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单侧入路椎间孔镜双侧减压术与全椎板切除双侧减压术治疗中老年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临床效果对比 被引量:1
1
作者 李宗健 王斌 +3 位作者 吾尔开希·托合提 丁江平 李双元 何斌 《中国实用医药》 2023年第14期55-57,共3页
目的探讨对中老年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分别采用单侧入路椎间孔镜双侧减压术以及全椎板切除双侧减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中老年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0例。参照组患者行全椎板切除双侧减压术治疗... 目的探讨对中老年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分别采用单侧入路椎间孔镜双侧减压术以及全椎板切除双侧减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中老年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0例。参照组患者行全椎板切除双侧减压术治疗,研究组患者行单侧入路椎间孔镜双侧减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量表(ODI)评分及围术期指标(手术时间、切口长度、下床活动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手术后1、3个月,研究组患者VAS评分、ODI评分均低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109.39±11.15)min、下床活动时间(2.99±1.07)d、切口长度(3.06±0.63)cm短于参照组的(125.65±13.53)min、(5.05±1.09)d、(8.16±1.89)cm,术中出血量(128.55±13.49)ml少于参照组的(220.39±19.11)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全椎板切除双侧减压术比较,临床采用单侧入路椎间孔镜双侧减压术治疗中老年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效果明显,手术创伤小,腰椎功能障碍以及疼痛程度得到显著缓解,且安全性较高,患者预后良好,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路间孔镜减压 全椎板切除双侧减压术 中老年腰管狭窄症 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侧双通道内镜与显微内镜单侧椎板切开双侧减压术在腰椎椎管狭窄症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2
作者 张冶 孟磊 +3 位作者 尚军 郭松 张琪 李东风 《中国内镜杂志》 2024年第2期71-78,共8页
目的分析单侧双通道内镜(UBE)与显微内镜(MED)单侧椎板切开双侧减压术用于腰椎椎管狭窄症中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该院诊治的腰椎椎管狭窄症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MED... 目的分析单侧双通道内镜(UBE)与显微内镜(MED)单侧椎板切开双侧减压术用于腰椎椎管狭窄症中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该院诊治的腰椎椎管狭窄症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MED单侧椎板切开双侧减压术治疗,研究组给予UBE单侧椎板切开双侧减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比较术前、术后1和3个月,以及末次随访时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和腰痛、腿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比较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和3个月,以及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ODI较术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和3个月,以及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腰痛和腿痛VAS较术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临床治疗优良率为97.50%,与对照组的92.5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UBE和MED单侧椎板切开双侧减压术,在腰椎椎管狭窄症中的治疗效果相当,均可有效促进功能恢复,但UBE可更有效地减轻疼痛,且术后并发症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道内镜(UBE) 显微内镜(MED) 切开减压 管狭窄症 应用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侧椎板切除双侧减压与传统PLIF减压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对比 被引量:7
3
作者 吕奥 徐於炘 +2 位作者 黄小刚 郭维民 尚咏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1期72-76,共5页
目的对比单侧椎板切除双侧减压与传统PLIF减压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总医院骨科2014-03~2015-03分别采用单侧椎板切除双侧减压和传统PLIF减压术式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病例33例(ULBD组)和41例... 目的对比单侧椎板切除双侧减压与传统PLIF减压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总医院骨科2014-03~2015-03分别采用单侧椎板切除双侧减压和传统PLIF减压术式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病例33例(ULBD组)和41例(PLIF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包括:实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负压引流量、术后卧床时间、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腰椎JOA评分、术后X线或CT表现。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获随访,时间12-24个月,两组手术时间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ULBD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和术后卧床时间均低于PLIF组(P<0.05);术后短期(5 d)两组VAS、腰椎JOA评分对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ULBD组术后远期(12个月)比PLIF组低(P<0.05),而腰椎JOA评分较PLIF组高(P<0.05)。术后X线及CT评价椎间隙植骨融合率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单侧椎板切除双侧减压术式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安全有效,在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和术后下地时间方面较传统PLIF减压术式减少,具有损伤小、减缓术后相邻节段椎体退变速度、降低术后脊柱继发不稳和腰背痛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除 减压 PLIF 后顽固性腰背痛 管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侧椎板切除开窗术治疗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32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1
4
作者 艾尔肯.肉孜 王鑫 买买提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8-8,共1页
