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路线方法在全氟和多氟烷基类化合物(PFAS)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
作者 郭青榕 王建设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9-60,共12页
随着众多化学品的面世,21世纪以前利用动物实验评估化合物毒性的方法已无法匹配各种化学品的更迭速度。新世纪诞生了很多毒性测试的新路线方法,更好地匹配了新世纪的毒理学研究需求并有效提高测试结果与人类的相关性。本文对部分传统与... 随着众多化学品的面世,21世纪以前利用动物实验评估化合物毒性的方法已无法匹配各种化学品的更迭速度。新世纪诞生了很多毒性测试的新路线方法,更好地匹配了新世纪的毒理学研究需求并有效提高测试结果与人类的相关性。本文对部分传统与现代的毒性测试与风险评估手段进行概述,并在此基础上以全氟和多氟烷基类化合物(per-and polyfluoroalkyl substances,PFAS)为例阐述了部分新路线方法的具体使用。最后总结了新路线方法仍需改进之处,以期对之后的毒性测试发展有所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路线方法 计算毒理学 风险评估 高内涵筛选 全氟和多氟烷基类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人体血清中52种全氟及多氟烷基化合物
2
作者 刘源 卓兰 +6 位作者 伍倩仪 宋嘉宜 蒋友胜 彭金铃 林晓仕 孙雯雯 张建清 《分析测试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631-1640,共10页
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HPLC-MS/MS)测定人体血清中52种全氟及多氟烷基化合物(PFASs)的方法。200μL血清样本经3 mL 0.6%甲酸-乙酸乙酯和正己烷混合溶液(体积比3∶2)进行3次液液萃取后,采用UHPLC-MS/MS检测分析。52种PFASs在... 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HPLC-MS/MS)测定人体血清中52种全氟及多氟烷基化合物(PFASs)的方法。200μL血清样本经3 mL 0.6%甲酸-乙酸乙酯和正己烷混合溶液(体积比3∶2)进行3次液液萃取后,采用UHPLC-MS/MS检测分析。52种PFASs在线性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r2)为0.9955~0.9998,方法检出限(LOD)为0.0009~0.0150μg/L,定量下限(LOQ)为0.0029~0.0500μg/L,加标回收率为75.1%~115%,平均加标回收率为78.9%~107%,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6%~15%,基质效应为85.0%~115%。使用该方法对180份人体血清进行检测,共检出48种化合物,其中PFHpA、PFOA、PFNA、PFDA、PFUdA、PFDoA、PFTrDA、PFTeDA、PFHxS、PFHpS、PFOS和6∶2 Cl-PFAES等12个单体化合物的检出率为100%。该方法操作简便,检出限低、精密度好、准确度高且重复性好,符合血清中PFASs检测分析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氟及多氟烷基化合物(pfass) 血清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HPLC-MS/MS) 液液萃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氟和多氟烷基类化合物(PFASs)的环境转化与分类管控 被引量:12
3
作者 宋博宇 郑哲 +2 位作者 吕继涛 黎娟 王亚韡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2047-2057,共11页
全氟和多氟烷基类化合物(per-and polyfluoroalkyl substances,PFASs)具有环境持久性、生物累积性和生物毒性(PBT),其暴露所引发的环境与健康风险已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关注.近期,有学者提议将PFASs作为一类高持久性物质进行全面管控,并淘... 全氟和多氟烷基类化合物(per-and polyfluoroalkyl substances,PFASs)具有环境持久性、生物累积性和生物毒性(PBT),其暴露所引发的环境与健康风险已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关注.近期,有学者提议将PFASs作为一类高持久性物质进行全面管控,并淘汰PFASs的所有非必要用途.鉴于PFASs在工业领域的不可或缺性,加快PFASs的淘汰进程势必会对社会和经济产生较大影响.因此,淘汰PFASs需要一个漫长的过渡期.在这期间,亟需开展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最大程度地将PFASs暴露对生态环境乃至人体健康产生的潜在危害降到最低.笔者认为加强PFASs的降解转化研究是目前较为有效且可行的策略之一,这将有助于理解PFASs的PBT特性,进而推动PFASs的分类管理.笔者提出可在“疑似靶向/非靶向高分辨率质谱技术开发”“PFASs的传递、积累、代谢和消除行为”和“PFASs转化产物与不良健康影响之间关系的系统毒理学网络”等方面开展PFASs的降解转化研究.通过高效筛查识别PFASs的分子转化机制,解析转化产物的PBT性质,进而对PFASs进行合理归类划分,并为制定PFASs及替代品的分类管控决策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氟和多氟烷基类化合物 环境转化 化学品管控 非靶向分析 生物学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全氟和多氟烷基化合物(PFASs)环境污染、健康风险及监管现状 被引量:5
