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氟辛酸(PFOA)及其醚羧酸替代品在菲律宾蛤仔体内的蓄积差异研究
1
作者 秦翰林 毕宇杰 +4 位作者 姜舒祺 吴成辰 谭志军 耿倩倩 郭萌萌 《渔业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3-146,共14页
以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为受试生物,研究了全氟辛酸(PFOA)及其醚羧酸替代品(HFPO-DA、HFPO-TA、HFPO-TeA)的生物富集、组织分布与消除规律以及机体蛋白质对目标物蓄积的影响。通过计算动力学参数,解析菲律宾蛤仔对PFOA... 以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为受试生物,研究了全氟辛酸(PFOA)及其醚羧酸替代品(HFPO-DA、HFPO-TA、HFPO-TeA)的生物富集、组织分布与消除规律以及机体蛋白质对目标物蓄积的影响。通过计算动力学参数,解析菲律宾蛤仔对PFOA及其醚羧酸替代品的富集、分布与消除行为。此外,通过提取菲律宾蛤仔体内水溶性蛋白,进行了体外蛋白质孵育实验,分析不同目标物与蛤仔机体蛋白质的结合率差异,并进一步通过分子对接技术,探讨了目标物分子–蛋白质之间的结合作用力及其与富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表明,PFOA及其醚羧酸替代品在菲律宾蛤仔体内快速富集,富集速率按照HFPO-DA、PFOA、HFPO-TA、HFPO-TeA的顺序依次升高,在不同组织中的富集作用由强到弱依次为内脏团、鳃、外套膜、闭壳肌,并在净化21 d后趋于空白组水平。PFOA及其醚羧酸替代品在菲律宾蛤仔体内的蓄积能力、不同目标物分子–蛤仔机体蛋白质的结合率均与目标物浓度密切相关,浓度越低,吸收速率常数(Ku)和生物浓缩系数(BCF)越大,蛋白质结合率越低,其分子结构也是富集能力强弱和蛋白质结合力强弱的关键影响因素,C-O键和碳氟链的增加有助于目标物分子与蛋白质残基的碱基结合,目标物在各组织中的含量和蛋白结合率由低到高依次为HFPO-DA、PFOA、HFPO-TA、HFPO-TeA。使用分子对接技术进一步验证了4个目标物与脂肪酸结合蛋白FABP1-A之间的结合作用力,其结合能由低到高依次为HFPO-TeA、HFPO-TA、PFOA、HFPO-DA,结合能越低,越容易与蛋白质结合。目标物的极性端与FABP1-A氨基酸残基直接形成氢键,疏水端则与非极性残基有疏水相互作用,氢键作用与疏水相互作用共同促进了PFOA及其醚羧酸替代品与蛋白质的相互结合,氢键数量的多少是导致目标物与蛋白结合亲和力差异的重要原因。本研究结果有助于阐释双壳贝类中PFOA及其醚羧酸替代品的差异化生物富集行为及富集机制,为新污染物的防控和治理奠定科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氟辛酸(pfoa) 羧酸替代品 菲律宾蛤仔 生物富集 蛋白质结合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氟辛烷羧酸(PFOA)与全氟辛烷磺酸(PFOS)的细胞毒性效应 被引量:7
2
作者 端正花 王勋功 +2 位作者 王华 李宁涛 朱琳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53-357,共5页
新型污染物全氟辛烷羧酸(PFOA)与全氟辛烷磺酸(PFOS)在全球范围内的各种环境介质中被广泛检出,对生态安全和人体健康造成威胁。利用MTT(噻唑蓝)法研究了PFOA/PFOS对人体细胞的毒性效应。结果表明,低剂量PFOA和PFOS对人体正常肝细胞增殖... 新型污染物全氟辛烷羧酸(PFOA)与全氟辛烷磺酸(PFOS)在全球范围内的各种环境介质中被广泛检出,对生态安全和人体健康造成威胁。利用MTT(噻唑蓝)法研究了PFOA/PFOS对人体细胞的毒性效应。结果表明,低剂量PFOA和PFOS对人体正常肝细胞增殖具有显著毒性,其3 d半数抑制浓度(IC50值)分别约为5和0.5μg·L-1。此外,PFOA和PFOS均对MCF-7细胞增殖表现出显著的非单调剂量-毒性效应,并且在环境浓度范围(<0.6μg·L-1)内均可促进MCF-7细胞增殖,表现出潜在的类雌激素作用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氟辛烷羧酸(pfoa) 全氟辛烷磺酸(PFOS) 肝细胞 MCF-7 非单调剂量效应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省典型湿地水体和沉积物中全氟辛烷羧酸(PFOA)和全氟辛烷磺酸(PFOS)的污染特征 被引量:12
3
作者 孙建树 王世亮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528-1538,共11页
