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典型涉氟固废处置行业废水中全氟和多氟化合物的污染特征及风险评价 被引量:1
1
作者 雒海通 王宁 +7 位作者 鲁磊磊 张圣虎 吴平 漆丹 张后虎 卜元卿 康国栋 夏霆 《环境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53-363,共11页
含全氟和多氟化合物(per-and polyfluoroalkyl substances,PFASs)的产品或材料在生命周期结束时常被作为城市固体废物处理.目前,关于涉氟固废处置企业废水中PFASs的污染特征尚不清楚.本文选取13种传统PFASs,分析其在3家涉氟危险废物处... 含全氟和多氟化合物(per-and polyfluoroalkyl substances,PFASs)的产品或材料在生命周期结束时常被作为城市固体废物处理.目前,关于涉氟固废处置企业废水中PFASs的污染特征尚不清楚.本文选取13种传统PFASs,分析其在3家涉氟危险废物处置企业和垃圾焚烧厂废水中的赋存和组分分布特征,探讨不同废水处理工艺对其处理情况,并进行生态风险评估.结果显示,13种PFASs在3家涉氟危险废物处置企业废水样品中检出率为14.20%—100%,总浓度为2.11—8709.89 ng·L^(-1),全氟己酸(PFHxA,54.86%)为主要组分;垃圾焚烧厂废水样品中PFASs检出率为16.67%—100%,总浓度为2.20—80800.40 ng·L^(-1),全氟丁烷磺酸(PFBS,66.82%)为主要组分.从链长分布来看,3家涉氟危险废物处置企业废水中PFASs的组分分布特征呈现出短链全氟羧酸(PFCAs,68.87%)>长链PFCAs(26.73%)>全氟磺酸(PFSAs,4.40%)的趋势;垃圾焚烧厂废水中PFASs的组分分布特征呈现出PFSAs(67.12%)>长链PFCAs(20.94%)>短链PFCAs(11.94%)的趋势.3家涉氟危险废物处置企业传统的废水处理工艺都是以物理化学法加生物法为主,对PFASs的去除具有一定的效果.但受限于PFASs总浓度、链长分布和工艺差异,以PFOA为代表的PFASs难以被去除.垃圾焚烧厂废水处理工艺以膜处理为主,其中反渗透工段效果最佳,可去除95%以上的PFASs.Spearman相关性分析表明,PFASs来源和碳链长度是影响PFASs去除率的主要因素.生态风险评估表明,PFHxA对藻类、蚤类以及鱼类3个物种具有低生态风险,PFOA对蚤类生物具有低生态风险,PFOS对鱼类生物具有低生态风险,其余PFASs的RQ均小于0.01,对环境风险不显著,本研究结果可为PFASs环境管理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废物处置企业 全氟和多氟化合物 (PFASs) 赋存特征 生态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地区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中全氟和多氟化合物的污染特征及去除效果
2
作者 陈苹 刘亮亮 +7 位作者 李梦蛟 孙瑞云 鲁磊磊 张圣虎 张后虎 卜元卿 雷荣荣 吴平 《环境污染与防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8-86,I0004,共10页
选取西北地区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的两种污水处理工艺,分析两种工艺污水和污泥中24种全氟和多氟化合物(PFAS)的污染特征及去除效果。结果表明,A工艺污水和污泥中PFAS总质量浓度分别是21.98~201.67 ng/L和0.34~0.69 ng/g。B工艺污水和污泥... 选取西北地区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的两种污水处理工艺,分析两种工艺污水和污泥中24种全氟和多氟化合物(PFAS)的污染特征及去除效果。结果表明,A工艺污水和污泥中PFAS总质量浓度分别是21.98~201.67 ng/L和0.34~0.69 ng/g。B工艺污水和污泥中PFAS总质量浓度分别是14.78~54.41 ng/L和2.54 ng/g,两种工艺进水都以长链PFAS为主。A工艺对PFAS的去除率为84.60%,起去除作用的处理单元主要是沉淀池,出水呈现长链全氟烷基羧酸(PFCA)>短链PFCA>长链全氟烷基磺酸(PFSA)>短链PFSA的特征。B工艺出水中PFAS总浓度相比进水提高了122.05%,硝化/曝气生物滤池和高密度沉淀池使PFAS浓度升高,出水呈现短链PFCA>长链PFCA>长链PFSA>短链PFSA的特征。研究结果为未来中国西北地区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可能针对新污染物的管控提供数据支撑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地区 污水处理工艺 全氟和多氟化合物 污染特征 去除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法快速测定化妆品中全氟和多氟化合物 被引量:4
3
作者 曾广丰 谢建军 +6 位作者 王璐 王志元 侯颖烨 蔡翠玲 肖可茵 董洁 李扬杰 《质谱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82-690,共9页