4
作者 孙梦颖 胡君 +3 位作者 李想 彭九妹 何益得 张永军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5-47,共13页
全氟和多氟烷基化合物(PFASs)是一类具有抗水、抗油、抗污等良好特性而被广泛使用的化学品。PFASs在环境中具有极强的持久性及稳定性,已经严重威胁到生态环境平衡及人类健康。我国是全球最大的氟化合物制造和消费大国,虽然环境介质中PF... 全氟和多氟烷基化合物(PFASs)是一类具有抗水、抗油、抗污等良好特性而被广泛使用的化学品。PFASs在环境中具有极强的持久性及稳定性,已经严重威胁到生态环境平衡及人类健康。我国是全球最大的氟化合物制造和消费大国,虽然环境介质中PFASs赋存浓度并不比欧美国家高,但PFASs在我国居民人体内的暴露水平较美国高,对人体免疫、代谢、生殖及心血管系统带来健康威胁,并通过生殖系统影响胎儿发育。欧美发达国家在20年前就开始关注PFASs,并逐步出台了一系列的监管措施,并对饮用水中PFASs的含量设定了推荐值。中国在这方面起步较晚,监管措施有待完善。本文通过总结欧美日等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监管政策,为我国相关部门制定监管措施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氟和多氟烷基化合物(pfass) 污染现状 健康风险 毒性效应 监管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服液中全氟烷基类化合物的快速测定 被引量:2
5
作者 肖锋 卞学海 +3 位作者 沈金灿 岳振峰 陈沛金 肖陈贵 《质谱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62-570,共9页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HPLC-MS/MS)检测口服液中16种全氟烷基类化合物(PFASs)。样品采用2%盐酸酸化甲醇溶液提取,用NaOH溶液将提取液的pH值调至中性后,加入PSA和GCB粉末吸附剂分散固相萃取富集净化,用50mmol/L三乙胺-甲醇...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HPLC-MS/MS)检测口服液中16种全氟烷基类化合物(PFASs)。样品采用2%盐酸酸化甲醇溶液提取,用NaOH溶液将提取液的pH值调至中性后,加入PSA和GCB粉末吸附剂分散固相萃取富集净化,用50mmol/L三乙胺-甲醇溶液洗脱,HPLC-MS/MS负离子多反应监测模式测定,同位素内标法定量。结果表明:在0.2-20μg/L浓度范围内,16种全氟烷基类化合物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相关系数(r)大于0.996,方法的检出限均小于0.15μg/L,定量限均小于0.43μg/L;在0.5、1.0、2.0和5.0μg/L添加水平下,化合物的平均回收率在80.8%-119%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10.5%。应用该方法对市场上随机采购的24种口服液样品进行检测,检出了14种PFASs化合物,其中以PFBA、PFOA、PFHxA、PFHpA、PFNA、PFDA最为普遍,最高浓度达5.05μg/kg。该方法快速、简便、灵敏度高、重现性好,适用于口服液中PFASs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 全氟烷基类化合物(pfass) 口服液 基质分散固相萃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相萃取-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食品包装材料中16种全氟烷基类化合物 被引量:7
6
作者 何建丽 彭涛 +5 位作者 谢洁 胡雪艳 常巧英 陈辉 范春林 李存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708-714,共7页
建立了使用固相萃取-液相色谱-串联质谱(SPE-LC-MS/MS)同时检测食品包装材料中16种全氟烷基类化合物(PFAS)的方法。分别对样品前处理方法、质谱条件等进行了比较和优化,样品用甲醇超声提取,经Oasis WAX固相萃取小柱净化后,用Atlantis T3... 建立了使用固相萃取-液相色谱-串联质谱(SPE-LC-MS/MS)同时检测食品包装材料中16种全氟烷基类化合物(PFAS)的方法。分别对样品前处理方法、质谱条件等进行了比较和优化,样品用甲醇超声提取,经Oasis WAX固相萃取小柱净化后,用Atlantis T3 C18色谱柱分离,以乙腈和5 mmol/L乙酸铵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多反应监测(MRM)负离子模式扫描,同位素内标法和外标法结合定量。16种PFAS在0.5~20.0μ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9。加标回收率为68.6%~109.2%,RSD为2.5%~18.1%(n=6)。检出限为0.2~0.5μg/kg,定量限为0.5~1.0μg/kg。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可用于食品包装材料样品中PFAS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固相萃取 全氟烷基类化合物 包装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方法测定全氟烷基磺酸类化合物 被引量:2
