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二氧化硅/聚氨酯纳米复合物对环氧树脂电泳膜性能的改进 被引量:3
1
作者 朱岩 孙多先 李楠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1184-1187,共4页
以阳离子聚氨酯 (PU )纳米粒子为纳米胶囊 ,利用原位合成法使正硅酸乙酯 (TEOS)在囊内水解、聚合生成二氧化硅 (SiO2 )纳米粒子 ,制备出二氧化硅 /聚氨酯 (SiO2 /PU )水性纳米复合物 ,该复合物在水性环氧树脂中能够很好地分散 ,通过动... 以阳离子聚氨酯 (PU )纳米粒子为纳米胶囊 ,利用原位合成法使正硅酸乙酯 (TEOS)在囊内水解、聚合生成二氧化硅 (SiO2 )纳米粒子 ,制备出二氧化硅 /聚氨酯 (SiO2 /PU )水性纳米复合物 ,该复合物在水性环氧树脂中能够很好地分散 ,通过动态光散射和其它测试方法对含有SiO2 /PU纳米复合物的水性环氧树脂电泳膜的物理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 ,在TEOS与PU的质量比为 30∶10 0时 ,SiO2 /PU水性纳米复合物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环氧树脂电泳膜的耐冲击性、附着力和抗腐蚀性 ,起到同步增韧增强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离子水性聚氨酯 纳米复合物 环氧树脂 二氧化硅 电泳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形态全氟磺酸树脂催化剂研究进展 被引量:8
2
作者 罗士平 陈勇 +2 位作者 裘兆蓉 承民联 陆路德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5-18,共4页
全氟磺酸树脂是绿色固体酸催化剂,对许多反应有较好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但由于全氟磺酸树脂比表面较低,埋没在氟碳基体中的酸性中心不易被反应物所接近,质量比活性低。本文对近年来新形态全氟磺酸树脂,如多孔、负载化、纳米复合物及其... 全氟磺酸树脂是绿色固体酸催化剂,对许多反应有较好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但由于全氟磺酸树脂比表面较低,埋没在氟碳基体中的酸性中心不易被反应物所接近,质量比活性低。本文对近年来新形态全氟磺酸树脂,如多孔、负载化、纳米复合物及其改性的全氟磺酸树脂的催化作用进行了综述,文献结果表明全氟磺酸树脂纳米复合物对很多有机合成反应具有很高的催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氟磺酸树脂 全氟磺酸树脂/二氧化硅纳米复合物 固体酸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O_2载负回收全氟磺酸树脂催化乙酸丁酯合成 被引量:12
3
作者 罗士平 郭登峰 +1 位作者 裘兆蓉 陆路德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1072-1074,共3页
The used perfluorosulfonic acid ion exchange membrane was treated to recycle the perfluorosulfonic acid resin. The perfluorosulfonic acid resin/silica composite catalysts were prepared by a sol gel method and characte... The used perfluorosulfonic acid ion exchange membrane was treated to recycle the perfluorosulfonic acid resin. The perfluorosulfonic acid resin/silica composite catalysts were prepared by a sol gel method and characterized by FTIR, TG, BET measurements. The composite catalysts obtained were used in esterification of HAc and butyl alcohol.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t n (HAc)∶ n (butyl alcohol)= 1 3∶1 0 , 3 g catalyst, 110 ℃ and 2 h, butyl acetate could be obtained in yield of 92 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酸 全氟磺酸树脂/二氧化硅复合物催化剂 乙酸丁酯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氟磺酸树脂/SiO_2催化合成邻苯二甲酸二辛酯 被引量:5
4
作者 罗士平 陈勇 +3 位作者 韩国防 裘兆蓉 杨绪杰 陆路德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90-393,共4页
将回收全氟磺酸离子交换膜制成全氟磺酸树脂溶液,分别利用溶胶-凝胶法和浸渍法得到全氟磺酸树脂/S iO2复合催化剂(NFH)系列和负载型全氟磺酸树脂催化剂(FZG),采用FTIR、TG、BET、SEM测试技术对其进行表征,并与SO24-/TiO2、H2SO4、PTSA和... 将回收全氟磺酸离子交换膜制成全氟磺酸树脂溶液,分别利用溶胶-凝胶法和浸渍法得到全氟磺酸树脂/S iO2复合催化剂(NFH)系列和负载型全氟磺酸树脂催化剂(FZG),采用FTIR、TG、BET、SEM测试技术对其进行表征,并与SO24-/TiO2、H2SO4、PTSA和NAFION SAC-13等的催化性能作了比较。实验结果表明,溶胶-凝胶法得到的NFH催化性能优于浸渍法得到的FZG;当邻苯二甲酸酐和异辛醇(2乙-基-己醇)摩尔比为1∶3、NHF催化剂质量分数为4.4%、反应温度为170℃、反应时间为4 h时,邻苯二甲酸酐转化率达97.06%,邻苯二甲酸二辛酯收率为93.5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酸 全氟磺酸离子交换膜 全氟磺酸树脂/SiO2复合物催化剂 邻苯二甲酸二辛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O_2负载全氟磺酸树脂催化合成苯甲醛缩1,2-丙二醇 被引量:3
