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蒙古部分地区全沟硬蜱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崔梦宇 苏思 +6 位作者 邢丽丽 木兰 高瑞娟 郭棋棋 任洪 祁冬冬 于晶峰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95-301,共7页
目的了解内蒙古自治区部分地区全沟硬蜱的遗传多样性和种群历史动态,为制定有效的媒介控制方案和揭示全沟硬蜱的传播机制提供科学数据。方法于2021年4月—2023年7月对内蒙古自治区的10个地区采用人工采集法或拖旗法进行采样,基于全沟硬... 目的了解内蒙古自治区部分地区全沟硬蜱的遗传多样性和种群历史动态,为制定有效的媒介控制方案和揭示全沟硬蜱的传播机制提供科学数据。方法于2021年4月—2023年7月对内蒙古自治区的10个地区采用人工采集法或拖旗法进行采样,基于全沟硬蜱的16S rRNA和COI基因合成特异引物,对呼伦贝尔市阿龙山镇和兴安盟阿尔山市野外采获的游离全沟硬蜱进行PCR扩增,分析其遗传多样性。结果COI基因阳性率为90.00%,16S rRNA阳性率为98.33%;COI基因鉴定出18个单倍型,16S rRNA序列鉴定出15个单倍型;两个基因的单倍型多样性大于0.762,核苷酸多样性小于0.005;中性检验的Tajima’s值与Fu’s Fs值均为负值且达到了显著性水平(P<0.05),且核苷酸错配图显示为单峰。种群的遗传分化指数F ST显示群体的遗传分化程度较小,同时分子方差分析(AMOVA)表明,群体内的变异大于群体间的变异。系统发育树与单倍型网络图显示单倍型之间混杂分布。结论兴安盟地区与呼伦贝尔地区的全沟硬蜱拥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能适应环境变化,遗传分化主要集中在群体内部且并未出现地理隔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沟硬蜱 16S rRNA COI基因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沟硬蜱围食膜初步观察研究
2
作者 朱振勤 夏明仪 +2 位作者 陈季武 夏晶 傅蓓蓓 《中国兽医寄生虫病》 2002年第4期1-4,3,共5页
本工作用光镜和电镜技术对全沟硬蜱的围食膜进行了初步观察研究。结果表明 ,饥饿幼虫、若虫、成虫以及吸血期雄性成虫不具围食膜。吸血期幼虫、若虫及雌性成虫最晚分别于吸血开始后 2 0、2 0及 18小时出现了单层结构的围食膜 ;缓慢吸血... 本工作用光镜和电镜技术对全沟硬蜱的围食膜进行了初步观察研究。结果表明 ,饥饿幼虫、若虫、成虫以及吸血期雄性成虫不具围食膜。吸血期幼虫、若虫及雌性成虫最晚分别于吸血开始后 2 0、2 0及 18小时出现了单层结构的围食膜 ;缓慢吸血期围食膜的厚度持续增加 ,而在快速吸血期其厚度却会显著减小。饱血后发育期围食膜不断增厚 ,愈来愈拱曲 ,与肠壁的距离不断扩大 ,并形成多层结构 ;至少分别于饱血后 12、2 5及 11天 ,仍能在幼虫、若虫及雌性成虫肠腔观察到完好状态的围食膜。全沟硬蜱是我国北方地区多种血液传播病原体的重要媒介 ,其围食膜的发现及围食膜形态变化的初步描述 ,对进一步认识这些病原体在全沟硬蜱体内迁移扩散规律、发育动态以及向宿主的传播途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沟硬蜱 围食膜 媒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边某地长角血蜱和全沟硬蜱体内东方泰勒虫的分子生物学检测 被引量:3
3
作者 李鸣 金春梅 +4 位作者 李红旺 孙经宇 宋贺 赵冠姝 于龙政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90-92,共3页