本研究建立了QuEChERS法净化,结合气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GC-Q-TOF MS)法快速检测化妆品中全氟和多氟化合物(PFASs)的含量。样品经乙酸乙酯提取,无水硫酸钠脱水,石墨化炭黑(GCB)和硅胶粉(Si)分散固相萃取净化。目标物经DB-5MS毛... 本研究建立了QuEChERS法净化,结合气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GC-Q-TOF MS)法快速检测化妆品中全氟和多氟化合物(PFASs)的含量。样品经乙酸乙酯提取,无水硫酸钠脱水,石墨化炭黑(GCB)和硅胶粉(Si)分散固相萃取净化。目标物经DB-5MS毛细管色谱柱(30 m×0.25 mm×0.25μm)分离,在EI源全扫描模式下采集质谱信号,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在5.0~1000μg/L范围内,8种化合物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976,检出限为20.0、200.0μg/kg,定量限为50.0、500.0μg/kg;在定量限、2倍和10倍定量限3个添加水平下的平均回收率为81.4%~112%,相对标准偏差为1.09%~7.63%(n=6)。该方法快速、准确、灵敏度高,可为化妆品中全氟和多氟化合物的快速检测和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GC-Q-TOF MS) 快速检测 化妆品 全氟和多氟化合物(PFAS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氟和多氟化合物在水中赋存特征与去除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2
4
作者 高珂 辛晓东 +3 位作者 许伟颖 刘红 逯南南 贾瑞宝 《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12-319,共8页
针对水环境中全氟和多氟化合物污染日益严峻且难以去除的现状,对水环境中全氟和多氟化合物的赋存特征与去除技术进行综述,包括全氟和多氟化合物在水环境中的污染现状、环境行为、生态风险及污染物去除技术等,总结吸附法、超声降解法、... 针对水环境中全氟和多氟化合物污染日益严峻且难以去除的现状,对水环境中全氟和多氟化合物的赋存特征与去除技术进行综述,包括全氟和多氟化合物在水环境中的污染现状、环境行为、生态风险及污染物去除技术等,总结吸附法、超声降解法、光化学法、电化学氧化法、微生物降解法等去除水环境中全氟和多氟化合物的优缺点,指出未来研究重点是结合全氟和多氟化合物的环境行为特点将去除技术进行联合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氟和多氟化合物 赋存特征 去除技术 水环境 污染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孕妇血清中7种全氟和多氟化合物及新生儿神经行为评价 被引量:1
5
作者 王梓皓 梁凤至 +2 位作者 陈学蓉 吴萍 吴微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4-202,共9页
以同位素为内标,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孕妇血清中7种全氟和多氟化合物(PFASs)的方法,同时评估新生儿的神经发育水平,探讨PFASs对新生儿神经行为发育的影响。本研究依托鄂州市妇幼保健院建立的出生队列,采集孕妇孕晚期血清样... 以同位素为内标,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孕妇血清中7种全氟和多氟化合物(PFASs)的方法,同时评估新生儿的神经发育水平,探讨PFASs对新生儿神经行为发育的影响。本研究依托鄂州市妇幼保健院建立的出生队列,采集孕妇孕晚期血清样本,并放置于-80℃冰箱后统一检测。首先将血清样品解冻,之后依次加入13C标记的内标物、碳酸钠-碳酸氢钠缓冲液和四丁基硫酸氢铵溶液(TBAS),在超声处理后加入甲基叔丁基醚(MTBE)洗脱两次,收集所有洗脱液,涡旋混匀后离心,转移上清液至进样瓶中,随后进行检测。使用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法(neonatal behavioral neurological assessment,NBNA)对新生儿的神经行为进行评分,评估孕期PFASs暴露对新生儿神经行为发育的影响。结果显示,7种PFASs在0.1~200 ng/mL内线性关系良好,检出限(LOD)为0.006~0.020 ng/mL,定量限(LOQ)为0.020~0.066 ng/mL,加标回收率为84.6%~116.8%。该方法所需样本量少,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和精密度。实际样品检测发现,456名孕妇血清中7种PFASs的检出率均≥97.4%,其中暴露水平最高的是全氟辛酸(PFOA),中位数水平为19.4 ng/mL。同时,对379名新生儿的神经行为进行评估,线性回归模型表明,孕期母体体内的全氟辛烷磺酸(PFOS)每增加一个自然对数(ln)水平,新生儿的主动肌张力及一般反应分别降低0.36分(95%置信区间(CI):-0.64~-0.08)和0.34分(95%CI:-0.61~-0.07);全氟壬酸(PFNA)每增加一个ln水平,新生儿的被动肌张力和NBNA总分分别降低0.38分(95%CI:-0.74~-0.01)和0.37分(95%CI:-0.68~-0.06);全氟癸酸(PFDA)每增加一个ln水平,新生儿的行为能力降低0.28分(95%CI:-0.54~-0.01);而全氟己烷磺酸(PFHxS)每增加一个ln水平,新生儿的NBNA总分上升0.27分(95%CI:0.05~0.48)。性别分层分析发现,男性新生儿对PFASs的神经毒性作用更加敏感。通过此方法测定孕妇血清中的7种PFASs,并结合新生儿的神经行为评估发现,孕期PFASs暴露会影响新生儿的神经行为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全氟和多氟化合物 血清 孕期暴露 神经行为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品接触材料中全氟和多氟化合物风险与管理 被引量:11