7
作者 汪宁 刘冬豪 +3 位作者 容俊楠 周庆琼 漆亚乔 戚平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2期292-298,共7页
以α-氰基-4-羟基肉桂酸(α-cyano-4-hydroxycinnamic acid,HCCA)、2,5-二羟基苯甲酸、芥子酸3种常用基质作为基质,分析5种全氟烷基磺酸(全氟丁烷磺酸、全氟己烷磺酸、全氟庚烷磺酸、全氟辛烷磺酸、全氟癸烷磺酸)的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 以α-氰基-4-羟基肉桂酸(α-cyano-4-hydroxycinnamic acid,HCCA)、2,5-二羟基苯甲酸、芥子酸3种常用基质作为基质,分析5种全氟烷基磺酸(全氟丁烷磺酸、全氟己烷磺酸、全氟庚烷磺酸、全氟辛烷磺酸、全氟癸烷磺酸)的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trix-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 ionization time of flight mass spectrometry,MALDI-TOF MS)信号,建立全氟烷基磺酸类化合物的MALDI-TOF MS快速检测方法,初步探究常用基质在负离子反射模式下产生的质谱峰及对待测物的干扰,为全氟烷基磺酸化合物MALDI-TOF MS定量分析及高通量检测方法的建立打下基础。以HCCA作为基质,建立了全氟辛烷磺酸的内标定量检测方法,解决了MALDI-TOF MS检测中定量难的问题。该研究结果表明,采用MALDI-TOF MS内标法测定水中全氟辛烷磺酸的重复性和灵敏度良好,在质量浓度为5~500 ng/mL时,线性相关系数R^(2)为0.9979,检出限为1 ng/mL,定量限为5 ng/mL,水样加标回收率为65%~106%,相对标准偏差为2.36%~17.7%,应用该方法检测水中的全氟辛烷磺酸,能有效实现环境水样中全氟辛烷磺酸的快速定量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 负离子反射模式 全氟烷基磺酸类化合物 α-氰基-4-羟基肉桂酸 2 5-二羟基苯甲酸 芥子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基质中全氟和多氟烷基物质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陈潇江 孙晶 +3 位作者 蒋丹艺 唐丹瑞 马颖 张云静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38-753,共16页
全氟和多氟烷基物质(PFASs)是一类合成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对环境和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基于PFASs污染现状,聚焦复杂基质中PFASs残留检测技术,重点探讨了其在食品、纺织品、化妆品和中药等特殊领域的应用情况。通过比较国内外管控策略和... 全氟和多氟烷基物质(PFASs)是一类合成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对环境和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基于PFASs污染现状,聚焦复杂基质中PFASs残留检测技术,重点探讨了其在食品、纺织品、化妆品和中药等特殊领域的应用情况。通过比较国内外管控策略和检测标准,强调统一标准的重要性。还系统阐述了在PFASs检测中的固相微萃取、离子液体分散液液微萃取、基于纳米材料和新型材料等前处理技术,以及喷雾质谱法、基质辅助激光解吸质谱法、实时直接分析质谱法、原位分析、非靶向分析技术及机器学习等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为满足监管需求,未来PFAS检测技术将更注重绿色环保、灵敏度、特异性、便携性和智能性(引用文献61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氟和多氟烷基物质(pfass) 标准制订 前处理 多残留分析 实时直接分析(DART) 机器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中全氟和多氟烷基化合物的污染现状及环境行为 被引量:27
9
作者 陈诗艳 仇雁翎 +1 位作者 朱志良 Leo WYYeung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68-478,共11页
