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皮革及其制品中全氟辛烷磺酸化合物(PFOS) 被引量:3
1
作者 赵洋 马琳 《皮革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7-60,共4页
欧盟委员会发布2006/122/EC《关于限制全氟辛烷磺酸销售及使用的指令》,严格限制皮革及其制品中全氟辛烷磺酸化合物的含量是降低环境污染,减少对人体健康危害的重要措施之一,同时也引起国内皮革行业的强烈关注。从皮革及其制品中全氟辛... 欧盟委员会发布2006/122/EC《关于限制全氟辛烷磺酸销售及使用的指令》,严格限制皮革及其制品中全氟辛烷磺酸化合物的含量是降低环境污染,减少对人体健康危害的重要措施之一,同时也引起国内皮革行业的强烈关注。从皮革及其制品中全氟辛烷磺酸化合物的特性,皮革生产加工中的应用,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危害,相关禁用和限用法规,以及分析检测等方面,进行系统研究和解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革 全氟辛烷磺酸化合物 检测 替代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有机骨架吸附去除水中全氟辛烷磺酸基化合物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徐毅 赵长伟 +3 位作者 张盼盼 杨梅 杨彬 李国亮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28-32,共5页
制备了MIL-53(Al)、DUT-4和DUT-53种材料,并将其作为吸附剂对水中全氟辛烷磺酸基化合物(PFOS)进行吸附去除。结果表明,金属核心粒子与MOFs骨架结构相同的情况下,有机配体分子长度越长,材料对PFOS的吸附量越大。Langmuir模型能较好的拟合... 制备了MIL-53(Al)、DUT-4和DUT-53种材料,并将其作为吸附剂对水中全氟辛烷磺酸基化合物(PFOS)进行吸附去除。结果表明,金属核心粒子与MOFs骨架结构相同的情况下,有机配体分子长度越长,材料对PFOS的吸附量越大。Langmuir模型能较好的拟合3种材料吸附PFOS的吸附等温线数据,MIL-53(Al)、DUT-4和DUT-5对PFOS的最大理论吸附量分别为68.05、176.5、326.9 mg/g。3种材料对PFOS的吸附动力学符合准2级动力学模型,吸附平衡时间均在100 min左右。随溶液p H的增加,吸附量有所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氟辛烷磺酸化合物(pfos) 吸附 MIL-53(A1) DUT-4 DUT-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氟辛烷基磺酸钾(PFOS)和纳米氧化锌(Nano-ZnO)复合暴露对斑马鱼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杜佳 王树涛 尤宏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44-153,共10页
全氟辛烷基磺酸钾(PFOS)和纳米氧化锌(Nano-Zn O)广泛存在于环境中,但是它们复合暴露对水生生物的潜在毒性机制尚未明确。本文探讨PFOS和Nano-Zn O复合暴露对斑马鱼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HPT轴)毒性的影响。将斑马鱼胚胎从孵化开始暴露... 全氟辛烷基磺酸钾(PFOS)和纳米氧化锌(Nano-Zn O)广泛存在于环境中,但是它们复合暴露对水生生物的潜在毒性机制尚未明确。本文探讨PFOS和Nano-Zn O复合暴露对斑马鱼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HPT轴)毒性的影响。将斑马鱼胚胎从孵化开始暴露于PFOS(0.2、0.4、0.8 mg·L^(-1))、Nano-Zn O(6.75、12.5、25 mg·L^(-1))、PFOS+Nano-Zn O(0.2+6.75、0.4+12.5、0.8+25 mg·L^(-1))溶液中15 d后,分析幼鱼的发育毒性,体内的甲状腺激素(甲状腺素(T4)和三碘甲状腺氨酸(T3)含量和与甲状腺有关基因(CRF、TSH、NIS、TG和TPO)的表达情况。结果发现复合暴露组与单独暴露组相比,前者显著诱导了幼鱼的畸形率,降低了幼鱼的存活率,并抑制了幼鱼的体长。复合暴露组显著增加了幼鱼体内T3含量,同时抑制体内T4的含量。与单独暴露组相比,复合暴露组显著诱导了CRF和NIS基因的表达,同时抑制了TSHβ和TG基因的表达。而TPO基因的表达水平在单独和复合暴露组中没有显著差异。