为调查吉林省延边地区自然生境内游离蜱携带东方泰勒虫的情况,以东方泰勒虫主要表面蛋白基因(MPSP)基因为靶基因,采用PCR方法对延边地区自然生境内的游离蜱DNA进行扩增。在长角血蜱的DNA中检测了东方泰勒虫,检出率为29%;而全沟硬蜱中没... 为调查吉林省延边地区自然生境内游离蜱携带东方泰勒虫的情况,以东方泰勒虫主要表面蛋白基因(MPSP)基因为靶基因,采用PCR方法对延边地区自然生境内的游离蜱DNA进行扩增。在长角血蜱的DNA中检测了东方泰勒虫,检出率为29%;而全沟硬蜱中没有检测到东方泰勒虫。结果表明,自然生境中的游离长角血蜱体内携带着东方泰勒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方泰勒虫 长角血 全沟硬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兴安岭全沟硬蜱携带哺乳动物腮腺炎病毒5型的分离鉴定 被引量:2
4
作者 马云云 于志亚 +4 位作者 刘家森 康洪涛 姜骞 杨鸣发 曲连东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157-1162,共6页
为了明确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媒介生物蜱携带病原的本底情况,本研究采集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呼玛县、漠河县、塔河县、白桦乡、三卡乡、塔列图河、五叉沟和加北乡各地区的全沟硬蜱作为研究对象,利用病毒宏基因组学分析方法,经Illumina HiS... 为了明确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媒介生物蜱携带病原的本底情况,本研究采集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呼玛县、漠河县、塔河县、白桦乡、三卡乡、塔列图河、五叉沟和加北乡各地区的全沟硬蜱作为研究对象,利用病毒宏基因组学分析方法,经Illumina HiSeq2000高通量测序,共得到78091166条读长,经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其中涵盖的序列主要包括布尼亚病毒、巴库病毒、哺乳动物腮腺炎病毒和汉坦病毒等,并进一步对哺乳动物腮腺炎病毒5型进行了分离鉴定,将通过PCR检测为哺乳动物腮腺炎病毒5型阳性的样品接种PK15细胞分离培养,结果显示出现明显的细胞病变,培养第5 d病毒滴度达1×10^(5.7)TCID^(50)/mL。盲传4代后经PCR鉴定为哺乳动物腮腺炎病毒5型阳性。进一步进行电镜观察,可见病毒粒子直径为50 nm~60 nm,完整的病毒粒子呈球形,有囊膜,且间接免疫荧光试验检测为阳性。经PCR扩增哺乳动物腮腺炎病毒5型全基因组序列并测序分析,结果显示该病毒的全长基因组序列与哺乳动物腮腺炎病毒5型的序列相似度高达96%,进一步验证了病毒宏基因组学分析结果。本研究首次从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全沟硬蜱中分离得到一株哺乳动物腮腺炎病毒5型,为该地区蜱携带哺乳动物腮腺炎病毒5型的流行病学调查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沟硬蜱 病毒宏基因组学 哺乳动物腮腺炎病毒5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沟硬蜱及相关疾病 被引量:14
5
作者 秦少青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10年第10期15-16,共2页
据河南省卫生厅发布消息,从2007年5月发现首例疑似无形体病例以来,截至2010年9月8日,河南省共监测发现此类综合症病例557例,死亡18例。国内有12个省份报告有蜱虫咬伤病例,共有33人死亡。12省份分别是安徽、湖北、河南、山东、黑龙江、... 据河南省卫生厅发布消息,从2007年5月发现首例疑似无形体病例以来,截至2010年9月8日,河南省共监测发现此类综合症病例557例,死亡18例。国内有12个省份报告有蜱虫咬伤病例,共有33人死亡。12省份分别是安徽、湖北、河南、山东、黑龙江、内蒙古、新疆、天津、海南、四川、云南和江苏。发生这一事件的地区多为山区或水域丰富的地方。最初被认为是"人粒细胞无形体病",此次卫生部专家锁定病原为"新型布尼亚病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沟硬蜱 相关疾病 无形体病 河南省 卫生部 病例 综合症 黑龙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沟硬蜱的习性危害及防治 被引量:3
