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羟乙基全氟辛酰胺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16
1
作者 周钰明 黄静艳 薛学佳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B08期77-79,共3页
以全氟辛酸为起始原料合成N 羟乙基全氟辛酰胺甲基丙烯酸酯 ,再经均聚得到溶剂型的有机氟织物整理剂。均聚物对水和二碘甲烷的接触角分别为 98 4°和 80 5° ,计算得到其表面自由能为 0 0 185J/m2 。处理后的各类织物憎水性达... 以全氟辛酸为起始原料合成N 羟乙基全氟辛酰胺甲基丙烯酸酯 ,再经均聚得到溶剂型的有机氟织物整理剂。均聚物对水和二碘甲烷的接触角分别为 98 4°和 80 5° ,计算得到其表面自由能为 0 0 185J/m2 。处理后的各类织物憎水性达 10~ 11级 ,憎油性达 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种表面活性剂 N-羟乙基全氟辛酰胺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 合成 性能 研究 有机氟整理剂 织物 憎水 憎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烯酰胺/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钠/全氟己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三元共聚物的疏水缔合性质 被引量:4
2
作者 宋新旺 潘斌林 +2 位作者 陈晓彦 朴基成 谭业邦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00-405,共6页
采用胶束聚合法制备了丙烯酰胺/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钠/全氟己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三元含氟碳基团的水溶性疏水缔合共聚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对该共聚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用热重分析研究了它的热稳定性。表面张力测定结果表明... 采用胶束聚合法制备了丙烯酰胺/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钠/全氟己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三元含氟碳基团的水溶性疏水缔合共聚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对该共聚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用热重分析研究了它的热稳定性。表面张力测定结果表明,该共聚物在临界胶束浓度处的表面张力达到33.7mN/m;溶液的表观黏度测定结果表明,该共聚物具有较好的缔合性质和耐温耐盐性能;动态激光光散射表征结果显示,该共聚物聚集体的平均流体力学半径(Rh)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在钙离子存在时,该共聚物聚集体的Rh随钙盐溶液质量浓度的增加变化不大,表明其具有较强的抗钙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酰胺 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钠 全氟己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 水溶性三元共聚物 疏水缔合 氟碳基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有全氟聚醚链的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的合成及其在棉织物上的应用 被引量:4
3
作者 霍涛 黄焰根 孟卫东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90-98,共9页