全氟辛烷羧酸(perfluorooctanoic acid,PFOA)和全氟辛烷磺酸(perfluorooctane sulfonate,PFOS)广泛存在于全球范围内的各种环境介质中,是全氟化合物中最典型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为考察山东省典型湿地中PFOA和PFOS的浓度水平与空间分布特... 全氟辛烷羧酸(perfluorooctanoic acid,PFOA)和全氟辛烷磺酸(perfluorooctane sulfonate,PFOS)广泛存在于全球范围内的各种环境介质中,是全氟化合物中最典型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为考察山东省典型湿地中PFOA和PFOS的浓度水平与空间分布特征,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与WAX固相萃取相结合的方法,检测并系统分析了南四湖流域和东部沿海地区水和沉积物体系中PFOA和PFOS含量状况.研究结果表明,PFOA和PFOS在研究区域全部水样中均被检测出,浓度范围分别为10.49—84.6 ng·L-1和0.49—25.4 ng·L-1;其中南四湖流域表层水中污染物的含量高于东部沿海地区,并且污染物浓度从下游到上游呈上升趋势.沉积物样品中PFOA和PFOS的浓度范围(干重)分别为0.09—2.76 ng·g-1和0.17—5.25 ng·g-1,其空间分布趋势和水样中的大致相同.与国内外其他地区水和沉积物中PFOA和PFOS含量进行对比,山东省典型湿地中两种污染物的污染水平较高且PFOA污染更为严重.与PFOA相比,水和沉积物体系中PFOS的分配系数更高,并且不同区域间的分配系数存在差异.此外,本文采用熵值法对研究区域内两种污染物进行了初步风险评估,分析结果显示PFOA和PFOS对水生生物和野生鸟类可能存在一定的生态风险,且PFOS的风险较高,考虑到全氟化合物的生物累积性和食物链放大效应,应重视PFOA和PFOS的生态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氟辛烷羧酸 全氟辛烷磺酸 含量 空间分布 生态风险 山东省 湿地水体和沉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沉积物中全氟辛酸(PFOA)、全氟辛烷磺酸(PFOS)吸附–解吸行为研究进展 被引量:6
4
作者 汤婕 张银龙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99-606,共8页
全氟辛酸(PFOA)和全氟辛烷磺酸(PFOS)在土壤/沉积物–水中分配、吸附–解吸作用是影响其在环境中的残留浓度、迁移、转化及生物可利用性、毒性等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对土壤/沉积物中PFOA、PFOS吸附–解吸行为影响因素,吸附–解吸机... 全氟辛酸(PFOA)和全氟辛烷磺酸(PFOS)在土壤/沉积物–水中分配、吸附–解吸作用是影响其在环境中的残留浓度、迁移、转化及生物可利用性、毒性等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对土壤/沉积物中PFOA、PFOS吸附–解吸行为影响因素,吸附–解吸机理,常用的土壤/沉积物中PFOA、PFOS吸附/解吸等温线方程、常数及参数等的研究情况进行综述,吸附–解吸过程Freundlich方程的相关系数为0.74~0.99,线性方程的相关系数为0.91~0.99。PFOS在土壤/沉积物中吸附常数logKoc的平均值为3.0,变异系数为23.3%;解吸常数logKoc的平均值为1.8,变异系数为15.4%。PFOA在土壤/沉积物中吸附常数logKoc的平均值为2.1,变异系数为45.6%;解吸常数logKoc的平均值为5.4,变异系数为52.3%。实验室基础上计算所得吸附常数logKoc比野外条件下实测数据计算值(PFOA为3.7,PFOS为4.2)小,野外条件下土壤/沉积物中PFOA和PFOS吸附–解吸过程和土壤–植物共生系统对其污染控制效应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沉积物 全氟辛酸(pfoa) 全氟辛烷磺酸(PFOS) 吸附 解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氟辛烷磺酸和全氟辛烷羧酸异构体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分析方法 被引量:12
5
作者 牛夏梦 史亚利 +1 位作者 张春晖 蔡亚岐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453-1459,共7页
