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土壤和水环境全氟及多氟化合物预测无效应浓度推导及生态风险评估
1
作者 武子豪 丁泽聪 +6 位作者 吴礼滨 易皓 王丽 洪伟 张晓园 曾子龙 崔恺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08-719,共12页
全氟及多氟化合物(PFASs)因其环境持久性与生物累积性受到广泛关注。本研究通过对数据的收集与分析,建立了13种PFASs的生态毒理学数据库,并采用物种敏感度分布法(SSD)、评估因子法及相平衡分配法推导PFASs在水环境与土壤中的预测无效应... 全氟及多氟化合物(PFASs)因其环境持久性与生物累积性受到广泛关注。本研究通过对数据的收集与分析,建立了13种PFASs的生态毒理学数据库,并采用物种敏感度分布法(SSD)、评估因子法及相平衡分配法推导PFASs在水环境与土壤中的预测无效应浓度(PNEC),从而开展危害评估。结果表明,虽然大部分PFASs在我国土壤和水环境中浓度均低于其PNEC值,无不合理生态风险;但PFASs替代品6:2氯代多氟醚基磺酸(6:2 Cl-PFESA)在部分流域具有较高的慢性生态风险,全氟己酸(PFHxA)和全氟辛烷磺酸(PFOS)在部分地区土壤中具有较高的生态环境风险。建议未来研究应加强对PFASs的环境监测与风险管理,同时探索更有效的污染物处理技术与安全的替代品,以降低生态环境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氟及多氟化合物 新污染物 地表水 土壤 生态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纺织品中10种挥发性全氟及多氟化合物 被引量:3
2
作者 王春兰 张海煊 +1 位作者 胡望霞 林紫威 《印染》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8-62,共5页
建立了测定纺织品中10种全氟及多氟化合物(4种全氟烷基乙醇、4种全氟烷基丙烯酸酯和2种全氟辛酸酯)的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比较了提取方式、提取溶剂、提取温度和提取时间对提取效率的影响,最终确定用叔丁基甲醚为提取溶剂,50℃超... 建立了测定纺织品中10种全氟及多氟化合物(4种全氟烷基乙醇、4种全氟烷基丙烯酸酯和2种全氟辛酸酯)的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比较了提取方式、提取溶剂、提取温度和提取时间对提取效率的影响,最终确定用叔丁基甲醚为提取溶剂,50℃超声提取40 min,萃取液经氮吹浓缩后过滤,目标物经DB-35ms毛细管柱(30 m×0.25 mm×0.25μm)程序升温分离,GC-MS SIM模式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10种挥发性全氟及多氟化合物在10~200μ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均不低于0.9990,检出限(LOD)为0.002~0.030 mg/kg,定量限(LOQ)为0.007~0.090 mg/kg;不同材质纺织基体中,10种挥发性全氟及多氟化合物的高、中、低3个添加水平下的回收率为90.1%~108.5%,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2%~9.5%(n=6)。该方法可有效用于纺织品中10种全氟及多氟化合物的同时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试 全氟及多氟化合物 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 纺织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氟及多氟化合物在土壤中的污染现状及环境行为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3
作者 陈雷 戴玙芽 +8 位作者 陈晓婷 周顺怡 林洁颖 刘韵 林庆祺 晁元卿 汤叶涛 仇荣亮 王诗忠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611-1622,共12页
全氟及多氟化合物(Per-andpolyfluoroalkylsubstances,PFASs)是一类备受学界关注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具有难降解、可长距离迁移、易生物蓄积等特点,已在土壤和水体等环境介质中被广泛检出。本文综述了PFASs在土壤中的污染现状、吸附、... 全氟及多氟化合物(Per-andpolyfluoroalkylsubstances,PFASs)是一类备受学界关注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具有难降解、可长距离迁移、易生物蓄积等特点,已在土壤和水体等环境介质中被广泛检出。本文综述了PFASs在土壤中的污染现状、吸附、迁移等环境行为与影响因素,以及由食物链蓄积所产生的毒害效应,并指出了目前针对土壤-作物系统中PFASs研究的不足以及发展趋势,以期为系统评估PFASs的环境行为与归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氟及多氟化合物 吸附机理 迁移 作物吸收 毒性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化妆品中全氟及多氟化合物 被引量:9
4
作者 梁梓洋 张秋炎 +8 位作者 周熙 康怀腾 梁韵蕊 轩申鑫 吴惠勤 黄芳 陈桂琴 李杨杰 罗辉泰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413-1423,共11页
