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氟与多氟化合物在场地土壤中的垂直迁移行为 被引量:2
1
作者 陈新 孙霄 +2 位作者 单国强 仪淑君 祝凌燕 《环境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0-148,共9页
全氟与多氟化合物(per-and polyfluoroalkyl substances,PFAS)因其极强的环境持久性而受到广泛关注,然而其在土壤中的垂直运移行为尚不清楚.本研究在我国某氟化工业园区附近采集了深度为20.3 m的土柱,对其进行分层并提取土壤中的胶体.... 全氟与多氟化合物(per-and polyfluoroalkyl substances,PFAS)因其极强的环境持久性而受到广泛关注,然而其在土壤中的垂直运移行为尚不清楚.本研究在我国某氟化工业园区附近采集了深度为20.3 m的土柱,对其进行分层并提取土壤中的胶体.定量分析不同深度土壤和胶体中18种常见PFAS.结果表明,土壤和胶体中PFAS平均总浓度分别达到了309.5 ng·g^(−1)干重和542.3 ng·g^(−1)干重,全氟辛酸PFOA为最主要的物质,占比均超过77%.随深度增加,长碳链PFAS在土壤与胶体中占比不断下降而短碳链PFAS则上升,说明短碳链PFAS具有更强的迁移能力.土壤与胶体在PFAS组成上具有明显差异:土壤中新型醚羧酸类PFAS占比显著高于胶体,而胶体中短碳链PFAS占比更高,说明PFAS的化学结构对其在胶体上的吸附具有较大影响.进一步的计算表明,相比于下层土壤,PFAS在上层土壤(0.1—2.6 m)胶体上具有较高的负载量(982.0 ng vs.146.0 ng),表明上层土壤中胶体载带对PFAS的垂直迁移具有一定贡献,特别是对短链羧酸垂直迁移的贡献要大于PFOA.本研究证明PFAS(尤其是短碳链PFAS)能够随胶体垂直运移至深层土壤并对地下水安全造成潜在威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氟多氟化合物 土柱 胶体 垂直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州湾入海河流和排污口全氟多氟化合物的污染状况及来源解析 被引量:1
2
作者 王瑶瑶 李俊龙 +5 位作者 李凤超 李宏观 张明政 王晓雪 罗忻 梁生康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5-69,共15页
全氟多氟化合物(PFASs)是一类具有强环境持久性和高生物富集性的新污染物。环湾地区人类活动密集,水环境中PFASs的分布和风险备受关注。本研究于2022年8月(丰水期)和2023年4月(枯水期)分别采集了环胶州湾7条河流入海口和4个直排海城镇... 全氟多氟化合物(PFASs)是一类具有强环境持久性和高生物富集性的新污染物。环湾地区人类活动密集,水环境中PFASs的分布和风险备受关注。本研究于2022年8月(丰水期)和2023年4月(枯水期)分别采集了环胶州湾7条河流入海口和4个直排海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排污口样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分别测定溶解态和颗粒态PFASs的组成和含量。结果显示,丰水期和枯水期入湾河流和排污口水体中分别检出18种和16种溶解态PFASs,主要组分为全氟羧酸;丰水期和枯水期分别检出23种和25种颗粒态PFASs,以全氟磺酸及新兴替代物为主,六氟环氧丙烷二聚体羧酸(HFPO-DA)、6∶2氟调磺酸(6∶2FTSA)等新兴全氟多氟替代物均被检测到,说明环湾河流和废水普遍受到PFASs污染。丰水期环湾河流和排污口中溶解态和颗粒态总PFASs(∑PFASs)浓度均值均低于枯水期,表明入海河流径流对PFASs具有稀释作用。PFASs颗粒态-溶解态分配系数为2.05~4.10,随碳链长度的增加而增大,PFASs碳链越长疏水性越强,越容易被吸附到颗粒物上。丰水期胶州湾总PFASs入海通量为7.40 kg/d,高于枯水期的1.89 kg/d,其中,大沽河入海通量占比最高,丰水期和枯水期分别达到81.2%和83.6%。基于PFASs比值特征和主成分分析表明,入湾河流和排污口PFASs主要来源于氟化物制造、消防泡沫、纸包装、印刷等行业。重点污染区块位于娄山河排污单元、镰湾河排污单元和大沽河排污单元。丰水期入湾河流和排污口PFASs均为无风险,枯水期镰湾河、娄山河PFOA为低生态风险,其余入海河口PFASs均无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州湾 河流和排污口 全氟多氟化合物 污染状况 通量 来源解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北洛河与清涧河水环境中全氟/多氟化合物的污染特征
3
作者 乔昊安 白平 +5 位作者 高磊 邵瑞华 史亚利 杨瑞强 魏东斌 蔡亚岐 《环境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666-1676,共11页