建立了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SPE-HPLC/MS/MS)联用测定全氟辛烷磺酸(PFOS)和全氟辛烷羧酸(PFOA)异构体的分析方法.以WAX固相萃取小柱为浓缩柱对样品中目标化合物进行富集浓缩,再用HPLC-MS/MS分离检测各异构体,串联质谱采用负... 建立了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SPE-HPLC/MS/MS)联用测定全氟辛烷磺酸(PFOS)和全氟辛烷羧酸(PFOA)异构体的分析方法.以WAX固相萃取小柱为浓缩柱对样品中目标化合物进行富集浓缩,再用HPLC-MS/MS分离检测各异构体,串联质谱采用负离子扫描和多反应监测模式对样品进行分析检测.色谱分离采用梯度洗脱方式,流动相A相为甲醇,B相为60 mmol·L-1氨水/20 mmol·L-1甲酸水溶液(p H=4);选用AscentisExpress F5型色谱柱为分离柱.将建立的方法应用于河水、底泥和贝类中全氟化合物异构体的分析,对3种环境样品的方法检出限(S/N=3)分别为0.05—1.1 ng·L-1、0.025—0.56 ng·g-1和0.025—0.56 ng·g-1.以加标回收实验对建立的分析方法进行评价,自来水、底泥和贝类中11种PFOS和PFOA异构体的加标回收率平均值分别在90.8%—127%、74.0%—124%和76.7%—113%,相对标准偏差(n=5)分别为5.9%—17.2%、2.5%—17.0%和3.30%—1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 全氟辛烷磺酸异构体 全氟辛烷羧酸异构体 河水 底泥 贝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全氟化合物PFOS/PFOA的生态风险及控制对策 被引量:8
6
作者 曹莹 张亚辉 +3 位作者 闫振广 王一喆 朱岩 刘征涛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2017年第1期96-101,共6页
环境中最常见的2种全氟化合物(PFCs)污染物为全氟辛烷磺酸(PFOS)和全氟辛烷羧酸(PFOA)。综述了国内外推荐的有关的PFOS/PFOA环境安全阈值,结合我国部分流域及典型区域PFOS/PFOA的污染现状,分析了现阶段我国PFCs生态风险管理面临的问题,... 环境中最常见的2种全氟化合物(PFCs)污染物为全氟辛烷磺酸(PFOS)和全氟辛烷羧酸(PFOA)。综述了国内外推荐的有关的PFOS/PFOA环境安全阈值,结合我国部分流域及典型区域PFOS/PFOA的污染现状,分析了现阶段我国PFCs生态风险管理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制订我国PFOS/PFOA环境质量基准/标准,加强典型区域2种PFCs的生态风险评估,增强其物质替代品的监控、生态毒性监管,以及替代品的风险防控等方面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氟辛烷磺酸(PFOS) 全氟辛烷羧酸(pfoa) 生态风险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效液相色谱-新型串联四极杆质谱法测定环境水体与土壤中的全氟辛酸和全氟辛烷磺酸 被引量:8
7
作者 杨文龙 郭靖 +5 位作者 杜伟 吴华 吕美玲 董亮 杜兵 黄业茹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820-2826,共7页
本文建立了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与新型的Ultivo串联四极杆质谱联用技术测定环境水体与土壤中全氟辛酸(PFOA)和全氟辛烷磺酸(PFOS)的方法.水样和土壤样品分别经过过滤和提取后,经弱阴离子交换柱富集净化后,采用同位素稀释法进行定量.在0.5... 本文建立了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与新型的Ultivo串联四极杆质谱联用技术测定环境水体与土壤中全氟辛酸(PFOA)和全氟辛烷磺酸(PFOS)的方法.水样和土壤样品分别经过过滤和提取后,经弱阴离子交换柱富集净化后,采用同位素稀释法进行定量.在0.5—200μg·L^(-1)范围内,PFOA和PFOS的线性响应良好,回归系数大于0.997.水样PFOA和PFOS的检出限分别为0.1 ng·L^(-1)和0.3 ng·L^(-1);土壤检出限分别为4 ng·kg^(-1)和7 ng·kg^(-1). PFOA和PFOS在纯水、地表水和废水基质中的添加回收率分别介于88. 4%—98. 8%和88. 0%—97.3%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n=6)小于14%.二者在空白土、农田土和底泥中的回收率分别介于98.6%—113%和96.8%—111%之间,RSD小于7%.结果表明,该方法灵敏、准确、可靠,可以满足环境水与土壤介质中痕量PFOA和PFOS的监测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氟辛酸(pfoa) 全氟辛烷磺酸(PFOS)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土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氟辛酸和全氟辛烷磺酸异构体的膳食暴露来源 被引量:1
