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颈椎后路全椎板减压侧块螺钉内固定术治疗K线阴性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的疗效 被引量:9
1
作者 刘军 吴涛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740-744,共5页
目的目前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治疗以颈椎后路椎管成术为主,但K线阴性患者由于颈椎矢状位畸形疗效欠佳。文中研究颈椎后路全椎板减压侧块螺钉内固定术通过改善矢状位形态与解除颈椎管狭窄两方面治疗K线阴性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的疗效... 目的目前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治疗以颈椎后路椎管成术为主,但K线阴性患者由于颈椎矢状位畸形疗效欠佳。文中研究颈椎后路全椎板减压侧块螺钉内固定术通过改善矢状位形态与解除颈椎管狭窄两方面治疗K线阴性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接受颈椎后路全椎板减压侧块螺钉内固定术K线阴性患者。术前3 d、术后1周及术后每次随访均通过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标准及视觉模拟量表(VAS)量化评估患者病情及颈椎影像学指标。比较手术前后患者病情变化以评价疗效。结果入选患者共67例,平均(76.5±4.2)岁。其中男48例、女19例,平均手术时间(140.5±37.7)min,平均出血量(354.7±132.2)mL。患者术后1周JOA评分与VAS评分改善率分别为(24.2±10.4)%和(42.6±10.5)%,末次随访时改善率为(57.7±10.5)%和(73.0±1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椎后路全椎板减压侧块螺钉内固定术具有安全性高、置钉简易等优势,能够解除颈髓压迫,恢复颈椎生理性前凸,可有效缓解K线阴性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老年患者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后纵韧带化症 全椎板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路减压复位椎间打压植骨内固定联合棘突椎板重建治疗腰椎滑脱症 被引量:6
2
作者 汤立新 宋应超 +4 位作者 付鹏军 蒋洪涛 张朝远 胡殿绪 欧阳晟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4期279-279,289,共2页
自2002年4月~2005年6月我们应用后路椎弓根钉复位固定、椎体间打压植骨融合加棘突椎板重建的方法治疗腰椎滑脱症患者38例。取得较好效果,报告如下。
关键词 后路减压复位 滑脱症 重建治疗 棘突 内固定 弓根钉复位固定 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融合术治疗下颈椎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8
3
作者 赵改平 陈楠心 +3 位作者 宋燕美 陈二云 马童 凃意辉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27-234,共8页
目的建立人体下颈椎C3~7节段前路椎体次全切除钛网植骨融合术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术后椎体稳定性及内固定器械的应力分布。方法建立前路椎体C5节段次全切除钛网植骨钢板螺钉内固定颈椎C3~7节段有限元模型,同时建立C3~7节段下颈椎原始... 目的建立人体下颈椎C3~7节段前路椎体次全切除钛网植骨融合术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术后椎体稳定性及内固定器械的应力分布。方法建立前路椎体C5节段次全切除钛网植骨钢板螺钉内固定颈椎C3~7节段有限元模型,同时建立C3~7节段下颈椎原始模型。对术后模型分别施加0.5、1.0、1.5、2.0 N·m扭矩,分析前屈、后伸、侧弯及轴向旋转时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关节突关节最大应力与内固定器械整体应力分布情况。结果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融合术(cervical corpectomy and fusion,ACCF)后,C5重建节段ROM随扭矩的增大而增加,与无损模型在1.0 N·m、预载荷50 N工况下相比,C5重建节段、C3~4,C6~7和C3~7节段ROM分别下降81%、62%、58%和80%;C5重建节段后方关节突关节最大应力减小,临近节段关节突关节应力显著升高;钛网应力主要分布于运动受压侧,螺钉根部承受较大载荷。结论 ACCF术式会较大提升颈椎稳定性,降低手术节段后方关节突关节应力,对于减缓因脊髓型颈椎病引起的脊髓压迫有较好疗效。研究结果可为ACCF手术的临床应用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路体次切除减压融合 钛网 螺钉固定 下颈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限选择椎板减压及AF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68例
4
作者 陈伟民 卞传华 孙洪江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F003-F003,共1页
关键词 减压 AF内固定系统 胸腰爆裂性 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板减压钛网椎管成形治疗腰椎管狭窄症 被引量:11
5
作者 翟文亮 练克俭 +3 位作者 丁真奇 郭延杰 康两期 洪加源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1期16-18,共3页