全氟/多氟化合物(PFAS)是目前受到广泛关注的新污染物,其典型代表全氟辛基磺酸(PFOS)、全氟辛酸(PFOA)和全氟己基磺酸(PFHxS)及其相关物质已经被纳入斯德哥尔摩国际公约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管控名单和我国重点管控新污染物清单.目前长江、... 全氟/多氟化合物(PFAS)是目前受到广泛关注的新污染物,其典型代表全氟辛基磺酸(PFOS)、全氟辛酸(PFOA)和全氟己基磺酸(PFHxS)及其相关物质已经被纳入斯德哥尔摩国际公约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管控名单和我国重点管控新污染物清单.目前长江、珠江和海河等流域中PFAS污染水平研究相对较多,而黄河流域相关研究较少.本研究以黄河中游支流的北洛河与清涧河流域为研究区域,采集地表水和地下水样品,开展其中24种PFAS污染水平和特征研究.结果发现该区域普遍存在PFAS的污染,其中地表水中PFAS总量(ΣPFAS)为4.28—372 ng·L^(−1),中位值为27.6 ng·L^(−1);最高浓度出现在北洛河流域的金汤村断面-沟门村断面流域内最下游点位,其他点位ΣPFAS浓度低于100 ng·L^(−1),与文献报道的黄河中下游地表水和水库表层水中ΣPFAS浓度相似.地下水中PFAS浓度总体低于地表水,其ΣPFAS浓度范围为<MDL—14.7 ng·L^(−1),中位值为<MDL.空间分布结果显示北洛河流域地表水中PFAS污染水平从上游到下游呈现递增趋势,清涧河流域PFAS污染水平无明显变化.地下水和地表水中PFAS均以全氟丁酸(PFBA)、全氟戊酸(PFPeA)、PFOA、PFOS和全氟辛基磺酰胺(FOSA)为主.北洛河流域的金汤村断面-沟门村断面PFOS和FOSA浓度最高,分别为31.6—165 ng·L^(−1)和15.6—152 ng·L^(−1).尽管地下水中PFOA和PFOS的最高浓度(1.66 ng·L^(−1)和4.70 ng·L^(−1)),但其远低于饮用水中规定的限量值(80 ng·L^(−1)和40 ng·L^(−1)).风险评估结果显示地表水中PFOS和FOSA在高暴露场景下可引起一定的水生生物风险(RQs>0.1),因此仍需对该区域PFAS的污染水平进行持续监测,并重点关注其长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氟/多氟化合物 黄河流域 污染特征 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吸收全氟/多氟化合物的机制及其相互影响研究进展
4
作者 黄赞唐 赵丹妮 +6 位作者 潘烨鑫 罗启哲 敬雪皎 孙洁婷 向垒 莫测辉 侯学文 《广西植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79-990,共12页
全氟辛酸(perfluorooctanoic acid,PFOA)和全氟辛烷磺酸(perfluorooctane sulfonate,PFOS)是典型的全氟/多氟化合物(per-/poly-fluoroalkyl substances,PFASs),因具有优良的表面活性和极高稳定性等理化特性而被广泛应用,但在生产、使用... 全氟辛酸(perfluorooctanoic acid,PFOA)和全氟辛烷磺酸(perfluorooctane sulfonate,PFOS)是典型的全氟/多氟化合物(per-/poly-fluoroalkyl substances,PFASs),因具有优良的表面活性和极高稳定性等理化特性而被广泛应用,但在生产、使用及废弃过程中通常因其释放到环境中而造成污染。土壤是PFASs的重要汇,由于土壤中的PFASs在被植物吸收、转运及积累后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中富集并产生危害,并且PFASs在环境中具有高持久性,因此其在土壤-作物系统造成的污染风险和潜在危害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而目前对植物吸收积累PFASs的机制和效应的认识尚不系统。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结果表明PFASs对植物的生长发育、代谢及基因表达会产生影响,反过来植物通过对PFASs的吸收、转运与富集也会对其环境化学行为产生影响。该文简要介绍了PFASs的理化性质、用途及危害,并且从植物影响PFASs在土壤中的分布、植物从土壤中吸收PFASs并在植物中转运积累、不同植物种类及作物品种对PFASs吸收积累的差异、PFASs对植物代谢及生长发育的影响和植物响应PFASs胁迫等方面系统地阐述了植物吸收积累PFASs的机制和效应。该文有助于人们全面了解植物如何影响PFASs的环境化学行为,并为PFASs污染土壤的治理和利用提供基于植物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氟辛酸 全氟辛烷磺酸 全氟/多氟化合物 环境化学行为 植物 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典型绿洲全氟化合物的污染特征、源解析与生态风险评估 被引量:1
5
作者 朱宇 张晋 《环境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31-940,共10页