8
作者 王雨昕 谢丹 +2 位作者 李敬光 赵云峰 吴永宁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197-1202,共6页
本研究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级杆质谱法测定了福建省当地居民血清和总膳食样品中全氟辛酸(PFOA)和全氟辛烷磺酸(PFOS)典型异构体的污染水平,并分析了血清和膳食中PFOA和PFOS支链/直链的比例,初步探讨了当地居民支链PFOA和PFOS... 本研究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级杆质谱法测定了福建省当地居民血清和总膳食样品中全氟辛酸(PFOA)和全氟辛烷磺酸(PFOS)典型异构体的污染水平,并分析了血清和膳食中PFOA和PFOS支链/直链的比例,初步探讨了当地居民支链PFOA和PFOS的膳食暴露来源.结果表明,在所有血清样品中均可检出n-PFOA和n-PFOS,其中位数浓度水平分别为3.7 ng·mL^(-1)和7.0 ng·mL^(-1),且血清中检出了5种PFOS支链异构体和1种PFOA支链异构体.血清中n-PFOA占total-PFOA的比例(99.81%)和n-PFOS占total-PFOS的比例(84.56%)均显著高于目前市场上销售的PFOA和PFOS工业品.而对于膳食样品,仅在乳类膳食中检出2种支链PFOA异构体,未在膳食样品中检出PFOS支链异构体.血清和膳食样品中不同的支链/直链PFOA和PFOS的比例对比结果表明:乳类膳食有可能是福建省居民暴露于支链PFOA异构体(br-PFOA)的重要来源,支链PFOS异构体(br-PFOS)可能存在膳食暴露之外的重要暴露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氟辛酸(pfoa) 全氟辛烷磺酸(PFOS) 支链/直链异构体 血清 膳食 暴露来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氟和多氟烷基物质对健康与环境的影响及其在纺织领域应用研究进展
9
作者 魏宏远 姚金波 +1 位作者 王红霞 林童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43-252,共10页
为减少全氟烷基和多氟烷基物质的使用,梳理了全氟烷基和多氟烷基物质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潜在威胁,并对相关研究进行了概述。首先阐述了全氟烷基和多氟烷基化合物的定义、分类,以及它们的传播路径、使用分布情况,并讨论了这些物质对环境... 为减少全氟烷基和多氟烷基物质的使用,梳理了全氟烷基和多氟烷基物质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潜在威胁,并对相关研究进行了概述。首先阐述了全氟烷基和多氟烷基化合物的定义、分类,以及它们的传播路径、使用分布情况,并讨论了这些物质对环境和人体的潜在危害。同时,介绍了全球环保机构以及相关标准对全氟烷基和多氟烷基化合物在生产和使用上的限制与规定。此外,还特别关注了含氟烷基和多氟烷基化合物在纺织品中的应用现状。最后,对这一领域的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并提出要减少全氟烷基及多氟烷基助剂的使用,积极寻找无氟纺织助剂作为替代品的重要性,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和政策制定者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氟烷基物质 多氟烷基物质 全氟辛烷磺酸 全氟辛烷羧酸 纺织助剂 无氟纺织助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连沿海常见海产品PFOS和PFOA的暴露水平调查 被引量:13
10
作者 张新 刘薇 金一和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04-106,169,共4页
