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氟化碳液辅助脱位晶状体摘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术
1
作者 金慧瑜 李林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12-413,共2页
目的探讨全氟化碳液辅助脱位晶状体摘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术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18例(18只眼)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晶状体脱入玻璃体腔的患者行全氟化碳液辅助脱位晶状体核摘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术,观察术... 目的探讨全氟化碳液辅助脱位晶状体摘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术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18例(18只眼)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晶状体脱入玻璃体腔的患者行全氟化碳液辅助脱位晶状体核摘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术,观察术后并发症,检测术后视力,随访6~24个月。结果术后裸眼视力在0.1~0.4者4眼(22.2%),0.5~0.9者13眼(72.2%),1.0以上者1眼(5.6%)。主要手术后并发症:高眼压,前房积血,玻璃体腔积血,脉络膜脱离,前房炎症反应,角膜水肿等,术后1~2周均得到控制,未出现黄斑囊样水肿及视网膜脱离等并发症。结论该术式是一种安全有效、视力恢复满意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氟化碳液 脱位晶状体摘除术 人工晶状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itreon作为眼内填充物的实验评估
2
作者 马昱 姜燕荣 +1 位作者 黎晓新 尹虹 《眼科新进展》 CAS 2007年第4期266-269,共4页
目的以新西兰大白兔为动物模型评估Vitreon作为眼内填充物的安全性。方法24只(24眼)兔随机分为4组:玻璃体切割组(8只)、晶状体玻璃体切割组(8只)、对照玻璃体切割组(4只)及对照晶状体玻璃体切割组(4只),手术采用扁平部玻璃体切割术,经... 目的以新西兰大白兔为动物模型评估Vitreon作为眼内填充物的安全性。方法24只(24眼)兔随机分为4组:玻璃体切割组(8只)、晶状体玻璃体切割组(8只)、对照玻璃体切割组(4只)及对照晶状体玻璃体切割组(4只),手术采用扁平部玻璃体切割术,经玻璃体切割及晶状体玻璃体切割分别填充Vitreon,术后观察1周、2周、4周、8周后,行房角光镜及视网膜光镜、电镜检查。结果光镜示Vitreon填充眼术后2周出现房角及虹膜基质慢性炎症,术后2个月房角基本消失。下方视网膜术后1周神经纤维层可见大量空泡,术后1个月见视网膜表面机化膜及吞噬细胞;2个月视网膜变薄,以核层及光感细胞层为著。电镜示术后2周色素上皮细胞吞噬外节膜盘;2个月外节膜盘大部溶解、破碎。结论Vitreon注入玻璃体腔后短期内出现视网膜病理改变,不宜作为眼内长期填充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内填充物 全氟化碳液 Vitre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