本研究首次证明了PFOS和Nano-Zn O复合暴露对斑马鱼幼鱼甲状腺轴的干扰效果并对其进行了机制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氟辛烷磺酸钾(pfos) 纳米氧化锌(Nano-Zn O) 斑马鱼 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 甲状腺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氟辛烷磺酸盐(PFOS)对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免疫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4
作者 汪笑宇 戴媛媛 +2 位作者 贾磊 王群山 陈春秀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71-80,共10页
为了解全氟辛烷磺酸盐(perfluorooctane sulfonate, PFOS)暴露对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免疫功能的影响,在实验室条件下,运用RT-PCR方法分析了PFOS暴露对半滑舌鳎热休克蛋白hsp70、hsp90、C型凝集素(c-type lectin)和细胞色素... 为了解全氟辛烷磺酸盐(perfluorooctane sulfonate, PFOS)暴露对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免疫功能的影响,在实验室条件下,运用RT-PCR方法分析了PFOS暴露对半滑舌鳎热休克蛋白hsp70、hsp90、C型凝集素(c-type lectin)和细胞色素c氧化酶(cytochrome c oxidase, cox)等4种免疫相关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实验测定了上述4种基因在半滑舌鳎肝、鳃、肠及肌肉4种不同组织中随时间(0、24 h、48 h、96 h和7 d)的表达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4种组织中,hsp70基因的表达与对照相比为上调,其中,肝组织hsp70基因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织,且表达高峰值的出现也早于其他各组织;hsp90基因在肝和鳃组织中表达量随时间不同而波动,在肠组织中表达上调,在肌肉中表达显著下调;c-type lectin基因表达量与对照组相比表达显著下调或无明显差异;cox基因在肝组织和肠组织中表达下调,在鳃和肌肉中表达上调。上述研究结果表明,PFOS能引起免疫相关基因的表达变化,对半滑舌鳎具有潜在的免疫毒性。肝组织中各免疫基因对PFOS胁迫的响应高于其他组织。本研究可为阐明全氟辛烷磺酸盐对半滑舌鳎的免疫毒性提供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氟辛烷磺酸盐(pfos) 半滑舌鳎 免疫毒性 免疫相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阳离子光子晶体水凝胶的PFOS特异性识别与现场可视化检测研究
5
作者 易珍妮 杨芳 +4 位作者 刘嘉伟 王申能 王耀文 肖毅鹏 孙慧 《分析测试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577-1584,共8页
该研究创新性地构建了一种智能传感材料,实现了水体中全氟辛烷磺酸(PFOS)的特异性识别与可视化检测。通过将季铵盐单体-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MTAC)与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PEGDA)进行交联共聚,在聚苯乙烯(PS)光子晶体模板上构建... 该研究创新性地构建了一种智能传感材料,实现了水体中全氟辛烷磺酸(PFOS)的特异性识别与可视化检测。通过将季铵盐单体-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MTAC)与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PEGDA)进行交联共聚,在聚苯乙烯(PS)光子晶体模板上构建出了具有强阳离子特性的光子晶体水凝胶(PCH)。该材料结合了光子晶体的结构显色特性与智能水凝胶的刺激响应特性,当PFOS与阳离子位点以及凝胶骨架发生特异性结合时,凝胶网络收缩,可通过肉眼可辨的显色响应(红→黄绿)以及布拉格衍射波长的偏移实现目标物的检测。