全氟和多氟烷基化合物(perfluoroalkyl and polyfluoroalkyl substances,PFASs)是一类新兴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土壤中PFASs可以通过淋溶作用进入地下水影响水质安全,或者通过陆生食物链的传递和生物放大作用危害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有关... 全氟和多氟烷基化合物(perfluoroalkyl and polyfluoroalkyl substances,PFASs)是一类新兴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土壤中PFASs可以通过淋溶作用进入地下水影响水质安全,或者通过陆生食物链的传递和生物放大作用危害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有关土壤中PFASs的赋存状况、浓度水平与行为机制的研究已经成为环境化学领域的热点之一.目前土壤中可以准确测定的PFASs在含氟化合物总量中的占比不到1%,含量为ng g水平.我国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东部及氟化工厂周边地区,其组分以全氟辛烷磺酸(Perfluorooctane sulfonic acid,PFOS)和全氟辛酸(Perfluorooctanoic acid,PFOA)等长链PFASs为主.不同类型土壤中PFASs的赋存特征主要受到物质种类与土壤理化性质及周边人类活动的影响.除了含氟化学品生产和使用过程中的直接释放和大气传输以外,PFASs前体物在土壤环境中的转化也是其重要来源.吸附-解吸是PFASs在土壤中的主要归趋方式,化合物碳链长度及官能团种类、土壤理化性质和生物种类等因素都会影响其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和富集能力.鉴于目前的研究现状,需要进一步优化土壤中PFASs的提取和分析方法,关注新型PFASs在土壤中的变化趋势及行为机制,开展土壤中PFASs的生物可给性和生物可利用性研究,进一步评估PFASs的生态与人体健康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氟和多氟烷基化合物(pfass) 土壤 污染现状 环境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洞庭湖鱼中全氟烷基化合物的污染特征及健康风险 被引量:4
10
作者 马梦宇 赵兴茹 +2 位作者 申金山 刘承友 郭睿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011-1019,共9页
为研究洞庭湖鱼中全氟烷基化合物(PFASs)的污染水平及特征,2015年9月采集了洞庭湖8种不同营养级的鱼,取肌肉和肝脏,其中白鲢、草鱼和鳜鱼取多种组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对鱼组织中13种PFASs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检出的PFASs... 为研究洞庭湖鱼中全氟烷基化合物(PFASs)的污染水平及特征,2015年9月采集了洞庭湖8种不同营养级的鱼,取肌肉和肝脏,其中白鲢、草鱼和鳜鱼取多种组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对鱼组织中13种PFASs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检出的PFASs中,全氟辛基磺酸(PFOS)和全氟辛基羧酸(PFOA)是主要污染物.肌肉组织中∑PFASs浓度范围为3.64—31.27 ng·g^(-1)(干重计),与国内其它湖泊相比污染水平较低.PFASs在鱼体内的分布具有物种和组织特异性,∑PFASs在白鲢各组织中的分布次序为:眼>肝脏>肾>脾>胆>肠>性腺>肌肉>鱼鳔>皮,草鱼为:胆>肾>脑>肝脏>肌肉>皮>眼>腮>肠>鱼鳔,鳜鱼为:肝脏>胃>肾>肠>眼>皮>肌肉>腮.肌肉组织中的PFOA浓度与δ^(15)N呈显著的负相关性,PFOS和全氟十一烷基羧酸(PFUnDA)浓度与δ15N呈显著的正相关性.采用人均日摄入量法(average daily intake, ADI)评估得到的PFOS与PFOA的风险值低于人均每日可耐受摄入量(tolerable daily intake, TDI),对人体没有健康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氟烷基化合物(pfass) 污染水平 健康风险 洞庭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全氟及多氟烷基化合物生态毒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1
作者 盛南 潘奕陶 戴家银 《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3-13,共11页
