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氟类化合物的检测与治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34
1
作者 周庆 张满成 +2 位作者 卢宇飞 王联红 李爱民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44-52,共9页
全氟类化合物的生产和使用已超过50年。近几年来,研究人员逐渐开始关注全氟类化合物对环境、生物和人类健康的影响,并发展成为全球性的热点问题,已开展了较为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在概述了全氟类化合物的特性与污染现状的基础上,从检测技... 全氟类化合物的生产和使用已超过50年。近几年来,研究人员逐渐开始关注全氟类化合物对环境、生物和人类健康的影响,并发展成为全球性的热点问题,已开展了较为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在概述了全氟类化合物的特性与污染现状的基础上,从检测技术研究与治理手段研究等两个方面较为系统地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以全氟辛烷磺酸和全氟辛烷羧酸为代表的全氟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着重介绍了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与吸附分离技术分别在全氟类化合物检测与治理中的应用,并对未来该领域的研究方向与趋势进行了一定的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氟类化合物 全氟辛烷磺酸 全氟辛酸 检测技术 污染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氟类化合物对雌性哺乳动物的生殖毒性 被引量:3
2
作者 郭聪慧 范玉珊 +4 位作者 乔延召 赵志宏 曾繁文 卫恒习 张守全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20-123,共4页
全氟类化合物(PFCs)是一类具有多重毒性,且性质稳定的有机化合物。自1950年问世以来,广泛用于制造家用和工业产品,由于无处不在的环境暴露以及产生的不良健康影响而倍受关注。大量研究表明,PFCs可以对生殖产生毒性,引起精卵异常、胚胎... 全氟类化合物(PFCs)是一类具有多重毒性,且性质稳定的有机化合物。自1950年问世以来,广泛用于制造家用和工业产品,由于无处不在的环境暴露以及产生的不良健康影响而倍受关注。大量研究表明,PFCs可以对生殖产生毒性,引起精卵异常、胚胎发育不全等一系列问题,为了深入了解PFCs的毒性机理,论文以雌性哺乳动物为研究对象,主要从卵泡发育、卵母细胞成熟、激素调节、胚胎发育、后代生长等方面综述了PFCs的毒性作用及相关机制,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氟类化合物 雌性动物 生殖毒性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动物源性食品中21种全氟类化合物残留 被引量:11
3
作者 唐韵熙 白亚敏 +1 位作者 刘露露 余洁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9-39,共11页
目的: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极杆质谱(UPLC-MS/MS)同时测定动物源性食品中21种全氟类化合物残留的液质联用检测方法。方法:样品经1%甲酸—乙腈提取,C_(18)、N-丙基乙二胺(PSA)和石墨化碳黑(GCB)净化,通过Waters Acquity UPLC&#... 目的: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极杆质谱(UPLC-MS/MS)同时测定动物源性食品中21种全氟类化合物残留的液质联用检测方法。方法:样品经1%甲酸—乙腈提取,C_(18)、N-丙基乙二胺(PSA)和石墨化碳黑(GCB)净化,通过Waters Acquity UPLC®BEH C_(18)色谱柱分离,采用甲醇—5 mmol/L乙酸铵水溶液梯度洗脱,多反应监测(MRM)模式监测,采用电喷雾负离子扫描。结果:21种全氟类化合物在0.2~10.0 n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定量限(S/N=10)为0.25μg/kg,在0.25,0.50,1.25μg/kg 3个加标量下,平均回收率为71%~118%,批内精密度为3.5%~18.3%(n=6);批间精密度为2.2%~13.8%(n=3)。结论:该方法前处理简单快速,灵敏度高,可以满足动物源性食品中全氟类化合物快速、准确的检测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动物源性食品 全氟类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样品中全氟类化合物(PFCs)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孙媛媛 赵付文 +1 位作者 朱倩林 韩婷婷 《农产品加工》 2015年第7期60-63,共4页