6
作者 郭庆园 蔡汶静 +2 位作者 钟怀宁 李菊 陈俊骐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53-58,共6页
目的考察食品接触材料所迁移的全氟和多氟化合物(PFASs)的暴露风险及其主要风险管理措施。方法通过查阅文献,考察食品接触材料中PFASs的迁移和膳食暴露,并分析主要贸易国的立法规定和管理措施,选择PFASs中的代表性物质——全氟辛酸铵(PF... 目的考察食品接触材料所迁移的全氟和多氟化合物(PFASs)的暴露风险及其主要风险管理措施。方法通过查阅文献,考察食品接触材料中PFASs的迁移和膳食暴露,并分析主要贸易国的立法规定和管理措施,选择PFASs中的代表性物质——全氟辛酸铵(PFOA)来进行评估,并采用欧洲食品安全局的膳食暴露模型(60 kg成年人每日食用1 kg食品)。结果消费者暴露于食品接触材料中PFASs的2个最主要来源为不粘锅和纸制品,得到不粘锅和纸板带来PFOA的每千克体质量日摄入量(EDI)分别为0.015,5μg。结论由不粘锅带来PFOA的EDI值大大低于欧洲食品安全局设立的每日可耐受摄入量(TDI,每千克体质量每天的摄入量为1.5μg),对人体健康不构成风险;由纸和纸板带来PFOA的EDI值高于TDI值,因此食品接触用纸制品所带来的PFASs暴露水平和健康风险不容忽视。加强化学品源头管理和产品风险管理是现阶段国际社会控制食品接触材料中PFASs迁移污染和人群暴露的主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接触材料 全氟和多氟化合物 风险管理 膳食暴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氟和多氟化合物替代品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7
7
作者 周秀鹃 盛南 +1 位作者 王建设 戴家银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12,共10页
全氟和多氟化合物(per-and polyfluoroalkyl substances,PFASs)是一类新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广泛应用于工业和人类日常生活用品中。此类化合物具有高能量的C-F共价键,因此具有优良的理化特性和生物稳定性。由于存在持久性、生物... 全氟和多氟化合物(per-and polyfluoroalkyl substances,PFASs)是一类新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广泛应用于工业和人类日常生活用品中。此类化合物具有高能量的C-F共价键,因此具有优良的理化特性和生物稳定性。由于存在持久性、生物累积性、长距离迁移以及毒性等问题,长链PFASs(C>7)已经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之一,寻找能够替代PFASs的新型化合物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了几种可能替代PFASs的新型氟化替代品,PFASs替代品在各类环境介质中的分布、持久性、人体暴露及毒性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综述,特别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讨论和展望,以期为PFASs替代品的环境污染及风险评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氟和多氟化合物 PFASs替代品 环境行为 人体暴露 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湖梅梁湾水环境中全氟和多氟化合物的污染特征及风险评估 被引量:8
8
作者 周龙飞 陈文静 +2 位作者 张扬 史亚利 蔡亚岐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3408-3419,共12页