新疆绿洲地区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伴随着工业扩张和人口增长,对本就脆弱的水生生态系统构成了潜在威胁,深入研究全氟化合物(PFASs)的环境行为对于理解其对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态平衡的潜在影响具有一定意义。本文聚焦新疆三工河和策勒河流域... 新疆绿洲地区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伴随着工业扩张和人口增长,对本就脆弱的水生生态系统构成了潜在威胁,深入研究全氟化合物(PFASs)的环境行为对于理解其对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态平衡的潜在影响具有一定意义。本文聚焦新疆三工河和策勒河流域,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HPLC-MS/MS)技术对地表水中PFASs进行定量分析,并结合主成分分析-多元线性回归(PCA-MLR)模型和风险商值法(RQ)进行源解析及生态风险评估。结果表明:①2019年7−8月,三工河PFASs浓度范围为0.9~17.8 ng/L,策勒河PFASs浓度范围为0.8~16.2 ng/L。②短链全氟羧酸是主要污染物,其中全氟丁酸(PFBA)占总PFASs的59.4%~65.0%。③三工河PFASs的主要来源为生活源(47%),其次是大气运输及湿沉降和农药使用(41%)以及前体降解(12%);而策勒河PFASs的主要来源为纺织品处理和农药使用。④三工河和策勒河PFASs的RQ值均远小于0.1,表明水体中PFASs的生态风险较低。研究显示,当前新疆三工河和策勒河流域PFASs的污染水平整体较低,造成的生态风险可以忽略,这为当地水资源管理和生态保护提供了重要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氟化合物(pfass) 源解析 生态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涉氟固废处置行业废水中全氟和多氟化合物的污染特征及风险评价
6
作者 雒海通 王宁 +7 位作者 鲁磊磊 张圣虎 吴平 漆丹 张后虎 卜元卿 康国栋 夏霆 《环境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53-363,共11页
含全氟和多氟化合物(per-and polyfluoroalkyl substances,PFASs)的产品或材料在生命周期结束时常被作为城市固体废物处理.目前,关于涉氟固废处置企业废水中PFASs的污染特征尚不清楚.本文选取13种传统PFASs,分析其在3家涉氟危险废物处... 含全氟和多氟化合物(per-and polyfluoroalkyl substances,PFASs)的产品或材料在生命周期结束时常被作为城市固体废物处理.目前,关于涉氟固废处置企业废水中PFASs的污染特征尚不清楚.本文选取13种传统PFASs,分析其在3家涉氟危险废物处置企业和垃圾焚烧厂废水中的赋存和组分分布特征,探讨不同废水处理工艺对其处理情况,并进行生态风险评估.结果显示,13种PFASs在3家涉氟危险废物处置企业废水样品中检出率为14.20%—100%,总浓度为2.11—8709.89 ng·L^(-1),全氟己酸(PFHxA,54.86%)为主要组分;垃圾焚烧厂废水样品中PFASs检出率为16.67%—100%,总浓度为2.20—80800.40 ng·L^(-1),全氟丁烷磺酸(PFBS,66.82%)为主要组分.从链长分布来看,3家涉氟危险废物处置企业废水中PFASs的组分分布特征呈现出短链全氟羧酸(PFCAs,68.87%)>长链PFCAs(26.73%)>全氟磺酸(PFSAs,4.40%)的趋势;垃圾焚烧厂废水中PFASs的组分分布特征呈现出PFSAs(67.12%)>长链PFCAs(20.94%)>短链PFCAs(11.94%)的趋势.3家涉氟危险废物处置企业传统的废水处理工艺都是以物理化学法加生物法为主,对PFASs的去除具有一定的效果.但受限于PFASs总浓度、链长分布和工艺差异,以PFOA为代表的PFASs难以被去除.垃圾焚烧厂废水处理工艺以膜处理为主,其中反渗透工段效果最佳,可去除95%以上的PFASs.Spearman相关性分析表明,PFASs来源和碳链长度是影响PFASs去除率的主要因素.生态风险评估表明,PFHxA对藻类、蚤类以及鱼类3个物种具有低生态风险,PFOA对蚤类生物具有低生态风险,PFOS对鱼类生物具有低生态风险,其余PFASs的RQ均小于0.01,对环境风险不显著,本研究结果可为PFASs环境管理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废物处置企业 全氟和多氟化合物 (pfass) 赋存特征 生态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和水环境全氟及多氟化合物预测无效应浓度推导及生态风险评估
7
作者 武子豪 丁泽聪 +6 位作者 吴礼滨 易皓 王丽 洪伟 张晓园 曾子龙 崔恺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08-719,共12页
全氟及多氟化合物(PFASs)因其环境持久性与生物累积性受到广泛关注。本研究通过对数据的收集与分析,建立了13种PFASs的生态毒理学数据库,并采用物种敏感度分布法(SSD)、评估因子法及相平衡分配法推导PFASs在水环境与土壤中的预测无效应... 全氟及多氟化合物(PFASs)因其环境持久性与生物累积性受到广泛关注。本研究通过对数据的收集与分析,建立了13种PFASs的生态毒理学数据库,并采用物种敏感度分布法(SSD)、评估因子法及相平衡分配法推导PFASs在水环境与土壤中的预测无效应浓度(PNEC),从而开展危害评估。结果表明,虽然大部分PFASs在我国土壤和水环境中浓度均低于其PNEC值,无不合理生态风险;但PFASs替代品6:2氯代多氟醚基磺酸(6:2 Cl-PFESA)在部分流域具有较高的慢性生态风险,全氟己酸(PFHxA)和全氟辛烷磺酸(PFOS)在部分地区土壤中具有较高的生态环境风险。建议未来研究应加强对PFASs的环境监测与风险管理,同时探索更有效的污染物处理技术与安全的替代品,以降低生态环境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氟多氟化合物 新污染物 地表水 土壤 生态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效液相色谱-轨道阱高分辨质谱技术的全氟化合物分析方法及质谱裂解规律研究