全氟化合物(Perfluorinated compounds,PFCs)是目前环境领域关注的一类新的有机污染物,PFCs已成为近年来环境领域的又一研究热点。综述环境样品中PFCs的污染状况、分析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并对未来全氟类化合物的研究方向进行总结。
关键词 环境样品 全氟类化合物 污染状况 分析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路线方法在全氟和多氟烷基类化合物(PFAS)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2
5
作者 郭青榕 王建设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9-60,共12页
随着众多化学品的面世,21世纪以前利用动物实验评估化合物毒性的方法已无法匹配各种化学品的更迭速度。新世纪诞生了很多毒性测试的新路线方法,更好地匹配了新世纪的毒理学研究需求并有效提高测试结果与人类的相关性。本文对部分传统与... 随着众多化学品的面世,21世纪以前利用动物实验评估化合物毒性的方法已无法匹配各种化学品的更迭速度。新世纪诞生了很多毒性测试的新路线方法,更好地匹配了新世纪的毒理学研究需求并有效提高测试结果与人类的相关性。本文对部分传统与现代的毒性测试与风险评估手段进行概述,并在此基础上以全氟和多氟烷基类化合物(per-and polyfluoroalkyl substances,PFAS)为例阐述了部分新路线方法的具体使用。最后总结了新路线方法仍需改进之处,以期对之后的毒性测试发展有所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路线方法 计算毒理学 风险评估 高内涵筛选 全氟和多氟烷基类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相萃取-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食品包装材料中16种全氟烷基类化合物 被引量:7
6
作者 何建丽 彭涛 +5 位作者 谢洁 胡雪艳 常巧英 陈辉 范春林 李存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708-714,共7页
建立了使用固相萃取-液相色谱-串联质谱(SPE-LC-MS/MS)同时检测食品包装材料中16种全氟烷基类化合物(PFAS)的方法。分别对样品前处理方法、质谱条件等进行了比较和优化,样品用甲醇超声提取,经Oasis WAX固相萃取小柱净化后,用Atlantis T3... 建立了使用固相萃取-液相色谱-串联质谱(SPE-LC-MS/MS)同时检测食品包装材料中16种全氟烷基类化合物(PFAS)的方法。分别对样品前处理方法、质谱条件等进行了比较和优化,样品用甲醇超声提取,经Oasis WAX固相萃取小柱净化后,用Atlantis T3 C18色谱柱分离,以乙腈和5 mmol/L乙酸铵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多反应监测(MRM)负离子模式扫描,同位素内标法和外标法结合定量。16种PFAS在0.5~20.0μ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9。加标回收率为68.6%~109.2%,RSD为2.5%~18.1%(n=6)。检出限为0.2~0.5μg/kg,定量限为0.5~1.0μg/kg。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可用于食品包装材料样品中PFAS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固相萃取 全氟烷基类化合物 包装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服液中全氟烷基类化合物的快速测定 被引量:2
7
作者 肖锋 卞学海 +3 位作者 沈金灿 岳振峰 陈沛金 肖陈贵 《质谱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62-570,共9页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HPLC-MS/MS)检测口服液中16种全氟烷基类化合物(PFASs)。样品采用2%盐酸酸化甲醇溶液提取,用NaOH溶液将提取液的pH值调至中性后,加入PSA和GCB粉末吸附剂分散固相萃取富集净化,用50mmol/L三乙胺-甲醇...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HPLC-MS/MS)检测口服液中16种全氟烷基类化合物(PFASs)。样品采用2%盐酸酸化甲醇溶液提取,用NaOH溶液将提取液的pH值调至中性后,加入PSA和GCB粉末吸附剂分散固相萃取富集净化,用50mmol/L三乙胺-甲醇溶液洗脱,HPLC-MS/MS负离子多反应监测模式测定,同位素内标法定量。结果表明:在0.2-20μg/L浓度范围内,16种全氟烷基类化合物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相关系数(r)大于0.996,方法的检出限均小于0.15μg/L,定量限均小于0.43μg/L;在0.5、1.0、2.0和5.0μg/L添加水平下,化合物的平均回收率在80.8%-119%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10.5%。应用该方法对市场上随机采购的24种口服液样品进行检测,检出了14种PFASs化合物,其中以PFBA、PFOA、PFHxA、PFHpA、PFNA、PFDA最为普遍,最高浓度达5.05μg/kg。该方法快速、简便、灵敏度高、重现性好,适用于口服液中PFASs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 全氟烷基类化合物(PFASs) 口服液 基质分散固相萃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吹扫捕集/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水中痕量全氟碘烷类化合物 被引量:3