该文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HPLC-MS/MS),建立了多种类型化妆品中全氟及多氟化合物(PFASs)的分析方法。水剂、膏霜、乳液、凝胶和粉剂样品经过饱和乙酸铵-氯化钠溶液(含1%甲酸)分散后采用1%甲酸-乙腈溶液提取,油状和蜡基类化... 该文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HPLC-MS/MS),建立了多种类型化妆品中全氟及多氟化合物(PFASs)的分析方法。水剂、膏霜、乳液、凝胶和粉剂样品经过饱和乙酸铵-氯化钠溶液(含1%甲酸)分散后采用1%甲酸-乙腈溶液提取,油状和蜡基类化妆品经过正己烷分散后采用饱和乙酸铵-乙腈溶液(含0.001%氨水)提取,提取液以Agilent RRHD Eclipse Plus Zorbax C_(18)色谱柱(3.0 mm×100 mm,1.8μm)进行分离,在电喷雾离子源(ESI)下以多反应监测(MRM)模式检测,基质匹配外标法定量。通过考察不同前处理方式对30种PFASs回收率的影响,确定最优前处理方法。在优化条件下,30种PFASs在1~250μg/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为0.9903~0.9998;方法检出限为0.025~0.125μg/g,定量下限为0.050~0.250μg/g,30种PFASs的平均回收率为70.8%~112%,相对标准偏差(RSD,n=6)为0.50%~12%,24 h内各基质溶液中30种PFASs的峰面积相对标准偏差(RSD)均小于10%。采用该方法对采集的88个化妆品样品进行检测,发现1个阳性样品,检出全氟辛酸(PFOA)和全氟辛基磺酸(PFOS)含量分别为4.7μg/g和1.4μg/g。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灵敏,可为化妆品的质量控制和日常监管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HPLC-MS/MS) 液液萃取 化妆品 全氟及多氟化合物(PFASs) 氟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厦门市杏林湾水环境中全氟及多氟化合物的分布特征和生态风险评价
5
作者 吴奇润 倪凯文 +3 位作者 杨欣雨 张娴 颜昌宙 张子兴 《生态毒理学报》 2025年第4期360-375,共16页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建立了43种全氟及多氟烷基化合物(PFASs)的分析方法,对厦门市杏林湾的水体和沉积物的污染水平和潜在生态风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杏林湾水样中检测出22种PFASs,ΣPFASs浓度范围为204.27~1350.78 ...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建立了43种全氟及多氟烷基化合物(PFASs)的分析方法,对厦门市杏林湾的水体和沉积物的污染水平和潜在生态风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杏林湾水样中检测出22种PFASs,ΣPFASs浓度范围为204.27~1350.78 ng·L^(-1),全氟己基乙基磺酸(6:2FTS)为主要污染物。沉积物中检测出19种PFASs,ΣPFASs浓度范围为5.33~301.26 ng·g^(-1),全氟己酸(PFHxA)为主要污染物。来源分析表明,杏林湾中的PFASs主要来自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含氟消费品生产和使用过程。多数PFASs在水相和沉积物相的来源不同,水相反映了当前的污染输入,而沉积物相反映了历史污染累计。风险商评价结果表明,部分点位水体6:2FTS和6:2氯代多氟醚磺酸(6:2Cl-PFESA)表现出高风险,全氟辛酸(PFOA)、全氟十二烷酸(PFDOA)和全氟辛烷磺酸(PFOS)等呈现中风险,而部分点位沉积物中全氟癸酸(PFDA)、PFOS和全氟戊酸(PFPA)表现出高风险,PFOA、全氟庚酸(PFHpA)和全氟丁酸(PFBA)等呈现中风险,其余化合物处于低风险状态。这些中高风险化合物需要特别关注,其潜在生态危害会对水生态系统产生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氟及多氟化合物 生态风险 方法建立 污染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草海湿地溶解性有机物的光谱特征及其与PFASs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0
6
作者 彭洁 王娅南 +3 位作者 林绍霞 郭峰 李军 杨鸿波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885-892,共8页
为描述草海湿地DOM(dissolved organic matter,溶解性有机物)荧光特征,探究其对PFASs(per-and polyfluoroalkyl substances,全氟及多氟化合物)环境行为造成的影响,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和三维荧光光谱技术,结合平行因子分析... 为描述草海湿地DOM(dissolved organic matter,溶解性有机物)荧光特征,探究其对PFASs(per-and polyfluoroalkyl substances,全氟及多氟化合物)环境行为造成的影响,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和三维荧光光谱技术,结合平行因子分析,开展DOM光谱学特性研究,分析ρ(DOM)与ρ(PFASs)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①草海湿地中共解析出3类4种荧光组分,分别为类腐殖酸〔λEx(360 nm)λEm(450 nm)〕、长波段腐殖质〔λEx(400 nm)λEm(510 nm)〕、类富里酸〔λEx(330 nm)λEm(400 nm)〕和类色氨酸〔λEx(280 nm)λEm(350 nm)〕,贡献率分别为48.6%、23.6%、22.9%和4.9%,其中类腐殖质总贡献率高达72.2%.在农业生产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下,总荧光强度大致呈现从入湖区向出湖区逐渐降低、湖心区略高的趋势.②在草海湿地表层水中共检出了12种PFASs,ρ(PFASs)为233.18 ng L,每种平均值为19.43 ng L,PFBA(perfluorobutanoic acid,全氟丁酸)是主要污染物;草海湿地入湖区点源影响特征明显,生活污水和农业生产用水是主要的潜在污染源.③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各荧光组分含量均与ρ(PFBS)(potassium perfluorobutanesulfonate,全氟丁烷磺酸)负相关;类色氨酸含量与ρ(PFHpA)(perfluororoheptanoic acid,全氟庚酸)负相关,与ρ(PFTriDA)(perfluorotrideanoic acid,全氟十三酸)则显著正相关.研究显示,草海湿地水体腐殖化程度高,外源特征明显,共检出12种PFASs,初步揭示了草海湿地水环境中ρ(DOM)与ρ(PFASs)的相关关系,其受水体性质及化合物结构等差异的影响,有待进一步开展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解性有机物(DOM) 荧光特征 草海湿地 全氟及多氟化合物(PFASs)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