与其他全氟羧酸类化合物及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磺酸钠(SDS)相比,该传感器对PFOS展现出优异的选择性识别能力,检出限为1.42μmol/L。在实际水样检测中表现出良好的可靠性(加标回收率92.5%~97.8%),并可重复使用。该传感器不仅实现了污染物捕获与光学信号自表达的双重功能,还具备直观可视、响应快速、低成本等优势,为环境水体中PFOS污染物的现场快速筛查与污染水体的实时监测提供了新型可视化传感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子晶体 水凝胶 全氟辛烷磺酸(pfos) 可视化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吸收全氟/多氟化合物的机制及其相互影响研究进展
6
作者 黄赞唐 赵丹妮 +6 位作者 潘烨鑫 罗启哲 敬雪皎 孙洁婷 向垒 莫测辉 侯学文 《广西植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79-990,共12页
全氟辛酸(perfluorooctanoic acid,PFOA)和全氟辛烷磺酸(perfluorooctane sulfonate,PFOS)是典型的全氟/多氟化合物(per-/poly-fluoroalkyl substances,PFASs),因具有优良的表面活性和极高稳定性等理化特性而被广泛应用,但在生产、使用... 全氟辛酸(perfluorooctanoic acid,PFOA)和全氟辛烷磺酸(perfluorooctane sulfonate,PFOS)是典型的全氟/多氟化合物(per-/poly-fluoroalkyl substances,PFASs),因具有优良的表面活性和极高稳定性等理化特性而被广泛应用,但在生产、使用及废弃过程中通常因其释放到环境中而造成污染。土壤是PFASs的重要汇,由于土壤中的PFASs在被植物吸收、转运及积累后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中富集并产生危害,并且PFASs在环境中具有高持久性,因此其在土壤-作物系统造成的污染风险和潜在危害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而目前对植物吸收积累PFASs的机制和效应的认识尚不系统。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结果表明PFASs对植物的生长发育、代谢及基因表达会产生影响,反过来植物通过对PFASs的吸收、转运与富集也会对其环境化学行为产生影响。该文简要介绍了PFASs的理化性质、用途及危害,并且从植物影响PFASs在土壤中的分布、植物从土壤中吸收PFASs并在植物中转运积累、不同植物种类及作物品种对PFASs吸收积累的差异、PFASs对植物代谢及生长发育的影响和植物响应PFASs胁迫等方面系统地阐述了植物吸收积累PFASs的机制和效应。该文有助于人们全面了解植物如何影响PFASs的环境化学行为,并为PFASs污染土壤的治理和利用提供基于植物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氟辛酸 全氟辛烷磺酸 全氟/多氟化合物 环境化学行为 植物 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氟辛烷磺酸对斑马鱼肠道形态结构及微生物菌群的影响
7
作者 祁校羽 徐宏洲 +3 位作者 龙静菲 闫晨阳 韩喜盼 刘海侠 《水生生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8-58,共11页
为探究全氟辛烷磺酸(Perfluorooctane sulfonate,PFOS)对鱼类的肠道毒性,将雌雄斑马鱼分别暴露于0、1和10 mg/L的PFOS中21d,通过存活率、肠道组织切片、16S rRNA高通量测序、实时荧光定量PCR等技术检测斑马鱼肠道形态结构及微生物菌群... 为探究全氟辛烷磺酸(Perfluorooctane sulfonate,PFOS)对鱼类的肠道毒性,将雌雄斑马鱼分别暴露于0、1和10 mg/L的PFOS中21d,通过存活率、肠道组织切片、16S rRNA高通量测序、实时荧光定量PCR等技术检测斑马鱼肠道形态结构及微生物菌群的变化。结果表明:暴露于10 mg/L PFOS的斑马鱼死亡率明显高于1 mg/L,且对雄鱼的影响大于雌鱼。1 mg/L浓度组雌雄鱼的存活率分别为93.3%和83.3%,而10 mg/L为33.3%和13.3%。1 mg/L PFOS暴露使斑马鱼的肠壁厚度轻微变薄、肠绒毛有破损的现象。10 mg/L浓度组肠壁厚度明显变薄,肠绒毛高度降低、肠黏膜上皮细胞肿胀并伴随严重的溶解现象。PFOS暴露21d后,肠道组织的炎症相关基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和白介素10(IL-10),以及细胞凋亡相关基因胱天蛋白酶3(Caspase 3)、p53、B淋巴细胞瘤-2(Bcl2)的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Caspase3和p53基因在雄鱼的肠道的表达量显著高于雌鱼(P<0.05)。