以甲基丙烯酰氧基苯甲酸、甲基丙烯酰氯与二聚及三聚全氟聚醚醇为原料合成了含氟丙烯酸酯单体3a和3b,同时还以甲基丙烯酰氯与二聚及三聚全氟聚醚醇为原料合成了含氟丙烯酸酯单体4a和4b作为对照.采用乳液聚合的方法,将含氟丙烯酸酯单体... 以甲基丙烯酰氧基苯甲酸、甲基丙烯酰氯与二聚及三聚全氟聚醚醇为原料合成了含氟丙烯酸酯单体3a和3b,同时还以甲基丙烯酰氯与二聚及三聚全氟聚醚醇为原料合成了含氟丙烯酸酯单体4a和4b作为对照.采用乳液聚合的方法,将含氟丙烯酸酯单体与丙烯酸甲酯、丙烯酸正丁酯、丙烯酸羟乙酯共聚分别制备了共聚物乳液PFA 1,PFA 2,PFA 3和PFA 4.研究结果显示,含有三聚全氟聚醚侧链和苯环间隔基团的聚合物PFA 2具有良好的拒水、拒油性能,经其整理后的棉织物表面对水的接触角为146°,对正十二烷的接触角达到1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氟聚醚 氟化甲基丙烯酸酯 乳液聚合 拒水性能 拒油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氟己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的调聚及阻聚工艺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孙道德 黄琴 +2 位作者 伍辉杨 邓敏 彭强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725-2733,共9页
本文系统研究了全氟己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C6氟酯)的催化调聚体系及阻聚体系的反应条件。在催化调聚体系中,当催化剂为复合催化剂铜粉+4-甲基吡啶,反应温度介于120~130℃,四氟乙烯与五氟碘乙烷的摩尔比为1:4时,产物中6碳原子的氟碳链含... 本文系统研究了全氟己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C6氟酯)的催化调聚体系及阻聚体系的反应条件。在催化调聚体系中,当催化剂为复合催化剂铜粉+4-甲基吡啶,反应温度介于120~130℃,四氟乙烯与五氟碘乙烷的摩尔比为1:4时,产物中6碳原子的氟碳链含量多、分子量分布窄、调聚转化率高。在阻聚体系中,复合阻聚剂ZJ-701+MQ的阻聚效果最好。当复合阻聚剂ZJ-701与MQ质量比为1:3,浓度为350 mg·kg^(-1)时,C6氟酯的转换率最小,阻聚效果也最好。对催化调聚体系和阻聚体系反应条件的优化,显著提高C6氟酯的产率,降低了原材料的消耗成本。该工艺路线易操控、成本低廉且转化率高,有利于工业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氟己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C6氟酯) 催化调聚体系 阻聚体系 调聚反应 复合阻聚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乙酰吗啉基聚氧乙烯甲基丙烯酸酯及其甲苯/正庚烷渗透汽化性能 被引量:1
5
作者 周曼华 武亚伟 +2 位作者 李战胜 张守海 蹇锡高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04-109,共6页
性能优异的渗透汽化膜是芳烃/烷烃渗透汽化分离技术工业化应用的基础."孔填充"复合膜作为值得关注的芳烃/烷烃渗透汽化膜的研究方向之一,其分离性能主要由功能性接枝聚合物层决定.借鉴工业上分离精制芳烃的优秀溶剂N-甲酰吗... 性能优异的渗透汽化膜是芳烃/烷烃渗透汽化分离技术工业化应用的基础."孔填充"复合膜作为值得关注的芳烃/烷烃渗透汽化膜的研究方向之一,其分离性能主要由功能性接枝聚合物层决定.借鉴工业上分离精制芳烃的优秀溶剂N-甲酰吗啉的分子结构,设计合成了含吗啉酰胺基团的新型聚氧乙烯甲基丙烯酸酯大分子单体——N-乙酰吗啉基聚氧乙烯甲基丙烯酸酯,作为制备芳烃/烷烃渗透汽化"孔填充"复合膜的大分子接枝单体.采用核磁氢谱(^(1)H NMR)、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表征和确认了所合成的N-乙酰吗啉基聚氧乙烯甲基丙烯酸酯的分子结构.平衡溶胀和溶胀吸附-脱附实验的结果表明,与含羟端基的PEO500OHMA以及含甲醚端基的MePEO500MA商品聚氧乙烯甲基丙烯酸酯类大分子单体相比,N-乙酰吗啉基聚氧乙烯甲基丙烯酸酯具有较大的甲苯/正庚烷溶解选择性系数和较低的溶胀度,是理想的制备芳烃/烷烃渗透汽化"孔填充"复合膜的接枝单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透汽化 芳烃/烷烃分离 N-乙酰吗啉基聚氧乙烯甲基丙烯酸酯 溶解选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RGET ATRP制备甲基丙烯酸短全氟酯共聚物及其性能 被引量:1
6
作者 钱涛 汪涓涓 +2 位作者 张庆华 詹晓力 陈丰秋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470-1474,共5页
