,但大规模应用仍面临诸多挑战。通过调研国内外CCUS技术文献以及全球正在运行和计划建设的C... 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是一种有效的碳处理技术。在碳中和背景下,中国CCUS技术将迎来万亿级产业风口。目前,CCUS技术各环节均取得了显著进展,但大规模应用仍面临诸多挑战。通过调研国内外CCUS技术文献以及全球正在运行和计划建设的CCUS项目,总结了国内外CCUS技术的发展现状和研究进展,进一步明确CCUS面临的挑战及未来发展前景。研究表明:目前碳捕集效率不足90%,碳捕集成本占CCUS项目总成本的60%~85%,碳捕集技术的研发重点应以燃烧前捕集(如乙醇、合成氨和天然气加工等行业)以及燃烧后捕集等以提高碳捕集效率、降低碳捕集成本为主;CO_(2)利用技术目前处于工业示范阶段,突破高温、高压环境瓶颈,寻找合适的催化剂提高碳利用效率是CO_(2)利用技术下一阶段的重点研究方向;CO_(2)在油气田和咸水层封存应围绕CO_(2)驱提高油气采收率和增加CO_(2)封存潜力开展进一步研究;CCUS项目需要克服实现经济盈利、技术创新、降本增效、政策补贴激励等挑战;CCUS耦合氢能、油气田地热能等新能源将成为未来CCUS推广的新模式。该研究对于准确把握CCUS技术研究方向,推动CCUS技术进步与创新,加速CCUS跨越式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利用封存 效率 CO_(2)提高油气采收率 ccus耦合氢能 ccus耦合油气田地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带一路”沿线主要国家碳捕集、利用和封存潜力与前景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孙丽丽 崔惠娟 葛全胜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09-616,共8页
碳捕集、利用和封存(CCUS)技术是世界公认的最有前景的碳减排技术之一,它在不改变能源结构的前提下,实现碳的有效封存,是协调经济发展和环境可持续的双赢策略。为了探讨"一带一路"沿线主要国家CCUS技术的发展前景,文中基于CO_... 碳捕集、利用和封存(CCUS)技术是世界公认的最有前景的碳减排技术之一,它在不改变能源结构的前提下,实现碳的有效封存,是协调经济发展和环境可持续的双赢策略。为了探讨"一带一路"沿线主要国家CCUS技术的发展前景,文中基于CO_2封存机理和CO_2在油藏和气藏中理论封存量的评估方法,分析了"一带一路"沿线主要国家CO_2的封存潜力。结果表明,"一带一路"沿线主要国家有较高的CO_2封存潜力,在油藏和气藏中的理论封存量达到6200亿t。虽然目前沿线大部分国家CCUS技术都处于起步阶段,但在政府投资和政策的支持下,CCUS技术将为"一带一路"沿线主要国家碳减排目标的实现做出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利用封存(ccus) 一带一路 CO_2封存潜力 评估方法 气候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北油区CCUS-EOR项目全成本经济评价体系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徐强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65-270,共6页
将CO_(2)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与提高原油采收率(EOR)技术相结合,将捕集的CO_(2)注入地下驱油,在提高采收率的同时实现碳封存。CCUS-EOR项目的完整流程包括捕集压缩、运输、驱油、回注等多个环节。本文将CCUS-EOR全流程视为一个整... 将CO_(2)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与提高原油采收率(EOR)技术相结合,将捕集的CO_(2)注入地下驱油,在提高采收率的同时实现碳封存。CCUS-EOR项目的完整流程包括捕集压缩、运输、驱油、回注等多个环节。本文将CCUS-EOR全流程视为一个整体,通过剖析CO_(2)驱与常规水驱开发成本构成差异,建立适宜的CCUS-EOR项目全成本经济评价体系,确定捕集成本、运输成本、驱油成本的取值依据,推导出考虑碳减排收益的盈亏平衡模型,满足CCUS-EOR项目快速评价、辅助决策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用封存(ccus) 提高原油采收率(EOR) 成本 减排量 盈亏平衡经济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燃煤电厂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及工程应用 被引量:30
13
作者 顾永正 王天堃 +2 位作者 黄艳 赵瑞 徐冬 《洁净煤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98-108,共11页