鉴于传统长链全氟及多氟烷基化合物(per-and polyfluoroalkyl substances,简称PFASs)具有环境持久性、长距离迁移性、生物蓄积性及多种毒性等环境健康风险,自2000年起,多个国家或地区相继颁布相关法规以限制传统长链PFASs的生产及使用.... 鉴于传统长链全氟及多氟烷基化合物(per-and polyfluoroalkyl substances,简称PFASs)具有环境持久性、长距离迁移性、生物蓄积性及多种毒性等环境健康风险,自2000年起,多个国家或地区相继颁布相关法规以限制传统长链PFASs的生产及使用.为满足生产需求,多种新型PFASs应运而生,并开始在多种工业用途中取代传统长链PFASs.该文对目前已有的新型PFASs研究进行综述,介绍了部分新型PFASs替代品的种类及应用,总结了它们的环境分布、人群暴露、生物累积和生物转化、毒性效应,并对已有问题及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讨论和展望,以期为"绿色、低毒、低蓄积性"的新型PFASs替代品的研发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氟和多氟烷基化合物 pfass替代品 环境行为 人体暴露 毒性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氟和多氟烷基化合物的危害及在食品中的污染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2
作者 丁林玉 雷素珍 曾红亮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0期336-341,350,共7页
全氟和多氟烷基化合物(Perfluoroalkyl and polyfluoroalkyl substances,PFASs)作为一类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在食品接触材料中被广泛使用。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食物可以作为PFASs的载体,使PFASs进入人体,在血液和器官中积聚分布,从而导... 全氟和多氟烷基化合物(Perfluoroalkyl and polyfluoroalkyl substances,PFASs)作为一类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在食品接触材料中被广泛使用。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食物可以作为PFASs的载体,使PFASs进入人体,在血液和器官中积聚分布,从而导致各类健康问题。本文对PFASs的危害及在食品中的污染研究进行了概述,综述了PFASs在饮用水、乳及乳制品、肉类、蛋类、水产品及果蔬等食品中的污染情况,分析了PFASs通过大气、水源、土壤等进入食物的途径,总结了PFASs对人体的危害:导致心肌发育毒性、使细胞膜病变和改变人体胆固醇水平。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减少食品中PFASs的应对措施。减少食品包装中PFASs的过度使用,寻找新的PFASs替代物,减少PFASs经食品摄入,正成为我国食品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氟和多氟烷基化合物( pfass) 食品污染 食品接触材料 途径 危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蕨类植物对全氟羧酸烷基化合物的生物富集特性 被引量:4
13
作者 卢虹颖 钱深华 +4 位作者 智悦 李正委 颜正 李浩然 陆歆怡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440-2449,共10页
选择了5种典型蕨类植物开展温室暴露实验,测定了植物对代表性全氟烷基羧酸(PFCA)的生物富集特征:包括PFCA在植物组织中的浓度和质量分布、生物累积系数,并与部分农作物以及湿地植物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蕨类植物对5种PFCA均有可观的生... 选择了5种典型蕨类植物开展温室暴露实验,测定了植物对代表性全氟烷基羧酸(PFCA)的生物富集特征:包括PFCA在植物组织中的浓度和质量分布、生物累积系数,并与部分农作物以及湿地植物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蕨类植物对5种PFCA均有可观的生物富集,地上平均生物积累因子均值(BCF)介于4.6~12.9,地下部分BCF均值介于1.2~6.1.其中刺齿贯众(Cyrtomium caryotideum)对PFCA的富集效果最佳,单株可以富集60μg的ΣPFCA,地上部分生物积累因子(BCF)最高可达25.7(全氟戊酸PFPeA),地下部分生物积累因子(BCF)最高可达12.3(全氟辛酸PFOA).除此之外,刺齿贯众对复杂环境适应性良好、生长速度快、生物量大,是潜在的针对PFAS污染场地植物修复优势物种.除此之外,本文结果显示PFAS被植物富集之后,短链物质(如全氟丁酸PFBA,C3)更容易向上转移累积在植物茎叶中,而长链物质(如PFOA,C7)更易被富集在根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多)氟类化合物 全氟烷基化合物 全氟烷基羧酸 植物 转运 富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整合毒理学数据库和有害结局路径(AOP)研究典型PFASs诱导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毒性机制
14
作者 王瑾 李斐 +2 位作者 孙涛 吉成龙 吴惠丰 《生态毒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7-144,共18页