文章应用液相色谱-质谱分析方法,对2009年春季大连沿海常见海产品体内PFOS和PFOA的暴露水平进行了调查。鱼、蟹、乌贼和海胆肌肉中PFOS的平均暴露水平分别为0.40 ng/g,0.07 ng/g,0.09 ng/g及0.12 ng/g(湿重),而PFOA的平均暴露水平分别为... 文章应用液相色谱-质谱分析方法,对2009年春季大连沿海常见海产品体内PFOS和PFOA的暴露水平进行了调查。鱼、蟹、乌贼和海胆肌肉中PFOS的平均暴露水平分别为0.40 ng/g,0.07 ng/g,0.09 ng/g及0.12 ng/g(湿重),而PFOA的平均暴露水平分别为0.06ng/g,0.01 ng/g,0.06 ng/g及0.10 ng/g(湿重)。鱼类肝脏中PFOS和PFOA的平均暴露水平分别为0.90 ng/g和0.24 ng/g。调查结果表明,大连沿岸常见海产品体内普遍检测到PFOS和PFOA,并且肝脏中PFOS和PFOA暴露水平均高于肌肉组织。通过比较发现,大连沿岸鱼类样品中PFOS的暴露水平低于美、日等国家的沿岸海域鱼类的暴露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氟辛烷磺酸(PFOS) 全氟辛酸(pfoa) 海产品 暴露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仪测定植物样品中PFOS·PFOA 被引量:1
11
作者 程燕 汤婕 +3 位作者 何前锋 李婷婷 马扬旸 鲍广灵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32期71-74,116,共5页
[目的]研究运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仪测定植物样品中全氟辛烷磺酸(PFOS)和全氟辛酸(PFOA)的可行性。[方法]建立了一种SPE净化,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仪UPLC/MS/MS方法测定植物(绿萝)根、茎和叶中PFOS... [目的]研究运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仪测定植物样品中全氟辛烷磺酸(PFOS)和全氟辛酸(PFOA)的可行性。[方法]建立了一种SPE净化,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仪UPLC/MS/MS方法测定植物(绿萝)根、茎和叶中PFOS和PFOA残留量,并优化了质谱条件和前处理方式,保留时间分别为2.26和2.17 min。[结果]采用碳酸钠(Na2CO3)、四丁基硫酸氢铵(TBAHS)、甲基叔丁基醚(MTBE)作为提取试剂,HLB小柱净化后PFOS在绿萝根、茎、叶中的加标回收率为46.53%-77.35%,变异系数为5.63%-18.52%;PFOA在绿萝根、茎、叶中的加标回收率为59.01%-100.46%,变异系数为2.85%-30.06%,检出限分别为26.90×10^-4和3.09×10^-4ng,相关系数均大于0.998。[结论]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仪测定植物样品中PFOS和PFOA满足化合物残留分析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质联用 全氟辛烷磺酸(PFOS) 全氟辛酸(pfoa) 残留分析 绿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中全氟和多氟化合物的去除技术最新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2
作者 鲍佳 聂青宇 +3 位作者 马嘉川 安昱竹 刘慧芳 刘洪雅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9年第11期58-65,共8页
全氟和多氟化合物(per-and polyfluoroalkyl substances,PFASs)是一类新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广泛应用于工业和人类日常生活用品中。初步研究表明,这些化合物易于生物累积,且可能导致肝毒性、致癌性、生殖毒性以及干扰内分泌等特... 全氟和多氟化合物(per-and polyfluoroalkyl substances,PFASs)是一类新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广泛应用于工业和人类日常生活用品中。初步研究表明,这些化合物易于生物累积,且可能导致肝毒性、致癌性、生殖毒性以及干扰内分泌等特性。如今,天然环境中化学抗性PFASs的排放量不断增加,同时这些人为污染物在天然和处理水域、人类和动物生物体中的存在都构成了巨大的环境挑战。传统的生物处理技术对PFASs几乎没有去除效果,研究高效去除水体中PFASs的实用性技术成为了环境领域的研究热点。综述了自然环境中最常见的PFASs--全氟辛酸(PFOA)和全氟辛烷磺酸(PFOS)去除方法的最新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氟辛酸(pfoa) 全氟辛烷磺酸(PFOS) 去除技术 处理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种短链全氟化合物替代物在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污染特征研究 被引量:19
13
