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氟羧酸及其前体物质的环境分布、毒性和生物转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
作者 郭萌萌 谭志军 +5 位作者 吴海燕 郑关超 付树林 彭吉星 李风铃 翟毓秀 《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 2018年第4期25-37,共13页
全氟羧酸(perfluorocarboxylic acids,PFCAs)为具有生物富集性、多脏器毒性和潜在致癌性的一类全氟烷基物质,其在环境和生物介质中广泛存在。研究表明,PFCAs的前体物质为生物体内PFCAs污染的间接来源,因此PFCAs的前体物质在近年来受到... 全氟羧酸(perfluorocarboxylic acids,PFCAs)为具有生物富集性、多脏器毒性和潜在致癌性的一类全氟烷基物质,其在环境和生物介质中广泛存在。研究表明,PFCAs的前体物质为生物体内PFCAs污染的间接来源,因此PFCAs的前体物质在近年来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文章以PFCAs及其前体物质的环境分布、毒性和生物转化等方面为视角总结研究进展。水环境是PFCAs及其前体物质存在的重要媒介,膳食摄入是人体暴露于PFCAs污染的最主要途径;PFCAs及其前体物质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毒性,如肝脏毒性、生殖毒性、发育毒性和遗传毒性等,且部分前体物质的毒性大于其本身毒性;PFCAs前体物质的生物转化研究主要聚焦于氟调聚醇类物质(fluorotelomer alcohol,FTOHs),已清晰的虹鳟体内生物转化研究结论为8:2 FTOH的主要代谢产物为全氧辛酸(PFOA),并伴有其他PFCAs的形成。已有的研究结果为生物体内尤其是水生生物体内PFCAs的源解析、污染特征及生物转化机制的相关研究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氟羧酸及其前体物质 环境分布 生物转化 毒性 水生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固相萃取柱净化-超快速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贝类组织中全氟羧酸及其前体物质 被引量:7
2
作者 国佼 郭萌萌 +4 位作者 吴海燕 翟毓秀 牟海津 卢立娜 谭志军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0期248-255,共8页
建立同时测定贝类中13种全氟羧酸类化合物、6种氟调聚饱和酸和3种氟调聚不饱和酸的超快速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方法。样品经90%乙腈溶液超声提取,Oasis WAX和Envi-Carb双固相萃取柱净化,Kinetex XB-C_(18)色谱柱(2.1 mm×100 mm,2.... 建立同时测定贝类中13种全氟羧酸类化合物、6种氟调聚饱和酸和3种氟调聚不饱和酸的超快速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方法。样品经90%乙腈溶液超声提取,Oasis WAX和Envi-Carb双固相萃取柱净化,Kinetex XB-C_(18)色谱柱(2.1 mm×100 mm,2.6μm)分离,多反应监测负离子模式扫描,同位素内标法定量。22种目标物在各自相应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不低于0.995,定量限为0.03~1.67 ng/g。基质加标回收率在63.05%~127.18%之间,相对标准偏差为4.70%~17.1%。本方法实现了复杂贝类基质(肌肉、肝脏、外套膜、鳃、性腺等)中PFCAs及其前体物质的同时测定,采用双柱净化方式,大大降低了杂质成分的干扰,部分化合物的灵敏度优于现有方法,适用于贝类样品中PFCAs及其前体物质的监控分析,为研究PFCAs前体物质的生物转化提供了新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氟羧酸及其前体物质 贝类 固相萃取 超快速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氟及多氟烷基化合物前体物质在环境中迁移与转化行为研究进展 被引量:4
3
作者 金宵卉 阎妮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5-49,共15页
全氟及多氟烷基化合物(per-andpolyfluoroalkylsubstances,PFAS)前体物质是环境中许多PFAS的间接来源,广泛应用于食品包装、消防灭火泡沫、金属电镀、纺织涂料及农药等领域。由于PFAS前体物质能够在环境中发生转化以及分析测试方法的限... 全氟及多氟烷基化合物(per-andpolyfluoroalkylsubstances,PFAS)前体物质是环境中许多PFAS的间接来源,广泛应用于食品包装、消防灭火泡沫、金属电镀、纺织涂料及农药等领域。由于PFAS前体物质能够在环境中发生转化以及分析测试方法的限制,其存在往往被忽视。PFAS前体物质自身的生物学毒性已被证实,如干扰母体内胎儿的正常发育、诱导免疫毒性和细胞凋亡等。深入探究PFAS前体物质在不同环境介质中的迁移转化规律是对其进行污染控制的关键。结合近年来国内外研究,对PFAS前体物质的主要来源、赋存特征及在大气、土壤和水体等环境介质中的迁移和转化行为研究进行了综述。结果表明,前体物质在全球范围内的水体、土壤、悬浮颗粒物、沉积物和大气中均有检出。在迁移过程中,水体是PFAS前体物质污染主要的载体,土壤、悬浮颗粒物和沉积物主要起滞留作用,而通过大气进行的长距离迁移是极端地区污染的重要来源。除此之外,PFAS前体物质在环境介质中的滞留和迁移往往伴随转化行为,生成更稳定的PFAS持续危害生态环境和生物健康。文章可以为PFAS前体物质及PFAS的污染防控提供参考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氟及多氟烷基化合物 物质 赋存 迁移 转化 环境介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氟化合物前体物质生物转化与毒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31
4
作者 杨琳 李敬光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49-655,共7页