2000年4月-2010年1月,我院采用双侧椎板切除开窗术治疗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2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32例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男24例,女8例;年龄24-67岁,平均45.5岁;病程1-10a,平均5.7a。临... 2000年4月-2010年1月,我院采用双侧椎板切除开窗术治疗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2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32例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男24例,女8例;年龄24-67岁,平均45.5岁;病程1-10a,平均5.7a。临床均表现为腰痛并有双下肢放射痛,病变部位位于L3-L4者8例、L4-L5者15例、L5-S1者5例、L4-L5和L5-S1双间隙4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型腰间盘突出症 切除 开窗 疗效观察 治疗 L5-S1 临床资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路单开门钛板内固定椎管扩大成形术在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4
5
作者 赵小龙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0年第1期72-73,共2页
目的探讨后路单开门钛板内固定椎管扩大成形术在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7年2月舞阳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4例OPLL患者,依据术式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接受全椎板切除减压术治疗,观察组... 目的探讨后路单开门钛板内固定椎管扩大成形术在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7年2月舞阳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4例OPLL患者,依据术式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接受全椎板切除减压术治疗,观察组接受后路单开门钛板内固定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对比两组术前、术后神经功能情况[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统计两组手术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且手术时间、透视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组JO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9.52%)低于对照组(2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单开门钛板内固定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OPLL,可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及透视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神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纵韧带骨化症 后路单开门钛内固定管扩大成形 切除减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椎前后路手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疗效对比观察 被引量:12
6
作者 任志伟 杜恒 +3 位作者 杨益民 李新友 张小卫 尹思 《山东医药》 CAS 2018年第23期85-88,共4页
目的探讨比较颈椎前路手术包括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植骨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Corpectomy and Fusion,ACCF)和颈椎后路手术包括颈后路椎板切除侧块螺钉... 目的探讨比较颈椎前路手术包括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植骨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Corpectomy and Fusion,ACCF)和颈椎后路手术包括颈后路椎板切除侧块螺钉固定术、颈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Multilevel 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MCSM)的初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2013年8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采用颈椎前路手术或后路手术治疗并获得至少2年随访的89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将52例行ACDF或ACCF的患者纳入A组,将37例行颈后路椎板切除侧块螺钉固定术或颈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术的患者纳入B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日本矫形外科学会评分(Japan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JOA改善率、颈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 Scale for Neck Pain,VASNP)、颈椎残障功能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颈椎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结果两组患者术后随访时间为2.1~5.2年,平均3.5年。B组的手术时间较A组更长(P<0.01),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更多(P<0.01)。截至术后2年,两组患者的JOA评分、NDI评分及VASNP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1),两组的临床改善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之间JOA评分、NDI评分及VASNP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后的ROM较术前均有明显丢失(P<0.05),但A组的ROM值丢失大于B组(P<0.05)。结论对于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前路及后路手术均可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在颈椎功能改善方面疗效相当。前路手术时间更短,出血量更少,但术后颈椎活动度的丢失较后路手术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节段脊髓型颈 颈前路间盘切除植骨融合 颈前路体次切除植骨融合 颈后路切除块螺钉固定 颈后路单开门成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关节间隙植骨用于腰椎多节段融合术 被引量:4
7
作者 孙常太 张良 +2 位作者 王强 王英民 徐宏兵 《中国骨伤》 CAS 2005年第8期459-461,共3页
目的:探讨小关节间隙植骨结合全椎板切除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88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均行全椎板切除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其中横突间植骨组(A组)52例同时采用异体骨横突间植骨的方法,小关节间隙植骨组(B组... 目的:探讨小关节间隙植骨结合全椎板切除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88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均行全椎板切除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其中横突间植骨组(A组)52例同时采用异体骨横突间植骨的方法,小关节间隙植骨组(B组)36例同时采用小关节间隙植骨.术后随访2周~5年,平均1年2个月.根据Oswestry评分标准,比较两组疗效结果,并观察术后1年的X线、CT,比较两组植骨愈合情况.结果:两组术后2周及3个月评分与术前评分有统计学差异(P<0.001),B组得到较高评分.术后1年时两组评分与术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X线与CT显示植骨愈合情况相差不明显.结论: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小关节间隙植骨术与横突间植骨术相比,出血少,术后近期腰腿痛解除效果好,远期效果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融合 管狭窄症 小关节 多节段腰管狭窄症 横突间植骨 关节间隙 多节段融合 弓根螺钉内固定 切除减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椎黄韧带骨化症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1
8
