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模型迭代重建联合去金属伪影算法在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后随访中的应用价值
1
作者 周美玉 胡继红 +3 位作者 赵卫 杨美英 马帅 王滔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23-928,共6页
目的:探讨双层探测器光谱CT全模型迭代重建(IMR)联合去金属伪影算法(O-MAR)在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术后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30例TIPS联合弹簧圈栓塞术后行CT复查的患者,扫描图像采用iDose^(4)(A组)、IMR(B组)、iDose^(4... 目的:探讨双层探测器光谱CT全模型迭代重建(IMR)联合去金属伪影算法(O-MAR)在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术后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30例TIPS联合弹簧圈栓塞术后行CT复查的患者,扫描图像采用iDose^(4)(A组)、IMR(B组)、iDose^(4)+O-MAR(C组)、IMR+O-MAR(D组)重建,选取门静脉期伪影最重层面,在最明显的低密度和高密度伪影区域、竖脊肌、金属植入物附近受伪影影响最大肝实质区域、门静脉主干绘制感兴趣区(ROI),比较四组图像的CT值偏差(ΔHU)、标准差(SD)、高密度伪影指数(AI)、低密度AI以及门静脉信噪比(SNR)和对比噪声比(CNR),并进行图像伪影及图像质量主观评价,对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C、D两组图像高密度AI、低密度AI、均显著低于A组和B组;B、D两组竖脊肌噪声值SD明显低于A组和C组,而门静脉SNR、CNR明显提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主观评价分析显示,D组图像伪影评分显著高于A组和B组,图像质量评分显著优于A组和C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IMR+O-MAR的联合重建能够明显减轻TIPS术后弹簧圈伪影、降低噪声、提高组织CT值测量准确性,改善整体图像质量,对TIPS联合弹簧圈栓塞术后患者随访具有重要临床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层探测器光谱CT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 去金属伪影算法 全模型迭代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模型迭代重建用于CT-Ⅲ、Ⅳ级肝硬化患者低剂量CT门静脉成像 被引量:9
2
作者 梁志梅 夏振元 +2 位作者 莫欣鑫 黄卫庆 李伟雄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45-249,共5页
目的观察采用全模型迭代重建(IMR)技术联合80 kV管电压进行CT-Ⅲ、Ⅳ级肝硬化患者CT门静脉成像(CTPV)的可行性。方法将80例CT-Ⅲ、Ⅳ级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试验组采用管电压80 kV,剂量指数(DRI)17,以IMR技... 目的观察采用全模型迭代重建(IMR)技术联合80 kV管电压进行CT-Ⅲ、Ⅳ级肝硬化患者CT门静脉成像(CTPV)的可行性。方法将80例CT-Ⅲ、Ⅳ级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试验组采用管电压80 kV,剂量指数(DRI)17,以IMR技术重建;对照组管电压100 kV,DRI 19,采用iDose4算法重建。对比2组图像的主观评分、客观评价指标及辐射剂量的差异。结果试验组肝实质及门静脉噪声值均低于、信噪比(SNR)及对比信噪比(CNR)均高于对照组(P均<0.01);试验组门静脉主观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2组肝实质主观评分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容积CT剂量指数(CTDI VOL)、剂量长度乘积(DLP)及有效剂量(ED)分别为(6.28±1.38)mGy、(134.48±34.79)mGy·cm和(2.29±0.59)mSv,相比对照组[分别为(8.66±1.58)mGy、(186.38±47.63)mGy·cm及(3.17±0.81)mSv,P均<0.01]减低各27.5%、27.8%及27.8%。结论IMR技术联合低管电压可提高CT-Ⅲ、Ⅳ级肝硬化患者CTPV图像质量,并减少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体层摄影技术 X线计算机 低剂量 全模型迭代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模型迭代重建联合256层iCT低剂量扫描评估慢性鼻窦炎 被引量:1
3
作者 夏振营 宋文艳 +2 位作者 吴丹 孙君 王杏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823-827,共5页