我国是全球第一大碳排放国,燃煤发电作为最主要的碳排放源,迫切需要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系统梳理了全球碳减排发展趋势,以及国内外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的发展现状,重点开展了低能耗煤电CCUS工程创新实践,依托600 MW等级燃... 我国是全球第一大碳排放国,燃煤发电作为最主要的碳排放源,迫切需要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系统梳理了全球碳减排发展趋势,以及国内外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的发展现状,重点开展了低能耗煤电CCUS工程创新实践,依托600 MW等级燃煤机组,于2021年6月25日建成并投运国内最大规模的15万t/a燃烧后CO_(2)捕集-驱油/封存全流程示范工程。结果表明:CCUS示范装置由洗涤、捕集、压缩、干燥、液化、储存装车6个单元组成,创新开发了新型复合胺吸收新技术,率先应用了增强型改性塑料填料、汽提式降膜再沸器等新设备,首创形成了“级间冷却+分流解吸+机械式蒸汽再压缩闪蒸”高效节能新工艺;168 h试运期间,CCUS示范装置各单元在不同负荷(50%~100%)下运行稳定,连续产出纯度99.5%的工业级液态CO_(2),产品参数在-16~-21℃、2.0 MPa左右,满负荷时CO_(2)产量>18.75 t/h,实现了低浓度(体积分数11%~15%)、大流量(约10万m^(3)/h)燃煤烟气CO_(2)捕集率>90%、再生能耗<2.4 GJ/t(以CO_(2)计)的重大突破,整体性能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为保障我国煤电应对2060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供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科技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煤电厂 利用封存(ccus) 再生能耗 达峰中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和封存技术经济性与规模预测 被引量:20
14
作者 赵小令 肖晋宇 +4 位作者 侯金鸣 吴佳玮 吕循岩 张瑾轩 刘耀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57-668,共12页
针对双碳目标背景下中国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和封存(CCUS)产业发展潜力和规模预测的全局性量化研究相对缺乏的问题,预测和梳理了CCUS技术不同环节的未来技术经济成本,以及在化石能源延续场景下不同行业碳捕集需求。基于中国CO_(2)利用、... 针对双碳目标背景下中国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和封存(CCUS)产业发展潜力和规模预测的全局性量化研究相对缺乏的问题,预测和梳理了CCUS技术不同环节的未来技术经济成本,以及在化石能源延续场景下不同行业碳捕集需求。基于中国CO_(2)利用、封存潜力及其空间分布构建2060年中国不同地区成本-规模计算模型,预测CCUS技术的全流程经济成本及其对应规模潜力。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宜采用就地和异地相结合的封存调度方式,以及就地利用的方式,满足化石能源延续场景下27×10^(8)t/a的CO_(2)减排需求。其中,采用利用方式减排CO_(2)约5×10^(8)t,全流程成本约为-1400~200元/t;采用地质封存方式减排CO_(2)约22×10^(8)t,全流程成本约为200~450元/t。基于模型计算结果,提出了重点发展基于电制原材料(P2X)技术的化工利用产业、构建CCUS产业集群、探索多方共赢合作模式的建议,形成连接减排需求密集地区和封存靶区的全国主干输送管道推荐方案,计算得到基于CCUS技术的火电减排成本约为0.16元/(kW·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集、利用封存(ccus) 流程建模 成本-规模计算模型 运输管道 火电减排成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蒙古国SNG项目全流程CCUS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胜男 魏宁 +3 位作者 肖敦峰 李小春 皮金林 胡元武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258-1266,共9页