以太湖梅梁湾为研究区域,采集地表水和沉积物样品,分析和比较了32种PFASs目标物的污染特征.ΣPFASs在地表水和沉积物中的浓度分别为162.82—187.62 ng·L^(−1)(平均值171.34 ng·L^(−1))和1.04—4.81 ng·g^(−1)干重(平均值... 以太湖梅梁湾为研究区域,采集地表水和沉积物样品,分析和比较了32种PFASs目标物的污染特征.ΣPFASs在地表水和沉积物中的浓度分别为162.82—187.62 ng·L^(−1)(平均值171.34 ng·L^(−1))和1.04—4.81 ng·g^(−1)干重(平均值3.06 ng·g^(−1)干重).地表水中以PFOA(平均值39.13 ng·L^(−1))、PFHxA(平均值31.71 ng·L^(−1))、PFBA(平均值28.80 ng·L^(−1))、PFBS(平均值16.93 ng·L^(−1))、PFOS(平均值14.49 ng·L^(−1))等中短链化合物为主,沉积物中则以PFOS(平均值0.69 ng·g^(−1)干重)等中长链化合物为主.另外,在地表水和沉积物中检出了3种新型PFASs:全氟丁基磺酰胺(FBSA),全氟壬烯氧基苯磺酸(OBS)和6:2氯代多氟醚磺酸(6:2 Cl-PFESA).PFASs在地表水和沉积物之间的分配与其疏水性及碳链长度有关.生态风险评估结果表明,PFASs对水生生物风险较低;人体健康风险评估表明,通过饮用水估计的PFASs摄入量低于相关标准,不存在健康风险,但PFASs对太湖流域生态环境和周边居民的长期风险仍需引起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氟和多氟化合物 梅梁湾 污染特征 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婴童纺织品中12种挥发性全氟和多氟化合物的同时测定及暴露评估 被引量:4
9
作者 李晓瞳 高永刚 +5 位作者 罗忻 叶曦雯 尹桂林 邹立 张庆建 牛增元 《质谱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21-332,共12页
本文建立了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同时测定婴童纺织品中12种挥发性全氟和多氟化合物(PFAS),包括4种氟调聚物醇(FTOHs)、3种氟调聚丙烯酸酯(FTAs)、3种全氟辛基磺酰胺(FOSAs)和2种全氟辛基磺酰胺乙醇(FOSEs)。优化了样品提取参数和定容... 本文建立了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同时测定婴童纺织品中12种挥发性全氟和多氟化合物(PFAS),包括4种氟调聚物醇(FTOHs)、3种氟调聚丙烯酸酯(FTAs)、3种全氟辛基磺酰胺(FOSAs)和2种全氟辛基磺酰胺乙醇(FOSEs)。优化了样品提取参数和定容溶剂,用20 mL乙腈于60℃超声提取2次,每次30 min,合并提取液,旋转蒸发浓缩,目标物经DB-5MS色谱柱分离,选择离子模式检测,外标法定量。实验结果表明,4∶2 FTOH在20~5000μg/L,其余11种PFAS在10~5000μg/L范围内的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 2)不低于0.998;方法的定量限为0.03~0.07 mg/kg;典型材质纺织品中,12种PFAS在定量限和相关标准限量2个添加浓度水平下的回收率为71.9%~113.6%,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2%~12.8%(n=6)。该方法前处理简单,定性、定量准确,灵敏度高,重现性好。对79件实际样品分析发现,具有一定防水性纺织品的挥发性PFAS检出率较高,化合物种类为FTOHs和FTAs,含量范围为0.08~276.41 mg/kg。采用欧洲化学品管理局的皮肤暴露模型,使用相对效力因子(RPF)计算婴童纺织面料中多种PFAS的混合暴露量,并将其转化为全氟辛酸(PFOA)的当量,与美国环境保护署和欧洲食品安全局规定的安全阈值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皮肤暴露对婴童健康造成直接危害的风险较低。该方法对婴童纺织品中挥发性PFAS风险物质的管控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质谱(GC-MS) 挥发性全氟和多氟化合物(PFAS) 婴童纺织品 暴露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氟和多氟化合物与其他污染物共存时在地下环境中迁移行为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贺婕 阎妮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447-1455,共9页
全氟和多氟化合物(PFAS)是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使用的一系列持久性有机化合物,因其具有高流动性且对生物和环境有害而备受关注。PFAS在全球范围内的各种环境介质中均有检出,在地下环境中可达到mg/kg或mg/L量级。在某些污染场地土壤或地... 全氟和多氟化合物(PFAS)是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使用的一系列持久性有机化合物,因其具有高流动性且对生物和环境有害而备受关注。PFAS在全球范围内的各种环境介质中均有检出,在地下环境中可达到mg/kg或mg/L量级。在某些污染场地土壤或地下水中,PFAS与其他无机(如重金属)或有机污染物(如非水相液体(NAPL)、碳氢表面活性剂)共存,使得这些污染场地中PFAS的迁移行为比单一PFAS体系更为复杂。分别综述了PFAS与重金属、NAPL、碳氢表面活性剂等污染物共存时在地下环境中的迁移行为,阐明共存污染物对PFAS迁移的影响机制,并对影响共存污染物与PFAS相互作用的因素进行总结。目前,共存污染物对PFAS迁移行为影响的研究仍处于初步阶段,这可能是由分析方法的局限所致,后续还需针对复杂场地PFAS迁移机制进行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氟和多氟化合物 地下环境 共存污染物 迁移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效液相色谱-轨道阱高分辨质谱技术的全氟化合物分析方法及质谱裂解规律研究