8
作者 孙雪凤 《化学研究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551-1562,共12页
全氟和多氟化合物(PFAS)是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广泛使用的一大类合成化学品。由于其广泛使用,使得其在环境样品中频繁检出,但是有许多研究显示,PFAS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构成重大威胁,因此不断出现相关法规限制PFAS的生产、使用和排放... 全氟和多氟化合物(PFAS)是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广泛使用的一大类合成化学品。由于其广泛使用,使得其在环境样品中频繁检出,但是有许多研究显示,PFAS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构成重大威胁,因此不断出现相关法规限制PFAS的生产、使用和排放。本文开发并优化了基于HPLC-Q-Orbitrap HRMS技术的32种PFAS同时分析方法;开发了地下水和土壤中PFAS的前处理及分析方法,在某油田井场内和井场外地下水和土壤中检出了18种PFAS;分析并总结了多种PFAS的二级质谱断裂规律,为PFAS的结构解析和非靶标分析提供了技术和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氟和多氟化合物 分析方法 地下水 土壤 裂解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地区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中全氟和多氟化合物的污染特征及去除效果
9
作者 陈苹 刘亮亮 +7 位作者 李梦蛟 孙瑞云 鲁磊磊 张圣虎 张后虎 卜元卿 雷荣荣 吴平 《环境污染与防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8-86,I0004,共10页
选取西北地区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的两种污水处理工艺,分析两种工艺污水和污泥中24种全氟和多氟化合物(PFAS)的污染特征及去除效果。结果表明,A工艺污水和污泥中PFAS总质量浓度分别是21.98~201.67 ng/L和0.34~0.69 ng/g。B工艺污水和污泥... 选取西北地区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的两种污水处理工艺,分析两种工艺污水和污泥中24种全氟和多氟化合物(PFAS)的污染特征及去除效果。结果表明,A工艺污水和污泥中PFAS总质量浓度分别是21.98~201.67 ng/L和0.34~0.69 ng/g。B工艺污水和污泥中PFAS总质量浓度分别是14.78~54.41 ng/L和2.54 ng/g,两种工艺进水都以长链PFAS为主。A工艺对PFAS的去除率为84.60%,起去除作用的处理单元主要是沉淀池,出水呈现长链全氟烷基羧酸(PFCA)>短链PFCA>长链全氟烷基磺酸(PFSA)>短链PFSA的特征。B工艺出水中PFAS总浓度相比进水提高了122.05%,硝化/曝气生物滤池和高密度沉淀池使PFAS浓度升高,出水呈现短链PFCA>长链PFCA>长链PFSA>短链PFSA的特征。研究结果为未来中国西北地区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可能针对新污染物的管控提供数据支撑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地区 污水处理工艺 全氟和多氟化合物 污染特征 去除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宠物毛发中全氟/多氟化合物的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方法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杨晨 李鹏飞 +1 位作者 王媛 史亚利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227-1234,共8页
该研究对宠物毛发中全氟/多氟化合物(PFAS)的萃取方法进行优化,建立了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SPE/HPLC-MS/MS)同时测定宠物毛发中包括替代品6∶2氯代多氟醚磺酸(6∶2 Cl-PFESA)和全氟壬烯氧基苯磺酸钠(OBS)在内的24种PFAS的分... 该研究对宠物毛发中全氟/多氟化合物(PFAS)的萃取方法进行优化,建立了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SPE/HPLC-MS/MS)同时测定宠物毛发中包括替代品6∶2氯代多氟醚磺酸(6∶2 Cl-PFESA)和全氟壬烯氧基苯磺酸钠(OBS)在内的24种PFAS的分析方法。样品以乙腈为溶剂超声和振荡萃取2次,萃取液用弱阴离子交换(WAX)固相萃取柱进行净化,收集洗脱液氮吹浓缩后进行HPLC-MS/MS分析。在优化条件下,目标化合物的仪器检出限(LOD)和方法检出限(MDL)分别为0.005~0.136 ng/mL和0.009~0.273 ng/g。24种PFAS的加标回收率为66.2%~110%,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5%~21%。采用该方法对52个实际宠物毛发样品进行分析,24种PFAS均被检出,检出率为3.8%~98.1%,PFAS总含量为0.89~17.94 ng/g,平均含量为5.02 ng/g。该方法灵敏度高、稳定性好,应用于宠物毛发中PFAS分析可获得满意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氟/多氟化合物 宠物毛发 固相萃取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法快速测定化妆品中全氟和多氟化合物 被引量:3