蒙古国Baganuur煤矿附近拟建设煤制天然气项目(synthetic natural gas,SNG),为了促进煤转化项目的低碳可持续发展,拟开展SNG项目全流程碳捕集,利用和封存(carbon capture,utilization and storage,CCUS)的预可行性研究。针对蒙古国的SN... 蒙古国Baganuur煤矿附近拟建设煤制天然气项目(synthetic natural gas,SNG),为了促进煤转化项目的低碳可持续发展,拟开展SNG项目全流程碳捕集,利用和封存(carbon capture,utilization and storage,CCUS)的预可行性研究。针对蒙古国的SNG项目特点和地质条件,采用预可行性研究框架完成了咸水层封存场地的评价与筛选、场地性能评估、全流程CCUS项目技术设计、技术经济评价等研究内容。初步的场地适宜性评估结果显示:Nyalga盆地具有大量的高适宜的CO_(2)-EWR封存场地和充足的封存容量,目标封存场地的储盖层性能良好。全流程CCUS项目的设计流程为工艺过程分离的高浓度CO_(2)直接压缩,经管道运输至临近的咸水层场地,设定CO_(2)总捕集量的90%用于强化深部咸水开采(CO_(2)enhanced the recovery of water,CO_(2)-EWR),10%出售给蒙古国石油企业开展提高原油采收率(CO_(2)enhanced the recovery of oil,CO_(2)-EOR)研究示范或其他用途。经过评估,20年项目周期的全流程CCUS项目的综合平准化成本为18.8USD/t CO_(2),年减排规模为5Mt CO_(2),年增采深部咸水5.13Mt。研究为蒙古国内开展CCUS技术提供参考,同时也为一带一路国家低碳、可持续地利用化石能源并发展工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程、封存和利用(ccus) 预可行性研究 技术经济评价 场地性能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煤制氢CCUS技术改造的碳足迹评估 被引量:25
16
作者 张贤 许毛 +3 位作者 徐冬 仲平 彭雪婷 樊静丽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11,共11页
氢能作为一种清洁、高热值、来源广的新型能源,已被广泛认为是全球能源系统低碳化转型的重要能量载体。目前其他制氢工艺在技术和成本方面仍受制约,煤制氢将是中国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的主要氢源,而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是实现低... 氢能作为一种清洁、高热值、来源广的新型能源,已被广泛认为是全球能源系统低碳化转型的重要能量载体。目前其他制氢工艺在技术和成本方面仍受制约,煤制氢将是中国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的主要氢源,而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是实现低碳煤制氢的关键技术选择。考虑到CCUS技术的额外能耗和碳捕集的不完全性等特点,煤制氢CCUS技术全流程仍将产生不同程度的碳排放,但相关评估较少。文章从全流程分析的角度评估和比较煤制氢CCUS技术改造的碳足迹,研究结果表明:①煤制氢全流程碳足迹为17.47~29.78 kg CO_(2)/kg H_(2),CCUS技术改造后,碳足迹可降至2.17~8.91 kg CO_(2)/kg H_(2);②从全流程角度看,CCUS技术对煤制氢的减排贡献约为80.6%;③煤制氢能源转化效率及CCUS技术额外能耗是影响煤制氢碳足迹的关键因素。未来应加强煤制氢CCUS技术改造的研发和推广,以降低CCUS能耗并进一步提高煤制氢的能源效率。研究结论为中国低碳化氢能发展提供决策参考,对碳中和目标下的能源转型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制氢 足迹 利用封存 流程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碳战略背景下燃煤电厂CCUS技术发展:挑战与应对 被引量:18
17
作者 马双忱 樊帅军 +2 位作者 武凯 杨鹏威 陈柳潼 《洁净煤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13,共13页
现阶段煤电仍是我国主要能源,装机总量大,短时间难以被完全替代,未来燃煤电厂高效清洁燃烧的技术标准是低碳排放。当前,双碳战略已上升到国家生态文明的高度,煤电亟需适应未来需求的碳捕集封存与利用(Carbon Capture Utilization and St... 现阶段煤电仍是我国主要能源,装机总量大,短时间难以被完全替代,未来燃煤电厂高效清洁燃烧的技术标准是低碳排放。当前,双碳战略已上升到国家生态文明的高度,煤电亟需适应未来需求的碳捕集封存与利用(Carbon Capture Utilization and Storage,CCUS)技术。但国内已有超低排放电厂投运的CCUS设备普遍存在捕集成本高、产物利用量有限等问题,开发成本低、捕集产物可有效利用的CCUS技术是电力环保的共同需求。为此,提出煤电CCUS未来技术发展方向应该是烟气污染物一体化耦合控制,如应用等离子体氧化技术,首先氧化烟气中还原性污染物SO_(2)、NO等,而后以氨水为吸收剂协同脱硫脱硝脱碳,整体污染物脱除流程简单,副产品具有广阔的化工转化空间。继而提出稳定的氨源供给是实现上述一体化脱除的物质保障,构建燃煤电厂自给自足的制氨过程为煤电未来开发更丰富的产品线(氨能、肥料、化工品等)提供了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略 封存利用(ccus) 烟气污染物一体化耦合控制 煤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重不确定性条件下长三角地区多行业CCUS源汇匹配模型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吉喆 樊静丽 +3 位作者 李凯 王雅先 王智 张贤 《洁净煤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28-137,共10页