6
作者 郑培宏 张传玲 +2 位作者 徐萍 郑世栋 范丰学 《山东林业科技》 2008年第4期34-36,共3页
全沟硬蜱是野生或家养大型动物的重要寄生蜱,也是人和动物一些重要疾病的传播者。在雨季造林的整个过程中,人常受其侵害。本文介绍了其形态、习性、危害及防治方法。
关键词 全沟硬蜱 习性 危害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省几种常见蜱虫及其防治措施
7
作者 王琦 《现代畜牧科技》 2015年第11期141-141,共1页
1常见蜱虫 全沟硬蜱:成蜱主要是由假头和躯体两部分组成。假头是在躯体前端,能够在背面看到假头的基背面呈三角形形状。在雌蜱的假头基背面有2个孔区,能够在产卵时将分泌物包裹在卵的表面,从而抑制氧化的发生。躯体呈椭圆形,体表... 1常见蜱虫 全沟硬蜱:成蜱主要是由假头和躯体两部分组成。假头是在躯体前端,能够在背面看到假头的基背面呈三角形形状。在雌蜱的假头基背面有2个孔区,能够在产卵时将分泌物包裹在卵的表面,从而抑制氧化的发生。躯体呈椭圆形,体表光滑,表皮如同革质,背面有盾板,且雄虫的整个背面都被盾板覆盖,而雌蜱、幼蜱和若蜱只有背面的前部被盾板盖,盾板上存在刻点或色斑。在其没有吸血时,呈红褐色,体长2~10mm不等,且背腹扁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沟硬蜱 黑龙江省 防治 抑制氧化 背面 躯体 三角形 分泌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蜱寻觅宿主
8
《中国牛业科学》 2010年第5期86-86,共1页
蜱的嗅觉敏锐,对动物的汗臭和CO2很敏感,当与宿主相距15m时,一旦接触宿主即攀登而上。如栖息在森林地带的全沟硬蜱,多聚集在小路两旁的草尖及灌木枝叶的顶端等候,当宿主经过并与之接触时即爬附宿主;栖息在荒漠地带的亚东璃眼蜱,... 蜱的嗅觉敏锐,对动物的汗臭和CO2很敏感,当与宿主相距15m时,一旦接触宿主即攀登而上。如栖息在森林地带的全沟硬蜱,多聚集在小路两旁的草尖及灌木枝叶的顶端等候,当宿主经过并与之接触时即爬附宿主;栖息在荒漠地带的亚东璃眼蜱,多在地面活动,主动寻觅宿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沟硬蜱 宿主 森林地带 荒漠地带 CO2 栖息 枝叶 灌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承德林区莱姆病主要生物媒介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杜娈英 陈晓宁 +3 位作者 孙毅 郭天宇 鲁亮 张泮河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34-536,共3页
关键词 生物媒介 林区 承德 莱姆病螺旋体 自然疫源地 黑龙江省 全沟硬蜱 阳性抗体 病人血清 上升趋势 发病人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焦虫病的诊断与防治
10
作者 别克木拉提·毛吾肯 《现代畜牧科技》 2015年第12期88-88,共1页
1流行病学牛焦虫病一般在4月份开始发生,10月以后基本消失。牛焦虫病的发生需要借助传播媒介,一般来说,璃眼蜱属的各种蜱是牛环形泰勒焦虫的传播媒介,微小牛蜱是双芽巴贝斯焦虫的传播媒介,全沟硬蜱和蓖子硬蜱是牛巴贝斯焦虫的传播... 1流行病学牛焦虫病一般在4月份开始发生,10月以后基本消失。牛焦虫病的发生需要借助传播媒介,一般来说,璃眼蜱属的各种蜱是牛环形泰勒焦虫的传播媒介,微小牛蜱是双芽巴贝斯焦虫的传播媒介,全沟硬蜱和蓖子硬蜱是牛巴贝斯焦虫的传播媒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焦虫病 巴贝斯焦虫 传播媒介 防治 诊断 环形泰勒焦虫 微小牛 全沟硬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