PFOS暴露显著增加了肠道菌群的多样性,改变了肠道菌群结构。厚壁菌门(Firmicutes)、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ota)和拟杆菌门(Bacteroidota)的相对丰度均显著增加,而梭杆菌门(Fusobacteria)显著下降。在属水平,PFOS处理增加了罗尔斯通菌属(Ralstonia)和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相对丰度,而降低鲸杆菌属(Cetobacterium)和气单胞菌属(Aeromonas)。两个处理组肠道菌中厚壁菌门/拟杆菌门(F/B)的比值高于对照组。PFOS处理增强了肠道菌群的氨基酸及脂代谢功能,但削弱了聚糖的合成与代谢能力。综上所述,PFOS长期暴露会引起水生动物的肠道结构损伤及微生物菌群失调,进而影响动物的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氟辛烷磺酸(pfos) 肠道结构 微生物菌群 斑马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镀铬企业周边全氟辛烷磺酰基化合物环境风险评价 被引量:11
8
作者 刘超 胡建信 +1 位作者 刘建国 仝宣昌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950-954,共5页
根据欧盟技术指导文件和EUSES模型预测了镀铬企业全氟辛烷磺酰基化合物(PFOS)排放和周边环境浓度,并对周边水体进行环境风险评价.结果表明,镀铬企业周边环境淡水、海水、淡水沉积物、海水沉积物中PFOS浓度分别为10-7,10-8,10-9,10-10,10... 根据欧盟技术指导文件和EUSES模型预测了镀铬企业全氟辛烷磺酰基化合物(PFOS)排放和周边环境浓度,并对周边水体进行环境风险评价.结果表明,镀铬企业周边环境淡水、海水、淡水沉积物、海水沉积物中PFOS浓度分别为10-7,10-8,10-9,10-10,10-7kg/m3数量级.镀铬企业周边淡水水体风险表征比>1,呈现显著的环境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氟辛烷磺酰化合物(pfos) 镀铬 排放 环境浓度 风险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茶籽壳炭微球及其改性物对水中全氟辛烷磺酸盐(PFOS)的吸附 被引量:7
9
作者 刘宇 郭会琴 +4 位作者 颜流水 李可心 曾春城 马文天 毕晨阳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2172-2182,共11页
基于废弃油茶籽壳制备了4种炭材料,并应用于对水中全氟辛烷磺酸盐(PFOS)的吸附性能研究.以油茶籽壳生物质为碳源,首先通过水热碳化法制备了胶质炭微球并进一步对炭微球分别进行了退火、KOH浸渍扩孔和KOH研磨扩孔改性,然后将所制备的4种... 基于废弃油茶籽壳制备了4种炭材料,并应用于对水中全氟辛烷磺酸盐(PFOS)的吸附性能研究.以油茶籽壳生物质为碳源,首先通过水热碳化法制备了胶质炭微球并进一步对炭微球分别进行了退火、KOH浸渍扩孔和KOH研磨扩孔改性,然后将所制备的4种炭材料应用于水中PFOS的吸附去除,并对其吸附机理进行了探讨.吸附动力学结果表明,4种炭材料对PFOS吸附均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模型(R2≥0.994),吸附平衡时间分别为2 h、1 h、6 h和2 h.溶液p H值对KOH研磨炭材料的吸附性能影响较小,而对其它3种材料影响较大,4种炭材料对PFOS吸附的最佳p H值分别为2—3、3、2、2—10.4种炭材料对PFOS的吸附均符合Langmuir吸附模型(R2≥0.988),最大吸附量分别为14.4、17.8、223.7、3658.9 mg·g-1.4种炭材料对PFOS的吸附均倾向于单分子层的化学吸附过程,材料的比表面积为影响吸附量的最主要因素,其对PFOS的吸附主要依赖静电作用和疏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籽壳 炭微球 全氟辛烷磺酸盐(pfos)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氟辛烷羧酸(PFOA)与全氟辛烷磺酸(PFOS)的细胞毒性效应 被引量:7
10
作者 端正花 王勋功 +2 位作者 王华 李宁涛 朱琳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53-357,共5页