8
作者 朱帅 贾静 饶竹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359-1364,共6页
利用吹扫捕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建立了一种同时测定水中9种全氟碘烷类化合物的新方法,并对捕集管的型号、吹扫温度、吹扫时间、解吸时间及盐效应等样品吹扫条件进行了优化。在最佳实验条件下,9种全氟碘烷类化合物在0. 1~100μg&#... 利用吹扫捕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建立了一种同时测定水中9种全氟碘烷类化合物的新方法,并对捕集管的型号、吹扫温度、吹扫时间、解吸时间及盐效应等样品吹扫条件进行了优化。在最佳实验条件下,9种全氟碘烷类化合物在0. 1~100μg·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不小于0. 996,方法检出限为5. 6~15 ng·L-1,定量下限为17~36 ng·L-1。在高、中、低3个加标水平下,9种全氟碘烷类化合物的回收率为75. 7%~118%,相对标准偏差为2. 2%~8. 3%。将建立的方法用于某典型污染区域环境水样的分析,检出9种全氟碘烷类化合物,质量浓度为21. 3~469 ng·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氟碘烷类化合物 吹扫捕集 气相色谱-质谱(GC-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nCHERS-HPLC-MS/MS法检测环境固体样品中20种全氟和多氟类化合物 被引量:8
9
作者 张梦 邵秀清 +5 位作者 王佩 吕永龙 史雅娟 王聪 周云桥 张少玉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3514-3524,共11页
建立了SinCHERS-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技术的土壤样品中20种全氟和多氟类化合物(Per-and polyfluoroalkyl substances,PFAS)的萃取、净化和检测方法.采用无水硫酸镁、层间距为20 nm的石墨化碳黑、HLB离子交换材料的组合作为... 建立了SinCHERS-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技术的土壤样品中20种全氟和多氟类化合物(Per-and polyfluoroalkyl substances,PFAS)的萃取、净化和检测方法.采用无水硫酸镁、层间距为20 nm的石墨化碳黑、HLB离子交换材料的组合作为SinCHERS前处理净化小柱的净化填料,使用HPLC-MS/MS检测,内标法定量.目标化合物的方法检出限在0.48—2.31 ng·g^(−1)dw(干重)之间,方法回收率在71.0%—110.6%之间,标准偏差在2.7%—13.4%之间.相较于固相萃取(SPE)样品前处理流程,SinCHERS净化方法大大缩短了样品中污染物萃取净化的时间,降低了经济成本,优化了某些长链PFAS的萃取效率,且具有相对较高的稳定性.提高了在16 min内同时检测20种PFAS的检测效率,为环境中PFAS评估提供更为方便的检测方法以得到有效的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nCHERS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全氟和多氟类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氟和多氟烷基类化合物(PFASs)的环境转化与分类管控 被引量:12
10
作者 宋博宇 郑哲 +2 位作者 吕继涛 黎娟 王亚韡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2047-2057,共11页
全氟和多氟烷基类化合物(per-and polyfluoroalkyl substances,PFASs)具有环境持久性、生物累积性和生物毒性(PBT),其暴露所引发的环境与健康风险已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关注.近期,有学者提议将PFASs作为一类高持久性物质进行全面管控,并淘... 全氟和多氟烷基类化合物(per-and polyfluoroalkyl substances,PFASs)具有环境持久性、生物累积性和生物毒性(PBT),其暴露所引发的环境与健康风险已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关注.近期,有学者提议将PFASs作为一类高持久性物质进行全面管控,并淘汰PFASs的所有非必要用途.