11
作者 孙雪凤 《化学研究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551-1562,共12页
全氟和多氟化合物(PFAS)是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广泛使用的一大类合成化学品。由于其广泛使用,使得其在环境样品中频繁检出,但是有许多研究显示,PFAS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构成重大威胁,因此不断出现相关法规限制PFAS的生产、使用和排放... 全氟和多氟化合物(PFAS)是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广泛使用的一大类合成化学品。由于其广泛使用,使得其在环境样品中频繁检出,但是有许多研究显示,PFAS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构成重大威胁,因此不断出现相关法规限制PFAS的生产、使用和排放。本文开发并优化了基于HPLC-Q-Orbitrap HRMS技术的32种PFAS同时分析方法;开发了地下水和土壤中PFAS的前处理及分析方法,在某油田井场内和井场外地下水和土壤中检出了18种PFAS;分析并总结了多种PFAS的二级质谱断裂规律,为PFAS的结构解析和非靶标分析提供了技术和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氟和多氟化合物 分析方法 地下水 土壤 裂解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氟和多氟烷基化合物异构体的分析方法、环境行为和生物效应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2
作者 张宏娜 温蓓 张淑贞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42-50,共9页
全氟和多氟烷基化合物(Per-and polyfluoroalkyl substances,PFASs)是一类人为源的有机污染物,普遍具有环境持久性、生物富集性和潜在毒性.环境中的PFASs存在直链和多种支链异构体,各种异构体的环境界面行为以及生物富集、代谢和毒性效... 全氟和多氟烷基化合物(Per-and polyfluoroalkyl substances,PFASs)是一类人为源的有机污染物,普遍具有环境持久性、生物富集性和潜在毒性.环境中的PFASs存在直链和多种支链异构体,各种异构体的环境界面行为以及生物富集、代谢和毒性效应存在显著差异.只有从单个异构体的角度进行分析,才能准确评估PFASs潜在的生态和健康风险.本文对PFAS异构体的来源、命名和分析方法进行了介绍,总结了PFAS异构体在不同介质中的环境行为和生物效应研究的最新进展,有助于全面认识环境中PFASs的迁移转化规律及最终归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氟和多氟化合物 异构体 分析方法 环境行为 生物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C-MS/MS法测定食品接触用复合膜袋中10种PFASs
13
作者 张沛林 凌光耀 +5 位作者 陈意光 何国山 刘德云 熊小婷 李慧勇 李泽荣 《包装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9期275-282,共8页
目的建立食品接触用复合膜袋中10种全氟和多氟烷基化合物的测定方法,研究食品接触用复合膜袋中相关成分的安全风险和法规符合性。方法以乙酸乙酯为提取溶剂,采用超声辅助提取待测物,在酸催化条件下用乙酸酐将其中的醇类物质转化为对应... 目的建立食品接触用复合膜袋中10种全氟和多氟烷基化合物的测定方法,研究食品接触用复合膜袋中相关成分的安全风险和法规符合性。方法以乙酸乙酯为提取溶剂,采用超声辅助提取待测物,在酸催化条件下用乙酸酐将其中的醇类物质转化为对应的乙酸酯,采用气相色谱-串联质谱(GC-MS/MS)法检测目标物。通过考察催化剂种类、衍生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回收率的影响,最终确定以硫酸为催化剂,在60℃条件下用乙酸酐衍生化处理60 min。目标物经DB-5MS(30 m×0.25 mm×0.25μm)毛细管柱分离,采用程序升温法和GC-MS/MS多反应监测(MRM)模式检测,并以内标法定量。结果实验结果表明,10种PFASs在10~200μg/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0.997;方法检出限(LOD)为0.001~0.003 mg/kg,定量限(LOQ)为0.003~0.01 mg/kg;在食品接触用复合膜袋基质中,3个添加水平(高、中、低)下的平均回收率为85.8%~108.4%,相对标准偏差(RSD,n=6)为1.6%~7.6%。结论本方法具有定性定量准确、灵敏度高、选择性好和重现性优等特点,适用于食品接触用复合膜袋中10种PFASs的同步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GC-MS/MS) 全氟和多氟化合物 食品接触用复合膜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