全氟化合物前体物质在环境和人体中广泛分布,是全氟化合物污染的重要间接来源.由于这些前体物质可以转化为具有生物富集性、多器官毒性,并且半衰期更长的全氟磺酸(PFSAs)和全氟烷酸(PFCAs),近年来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此外,一些全氟化... 全氟化合物前体物质在环境和人体中广泛分布,是全氟化合物污染的重要间接来源.由于这些前体物质可以转化为具有生物富集性、多器官毒性,并且半衰期更长的全氟磺酸(PFSAs)和全氟烷酸(PFCAs),近年来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此外,一些全氟化合物前体物质自身或者代谢中间体也具有一定的生物学毒性,如类激素作用、蛋白偶联、细胞毒性等等,这些都可能造成人群暴露的潜在健康危害.本篇综述针对于全氟烷酸和全氟磺酸类的前体物质,总结了该类化合物在环境分布、生物转化和相关毒性研究方面的最新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氟化合物 物质 环境分布 生物转化 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母亲静脉血与脐带血中全氟化合物前体物质含量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杨琳 李敬光 +3 位作者 石瑀 王雨昕 赵云峰 吴永宁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869-874,共6页
本文对北京市167对匹配母亲静脉血与脐带血中15种全氟化合物前体物质浓度水平与胎盘透过率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6∶2氟调聚磺酸(6∶2 FTS),N-甲基全氟辛基磺酰胺乙酸(NMe FOSAA)在母亲静脉血与脐带血中均以较高检出率检出(81%与74%... 本文对北京市167对匹配母亲静脉血与脐带血中15种全氟化合物前体物质浓度水平与胎盘透过率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6∶2氟调聚磺酸(6∶2 FTS),N-甲基全氟辛基磺酰胺乙酸(NMe FOSAA)在母亲静脉血与脐带血中均以较高检出率检出(81%与74%,母亲静脉血;90%与67%,脐带血),浓度范围分别为<LOD(3.00)—203.00 pg·m L-1与<LOD(0.30)—46.79 pg·m L-1(母亲静脉血),<LOD(3.00)—252.12pg·m L-1与<LOD(0.30)—16.00 pg·m L-1(脐带血);全氟辛基磺酰胺(FOSA),N-乙基全氟辛基磺酰胺乙酸(NEt FOSAA)则在匹配血样中检出率和浓度水平较低;8∶2 FTS,N-乙基全氟辛基磺酰胺(NEt FOSA)仅在母亲静脉血中以较低检出率检出.6∶2 FTS与NMe FOSAA的母血浓度与脐带血浓度呈正相关关系,6∶2 FTS胎盘透过率高于NMe FOSAA.本研究提示了全氟化合物前体物质在人体内的胎盘转移和产前暴露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氟化合物 物质 胎盘转移 暴露 血清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大气降水中9种全氟化合物前体物质 被引量:10
6
作者 张明 唐访良 +4 位作者 徐建芬 余波 张伟 姚建良 胡敏华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073-1079,共7页
采用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三重四极杆质谱联用技术,建立了大气降水中9种全氟化合物前体物质的高通量检测方法。使用HLB固相萃取柱富集和净化降水样品中的目标化合物,以HSS T_3色谱柱(100mm×2.1 mm,1.7μm)为分析柱,... 采用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三重四极杆质谱联用技术,建立了大气降水中9种全氟化合物前体物质的高通量检测方法。使用HLB固相萃取柱富集和净化降水样品中的目标化合物,以HSS T_3色谱柱(100mm×2.1 mm,1.7μm)为分析柱,甲醇和水作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质谱以电喷雾负离子电离,采用多反应监测模式检测。9种目标化合物在0.05~5.00μg/L、0.5~50.0μg/L或5.00~500μg/L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为0.992 1~0.999 5,方法的检出限为0.05~7.9 ng/L;高、中、低3个添加水平的回收率为76.0%~106%,相对标准偏差为0.72%~13.7%。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灵敏、准确,且具有检测范围广、分析速度快等特点,是一种适用于大气降水样品中全氟化合物前体物质检测分析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相萃取 超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质谱 全氟化合物物质 大气降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450酶活性中心催化全氟烷基羧酸前体化合物的代谢转化路径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常新 于晓梅 傅志强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5-67,共13页
P450酶催化的前体物质代谢转化是全氟烷基羧酸(PFCAs)重要的间接暴露途径,然而相关反应路径及产物尚不清楚。本研究以多氟烷基磷酸酯(PAP)、氟调聚磺酸(FTS)和氟调聚醇(FTOH)为模型前体,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揭示了P450酶活性中心... P450酶催化的前体物质代谢转化是全氟烷基羧酸(PFCAs)重要的间接暴露途径,然而相关反应路径及产物尚不清楚。本研究以多氟烷基磷酸酯(PAP)、氟调聚磺酸(FTS)和氟调聚醇(FTOH)为模型前体,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揭示了P450酶活性中心(CpdⅠ)催化PFCAs前体的代谢反应机制。DFT计算发现,3种前体经CpdⅠ催化的烷基C_(α)—H键羟基化及中间体脱烷基重排两步反应,被转化为氟调聚醛(FTAL)中间产物。FTAL可再次被CpdⅠ氧化,经醛基C_(α)—H键羟基化生成氟调聚羧酸(FTCA),与体外实验检测的产物一致。3种前体与CpdⅠ的Cα—H反应能垒依次为PAP<FTOH<FTS,PAP反应最容易。对比不同碳链长度的前体发现,PAP分子链长越短,其与CpdⅠ的羟基化反应能垒越低,更容易被转化为PFCAs。值得注意的是,反应中间体的预测水生急性毒性普遍强于母体及产物。本研究揭示了PFCAs前体的P450酶促转化路径及产物,有望为PFCAs的生物转化归趋、内暴露及健康风险预测奠定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氟烷基羧酸 P450酶 生物转化 密度泛函理论 间接暴露 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