新型污染物全氟辛烷羧酸(PFOA)与全氟辛烷磺酸(PFOS)在全球范围内的各种环境介质中被广泛检出,对生态安全和人体健康造成威胁。利用MTT(噻唑蓝)法研究了PFOA/PFOS对人体细胞的毒性效应。结果表明,低剂量PFOA和PFOS对人体正常肝细胞增殖... 新型污染物全氟辛烷羧酸(PFOA)与全氟辛烷磺酸(PFOS)在全球范围内的各种环境介质中被广泛检出,对生态安全和人体健康造成威胁。利用MTT(噻唑蓝)法研究了PFOA/PFOS对人体细胞的毒性效应。结果表明,低剂量PFOA和PFOS对人体正常肝细胞增殖具有显著毒性,其3 d半数抑制浓度(IC50值)分别约为5和0.5μg·L-1。此外,PFOA和PFOS均对MCF-7细胞增殖表现出显著的非单调剂量-毒性效应,并且在环境浓度范围(<0.6μg·L-1)内均可促进MCF-7细胞增殖,表现出潜在的类雌激素作用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氟辛烷羧酸(pfoA) 全氟辛烷磺酸(pfos) 肝细胞 MCF-7 非单调剂量效应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全氟化合物PFOS/PFOA的生态风险及控制对策 被引量:8
11
作者 曹莹 张亚辉 +3 位作者 闫振广 王一喆 朱岩 刘征涛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2017年第1期96-101,共6页
环境中最常见的2种全氟化合物(PFCs)污染物为全氟辛烷磺酸(PFOS)和全氟辛烷羧酸(PFOA)。综述了国内外推荐的有关的PFOS/PFOA环境安全阈值,结合我国部分流域及典型区域PFOS/PFOA的污染现状,分析了现阶段我国PFCs生态风险管理面临的问题,... 环境中最常见的2种全氟化合物(PFCs)污染物为全氟辛烷磺酸(PFOS)和全氟辛烷羧酸(PFOA)。综述了国内外推荐的有关的PFOS/PFOA环境安全阈值,结合我国部分流域及典型区域PFOS/PFOA的污染现状,分析了现阶段我国PFCs生态风险管理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制订我国PFOS/PFOA环境质量基准/标准,加强典型区域2种PFCs的生态风险评估,增强其物质替代品的监控、生态毒性监管,以及替代品的风险防控等方面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氟辛烷磺酸(pfos) 全氟辛烷羧酸(pfoA) 生态风险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氟辛烷磺酸盐(PFOS)、全氟己烷磺酸盐(PFHS)和全氟丁烷磺酸盐(PFBS)对非洲爪蟾胚胎的发育毒性 被引量:6
12
作者 韦荣国 苏红巧 秦占芬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42-548,共7页
全氟烷基磺酸盐(PFASs)在工业生产和生活中广泛应用,某些PFASs已成为环境中普遍的污染物。鉴于对动物和人类的潜在毒性,全氟辛烷磺酸盐(PFOS)已被禁用,由一些半衰期相对较短的短链PFASs(如全氟丁烷磺酸盐,PFBS)替代。虽然四碳的PFBS和... 全氟烷基磺酸盐(PFASs)在工业生产和生活中广泛应用,某些PFASs已成为环境中普遍的污染物。鉴于对动物和人类的潜在毒性,全氟辛烷磺酸盐(PFOS)已被禁用,由一些半衰期相对较短的短链PFASs(如全氟丁烷磺酸盐,PFBS)替代。虽然四碳的PFBS和六碳的全氟己烷磺酸盐(PFHS)已经广泛使用,但目前对其毒性及其机制的了解很少。通过检测发育毒性和致畸性的非洲爪蟾胚胎致畸试验(FETAX),得到PFOS、PFHS和PFBS半致死浓度(LC50),半致畸浓度(EC50)和最小抑制生长浓度(MCIG),比较研究了3种化合物的发育毒性。结果发现,PFOS的LC50、EC50和MCIG分别为51.46、108.20和35mg·L-1。PFHS和PFBS的LC50大于100mg·L-1,对胚胎形态和生长没有明显影响。PFASs暴露引起非洲爪蟾胚胎运动行为异常。FETAX结果表明,PFOS急性发育毒性明显大于PFHS和PFB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洲爪蟾 全氟辛烷磺酸盐(pfos) 全氟己烷磺酸盐(PFHS) 全氟丁烷磺酸盐(PFBS) 发育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氟辛烷磺酸钾(PFOS)和纳米氧化锌(Nano-ZnO)单独与联合暴露对斑马鱼胚胎的氧化损伤和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5
13
作者 杜佳 王树涛 +1 位作者 刘征 尤宏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38-247,共10页
