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颈椎侧块螺钉系统内固定术联合椎板减压术治疗颈椎管狭窄症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
作者 柳申鹏 段永壮 +2 位作者 刘中何 赵斌 徐海斌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55-56,共2页
目的观察颈椎侧块螺钉系统内固定术联合椎板减压术治疗颈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颈椎管狭窄症患者32例,其中瘫痪6例,不能行走26例,肌力1~4级。Frankel分级:C级6例,D级24例,E级2例。均行侧块螺钉系统内固定术,采用Margel法植入螺钉,其... 目的观察颈椎侧块螺钉系统内固定术联合椎板减压术治疗颈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颈椎管狭窄症患者32例,其中瘫痪6例,不能行走26例,肌力1~4级。Frankel分级:C级6例,D级24例,E级2例。均行侧块螺钉系统内固定术,采用Margel法植入螺钉,其中侧块钢板固定12例,侧块钉棒固定20例,根据椎管狭窄和不稳节段切除相应椎板。结果术后随访6~36个月。X线片示螺钉位置正常,颈椎骨性融合,稳定性恢复,未见颈椎不稳。Frankel分级:C级6例中2例恢复至D级、4例恢复至E级,D级24例均恢复至E级,E级2例无变化。所有患者均下地行走;术后肌力3~5级,无轴性症状、内固定松动等并发症。结论采用颈椎侧块螺钉系统内固定术联合椎板减压术治疗颈椎管狭窄症疗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狭窄症 螺钉固定系统 内固定 减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椎侧块钢板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的探讨 被引量:1
2
作者 陈学明 周忠 徐皓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04年第3期143-145,共3页
目的探讨在颈椎后纵韧带骨化(OPLL)患者实施后路全椎板切除减压后,应用颈椎侧块钢板内固定的方式及疗效。方法1999年6月~2002年1月,12例OPLL患者采用后正中切口,显露至两侧关节突外缘,根据脊髓受压节段行全椎板切除后,采用Magerl方法... 目的探讨在颈椎后纵韧带骨化(OPLL)患者实施后路全椎板切除减压后,应用颈椎侧块钢板内固定的方式及疗效。方法1999年6月~2002年1月,12例OPLL患者采用后正中切口,显露至两侧关节突外缘,根据脊髓受压节段行全椎板切除后,采用Magerl方法行颈椎侧块钢板内固定加植骨术。结果随访8个月~2年4个月,平均18个月。根据JOA评分标准,平均改善率66%。未发生椎动脉或神经根损伤、脊髓损伤等严重并发症。结论OPLL患者行后路全椎板切除减压和颈椎侧块钢板内固定,既能有效改善颈椎管狭窄,又能避免全椎板切除对颈椎稳定性影响,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 后纵韧带骨化 内固定 后路切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椎前后路手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疗效对比观察 被引量:12
3
作者 任志伟 杜恒 +3 位作者 杨益民 李新友 张小卫 尹思 《山东医药》 CAS 2018年第23期85-88,共4页
目的探讨比较颈椎前路手术包括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植骨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Corpectomy and Fusion,ACCF)和颈椎后路手术包括颈后路椎板切除侧块螺钉... 目的探讨比较颈椎前路手术包括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植骨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Corpectomy and Fusion,ACCF)和颈椎后路手术包括颈后路椎板切除侧块螺钉固定术、颈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Multilevel 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MCSM)的初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2013年8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采用颈椎前路手术或后路手术治疗并获得至少2年随访的89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将52例行ACDF或ACCF的患者纳入A组,将37例行颈后路椎板切除侧块螺钉固定术或颈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术的患者纳入B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日本矫形外科学会评分(Japan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JOA改善率、颈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 Scale for Neck Pain,VASNP)、颈椎残障功能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颈椎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结果两组患者术后随访时间为2.1~5.2年,平均3.5年。B组的手术时间较A组更长(P<0.01),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更多(P<0.01)。截至术后2年,两组患者的JOA评分、NDI评分及VASNP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1),两组的临床改善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之间JOA评分、NDI评分及VASNP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后的ROM较术前均有明显丢失(P<0.05),但A组的ROM值丢失大于B组(P<0.05)。结论对于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前路及后路手术均可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在颈椎功能改善方面疗效相当。前路手术时间更短,出血量更少,但术后颈椎活动度的丢失较后路手术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节段脊髓型颈 颈前路间盘切除植骨融合 颈前路体次切除植骨融合 颈后路切除螺钉固定 颈后路单开门成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关节间隙植骨用于腰椎多节段融合术 被引量:4
4
作者 孙常太 张良 +2 位作者 王强 王英民 徐宏兵 《中国骨伤》 CAS 2005年第8期459-461,共3页
目的:探讨小关节间隙植骨结合全椎板切除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88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均行全椎板切除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其中横突间植骨组(A组)52例同时采用异体骨横突间植骨的方法,小关节间隙植骨组(B组... 目的:探讨小关节间隙植骨结合全椎板切除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88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均行全椎板切除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其中横突间植骨组(A组)52例同时采用异体骨横突间植骨的方法,小关节间隙植骨组(B组)36例同时采用小关节间隙植骨.术后随访2周~5年,平均1年2个月.根据Oswestry评分标准,比较两组疗效结果,并观察术后1年的X线、CT,比较两组植骨愈合情况.结果:两组术后2周及3个月评分与术前评分有统计学差异(P<0.001),B组得到较高评分.术后1年时两组评分与术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X线与CT显示植骨愈合情况相差不明显.结论: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小关节间隙植骨术与横突间植骨术相比,出血少,术后近期腰腿痛解除效果好,远期效果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融合 管狭窄症 小关节 多节段腰管狭窄症 横突间植骨 关节间隙 多节段融合 弓根螺钉内固定 切除减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颈椎后路术式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效果观察
5
作者 凡志伟 娄朝晖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8年第10期1780-1783,共4页
目的探讨两种颈后路术式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MCSM)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6年8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治的98例MCSM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术式分为A组(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46例)和B组(颈椎后路全... 目的探讨两种颈后路术式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MCSM)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6年8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治的98例MCSM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术式分为A组(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46例)和B组(颈椎后路全椎板切除侧块螺钉内固定术,52例)。记录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相关数据,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JOA评分、VAS评分、CCI、ROM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术后6个月、术后1 a JOA评分和CC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VAS评分和RO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JOA评分改善率为(63.51±14.67)%,B组为(59.24±14.8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后6个月、术后1 a VAS评分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后6个月、术后1 a ROM小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C5神经根麻痹发生率低于A组,轴性疼痛发生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术式治疗MCSM均能维持颈椎生理曲度且神经功能改善较为满意,但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能更好地保留颈椎活动度,轴性疼痛发生率较低,而颈椎后路全椎板切除侧块螺钉内固定术能降低C5神经根麻痹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 多节段 单开门管扩大成形 全椎板切除侧块螺钉内固定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