为了研究新型环保型单体甲基丙烯酸(N-甲基全氟己烷磺酰胺基)乙酯(C6SMA)的共聚规律和产物性能,用电子转移再生催化剂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RGET ATRP)法制备C6SMA和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的无规共聚物,测试共聚动力学,利用凝胶渗透色谱(G... 为了研究新型环保型单体甲基丙烯酸(N-甲基全氟己烷磺酰胺基)乙酯(C6SMA)的共聚规律和产物性能,用电子转移再生催化剂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RGET ATRP)法制备C6SMA和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的无规共聚物,测试共聚动力学,利用凝胶渗透色谱(GPC)、核磁共振(1 H-NMR)和接触角法表征共聚物的结构等特性.结果表明,ARGET ATRP很好地调控C6SMA/MMA的共聚反应,实现共聚物分子量及其分布(PDI)的控制,共聚物组成未发生明显的漂移现象,均聚物及共聚物膜的静态接触角数据表明,可以通过共聚有效降低氟单体用量同时兼具良好的疏水疏油性能,共聚物中C6SMA的摩尔分数在19%即可超过聚四氟乙烯(PTFE)的疏水疏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GET ATRP 全氟甲基丙烯酸酯 含氟聚合物 低表面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基丙烯酸1,1,5-三氢全氟戊酯的合成 被引量:6
7
作者 林义 余自力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75-78,共4页
在吩噻嗪和硫酸存在下,采用甲基丙烯酸和八氟戊醇直接酯化的方法研究了甲基丙烯酸1,1,5 三氢全氟戊酯的合成。讨论了硫酸的用量、反应物配比、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产物收率的影响。并讨论了以无水硫酸钠为脱水剂时,对产物收率的影响。
关键词 八氟戊醇 甲基丙烯酸 甲基丙烯酸1 1 5-三氢全氟戊酯 含氟甲基丙烯酸酯 酯化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氟丙烯酸酯三元共聚乳液的制备及表征 被引量:22
8
作者 林义 余自力 徐彬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3-66,共4页
采用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和聚乙二醇辛基苯基醚(OP乳化剂)组成的复合乳化剂,制备了甲基丙烯酸1,1,5-三氢全氟戊酯(OFPM A)-丙烯酸丁酯(BA)-甲基丙烯酸甲酯(MM A)三元共聚乳液。通过FT-IR、1H-NM R对共聚物进行了表征。对乳液的稳定性、... 采用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和聚乙二醇辛基苯基醚(OP乳化剂)组成的复合乳化剂,制备了甲基丙烯酸1,1,5-三氢全氟戊酯(OFPM A)-丙烯酸丁酯(BA)-甲基丙烯酸甲酯(MM A)三元共聚乳液。通过FT-IR、1H-NM R对共聚物进行了表征。对乳液的稳定性、乳胶膜的耐溶剂性进行了研究,用接触角法研究了共聚物膜表面的性质。结果表明,加入含氟丙烯酸酯单体进行共聚合反应时,所得共聚物膜的表面自由能与无氟共聚物膜比较有显著的降低,当含氟单体的加入量达到质量分数为20%时,所得膜的表面自由能降低到25.12 m J/m2。对该含氟膜进行退火处理后,其表面自由能进一步降低到23.52 m J/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丙烯酸1 1 5-三氢全氟戊酯 含氟丙烯酸酯 乳液共聚 甲基丙烯酸酯 表面自由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烷烃及其全氟、氯代物在TATB晶体表面吸附的模拟
9
作者 张朝阳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14-417,共4页
采用Discover/Material Studio程序包中的MD(NVT)及MM(COMPASS力场)方法,模拟了C原子数为1、2、3、4、5、10、20的直链烷烃及其全氟、氯代物在TATB超胞(4×4×4)的(001)(、100)及(010)晶面的吸附作用。结果表明:在三种晶面上,相... 采用Discover/Material Studio程序包中的MD(NVT)及MM(COMPASS力场)方法,模拟了C原子数为1、2、3、4、5、10、20的直链烷烃及其全氟、氯代物在TATB超胞(4×4×4)的(001)(、100)及(010)晶面的吸附作用。结果表明:在三种晶面上,相同C原子数的全氯取代物与TATB的相互作用明显强于烷或全氟取代物,这与它们在TATB晶面上导致能量下降的分子变形程度有关,这同时也表明了过高含量的氢或氟均不利于氟聚合物与TATB的相互作用;而对大多数小分子(C原子数<5)来讲,TATB晶面与分子相互作用的强弱次序为(010)>(100)>(001),这可能与氢键的形成有关。而分子较大时,以上次序将难以确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化学 分子力学 分子动力学 烷烃及其全氟、氯代物 TATB晶体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季铵盐对碘代全氟烷烃的卤键吸附作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阎小青 刘秋双 +1 位作者 刘云凤 牛侨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743-748,共6页