鉴于PFASs在工业领域的不可或缺性,加快PFASs的淘汰进程势必会对社会和经济产生较大影响.因此,淘汰PFASs需要一个漫长的过渡期.在这期间,亟需开展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最大程度地将PFASs暴露对生态环境乃至人体健康产生的潜在危害降到最低.笔者认为加强PFASs的降解转化研究是目前较为有效且可行的策略之一,这将有助于理解PFASs的PBT特性,进而推动PFASs的分类管理.笔者提出可在“疑似靶向/非靶向高分辨率质谱技术开发”“PFASs的传递、积累、代谢和消除行为”和“PFASs转化产物与不良健康影响之间关系的系统毒理学网络”等方面开展PFASs的降解转化研究.通过高效筛查识别PFASs的分子转化机制,解析转化产物的PBT性质,进而对PFASs进行合理归类划分,并为制定PFASs及替代品的分类管控决策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氟和多氟烷基类化合物 环境转化 化学品管控 非靶向分析 生物学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氟及多氟类化合物在人体分布及其毒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1
作者 胡佳玥 戴家银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50-657,共8页
全氟和多氟烷酸类化合物(perfluoroalkyl and polyfluoroalkyl substances,PFASs)是一类新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目前其在民用和工业产品中得到广泛应用。在环境样品、野生动物以及人类体内都检测到了这类物质。PFASs对哺乳动物和水生生... 全氟和多氟烷酸类化合物(perfluoroalkyl and polyfluoroalkyl substances,PFASs)是一类新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目前其在民用和工业产品中得到广泛应用。在环境样品、野生动物以及人类体内都检测到了这类物质。PFASs对哺乳动物和水生生物具有广泛的毒性,其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受到公众关注。目前,PFASs对人类健康的研究还多停留在流行病学研究和体外细胞毒性研究方面,由于人类有复杂的免疫和代谢系统,因此PPASs对人类健康影响的具体机制和安全剂量仍然需要进一步研究。本文针对PFASs在人体的分布、流行病学研究、毒理学效应和作用机制等热点问题进行了总结,并对目前PFASs研究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讨论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氟和多氟烷酸类化合物 人类健康 流行病学研究 毒理学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全氟和多氟烷醚类化合物的环境分布与毒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2
作者 陈家苗 王建设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28-34,共7页
全氟和多氟烷基化合物(PFASs)是一类应用广泛的有机物,传统PFASs的代表性化合物包括全氟辛烷磺酸(PFOS)和全氟辛酸(PFOA)等。PFOS和PFOA因环境持久性、生物累积性和多种潜在毒性已被《斯德哥尔摩国际公约》列入禁用和限用名录,从而催生... 全氟和多氟烷基化合物(PFASs)是一类应用广泛的有机物,传统PFASs的代表性化合物包括全氟辛烷磺酸(PFOS)和全氟辛酸(PFOA)等。PFOS和PFOA因环境持久性、生物累积性和多种潜在毒性已被《斯德哥尔摩国际公约》列入禁用和限用名录,从而催生了全氟和多氟烷醚类化合物(PFPEs)等替代品的研发应用。近年来,多种PFPEs替代品在人体及饮用水中被频繁检出,引起环境科学界对其安全性的关注。笔者综述了PFPEs的主要类型、环境介质分布和生物毒性等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展望了其安全性研究中有待解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氟和多氟烷醚类化合物 全氟醚羧酸 全氟醚磺酸 生物蓄积性 毒性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方法测定全氟烷基磺酸类化合物 被引量:2
13
作者 汪宁 刘冬豪 +3 位作者 容俊楠 周庆琼 漆亚乔 戚平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2期292-298,共7页