全氟和多氟烷基化合物(PFASs)是一类在全球环境中广泛存在的典型新污染物,具有内分泌干扰效应。PFASs在肝脏中显著累积,并可通过干扰内分泌系统影响脂质代谢和胰岛素信号通路,与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本研究采用... 全氟和多氟烷基化合物(PFASs)是一类在全球环境中广泛存在的典型新污染物,具有内分泌干扰效应。PFASs在肝脏中显著累积,并可通过干扰内分泌系统影响脂质代谢和胰岛素信号通路,与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本研究采用文献计量学、网络毒理学和有害结局路径(AOP)框架,以典型PFASs全氟辛酸(PFOA)及其替代品六氟环氧丙烷二聚酸(HFPO-DA)、六氟环氧丙烷三聚酸(HFPO-TA)为研究对象,深入探讨了PFASs与NAFLD间的潜在关联机制。通过整合CTD、GeneCards、DisGeNet等多个数据库,构建了PFASs-基因-表型-NAFLD网络,并利用Cytoscape软件进行拓扑分析以构建AOP。研究结果表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作为本研究确定的分子启动事件(MIE),触发下游一系列关键事件(KEs),包括炎症因子释放、胰岛素抵抗(IR)、PI3K/AKT/mTOR通路调控异常、脂质合成相关基因SREBP1、ChREBP和SCD1、FASN的异常调控。这些关键事件通过炎症、IR和脂质累积作用,共同推动NAFLD的发生和发展。此外,本研究进一步整合了AOP Wiki数据库中与本研究关键事件相匹配的6条途径以完善PFASs诱导NAFLD的AOP框架。通过定量证据权重(QWOE)方法对构建的AOP网络进行评估,结果表明本研究发展的AOP框架可信。本研究揭示了PFASs诱导NAFLD的潜在机制,并为后续探索NAFLD的潜在干预靶点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氟和多氟烷基化合物(pfass) 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 有害结局路径(AOP) 全氟辛酸(PFOA) 六氟环氧丙烷二聚酸(HFPO-DA) 六氟环氧丙烷三聚酸(HFPO-TA) 肿瘤坏死因子(TNF-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体中全氟和多氟烷基化合物(PFASs)去除技术的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
15
作者 罗大鹏 郭卫广 +3 位作者 孙永亮 尹朝阳 卢龙 佟洪金 《现代化工》 2025年第11期60-63,共4页
综述了水中PFASs的来源及污染现状。详细阐述了物理法、化学法及生物法在去除水体中PFASs的最新研究进展。从人工智能、材料科学及生物技术方面探讨了从水体中高效低成本、绿色、经济去除PFASs未来展望。
关键词 全氟和多氟烷基化合物(pfass) 人工智能 材料科学 生物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氟和多氟烷基类物质在大气环境中的存在和行为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6
作者 史亚利 张博钠 +1 位作者 郑哲 蔡亚岐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2037-2046,共10页
全氟和多氟烷基类物质(per-and polyfluoroalkyl substances,PFASs)是一类含有至少一个碳氟键的人工合成有机化合物,因其特殊的理化性质具有广泛应用,其生产和使用历史至今已有70余年,多数此类物质具有生物累积性、毒性和长距离迁移性,... 全氟和多氟烷基类物质(per-and polyfluoroalkyl substances,PFASs)是一类含有至少一个碳氟键的人工合成有机化合物,因其特殊的理化性质具有广泛应用,其生产和使用历史至今已有70余年,多数此类物质具有生物累积性、毒性和长距离迁移性,因此其环境污染问题备受关注.全球各环境介质均存在PFASs的普遍污染,其相关研究尤其是水环境中PFASs的行为和归趋等方面的研究已取得了长足的进展.然而,PFASs在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环境中的研究却相对较少,目前研究显示,大气也是PFASs迁移和转化的重要媒介,对PFASs长距离传输及风险等有重要影响.本文通过文献调研对大气环境中PFASs的存在、来源、分布以及人群通过室内外空气、灰尘途径摄入PFASs引起的人体暴露研究进行归纳总结,以期为大气中PFASs环境行为和风险评估研究提供参考,最后对相关研究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分析发现,PFASs大气研究多数集中在其相关产品的生产、使用和处置等重要点源的释放及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方面,离子型PFASs(i-PFASs)和中性PFASs(n-PFASs)分别是大气颗粒相和气相中存在的主要PFASs,其中氟调聚醇是主要的n-PFASs;i-PFASs的污染因场所、地区等的不同有所差异;近年来大气中短链PFASs对总PFASs的贡献呈现出逐渐上升的趋势;大气中的PFASs可通过干湿沉降去除,其中湿沉降对去除的贡献更大;与饮食摄入相比,灰尘摄入和呼吸等途径对于普通人群暴露PFASs产生的健康风险较低,但儿童通过灰尘以及某些职业人群通过呼吸摄入PFASs的较高风险应该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氟和多氟烷基类物质(pfass) 空气污染 环境行为 人体暴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含全氟辛酸工业固体废物的产生节点及处置技术总结 被引量:2