作者 马洁 陈红瑞 +3 位作者 王娟 郑兴灿 杨敏 张昱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91-202,共12页
全氟辛烷羧酸(perfluorooctanoic acid,PFOA)和全氟辛烷磺酸(perfluorooctyl sulfonate,PFOS)等长链全氟化合物(perfluorinated compounds,PFCs)具有持久性、生物累积性和毒性,近年来发现一些短链PFCs具有相对较短的半衰期,可以成为PFOA... 全氟辛烷羧酸(perfluorooctanoic acid,PFOA)和全氟辛烷磺酸(perfluorooctyl sulfonate,PFOS)等长链全氟化合物(perfluorinated compounds,PFCs)具有持久性、生物累积性和毒性,近年来发现一些短链PFCs具有相对较短的半衰期,可以成为PFOA和PFOS的替代品,这些物质包括C4和C6结构的PFCs,如全氟丁烷羧酸(perfluorobutanoic acid,PFBA)、全氟己烷羧酸(perfluorohexanoic acid,PFHx A)、全氟丁烷磺酸(perfluorobutyl sulfonate,PFBS)和全氟己烷磺酸(perfluorohexyl sulfonate,PFHx S)。为解析我国城市污水厂短链PFCs污染水平和地域分布特征,本研究调查了我国不同地区17座城市污水处理厂的进水、二沉出水和污泥中4种短链PFCs的分布和浓度水平。结果表明4种短链PFCs、PFOA和PFOS在17座污水厂进水中检出率均为100%(6种目标物单体浓度范围:0.19~274.72 ng·L-1);污泥中PFOS和PFOA检出率为100%(PFOS:2.08~72.31 ng·g-1,PFOA:1.03~24.81 ng·g-1),PFBA、PFHx A检出率为100%(0.60~3.33 ng·g-1),PFBS和PFHx S的检出率分别为42.11%和63.16%。在污水厂进水中,将PFOA和PFOS与其同类的短链PFCs浓度进行比较,发现短链PFCs分别相对于PFOA和PFOS的比例最高可达93.47%和94.57%。4种短链PFCs、PFOA和PFOS的地域分布差异明显,总浓度呈现出华东、华南地区高于西北、东北、华北地区的趋势,其中华东地区调查的污水处理厂浓度最高。污水厂4种短链替代物主要通过污水排放,不同污水厂的日排放总量(污泥和出水)为0.25~273.07 g·d-1,万吨水排放量范围为0.04~1.37 g。研究将为我国全氟化合物替代物污染和控制提供数据基础和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污水处理厂 短链全氟化合物替代物 全氟辛烷羧酸 全氟辛烷磺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FOA和PFOS在介质中迁移行为和数值模拟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4
作者 李辉 董纤凌 +4 位作者 龚天添 相明辉 黄渊 王晨 王文兵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2589-2602,共14页
全氟辛酸(PFOA)和全氟辛烷磺酸(PFOS)广泛应用于各种工业和家居产品的生产和使用中,因其具有热稳定性、化学稳定性和环境持久性等特殊性质,已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检出。目前,对于PFOA和PFOS在环境介质中的行为研究已有一些进展,本研究归纳... 全氟辛酸(PFOA)和全氟辛烷磺酸(PFOS)广泛应用于各种工业和家居产品的生产和使用中,因其具有热稳定性、化学稳定性和环境持久性等特殊性质,已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检出。目前,对于PFOA和PFOS在环境介质中的行为研究已有一些进展,本研究归纳总结了PFOA和PFOS在环境介质中的迁移行为和相关数学模型的研究进展。具体针对影响PFOA和PFOS在环境介质中迁移的机制(静电相互作用、疏水作用、配体交换和氢键)和因素(有机质含量、矿物类型、矿物含量、介质含水率、离子类型、离子强度和pH)以及可用于模拟的数学模型(对流-弥散模型、非平衡两点吸附模型、非平衡两区吸附模型、多速率模型、多过程限速传质模型,TOSD迁移模型)进行探讨和总结,以为后续更深入的科学研究提供综合性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氟辛酸(pfoa) 全氟辛烷磺酸(PFOS) 迁移 数学模型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钛负载纳米银电极去除水中PFOA与PFOS 被引量:2
15
作者 苏长罗 李铮 +1 位作者 王凯 张春晖 《矿业科学学报》 2018年第6期604-609,共6页