5
作者 罗士平 周国平 +3 位作者 陈勇 裘兆蓉 杨绪杰 陆路德 《精细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9-32,共4页
将回收的全氟磺酸离子交换膜制成全氟磺酸树脂溶液,利用溶胶-凝胶法得到全氟磺酸树脂/二氧化硅复合催化剂,并用FT-IR、DSC-TGA、BET等对其进行表征。将该催化剂用于合成苯甲醛缩1,2-丙二醇,考察了物料比、反应时间、催化剂用量对苯甲醛... 将回收的全氟磺酸离子交换膜制成全氟磺酸树脂溶液,利用溶胶-凝胶法得到全氟磺酸树脂/二氧化硅复合催化剂,并用FT-IR、DSC-TGA、BET等对其进行表征。将该催化剂用于合成苯甲醛缩1,2-丙二醇,考察了物料比、反应时间、催化剂用量对苯甲醛与1,2-丙二醇反应的影响规律,最佳反应条件为n(苯甲醛):n (1,2-丙二醇)=1:1.5,催化剂用量为反应物料的2%(质量分数),环己烷为带水剂,反应时间0.5 h时,苯甲醛缩1,2-丙二醇收率可达91.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氟磺酸离子交换膜 全氟磺酸树脂/二氧化硅复合催化剂 苯甲醛缩1 2-丙二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WCNT/Nafion/MWCNT复合材料的湿度传感性能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王延杰 赵世界 +3 位作者 盛俊杰 汝杰 赵春 李树勇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0期213-221,共9页
为了满足工农业湿度检测的需求,开发新型湿度传感器至关重要。作为湿度传感器的关键部件,湿敏材料的选择直接影响着传感器的使用性能。离子聚合物-金属复合材料(Ionic polymer-metal-composite,IPMC)可制成一种新型柔性传感器,在外界动... 为了满足工农业湿度检测的需求,开发新型湿度传感器至关重要。作为湿度传感器的关键部件,湿敏材料的选择直接影响着传感器的使用性能。离子聚合物-金属复合材料(Ionic polymer-metal-composite,IPMC)可制成一种新型柔性传感器,在外界动态湿度作用下,离子聚合物内部的可移动离子将产生定向迁移,形成电势差,从而产生电信号。由于其出色的湿敏特性,IPMC传感器在环境湿度精密监测领域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但现有离子聚合物复合材料的电极层过于致密,导致复合材料芯层难以与外界环境迅速进行湿度交换;另外,电极层和芯层之间弱的粘附力,导致电极容易脱落。为了解决电极层过于致密的问题,本研究选用多壁碳纳米管(MWCNT)、聚偏氟乙烯(PVDF-HFP)和离子液体(ILs)浇铸具有微孔结构的复合电极层,以提高复合材料芯层与外界环境的湿度交换能力;同时在热压成型过程中,具有离子传输能力的粘结剂被使用在电极层和电解质芯层之间,以增强电极和芯层之间的结合强度。本工作采用溶液铸膜法制备了多壁碳纳米管/聚偏氟乙烯/离子液体(MWCNT/PVDF-HFP/ILs)电极层和全氟磺酸-聚四氟乙烯/离子液体(Nafion/ILs)电解质层,并经叠层热压获得了具有湿敏特性的MWCNT/Nafion/MWCNT复合膜,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循环伏安曲线(CV)以及电化学阻抗(EIS)等手段表征了复合膜的微观形貌和电化学特性,进一步研究了该复合膜在不同湿度环境下的湿度-电压响应特性、湿敏性能及湿敏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当相对湿度介于0%RH~100%RH时,该湿度传感膜的最快响应时间和恢复时间分别为17 s和58 s,电响应的灵敏度为0.14 mV/%RH,响应速率高达0.277 mV/s。最后,本研究对湿度传感膜在呼吸监测、大坝渗水监测等场合的潜在应用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度传感 多壁碳纳米 全氟磺酸树脂(Nafion) 离子液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固体酸Nafion/SiO_2的催化作用——Ⅰ.苯与丙烯烷基化反应 被引量:12
7
作者 王海 徐柏庆 +1 位作者 王建武 邱显清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741-743,共3页
以正硅酸乙酯为硅源 ,通过溶胶 -凝胶技术 ,制得一类中孔孔道、NafionNR5 0颗粒分布均匀的固体酸催化剂Nafion/SiO2 ,显著增加了NafionNR5 0酸性中心的暴露量 ,提高了活性中心的可接近程度。固体酸催化剂Nafion/SiO2对苯与丙烯的烷基化... 以正硅酸乙酯为硅源 ,通过溶胶 -凝胶技术 ,制得一类中孔孔道、NafionNR5 0颗粒分布均匀的固体酸催化剂Nafion/SiO2 ,显著增加了NafionNR5 0酸性中心的暴露量 ,提高了活性中心的可接近程度。固体酸催化剂Nafion/SiO2对苯与丙烯的烷基化反应具有较好的催化性能 ,其单位酸中心的催化活性可达NafionNR5 0的 2 0余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氟磺酸树脂 二氧化硅 溶胶-凝胶 烷基化 异丙苯 丙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