目的 :介绍一种椎板减压后椎管成形、后路脊柱融合的方法 ,评价其在治疗腰椎管狭窄症中应用的效果。方法 :33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在行常规椎管减压解除神经根及硬膜囊压迫后 ,应用钛网行椎管成形并脊柱后路融合。分别于术前、术后 1年及... 目的 :介绍一种椎板减压后椎管成形、后路脊柱融合的方法 ,评价其在治疗腰椎管狭窄症中应用的效果。方法 :33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在行常规椎管减压解除神经根及硬膜囊压迫后 ,应用钛网行椎管成形并脊柱后路融合。分别于术前、术后 1年及术后 2年进行下腰痛Greenough和Fraser评分。 结果 :33例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术后 3个月复查 ,钛网位置无变化 ,已经被再生的自体骨固定。术后 1年时下腰痛评分均较术前有显著性差异 ,术后 2年时 ,评分与术后 1年时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在椎板减压术后应用钛网椎管成形植骨融合有利于保持治疗效果 ,避免下腰痛复发。钛网应用操作简单 ,适合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狭窄症 切除 融合 减压 钛网管成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前路椎体次全切术后钛网下沉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进展 被引量:5
6
作者 吴东荣 郭涛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846-850,共5页
颈椎病是指颈椎间盘组织退变及其继发病理改变累及其周围组织结构,出现与影像学改变相应的临床表现。随着我国逐步走向老龄化社会及人们生活、学习习惯改变.其发病率也越来越高。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自20世纪50年代首次报告以来.具... 颈椎病是指颈椎间盘组织退变及其继发病理改变累及其周围组织结构,出现与影像学改变相应的临床表现。随着我国逐步走向老龄化社会及人们生活、学习习惯改变.其发病率也越来越高。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自20世纪50年代首次报告以来.具有减压彻底和可以扩大椎管的优点.已广泛应用于颈椎多种疾病的治疗,是目前国内外公认的大多数颈椎疾病的首选手术入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前路减压融合 体次 原因分 间盘组织退变 钛网 周围组织结构 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退行性腰椎不稳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18
7
作者 党晓谦 王坤正 +3 位作者 柏传毅 时志斌 宋金辉 王春生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8期589-592,共4页
目的:探讨后路腰椎管减压、钉棒系统复位内固定、椎间融合器或横突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方法:对35例腰椎滑脱ugh患者进行腰椎管减压、钉棒系统复位内固定、椎间融合和横突间植骨的手术治疗。其中Ⅰ度滑脱32例,Ⅱ度滑脱3例... 目的:探讨后路腰椎管减压、钉棒系统复位内固定、椎间融合器或横突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方法:对35例腰椎滑脱ugh患者进行腰椎管减压、钉棒系统复位内固定、椎间融合和横突间植骨的手术治疗。其中Ⅰ度滑脱32例,Ⅱ度滑脱3例。28例采用椎板开窗减压钉棒系统固定、横突间植骨融合术;7例采用全椎板减压钉棒系统固定、椎间融合器加植骨融合术。结果:35例中,30例术后2周内神经受压症状消失,X片显示内固定器械位置良好。5例术后出现神经症状加重:神经根刺激症状加重者4例,其中3例经治疗症状于3个月内缓解,1例症状未缓解者于术后8个月将内固定钉棒取出后症状缓解;不全瘫者1例,经二次手术探查后症状减轻。29例获得连续随访,随访时间2 ̄3.5年,1例于术后6个月发现滑脱椎体再次轻度滑脱。1例因跌倒致椎弓根螺钉位置改变,伴有神经根刺激症状,将椎弓根螺钉取出后症状缓解,其余27例椎体滑脱完全复位,椎间融合或横突间植骨融合良好。临床疗效按照邹德威的综合评价标准评估:优20例,良7例,一般2例,优良率为93.1%。结论:后路腰椎管减压、钉棒系统复位内固定、椎间融合或横突间植骨治疗腰椎滑脱症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行性腰滑脱 减压 内固定 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基本术式 被引量:21
8
作者 朱庆三 顾锐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484-485,共2页
颈椎病作为中老年最常见的疾患,对其手术入路与术式的选择长期以来存在不同意见,特别是对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本期邀请了相关专家对该病手术入路与术式的选择原则介绍了自己的经验,以便读者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的入路与术式。
关键词 多节段脊髓型颈 减压治疗 式选择 前路减压融合 体次切除 间盘突出 管扩大 外科临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椎滑脱手术治疗探讨 被引量:3
9
作者 韩国伟 刘少喻 +2 位作者 廖威明 梁春祥 陈柏龄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3年第4期393-394,共2页
目的 :探讨腰椎滑脱症的手术治疗方法及早期的疗效。方法 :对 42例腰椎滑脱症患者行椎板切除神经根减压、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和 3 60度植骨融合手术 ,对照手术前后的X线平片和JOA评分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随访 6~ 3 3个月 ,平均 16 2个... 目的 :探讨腰椎滑脱症的手术治疗方法及早期的疗效。方法 :对 42例腰椎滑脱症患者行椎板切除神经根减压、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和 3 60度植骨融合手术 ,对照手术前后的X线平片和JOA评分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随访 6~ 3 3个月 ,平均 16 2个月 ,经X线检查 ,42个椎间隙的融合率为 97 6% ,JOA评分计算术后综合改善率为 93 3 % ,平均椎间高度由术前 4 5mm恢复至 11 7mm。结论 :采用椎板切除神经根减压、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和 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脱症 治疗 切除神经根减压 弓根螺钉复位固定 360度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融合方式对多节段腰椎椎管狭窄合并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8