17
作者 孟令易 万瑞琪 +1 位作者 何洁 卢桂兰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543-1548,共6页
全氟辛酸(PFOA)是最常见的全氟及多氟烷基类化合物(PFAS)单体之一,被广泛应用于生产和生活之中,因此在环境样品中频繁检测到了较高浓度的PFOA。工业固体废物是PFOA污染物重要的源和汇,但含PFOA工业固体废物的产生与污染特性尚不清楚。根... 全氟辛酸(PFOA)是最常见的全氟及多氟烷基类化合物(PFAS)单体之一,被广泛应用于生产和生活之中,因此在环境样品中频繁检测到了较高浓度的PFOA。工业固体废物是PFOA污染物重要的源和汇,但含PFOA工业固体废物的产生与污染特性尚不清楚。根据PFOA的生产和使用情况,梳理了中国PFOA生产工业及该化合物使用量最大的氟聚合工业固体废物清单,并且整理了含PFOA工业固体废物的主要处理处置方法与现状,以期为中国的新污染物治理行动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氟及多氟烷基类化合物 全氟辛酸 氟聚合工业 乳液法 工业固体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母婴PFASs靶向与非靶向分析及新生儿健康风险 被引量:2
18
作者 鲍佳 渠文娥 +3 位作者 邵立新 刘洋 王新 吴雨晴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3730-3740,共11页
对采集自阜新氟化工厂周边产妇50组配对母体、新生儿血清以及胎盘样本,进行靶向分析与非靶向筛查.在靶向分析中,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对所有样品中的21种传统全氟和多氟烷基物质(PFASs)进行定量分析,发现全氟辛酸(PFOA... 对采集自阜新氟化工厂周边产妇50组配对母体、新生儿血清以及胎盘样本,进行靶向分析与非靶向筛查.在靶向分析中,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对所有样品中的21种传统全氟和多氟烷基物质(PFASs)进行定量分析,发现全氟辛酸(PFOA)、全氟丁酸(PFBA)和全氟丁烷磺酸(PFBS)为最主要的PFASs污染物.通过基于高分辨率质谱(HRMS)的非靶向筛查,在所有样本中共识别出11类(49种)新型PFASs,其中4类(20种)新型PFASs首次在人体血清和胎盘中发现.传统PFASs母体-胎盘转移(R_(m/p))和母体-新生儿转移(R_(m/n))系数的中位数分别为1.7和2.0;而新型PFASs的R_(m/p)和R_(m/n)中位数分别为0.9和0.8.从而导致新型PFASs从母体血清到新生儿血清的贡献率由90%增加至96%.此外,线性回归分析揭示新生儿生长参数(妊娠期和头围)、血清中甲状腺激素、性激素和糖皮质激素水平与新生儿血清中若干传统和新型PFASs水平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化合物为全氟羧酸类化合物(PFCAs)、全氟磺酸类化合物(PFSAs)、氢代全氟羧酸类化合物(H-PFCAs)、氢代全氟磺酸类化合物(H-PFSAs)和氯代多氟醚磺酸类化合物(Cl-PFESAs).血清中传统和新型PFASs可能对新生儿造成一定的健康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氟和多氟烷基物质(pfass) 靶向分析 非靶向筛查 胎盘转移 产前暴露 健康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FASs在地下水中的界面吸附行为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9
作者 刘世洋 武婉璐 +1 位作者 金彪 张干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771-1783,共13页
全氟及多氟烷基化合物(PFASs)是全球关注的一类新污染物,理解PFASs在环境中的迁移、分配、转化过程是预测其环境归趋和风险的重要任务.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关注地下水中PFASs的运移和分配行为.本文系统总结了新近的研究成果和文献... 全氟及多氟烷基化合物(PFASs)是全球关注的一类新污染物,理解PFASs在环境中的迁移、分配、转化过程是预测其环境归趋和风险的重要任务.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关注地下水中PFASs的运移和分配行为.本文系统总结了新近的研究成果和文献,重点总结、归纳了PFASs在地下水中的界面吸附行为,包括固-水界面、空气-水界面和非水相液体(non-aqueous phase liquid,NAPL)-水界面.针对PFASs在3种界面吸附过程以及主控要素进行了详细论述,并得出了相关结论.虽然固-水界面吸附最为重要,但其他两个界面过程也不容忽视.对于不同种类PFASs及不同碳链长度的同类PFASs在界面分配行为各异,直接影响其在地下水中的迁移和分布.影响PFASs多界面过程的要素主要包括吸附介质的性质、PFASs自身的物理化学性质及水化学要素等.最后,立足现有研究成果和盲点,对未来相关研究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氟及多氟烷基化合物(pfass) 地下水 界面吸附 吸附系数 新污染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