作者 李书奎 程才 安瑞芬 《中国骨伤》 CAS 2003年第2期107-108,共2页
关键词 黄韧带骨化症 治疗 临床表现 切除 减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治疗(附14例临床分析)
9
作者 王远松 丁立新 +1 位作者 胡汝麒 潘功平 《中国罕少疾病杂志》 1998年第1期7-9,共3页
本文报道我院于1985年6月-1996年1月手术治疗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14例。男9例,女5例。年龄16-20岁,平均17.5岁。全椎板切除术1例,半椎板切除术4例,椎板间开窗入路9例。经1-11年平均5.5年随访,优10例,良3例,可1便,优良率92.8%... 本文报道我院于1985年6月-1996年1月手术治疗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14例。男9例,女5例。年龄16-20岁,平均17.5岁。全椎板切除术1例,半椎板切除术4例,椎板间开窗入路9例。经1-11年平均5.5年随访,优10例,良3例,可1便,优良率92.8%,文中对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原则进行讨论,认为其临床表现以腰痛为主,坐骨神经症状较轻,而腰部异常强直,腰椎侧凸明显,治疗上主张手术治疗,术式以椎板间开窗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盘突出症 治疗 青少年 临床分析 间开窗 切除 切除 96年1月 1985年 治疗原则 临床特点 临床表现 神经症状 20岁 平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颈椎后路术式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效果观察
10
作者 凡志伟 娄朝晖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8年第10期1780-1783,共4页
目的探讨两种颈后路术式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MCSM)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6年8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治的98例MCSM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术式分为A组(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46例)和B组(颈椎后路全... 目的探讨两种颈后路术式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MCSM)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6年8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治的98例MCSM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术式分为A组(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46例)和B组(颈椎后路全椎板切除侧块螺钉内固定术,52例)。记录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相关数据,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JOA评分、VAS评分、CCI、ROM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术后6个月、术后1 a JOA评分和CC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VAS评分和RO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JOA评分改善率为(63.51±14.67)%,B组为(59.24±14.8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后6个月、术后1 a VAS评分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后6个月、术后1 a ROM小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C5神经根麻痹发生率低于A组,轴性疼痛发生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术式治疗MCSM均能维持颈椎生理曲度且神经功能改善较为满意,但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能更好地保留颈椎活动度,轴性疼痛发生率较低,而颈椎后路全椎板切除侧块螺钉内固定术能降低C5神经根麻痹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 多节段 单开门管扩大成形 切除块螺钉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道辅助下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的微创治疗 被引量:8
11
作者 张海龙 贺石生 +7 位作者 顾广飞 顾昕 蔡晓冰 赵杉 周旭 袁超群 吴卫平 扶青松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4年第3期238-242,共5页
目的探讨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的微创治疗策略。方法2008年3月~2010年8月对34例多节段腰椎管狭窄,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理解剖及影像学表现采用3种微创手术方式,按手术方式分为3组:A组12例采用双侧减压同时进行椎间融合加双侧经皮内... 目的探讨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的微创治疗策略。方法2008年3月~2010年8月对34例多节段腰椎管狭窄,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理解剖及影像学表现采用3种微创手术方式,按手术方式分为3组:A组12例采用双侧减压同时进行椎间融合加双侧经皮内固定手术;B组11例采用单侧入路潜行双侧减压同时行椎间融合加单侧经皮内固定手术;c组11例采用扩张通道辅助单侧入路潜行多节段双侧减压术。评估术前、术后和末次随访时JOA评分和ODI,根据JOA、ODI改善率对手术疗效进行评价。结果34例手术均顺利完成。A、B、c组手术时间分别为(280±28)min,(220±31)min和(120±20)min;A、B、C组出血量分别为(290.5±20.9)ml,(270.7±18.7)ml和(120.3±22.6)ml。34例随访14.4~27.6月,平均19.2月。术后末次随访时3组JOA改善率分别为:A组(70±21)%,B组(73±17)%和c组(63±18)%;ODI改善率分别为A组(69±22)%,B组(71±19)%和c组(68±24)%;满意率3组分别为A组83.3%,B组81.8%和c组72.7%。结论微创手术是治疗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较为理想的手术方法,但手术方式的选择需要根据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临床症状、病理解剖、影像学表现及术者的临床经验和医院的条件来谨慎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狭窄症 切除 减压 多节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震后144h获救颈脊髓损伤伴不全瘫伤员一例的护理
12
作者 王进华 杨亚娟 李晓静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8年第12期6-6,46,共2页
关键词 汶川地震 损伤 后路 切除减压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侧L4神经根变异L5神经根缺如1例
13
作者 罗明玉 石宗义 +1 位作者 张守亮 罗明雷 《中国罕少见病杂志》 1997年第3期72-72,共1页
患者女,42岁,以腰痛伴右下肢放射痛6个月入院。为劳动中腰部扭伤所致。X线片示:腰椎曲度变直,L4-5,L5,S2椎间隙变窄。CT扫描示:L2、S1椎间盘向右侧突出.硬膜囊受压。查体见:腰椎活动度减小,右拉赛格(Lasegues)氏征、布瑞(Braga... 患者女,42岁,以腰痛伴右下肢放射痛6个月入院。为劳动中腰部扭伤所致。X线片示:腰椎曲度变直,L4-5,L5,S2椎间隙变窄。CT扫描示:L2、S1椎间盘向右侧突出.硬膜囊受压。查体见:腰椎活动度减小,右拉赛格(Lasegues)氏征、布瑞(Bragard)氏征均阳性,双下肢感觉无减退。临床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经综合康复治疗无效,于1996年6月8日行全椎板切除减压,髓棱摘陈术,术中见右侧L4神经根发出后斜行向下进入L5、S1侧隐窝及神经根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变异 间盘突出症 切除减压 缺如 综合康复治疗 下肢放射痛 间隙变窄 CT扫描示 活动度 1996年 腰部扭伤 曲度 X线片示 L4-5 临床诊断 神经根管 硬膜囊 下肢 隐窝
全文增补中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