11
作者 曾广丰 谢建军 +6 位作者 王璐 王志元 侯颖烨 蔡翠玲 肖可茵 董洁 李扬杰 《质谱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82-690,共9页
本研究建立了QuEChERS法净化,结合气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GC-Q-TOF MS)法快速检测化妆品中全氟和多氟化合物(PFASs)的含量。样品经乙酸乙酯提取,无水硫酸钠脱水,石墨化炭黑(GCB)和硅胶粉(Si)分散固相萃取净化。目标物经DB-5MS毛... 本研究建立了QuEChERS法净化,结合气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GC-Q-TOF MS)法快速检测化妆品中全氟和多氟化合物(PFASs)的含量。样品经乙酸乙酯提取,无水硫酸钠脱水,石墨化炭黑(GCB)和硅胶粉(Si)分散固相萃取净化。目标物经DB-5MS毛细管色谱柱(30 m×0.25 mm×0.25μm)分离,在EI源全扫描模式下采集质谱信号,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在5.0~1000μg/L范围内,8种化合物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976,检出限为20.0、200.0μg/kg,定量限为50.0、500.0μg/kg;在定量限、2倍和10倍定量限3个添加水平下的平均回收率为81.4%~112%,相对标准偏差为1.09%~7.63%(n=6)。该方法快速、准确、灵敏度高,可为化妆品中全氟和多氟化合物的快速检测和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GC-Q-TOF MS) 快速检测 化妆品 全氟和多氟化合物(pfas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省鱼类水产品中全氟化合物及其替代品的污染特征与健康风险评估 被引量:4
12
作者 张敏 蔡丹 +5 位作者 陈小霞 孙雅楠 潘俊 丁平 李廷真 胡国成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224-2235,共12页
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对辽宁省鱼类水产品中16种全氟化合物(PFASs)及其替代品进行测定,探究其赋存特征及可能的来源,并运用健康风险商值法评估PFASs的潜在健康风险.结果表明,PFASs在辽宁鱼类水产品中普遍检出,特别是替代... 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对辽宁省鱼类水产品中16种全氟化合物(PFASs)及其替代品进行测定,探究其赋存特征及可能的来源,并运用健康风险商值法评估PFASs的潜在健康风险.结果表明,PFASs在辽宁鱼类水产品中普遍检出,特别是替代品—短链全氟烷基羧酸化合物(PFCAs,C4—C7)和氯代多氟醚磺酸(Cl-PFESAs),其检出率范围为83.56%—100%.∑16PFASs含量范围为1.630—3.671 ng·g^(-1);与国内外其它地区相比较,辽宁省鱼类水产品中∑16PFASs污染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全氟丁酸(PFBA)是鱼类水产品肌肉中主要污染物,其次是全氟辛酸(PFOA)、全氟辛基磺酸(PFOS).不同鱼类中PFASs的含量和组成模式有所差异.基于主成分分析和Spearman相关性发现,辽宁省鱼类水产品中的PFASs主要来源于金属电镀厂、皮革厂、FP化学制造等行业的工业排放和消费品.健康风险评估结果显示,在中高暴露情景下,辽宁省鱼类水产品中的PFASs含量不会对成人和儿童健康存在风险.值得注意的是,6:2 Cl-PFESA对人类健康风险不容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化合物(pfass) 替代品 鱼类水产品 污染特征 健康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孕妇血清中7种全氟和多氟化合物及新生儿神经行为评价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梓皓 梁凤至 +2 位作者 陈学蓉 吴萍 吴微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4-202,共9页