目的观察以全模型迭代重建(IMR)联合256层iCT低剂量扫描评估慢性鼻窦炎的可行性。方法对20例临床拟诊慢性鼻窦炎患者先后行标准剂量和低剂量鼻窦CT扫描。根据剂量指数(DRI)和重建算法分为SD-FBP组、LD-IMR-L1组、LD-IMR-L2组和LD-IMR-L3... 目的观察以全模型迭代重建(IMR)联合256层iCT低剂量扫描评估慢性鼻窦炎的可行性。方法对20例临床拟诊慢性鼻窦炎患者先后行标准剂量和低剂量鼻窦CT扫描。根据剂量指数(DRI)和重建算法分为SD-FBP组、LD-IMR-L1组、LD-IMR-L2组和LD-IMR-L3组,记录不同扫描方案下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和剂量长度乘积(DLP),计算有效剂量(ED),测量图像客观噪声值,评价图像噪声、伪影及窦口鼻道复合体解剖结构和病变显示情况。结果4组图像噪声值自低到高依次为SD-FBP组、LD-IMR-L3组、LD-IMR-L2组和LD-IMR-L1组。LD-IMR-L3组平均噪声与SD-FBP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D-IMR-L2组及LD-IMR-L1组噪声均高于SD-FBP组(P均<0.001)。LD-IMR各组伪影及显示病变评分与SD-FBP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均满足诊断需求;其显示解剖结构细节较SD-FBP组欠清晰,但评分均>3分,能满足诊断需求。LD-IMR组CTDIvol、DLP、ED较SD-FBP组分别减少89.20%、89.37%和89.36%。结论降低ED条件下,IMR低剂量鼻窦CT扫描图像质量可满足显示窦口鼻道复合体解剖结构及诊断慢性鼻窦炎所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窦炎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全模型迭代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模型迭代重建技术在头颈部血管成像中的应用 被引量:7
4
作者 王君玲 许乙凯 +2 位作者 周芳 黎依文 陈文迪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5期34-39,共6页
探讨全模型迭代重建技术(iterative model reconstruction,IMR)在低管电压、低管电流、低造影剂总量与低流速条件下,在256层螺旋CT头颈部血管成像(CTA)中的可行性;并评估其对图像质量以及辐射剂量的影响。将50例行头颈部CTA检查的患者,... 探讨全模型迭代重建技术(iterative model reconstruction,IMR)在低管电压、低管电流、低造影剂总量与低流速条件下,在256层螺旋CT头颈部血管成像(CTA)中的可行性;并评估其对图像质量以及辐射剂量的影响。将50例行头颈部CTA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对正常剂量和低剂量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选择120 kV、约220 mA·s、45 mL对比剂、流速4.5 mL/s。低剂量组选择80 kV、约155 mA·s、40 mL对比剂、流速4.0 mL/s,其余扫描条件保持一致。对照组使用滤波反投影法(FBP)对数据进行重建,低剂量组使用IMR算法对数据进行重建。对两组图像进行主观质量评价和客观统计分析包括强化CT值、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以及辐射剂量。结果 2名医师对动脉期图像质量评分一致性较高。低剂量组各段血管强化CT值、SNR、CNR均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组容积CT剂量指数(CTDI)、剂量长度乘积(DLP)和有效剂量(ED)明显低于正常剂量组。说明在头颈部CTA检查中采用低管电压、低管电流、低流速与低对比剂总量扫描模式结合IMR重建技术既可满足临床诊断的需求,又可以获得较好的图像质量和较低的辐射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部CT血管成像 低剂量扫描 全模型迭代重建技术 图像质量 辐射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低辐射剂量全模型迭代CTP的颅脑侧支循环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吴晓玲 胡杉 +2 位作者 莫梓华 杨云竣 黄飚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34-339,共6页
目的:探讨基于全模型迭代重建技术(IMR)低辐射剂量CT灌注(CTP)容积数据重组的多期相CT血管成像(CTPA)在单侧大脑中动脉(MCA)狭窄患者侧支循环的评估价值。方法:收集68例单侧MCA狭窄行CTP、CTA检查的患者,利用CTP原始数据重组出多期相CTP... 目的:探讨基于全模型迭代重建技术(IMR)低辐射剂量CT灌注(CTP)容积数据重组的多期相CT血管成像(CTPA)在单侧大脑中动脉(MCA)狭窄患者侧支循环的评估价值。方法:收集68例单侧MCA狭窄行CTP、CTA检查的患者,利用CTP原始数据重组出多期相CTPA图像,评估CTP伪彩图主观图像质量,比较CTPA与CTA血管强化CT值、图像噪声、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主观图像质量及侧支循环评分。结果:CTP伪彩图图像质量主观评分为7.28±1.09分,56例(83%)患者伪彩图图像质量良好。CTPA主观图像质量良好,血管强化CT值(390.94±78.02 vs.116.13±52.66)、SNR(17.07±10.11 vs.13.00±6.80)及CNR(14.95±8.74 vs.5.42±2.87)高于CTA组(均P<0.05),图像噪声高于CTA组(30.25±16.24 vs.12.34±10.88,P<0.001)。CTPA组的侧支评分高于CTA组(1.79±0.64 vs.1.22±0.77,P<0.001)。结论:源于低辐射剂量CTP的多期相CTA,图像质量能满足临床需求,能全面评估单侧MCA狭窄患者侧支循环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灌注成像 CT血管成像 侧支循环 全模型迭代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