以α-氰基-4-羟基肉桂酸(α-cyano-4-hydroxycinnamic acid,HCCA)、2,5-二羟基苯甲酸、芥子酸3种常用基质作为基质,分析5种全氟烷基磺酸(全氟丁烷磺酸、全氟己烷磺酸、全氟庚烷磺酸、全氟辛烷磺酸、全氟癸烷磺酸)的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 以α-氰基-4-羟基肉桂酸(α-cyano-4-hydroxycinnamic acid,HCCA)、2,5-二羟基苯甲酸、芥子酸3种常用基质作为基质,分析5种全氟烷基磺酸(全氟丁烷磺酸、全氟己烷磺酸、全氟庚烷磺酸、全氟辛烷磺酸、全氟癸烷磺酸)的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trix-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 ionization time of flight mass spectrometry,MALDI-TOF MS)信号,建立全氟烷基磺酸类化合物的MALDI-TOF MS快速检测方法,初步探究常用基质在负离子反射模式下产生的质谱峰及对待测物的干扰,为全氟烷基磺酸化合物MALDI-TOF MS定量分析及高通量检测方法的建立打下基础。以HCCA作为基质,建立了全氟辛烷磺酸的内标定量检测方法,解决了MALDI-TOF MS检测中定量难的问题。该研究结果表明,采用MALDI-TOF MS内标法测定水中全氟辛烷磺酸的重复性和灵敏度良好,在质量浓度为5~500 ng/mL时,线性相关系数R^(2)为0.9979,检出限为1 ng/mL,定量限为5 ng/mL,水样加标回收率为65%~106%,相对标准偏差为2.36%~17.7%,应用该方法检测水中的全氟辛烷磺酸,能有效实现环境水样中全氟辛烷磺酸的快速定量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 负离子反射模式 全氟烷基磺酸类化合物 α-氰基-4-羟基肉桂酸 2 5-二羟基苯甲酸 芥子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工业废水中全氟化合物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23
14
作者 张春晖 刘育 +8 位作者 唐佳伟 王文倩 唐元晖 许斌 邓建军 贾广如 王健 魏巍 杨林浩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109-1118,共10页
通过分析镀铬、农药、纺织等行业对PFCs的应用及排放情况,总结了各类工业废水的特点及分布,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研究学者针对半导体废水、镀铬废水等实际工业废水中PFCs去除技术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吸附法、高级氧化法等处理技术应用于实... 通过分析镀铬、农药、纺织等行业对PFCs的应用及排放情况,总结了各类工业废水的特点及分布,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研究学者针对半导体废水、镀铬废水等实际工业废水中PFCs去除技术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吸附法、高级氧化法等处理技术应用于实际废水中的机理及利弊,以期为今后PFCs实际废水处理研究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氟类化合物 工业废水 吸附 高级氧化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汉地区水环境中全氟化合物污染水平及其分布特征 被引量:32
15
作者 周珍 胡宇宁 +2 位作者 史亚利 蔡亚岐 梁勇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25-433,共9页
武汉作为中国氟化工行业的主要生产基地之一,其水环境中全氟及多氟类化合物(PFASs)污染情况对评估该地区水环境生态安全至关重要。采集了武汉城区10个污水处理厂进、出口污水和19个地表水样品,利用HPLC-ESI-MS/MS技术分析研究该区域水... 武汉作为中国氟化工行业的主要生产基地之一,其水环境中全氟及多氟类化合物(PFASs)污染情况对评估该地区水环境生态安全至关重要。采集了武汉城区10个污水处理厂进、出口污水和19个地表水样品,利用HPLC-ESI-MS/MS技术分析研究该区域水环境中PFASs污染水平及其分布特征。结果发现,武汉地区的污水和地表水样品中,PFASs污染均以短链同系物全氟丁酸(PFBA)和全氟丁基磺酸(PFBS)为主。污水处理厂进、出口污水中PFASs总浓度分别为11.8~12 700 ng·L^(-1)和19.1~9 970 ng·L^(-1)。在城区15个湖水样品中,PFASs总浓度为21.0~10 900 ng·L^(-1);在流经城区的4个江水样品中,PFASs总浓度为4.11~4.77 ng·L^(-1),比湖水样品中PFASs浓度水平低1~2个数量级。与污水中PFASs空间分布趋势一致,各湖泊水样中PFASs总体水平呈现汉口<汉阳<武昌的趋势,表明城市工业布局与人口密度程度直接影响城市PFASs污染空间分布。值得注意的是,与以往水环境中PFASs污染以全氟辛酸(PFOA)和全氟辛基磺酸(PFOS)为主不同,武汉地区水环境中PFASs污染以短链同系物为主,表明短链替代效应已经渐渐在中国化工领域出现,中国全氟行业在响应国际组织规范和建议的基础上做出了实质性进展。然而,对于短链PFASs的污染特征、迁移运输以及生态风险等科学问题,还需要更进一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氟及多氟类化合物 武汉 水环境 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含全氟辛酸工业固体废物的产生节点及处置技术总结 被引量:1
16