以同位素为内标,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孕妇血清中7种全氟和多氟化合物(PFASs)的方法,同时评估新生儿的神经发育水平,探讨PFASs对新生儿神经行为发育的影响。本研究依托鄂州市妇幼保健院建立的出生队列,采集孕妇孕晚期血清样... 以同位素为内标,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孕妇血清中7种全氟和多氟化合物(PFASs)的方法,同时评估新生儿的神经发育水平,探讨PFASs对新生儿神经行为发育的影响。本研究依托鄂州市妇幼保健院建立的出生队列,采集孕妇孕晚期血清样本,并放置于-80℃冰箱后统一检测。首先将血清样品解冻,之后依次加入13C标记的内标物、碳酸钠-碳酸氢钠缓冲液和四丁基硫酸氢铵溶液(TBAS),在超声处理后加入甲基叔丁基醚(MTBE)洗脱两次,收集所有洗脱液,涡旋混匀后离心,转移上清液至进样瓶中,随后进行检测。使用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法(neonatal behavioral neurological assessment,NBNA)对新生儿的神经行为进行评分,评估孕期PFASs暴露对新生儿神经行为发育的影响。结果显示,7种PFASs在0.1~200 ng/mL内线性关系良好,检出限(LOD)为0.006~0.020 ng/mL,定量限(LOQ)为0.020~0.066 ng/mL,加标回收率为84.6%~116.8%。该方法所需样本量少,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和精密度。实际样品检测发现,456名孕妇血清中7种PFASs的检出率均≥97.4%,其中暴露水平最高的是全氟辛酸(PFOA),中位数水平为19.4 ng/mL。同时,对379名新生儿的神经行为进行评估,线性回归模型表明,孕期母体体内的全氟辛烷磺酸(PFOS)每增加一个自然对数(ln)水平,新生儿的主动肌张力及一般反应分别降低0.36分(95%置信区间(CI):-0.64~-0.08)和0.34分(95%CI:-0.61~-0.07);全氟壬酸(PFNA)每增加一个ln水平,新生儿的被动肌张力和NBNA总分分别降低0.38分(95%CI:-0.74~-0.01)和0.37分(95%CI:-0.68~-0.06);全氟癸酸(PFDA)每增加一个ln水平,新生儿的行为能力降低0.28分(95%CI:-0.54~-0.01);而全氟己烷磺酸(PFHxS)每增加一个ln水平,新生儿的NBNA总分上升0.27分(95%CI:0.05~0.48)。性别分层分析发现,男性新生儿对PFASs的神经毒性作用更加敏感。通过此方法测定孕妇血清中的7种PFASs,并结合新生儿的神经行为评估发现,孕期PFASs暴露会影响新生儿的神经行为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全氟和多氟化合物 血清 孕期暴露 神经行为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氟和多氟化合物在水中赋存特征与去除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4
作者 高珂 辛晓东 +3 位作者 许伟颖 刘红 逯南南 贾瑞宝 《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12-319,共8页
针对水环境中全氟和多氟化合物污染日益严峻且难以去除的现状,对水环境中全氟和多氟化合物的赋存特征与去除技术进行综述,包括全氟和多氟化合物在水环境中的污染现状、环境行为、生态风险及污染物去除技术等,总结吸附法、超声降解法、... 针对水环境中全氟和多氟化合物污染日益严峻且难以去除的现状,对水环境中全氟和多氟化合物的赋存特征与去除技术进行综述,包括全氟和多氟化合物在水环境中的污染现状、环境行为、生态风险及污染物去除技术等,总结吸附法、超声降解法、光化学法、电化学氧化法、微生物降解法等去除水环境中全氟和多氟化合物的优缺点,指出未来研究重点是结合全氟和多氟化合物的环境行为特点将去除技术进行联合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氟和多氟化合物 赋存特征 去除技术 水环境 污染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人体血清中52种全氟及多氟烷基化合物
15
作者 刘源 卓兰 +6 位作者 伍倩仪 宋嘉宜 蒋友胜 彭金铃 林晓仕 孙雯雯 张建清 《分析测试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631-1640,共10页
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HPLC-MS/MS)测定人体血清中52种全氟及多氟烷基化合物(PFASs)的方法。200μL血清样本经3 mL 0.6%甲酸-乙酸乙酯和正己烷混合溶液(体积比3∶2)进行3次液液萃取后,采用UHPLC-MS/MS检测分析。52种PFASs在... 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HPLC-MS/MS)测定人体血清中52种全氟及多氟烷基化合物(PFASs)的方法。200μL血清样本经3 mL 0.6%甲酸-乙酸乙酯和正己烷混合溶液(体积比3∶2)进行3次液液萃取后,采用UHPLC-MS/MS检测分析。52种PFASs在线性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r2)为0.9955~0.9998,方法检出限(LOD)为0.0009~0.0150μg/L,定量下限(LOQ)为0.0029~0.0500μg/L,加标回收率为75.1%~115%,平均加标回收率为78.9%~107%,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6%~15%,基质效应为85.0%~115%。