针对全氟和多氟化合物(per-and polyfluoroalkyl substances,PFASs)中的全氟辛酸(perfluorooctanoic acid,PFOA)和全氟辛烷磺酸(perfluorooctane sulfonate,PFOS)难以自然降解且传统方法并不能有效去除的问题,本研究通过电化学氧化法对... 针对全氟和多氟化合物(per-and polyfluoroalkyl substances,PFASs)中的全氟辛酸(perfluorooctanoic acid,PFOA)和全氟辛烷磺酸(perfluorooctane sulfonate,PFOS)难以自然降解且传统方法并不能有效去除的问题,本研究通过电化学氧化法对全氟化合物进行处理研究。采用电沉积方法制备钛负载纳米银极板,并分别探究极板材料、反应时间、p H值、电流密度等因素对水中PFOA与PFOS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钛板表面负载银后,腐蚀电位提高了0. 2 V,抗腐蚀能力显著提高;在pH值为7、反应时间为60 min、电流密度为25 m A/cm^2时,PFOA与PFOS的去除率分别为92. 7%和94. 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氟辛酸(pfoa) 全氟辛烷磺酸(PFOS) 纳米银-钛电极 电沉积 电化学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全氟有机酸类化合物的样品前处理与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24
16
作者 贺锦灿 张诗韵 +2 位作者 苏榆媛 宋嘉怡 毋福海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86-94,共9页
全氟辛烷磺酸(PFOS)和全氟辛烷羧酸(PFOA)是两种典型的全氟有机酸类化合物,也是全氟化合物(PFCs)前体物的最终降解产物,具有肝毒性、胚胎毒性、生殖毒性、神经毒性,检出率最高。在各种被污染的介质中,PFOS和PFOA含量往往很低,基体复杂多... 全氟辛烷磺酸(PFOS)和全氟辛烷羧酸(PFOA)是两种典型的全氟有机酸类化合物,也是全氟化合物(PFCs)前体物的最终降解产物,具有肝毒性、胚胎毒性、生殖毒性、神经毒性,检出率最高。在各种被污染的介质中,PFOS和PFOA含量往往很低,基体复杂多样,快速高效的样品前处理技术成为测定的关键环节。目前,国际上对PFOS和PFOA的测定无统一标准,而我国关于PFCs的分析研究落后于国际发展水平。该文介绍了PFOS和PFOA的特性,系统总结和评述了前处理技术(液液萃取、固相萃取、固相微萃取、超声萃取和QuEChERS法)及分析方法(色谱-质谱方法、光谱法、酶联免疫法和电化学法),以期为PFOS和PFOA的分析监测及标准制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氟化合物 全氟辛烷磺酸 全氟辛烷羧酸 样品前处理 分析方法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氟化合物的生物降解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7
作者 祖蕾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21年第10期6-10,15,共6页
全氟化合物(PFCs)因其特殊的疏水疏油特性和化学惰性,被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中,由此带来的环境和生态污染已成为全球性的环境问题。生物降解相比化学和物理降解具有绿色和低能耗的优点,已成为处理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最常用的方法之一。从... 全氟化合物(PFCs)因其特殊的疏水疏油特性和化学惰性,被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中,由此带来的环境和生态污染已成为全球性的环境问题。生物降解相比化学和物理降解具有绿色和低能耗的优点,已成为处理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最常用的方法之一。从碳氟键断裂机理出发,分析了PFCs的3种生物降解机制;根据生物脱氟的程度,主要介绍了氟调聚物生物降解的途径、产物、机理以及2种典型PFCs全氟辛酸(PFOA)和全氟辛烷磺酸(PFOS)完全脱氟矿化的机理和降解菌种。虽然到目前为止,针对PFCs生物降解的报道还非常有限,但是相关研究已经显示出生物降解的可行性,优势菌株的筛选和共代谢降解将有助于降解率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氟化合物(PFCs) 生物降解 全氟辛酸(pfoa) 全氟辛烷磺酸(PFOS) 氟调聚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