探讨全氟辛烷磺酸钾(PFOS)和纳米氧化锌(Nano-Zn O)复合暴露对斑马鱼机体氧化损伤和细胞凋亡的影响。将斑马鱼胚胎暴露于PFOS(0、0.4、0.8和1.6 mg·L-1)、Nano-Zn O(0、12.5、25和50 mg·L-1)、PFOS+Nano-Zn O(0、0.4+12.5、0.... 探讨全氟辛烷磺酸钾(PFOS)和纳米氧化锌(Nano-Zn O)复合暴露对斑马鱼机体氧化损伤和细胞凋亡的影响。将斑马鱼胚胎暴露于PFOS(0、0.4、0.8和1.6 mg·L-1)、Nano-Zn O(0、12.5、25和50 mg·L-1)、PFOS+Nano-Zn O(0、0.4+12.5、0.8+25和1.6+50 mg·L-1)溶液中6天后,检测相关的酶活性变化(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脂质过氧化物(MDA)、半胱氨酸蛋白酶(Caspase-3和Caspase-9)和与细胞凋亡相关基因(Bax,p53和Bcl-2)表达情况。结果表明:PFOS和Nano-Zn O单独与复合暴露均可造成斑马鱼胚胎的氧化损伤和细胞凋亡,但复合暴露组的氧化损伤和细胞凋亡程度明显大于单独暴露组。在PFOS和Nano-Zn O单独和复合暴露组中,随着处理浓度的升高,SOD、Gpx、Caspase-3和Caspase-9酶的活性显著升高。而CAT酶活性随着处理浓度的升高抑制作用显著。PFOS与Nano-Zn O复合暴露组与单独暴露组相比,Bax和p53表达显著上调,而Bcl-2表达显著下调。因此,在实验浓度范围内,等毒性配比1:1条件下,推测NanoZn O可以增强PFOS对斑马鱼胚胎的氧化损伤和细胞凋亡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氟辛烷磺酸钾(pfos) 纳米氧化锌(Nano-ZnO) 氧化应激 细胞凋亡 联合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沉积物中全氟辛酸(PFOA)、全氟辛烷磺酸(PFOS)吸附–解吸行为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4
作者 汤婕 张银龙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99-606,共8页
全氟辛酸(PFOA)和全氟辛烷磺酸(PFOS)在土壤/沉积物–水中分配、吸附–解吸作用是影响其在环境中的残留浓度、迁移、转化及生物可利用性、毒性等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对土壤/沉积物中PFOA、PFOS吸附–解吸行为影响因素,吸附–解吸机... 全氟辛酸(PFOA)和全氟辛烷磺酸(PFOS)在土壤/沉积物–水中分配、吸附–解吸作用是影响其在环境中的残留浓度、迁移、转化及生物可利用性、毒性等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对土壤/沉积物中PFOA、PFOS吸附–解吸行为影响因素,吸附–解吸机理,常用的土壤/沉积物中PFOA、PFOS吸附/解吸等温线方程、常数及参数等的研究情况进行综述,吸附–解吸过程Freundlich方程的相关系数为0.74~0.99,线性方程的相关系数为0.91~0.99。PFOS在土壤/沉积物中吸附常数logKoc的平均值为3.0,变异系数为23.3%;解吸常数logKoc的平均值为1.8,变异系数为15.4%。PFOA在土壤/沉积物中吸附常数logKoc的平均值为2.1,变异系数为45.6%;解吸常数logKoc的平均值为5.4,变异系数为52.3%。实验室基础上计算所得吸附常数logKoc比野外条件下实测数据计算值(PFOA为3.7,PFOS为4.2)小,野外条件下土壤/沉积物中PFOA和PFOS吸附–解吸过程和土壤–植物共生系统对其污染控制效应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沉积物 全氟辛酸(pfoA) 全氟辛烷磺酸(pfos) 吸附 解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氟辛烷磺酰基化合物污染对农业安全的影响概述 被引量:2
15
作者 斯东林 刘呈波 王君丽 《农业环境与发展》 CAS 2010年第4期69-70,共2页
分析了全氟辛烷磺酰基化合物(PFOS)危害农业安全的几种途径,并对其危害机理进行了讨论,提出了降低PFOS危害农业安全的几点建议,并总结了PFOS作为新型POPs对于农业安全危害的特点。
关键词 全氟辛烷磺酰化合物 pfos 农业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n_(3)O_(4)类氧化酶催化活性的比色传感器检测全氟辛烷磺酸
16
作者 张晓颖 成瑶 崔宏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34-640,共7页