作者 孟令易 万瑞琪 +1 位作者 何洁 卢桂兰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543-1548,共6页
全氟辛酸(PFOA)是最常见的全氟及多氟烷基类化合物(PFAS)单体之一,被广泛应用于生产和生活之中,因此在环境样品中频繁检测到了较高浓度的PFOA。工业固体废物是PFOA污染物重要的源和汇,但含PFOA工业固体废物的产生与污染特性尚不清楚。根... 全氟辛酸(PFOA)是最常见的全氟及多氟烷基类化合物(PFAS)单体之一,被广泛应用于生产和生活之中,因此在环境样品中频繁检测到了较高浓度的PFOA。工业固体废物是PFOA污染物重要的源和汇,但含PFOA工业固体废物的产生与污染特性尚不清楚。根据PFOA的生产和使用情况,梳理了中国PFOA生产工业及该化合物使用量最大的氟聚合工业固体废物清单,并且整理了含PFOA工业固体废物的主要处理处置方法与现状,以期为中国的新污染物治理行动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氟及多氟烷基类化合物 全氟辛酸 氟聚合工业 乳液法 工业固体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方某典型活动区地下水中PBDEs/PFASs的污染特征 被引量:5
17
作者 王晓伟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79-85,共7页
地下水水源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污染将直接威胁人体健康,已成为地下水安全的重点问题之一。选择典型农业活动区天津市某区重要蔬菜种植基地,研究该区地下水中多溴联苯醚(PBDEs)和全氟类化合物(PFASs)的污染分布及其特征,并评价潜在风... 地下水水源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污染将直接威胁人体健康,已成为地下水安全的重点问题之一。选择典型农业活动区天津市某区重要蔬菜种植基地,研究该区地下水中多溴联苯醚(PBDEs)和全氟类化合物(PFASs)的污染分布及其特征,并评价潜在风险。结果表明,该区地下水中PBDEs浓度水平为0~33.71 ng/L(平均浓度为5.43 ng/L),而土壤中PBDEs平均浓度(10.34 ng/g d.w.)高于地下水,存在PBDEs随降雨等条件由土壤渗入地下水的风险。地下水中75%检出BDE-209(十溴联苯醚),推测该区受高溴代阻燃剂产品污染为主。该区地下水中总PFASs浓度为0.321~8.284 ng/L(平均浓度2.413 ng/L),且10类PFASs均有检出,其中以短碳链的全氟辛烷磺酸(PFOS)(0~2.38 ng/L)和长碳链全氟辛酸(PFOA)(0.025~3.94 ng/L)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农业活动区 多溴联苯醚 全氟类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南太湖流域农村污水PFASs现状及分散式处理设施去除效能 被引量:3
18
作者 柏林 侯君霞 +2 位作者 许明宸 毛林强 张文艺 《土木与环境工程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90-197,共8页
以常州市武进区洛阳镇6座分散式农村污水处理设施为研究对象,分别采集了处理设施总进水、总出水及湿地土壤,共检测出样品中11种PFCAs(全氟羟酸类物质C 4~C 14)和4种PFSAs(全氟磺酸类物质C 4、C 6、C 8、C 10)及MeFOSA(N-甲基全氟辛基磺... 以常州市武进区洛阳镇6座分散式农村污水处理设施为研究对象,分别采集了处理设施总进水、总出水及湿地土壤,共检测出样品中11种PFCAs(全氟羟酸类物质C 4~C 14)和4种PFSAs(全氟磺酸类物质C 4、C 6、C 8、C 10)及MeFOSA(N-甲基全氟辛基磺酰胺)、EtFOSA(N-乙基全氟辛基磺酰胺)、MeFOSE(N-甲基全氟辛基磺酰氨基乙醇)等PFOS(全氟辛烷磺酸)前体物质的质量浓度。统计分析表明:6种PFCAs和3种PFSAs在6个村庄污水处理设施总进水检出率均在83.33%以上;PFSAs中浓度最高组分为PFOS,浓度范围为N.D.~79.89 ng/L、PFCAs浓度最高的组分为PFOA(全氟辛酸铵),浓度范围为3.87~8.6 ng/L;3种不同污水收集方式中的全氟及多氟类化合物(PFASs)浓度特征为雨污合流及企业排水>雨污分流>雨污合流,接触氧化A/O工艺和多级A/O工艺总出水中的PFASs浓度高于总进水,对PFASs没有去除效果;A/O-MBR工艺则对中链PFASs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去除率为81.27%。对PFOS的去除最为明显,浓度从64.45 ng/L降到15.41 ng/L,去除率达74.9%,但其对短链PFASs未见有明显去除效果;人工湿地对中链PFASs也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湿地出水中PFOS可从15.41 ng/L降至检出限以下。短链PFASs具有较低的吸附势和疏水性,更易存在于液相中而不是在固相中,使得几种工艺对其均未见有明显去除效果,甚至出水浓度较进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氟及多氟类化合物 农村污水 接触氧化 污水处理 膜生物反应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