使用该方法对180份人体血清进行检测,共检出48种化合物,其中PFHpA、PFOA、PFNA、PFDA、PFUdA、PFDoA、PFTrDA、PFTeDA、PFHxS、PFHpS、PFOS和6∶2 Cl-PFAES等12个单体化合物的检出率为100%。该方法操作简便,检出限低、精密度好、准确度高且重复性好,符合血清中PFASs检测分析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氟及多氟烷基化合物(pfass) 血清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HPLC-MS/MS) 液液萃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品接触材料中全氟和多氟化合物风险与管理 被引量:9
16
作者 郭庆园 蔡汶静 +2 位作者 钟怀宁 李菊 陈俊骐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53-58,共6页
目的考察食品接触材料所迁移的全氟和多氟化合物(PFASs)的暴露风险及其主要风险管理措施。方法通过查阅文献,考察食品接触材料中PFASs的迁移和膳食暴露,并分析主要贸易国的立法规定和管理措施,选择PFASs中的代表性物质——全氟辛酸铵(PF... 目的考察食品接触材料所迁移的全氟和多氟化合物(PFASs)的暴露风险及其主要风险管理措施。方法通过查阅文献,考察食品接触材料中PFASs的迁移和膳食暴露,并分析主要贸易国的立法规定和管理措施,选择PFASs中的代表性物质——全氟辛酸铵(PFOA)来进行评估,并采用欧洲食品安全局的膳食暴露模型(60 kg成年人每日食用1 kg食品)。结果消费者暴露于食品接触材料中PFASs的2个最主要来源为不粘锅和纸制品,得到不粘锅和纸板带来PFOA的每千克体质量日摄入量(EDI)分别为0.015,5μg。结论由不粘锅带来PFOA的EDI值大大低于欧洲食品安全局设立的每日可耐受摄入量(TDI,每千克体质量每天的摄入量为1.5μg),对人体健康不构成风险;由纸和纸板带来PFOA的EDI值高于TDI值,因此食品接触用纸制品所带来的PFASs暴露水平和健康风险不容忽视。加强化学品源头管理和产品风险管理是现阶段国际社会控制食品接触材料中PFASs迁移污染和人群暴露的主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接触材料 全氟和多氟化合物 风险管理 膳食暴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吸附法去除水中全氟化合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7
作者 洪雷 丁倩云 +1 位作者 亓祥坤 常青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2193-2203,共11页
全氟化合物(PFASs)是一类具有毒性、生物累积性的难降解有机污染物,其广泛分布于全球水环境中,严重威胁到人类的健康。常规水处理技术无法有效去除PFASs,而吸附作为一种成本低、高效且操作简便的方法,常用于研究水中PFASs的去除。目前... 全氟化合物(PFASs)是一类具有毒性、生物累积性的难降解有机污染物,其广泛分布于全球水环境中,严重威胁到人类的健康。常规水处理技术无法有效去除PFASs,而吸附作为一种成本低、高效且操作简便的方法,常用于研究水中PFASs的去除。目前对于吸附处理水中PFASs的全面总结较少,故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吸附法去除水中各种PFASs的吸附剂类型及吸附效果,归纳了主要的吸附作用机理及影响吸附过程的各种因素。最后对未来该领域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吸附剂再生问题、吸附法的实际应用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 氟化合物(pfass) 吸附机理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纺织品中10种挥发性全氟及多氟化合物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春兰 张海煊 +1 位作者 胡望霞 林紫威 《印染》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8-62,共5页
建立了测定纺织品中10种全氟及多氟化合物(4种全氟烷基乙醇、4种全氟烷基丙烯酸酯和2种全氟辛酸酯)的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比较了提取方式、提取溶剂、提取温度和提取时间对提取效率的影响,最终确定用叔丁基甲醚为提取溶剂,50℃超... 建立了测定纺织品中10种全氟及多氟化合物(4种全氟烷基乙醇、4种全氟烷基丙烯酸酯和2种全氟辛酸酯)的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比较了提取方式、提取溶剂、提取温度和提取时间对提取效率的影响,最终确定用叔丁基甲醚为提取溶剂,50℃超声提取40 min,萃取液经氮吹浓缩后过滤,目标物经DB-35ms毛细管柱(30 m×0.25 mm×0.25μm)程序升温分离,GC-MS SIM模式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10种挥发性全氟及多氟化合物在10~200μ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均不低于0.9990,检出限(LOD)为0.002~0.030 mg/kg,定量限(LOQ)为0.007~0.090 mg/kg;不同材质纺织基体中,10种挥发性全氟及多氟化合物的高、中、低3个添加水平下的回收率为90.1%~108.5%,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2%~9.5%(n=6)。