10
作者 李锐 张仁赞 +2 位作者 刘正蓬 孙贺 张义龙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99-604,共6页
目的 探讨多节段椎管减压配合不同融合方式对多节段腰椎椎管狭窄(LSS)合并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植骨融合情况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2月~2019年2月我院多节段LSS合并LDH患者85例,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A组(n=43)、B组(n=42... 目的 探讨多节段椎管减压配合不同融合方式对多节段腰椎椎管狭窄(LSS)合并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植骨融合情况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2月~2019年2月我院多节段LSS合并LDH患者85例,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A组(n=43)、B组(n=42)。A组采取多节段椎管减压配合横突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B组采取多节段椎管减压配合椎间植骨融合术。比较两组手术有关指标情况、术前、术后1 d、3 d血清应激反应有关指标[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肾素(R)、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并发症、疗效、植骨融合情况、术前、术后1周、12个月、24个月腰腿痛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分、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功能障碍指数量表(ODI)评分。结果 A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B组,术中出血量与住院费用低于B组(P<0.05);两组术后1 d、3 d血清AngⅡ、R、hs-CRP、IL-6水平均较本组术前提高(P<0.05),A组术后1 d、3 d上述血清指标水平均低于B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优良率、植骨融合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周、术后3个月、12个月、24个月腰腿痛VAS评分、ODI评分均较本组术前降低,JOA评分较本组术前提高(P<0.05),但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节段椎管减压配合横突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或椎间植骨融合术均是治疗多节段LSS合并LDH值得肯定的术式,临床疗效满意,而横突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住院费用低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节段减压 横突间融合内固定 融合 多节段 管狭窄 间盘突出症 融合 应激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路不同术式治疗多节段颈椎病 被引量:3
11
作者 储建军 裴少保 +2 位作者 王涛 李定滨 李键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4年第5期454-457,共4页
目的 探讨长节段椎体次全切钛网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术和椎间盘摘除联合椎体次全切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2月~2011年10月累及≥3个节段的脊髓型颈椎病40例,其中20例采用≥... 目的 探讨长节段椎体次全切钛网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术和椎间盘摘除联合椎体次全切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2月~2011年10月累及≥3个节段的脊髓型颈椎病40例,其中20例采用≥1个椎体次全切除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术(长节段组),20例采用单个椎体次全切除植骨内固定+其他椎间盘单独切除植骨内固定术(分节段组)。结果 长节段组和分节段组手术时间分别为(118.2±23.4)、(102.3±20.4)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82.4±35.8)、(164.1±23.6)ml,住院时间分别为(7.1±3.2)、(5.2±2.8)d。2组除术后6个月与术后12个月JOA评分改善率无统计学差异外(q=0.848,P〉0.05;q=0.854,P〉0.05),其他各时点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2组术前后手术融合节段Cobb角有统计学差异(F=181.80,P=0.000;F=245.36,P=0.000),但术后各时点Cobb角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2个月随访Cobb角丢失率长节段组为(6.5±0.4)%,分节段组为(5.1±0.3)%。2组植骨融合率术后6个月均为100%,长节段组2例术后6个月时融合,余均4个月内融合,分节段组术后4个月植骨均融合。结论 2种方法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均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节段脊髓型颈 间盘切除 体次切除 融合 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俯卧位腰椎间盘术后舌下神经麻痹一例
12
作者 杨哲 黄建成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166-1166,共1页
患者,男,48岁,65kg,172cm,因“L3~5椎间盘突出”在全麻俯卧位下行L3~4、L4~5椎板减压、髓核摘除、植骨内固定术。
关键词 舌下神经麻痹 间盘 俯卧位 内固定 间盘突出 减压 髓核摘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