本文合成了具有优异类氧化物酶催化活性的Mn_(3)O_(4)纳米酶,对其形貌、结构和组成进行了表征。3,3′,5,5′-四甲基联苯胺(TMB)显色体系验证了Mn_(3)O_(4)纳米酶的类氧化物酶活性,Mn_(3)O_(4)对TMB具有较高的亲和力和催化效率,米氏常数(... 本文合成了具有优异类氧化物酶催化活性的Mn_(3)O_(4)纳米酶,对其形貌、结构和组成进行了表征。3,3′,5,5′-四甲基联苯胺(TMB)显色体系验证了Mn_(3)O_(4)纳米酶的类氧化物酶活性,Mn_(3)O_(4)对TMB具有较高的亲和力和催化效率,米氏常数(K_(m))为0.03146 mmol/L,最大反应速率(V_(max))为5.362×10^(-7) mol/(L·s)。依据全氟辛烷磺酸(PFOS)对显色体系的抑制作用,建立了基于Mn_(3)O_(4)纳米酶的比色传感器用于PFOS的检测。实验显示,PFOS浓度在12~50μmol/L范围内与吸光度呈线性关系,检出限为3.595μmol/L。在实际水样中添加10、30、50μmol/L的PFOS,其加标回收率为99.2%~104.5%,相对标准偏差为1.37%~7.17%。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抗干扰能力、重复性和稳定性,为检测环境样品中的PFOS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氧化物酶 Mn_(3)O_(4) 比色传感器 全氟化合物 全氟辛烷磺酸(pfo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方法测定全氟烷基磺酸类化合物 被引量:2
17
作者 汪宁 刘冬豪 +3 位作者 容俊楠 周庆琼 漆亚乔 戚平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2期292-298,共7页
以α-氰基-4-羟基肉桂酸(α-cyano-4-hydroxycinnamic acid,HCCA)、2,5-二羟基苯甲酸、芥子酸3种常用基质作为基质,分析5种全氟烷基磺酸(全氟丁烷磺酸、全氟己烷磺酸、全氟庚烷磺酸、全氟辛烷磺酸、全氟癸烷磺酸)的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 以α-氰基-4-羟基肉桂酸(α-cyano-4-hydroxycinnamic acid,HCCA)、2,5-二羟基苯甲酸、芥子酸3种常用基质作为基质,分析5种全氟烷基磺酸(全氟丁烷磺酸、全氟己烷磺酸、全氟庚烷磺酸、全氟辛烷磺酸、全氟癸烷磺酸)的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trix-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 ionization time of flight mass spectrometry,MALDI-TOF MS)信号,建立全氟烷基磺酸类化合物的MALDI-TOF MS快速检测方法,初步探究常用基质在负离子反射模式下产生的质谱峰及对待测物的干扰,为全氟烷基磺酸化合物MALDI-TOF MS定量分析及高通量检测方法的建立打下基础。以HCCA作为基质,建立了全氟辛烷磺酸的内标定量检测方法,解决了MALDI-TOF MS检测中定量难的问题。该研究结果表明,采用MALDI-TOF MS内标法测定水中全氟辛烷磺酸的重复性和灵敏度良好,在质量浓度为5~500 ng/mL时,线性相关系数R^(2)为0.9979,检出限为1 ng/mL,定量限为5 ng/mL,水样加标回收率为65%~106%,相对标准偏差为2.36%~17.7%,应用该方法检测水中的全氟辛烷磺酸,能有效实现环境水样中全氟辛烷磺酸的快速定量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 负离子反射模式 全氟磺酸化合物 α-氰-4-羟肉桂酸 2 5-二羟苯甲酸 芥子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长发育毒性终点的国内外部分水体中全氟辛烷磺酸盐生态风险评价 被引量:5
18
作者 高祥云 李霁 +2 位作者 王晓南 范博 刘征涛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789-1795,共7页