该方法可有效用于纺织品中10种全氟及多氟化合物的同时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试 全氟多氟化合物 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 纺织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全氟和多氟烷基化合物(PFASs)环境污染、健康风险及监管现状 被引量:1
19
作者 孙梦颖 胡君 +3 位作者 李想 彭九妹 何益得 张永军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5-47,共13页
全氟和多氟烷基化合物(PFASs)是一类具有抗水、抗油、抗污等良好特性而被广泛使用的化学品。PFASs在环境中具有极强的持久性及稳定性,已经严重威胁到生态环境平衡及人类健康。我国是全球最大的氟化合物制造和消费大国,虽然环境介质中PF... 全氟和多氟烷基化合物(PFASs)是一类具有抗水、抗油、抗污等良好特性而被广泛使用的化学品。PFASs在环境中具有极强的持久性及稳定性,已经严重威胁到生态环境平衡及人类健康。我国是全球最大的氟化合物制造和消费大国,虽然环境介质中PFASs赋存浓度并不比欧美国家高,但PFASs在我国居民人体内的暴露水平较美国高,对人体免疫、代谢、生殖及心血管系统带来健康威胁,并通过生殖系统影响胎儿发育。欧美发达国家在20年前就开始关注PFASs,并逐步出台了一系列的监管措施,并对饮用水中PFASs的含量设定了推荐值。中国在这方面起步较晚,监管措施有待完善。本文通过总结欧美日等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监管政策,为我国相关部门制定监管措施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氟和多氟烷基化合物(pfass) 污染现状 健康风险 毒性效应 监管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岩溶区水环境中全氟化合物分布特征及风险评价 被引量:16
20
作者 乔肖翠 赵兴茹 +4 位作者 郭睿 汪星 郝姝然 李雪 刘琰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148-2156,共9页
为探究典型岩溶区PFASs(per-and polyfluoroalkyl substances,全氟化合物)分布特征及生态环境与健康风险,采用超高相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对都安县地下水、地表水及污染源中PFASs进行分析测试.结果表明:①PFPeA(Perfluoropentanoic acid,全... 为探究典型岩溶区PFASs(per-and polyfluoroalkyl substances,全氟化合物)分布特征及生态环境与健康风险,采用超高相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对都安县地下水、地表水及污染源中PFASs进行分析测试.结果表明:①PFPeA(Perfluoropentanoic acid,全氟戊酸)是该地区检出率最高的PFASs污染物,检出率为100%,ρ(PFPeA)检出范围为0.067~1.021 ng L.ρ(PFASs)平均检出情况满足污染源(2.592 ng L)>地表水(0.737 ng L)>地下水(0.340 ng L),污染物检出种类的平均值满足污染源(7.1个)>地表水(4.4个)>地下水(2.9个).②研究区内仅有G2、S9、S13、P3采样点ρ(PFASs)可能受点源类污染源的影响较大,整个研究区PFASs分布特征及质量浓度受大气沉降影响较小.地表水及地下水ρ(PFASs)较高的采样点基本集中在人类活动聚集区;由于岩溶作用影响,东南部地下水中ρ(PFASs)相对较低.③地下水、地表水及污染源中PFASs的来源均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以PFOS(perfluorooctane sulfonate,全氟辛烷磺酸)为主产物的五金电镀、消防、采矿、电子等行业,另一类可能主要与农业活动相关,来源于农用塑料品及其降解产物.④在利用当前已有参数进行评价时,都安县水环境中ρ(PFOA)(perfluorooctane acid,全氟辛酸)和ρ(PFOS)尚未达到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具有风险的水平.研究显示,西南岩溶区水环境中ρ(PFOA)和ρ(PFOS)尚未达到对环境及人体健康具有风险的水平,但鉴于岩溶区特殊的水文地质条件,仍需加强产氟工矿企业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化合物(pfass) 岩溶区 水环境污染特征 风险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