通过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及核磁共振波谱表征了四丁基碘化铵盐对正己烷溶液中二碘四氟乙烷(C_2F_4I_2)的卤键吸附作用.结果表明,固液两相间卤键作用引起的光谱变化同溶液中形成卤键复合物的光谱变化一致;四丁基氯化铵的吸附作用强于四丁... 通过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及核磁共振波谱表征了四丁基碘化铵盐对正己烷溶液中二碘四氟乙烷(C_2F_4I_2)的卤键吸附作用.结果表明,固液两相间卤键作用引起的光谱变化同溶液中形成卤键复合物的光谱变化一致;四丁基氯化铵的吸附作用强于四丁基溴化铵和四丁基碘化铵,而具有较长烷烃链的季铵盐——十六烷基三甲基氯/溴化铵对C_2F_4I_2则完全没有吸附作用.对四丁基氯化铵与4种碘代全氟烷烃间卤键作用强度的测定结果显示,尽管溶液中一碘代全氟烷烃与氯阴离子间的卤键作用强于二碘代全氟烷烃,但在固液两相间四丁基氯化铵对二碘代全氟烷烃的吸附强于一碘代全氟烷烃.利用拉曼光谱研究该体系时,发现卤键的形成可增强碘代全氟烷烃的拉曼光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卤键 碘代全氟烷烃 季铵盐 卤阴离子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粗粒化尺度模拟全氟烷烃的界面张力
11
作者 杜球 杨晓宁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8-22,共5页
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采用构建的粗粒化模型,对全氟烷烃(C6F14和C9F20)的界面性质进行了模拟计算。模拟得到的体系界面密度分布能清楚地反映界面结构及分子分布情况。通过与不同温度下实验值进行了比较,模拟的界面张力与实验数据十... 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采用构建的粗粒化模型,对全氟烷烃(C6F14和C9F20)的界面性质进行了模拟计算。模拟得到的体系界面密度分布能清楚地反映界面结构及分子分布情况。通过与不同温度下实验值进行了比较,模拟的界面张力与实验数据十分吻合,并呈现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趋势。研究表明:所构建的粗粒化模型能够准确描述全氟烷烃的表面张力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动力学 粗粒化 全氟烷烃 界面张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表面活性剂和氟聚合物(Ⅺ)——全氟碳流体
12
作者 窦增培 张甜甜 +1 位作者 邢航 肖进新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615-621,633,共8页
介绍了全氟碳流体的性能特点、发展历程、结构特点、制备方式和应用领域,分析了国内全氟碳流体市场现状,并对我国在该领域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氟表面活性剂 全氟烷烃 全氟碳流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氟改性聚硅氧烷的研究 被引量:19
13
作者 宋秘钊 张慧君 +2 位作者 张景斌 Frank Lee 王小如 《涂料工业》 CAS CSCD 2008年第1期12-15,20,共5页
利用硅氢加成反应,在有机硅的侧链引入有机氟基团,将线型聚硅氧烷的高弹性及高流动性与有机氟的绝佳低表面能特性、强机械性相结合,赋予新材料独特的低表面能特性。
关键词 硅氢加成 聚硅氧烷 全氟烷烃甲基丙烯酸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类活性极高的高分子表面活性剂 被引量:13
14
作者 范仲勇 李娜 吴大诚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2期1962-1964,共3页
一类活性极高的高分子表面活性剂范仲勇,李娜,吴大诚(四川联合大学轻纺学院,成都,610065)ZhaohuiSu,S.L.Hsu(DepartmentofpolymerScience&Engineering,Univ... 一类活性极高的高分子表面活性剂范仲勇,李娜,吴大诚(四川联合大学轻纺学院,成都,610065)ZhaohuiSu,S.L.Hsu(DepartmentofpolymerScience&Engineering,UniversityofMassachu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子 表面活性剂 聚氧乙烯 全氟烷烃端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