全氟辛烷磺酸盐(PFOS)作为新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目前国内外水环境中均不同程度检出了PFOS.本研究综述了部分淡水水体中PFOS的污染现状,基于生存、生物化学、繁殖和生长发育毒性终点构建了物种敏感度分布(SSD)曲线... 全氟辛烷磺酸盐(PFOS)作为新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目前国内外水环境中均不同程度检出了PFOS.本研究综述了部分淡水水体中PFOS的污染现状,基于生存、生物化学、繁殖和生长发育毒性终点构建了物种敏感度分布(SSD)曲线.由生长发育毒性终点推导的HC_5值为0.085μg·L^(-1),远小于由其他毒性终点推导的HC5值.基于生长发育毒性终点数据,运用联合概率曲线法评估了国内外部分水体中PFOS的生态风险.结果表明,调查水体中PFOS生态风险均处于可接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氟辛烷磺酸盐(pfos) 生态风险评估 联合概率曲线 水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印迹基质分散固相萃取前处理-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塑料玩具中全氟辛烷磺酸的含量 被引量:4
19
作者 徐靖 金训伦 王一波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916-921,共6页
在聚氯乙烯(PVC)塑料玩具样品(1.00g,预先剪碎)中,加乙酸乙酯(10mL)进行微波萃取(90℃,50min),萃取液蒸缩至5mL,以全氟辛烷磺酸(PFOS)分子印迹聚合物(PFOS-MIP,3g)作为基质分散固相萃取(MSPD)的吸附剂,提取样品中的PFOS,用甲醇(5mL)从... 在聚氯乙烯(PVC)塑料玩具样品(1.00g,预先剪碎)中,加乙酸乙酯(10mL)进行微波萃取(90℃,50min),萃取液蒸缩至5mL,以全氟辛烷磺酸(PFOS)分子印迹聚合物(PFOS-MIP,3g)作为基质分散固相萃取(MSPD)的吸附剂,提取样品中的PFOS,用甲醇(5mL)从分子印迹聚合物上洗脱PFOS,并使洗脱液与衍生化试剂10%(体积分数)四丁基氢氧化铵(TBAH)溶液(400μL)在60℃反应60min,生成挥发性较好的全氟辛基磺酸丁酯,加正己烷将溶液定容至1mL,按仪器工作条件进行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对衍生化反应的时间、温度、TBAH溶液的用量等条件用响应面分析法进行了试验,确定了上述反应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PFOS的质量浓度在1~200μg·L^(-1)内与其对应的峰面积呈线性关系,方法的检出限(3S/N)为0.95μg·L^(-1)。用标准加入法进行回收试验,测得回收率为89.6%~95.2%,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10)为6.4%~8.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质谱法 全氟辛烷磺酸 分子印迹聚合物 质分散固相萃取 塑料玩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氟类化合物的检测与治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34
20
作者 周庆 张满成 +2 位作者 卢宇飞 王联红 李爱民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44-52,共9页
全氟类化合物的生产和使用已超过50年。近几年来,研究人员逐渐开始关注全氟类化合物对环境、生物和人类健康的影响,并发展成为全球性的热点问题,已开展了较为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在概述了全氟类化合物的特性与污染现状的基础上,从检测技... 全氟类化合物的生产和使用已超过50年。近几年来,研究人员逐渐开始关注全氟类化合物对环境、生物和人类健康的影响,并发展成为全球性的热点问题,已开展了较为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在概述了全氟类化合物的特性与污染现状的基础上,从检测技术研究与治理手段研究等两个方面较为系统地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以全氟辛烷磺酸和全氟辛烷羧酸为代表的全氟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着重介绍了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与吸附分离技术分别在全氟类化合物检测与治理中的应用,并对未来该领域的研究方向与趋势进行了一定的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氟化合物 全氟辛烷磺酸 全氟辛酸 检测技术 污染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