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长三角地区面临一定的减排压力。合理布局规划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项目对保障长三角地区能源安全,平稳实现区域“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CCUS技术的发展面临诸多不确定性因素,对CCUS未来时空部署形成巨大... 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长三角地区面临一定的减排压力。合理布局规划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项目对保障长三角地区能源安全,平稳实现区域“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CCUS技术的发展面临诸多不确定性因素,对CCUS未来时空部署形成巨大挑战。然而,现有CCUS源汇匹配研究多采用混合整数线性规划等方法,未充分考虑排放源、技术和政策等因素变化对CCUS减排潜力、宏观布局及成本效益的影响,导致规划结果与实际情况相比可能存在一定的偏差,给CCUS大规模部署带来较大挑战。为解决复杂不确定条件下CCUS源汇匹配问题,通过模糊可能性、随机机会约束和区间线性规划等方法,构建基于区间模糊机会约束规划方法的CCUS源汇匹配模型,应用在中国长三角地区CCUS源汇匹配的实际问题中,探究风险管理和决策支持方案。研究发现:若考虑不确定性,长三角地区CCUS项目总成本将高于确定性模型的评估结果;在违约风险为40%的情况下,长三角CCUS项目源汇匹配总成本最低,平准化减排成本低于30美元/t的排放源占筛选出排放源总数的38.5%,累计厂级碳捕集潜力56.9亿t。因此,将多重不确定性纳入模型综合考虑,探究不确定性条件下的CCUS源汇匹配部署方案,在提高项目经济性、可行性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用封存(ccus) 长三角地区 模糊机会约束 源汇匹配 时空布局 风险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CO_(2)地质封存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 被引量:7
19
作者 赵金洲 郑建超 +2 位作者 任岚 林然 周博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3,共13页
CO_(2)捕集、利用和封存是中国实现“双碳”目标的核心技术,也是全球研究的热点。CO_(2)地质封存是其中的关键环节,特别是海洋CO_(2)地质封存是今后的重点发展方向。以国内外海洋CO_(2)地质封存的发展历程为基础,结合典型CO_(2)海洋封... CO_(2)捕集、利用和封存是中国实现“双碳”目标的核心技术,也是全球研究的热点。CO_(2)地质封存是其中的关键环节,特别是海洋CO_(2)地质封存是今后的重点发展方向。以国内外海洋CO_(2)地质封存的发展历程为基础,结合典型CO_(2)海洋封存示范项目案例,系统梳理了国内外海洋CO_(2)地质封存理论研究进展,分析了CO_(2)在井筒流动、相变与传热、CO_(2)流体运移与储层物性参数展布规律、海洋地质封存机制及封存潜力、地质封存盖层完整性及安全性评估等方面的研究现状。认识到中国目前对海底地质结构中CO_(2)注入过程的多相态转化、溶解、捕获传质特征及动力学特性认识尚浅,对海洋封存机制及不同封存机制之间的相互作用机理尚不明确,未来应开展海洋CO_(2)动态地质封存空间重构机制研究,解决地质封存相态转化及流体动态迁移机理等关键科学问题,揭示海洋CO_(2)地质封存机制的相互作用机理,形成适用于中国海洋地质封存CO_(2)高效注入和增效封存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地质封存 海洋 CO_(2)集、利用封存(ccus) 中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60MW燃煤机组百万吨CO_2捕集系统技术经济分析 被引量:10
20
作者 王枫 朱大宏 +1 位作者 鞠付栋 孙永斌 《洁净煤技术》 CAS 2016年第6期101-105,39,共6页
为了解常规燃煤机组碳捕集系统的技术经济性,以基准情景为基础,根据国内某10万t CO_2燃烧后捕集系统的投资情况,利用生产能力指数法对5种脱碳情景的投资进行估算。在保证内部收益率为8%的前提下,分析了5种脱碳情景的上网电价、CO_2综合... 为了解常规燃煤机组碳捕集系统的技术经济性,以基准情景为基础,根据国内某10万t CO_2燃烧后捕集系统的投资情况,利用生产能力指数法对5种脱碳情景的投资进行估算。在保证内部收益率为8%的前提下,分析了5种脱碳情景的上网电价、CO_2综合减排成本及其敏感性。结果表明,CO_2综合减排成本中,厂内碳捕集成本比例最大;随着燃料价格的上涨,CO_2综合减排成本逐渐增加;随着CO_2综合收益的增加,上网电价可以逐渐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用封存(ccus) CO2 敏感性 交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