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相四桥臂电压源高频链逆变器 被引量:26
1
作者 万山明 吴芳 黄声华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47-51,共5页
三相四桥臂高频链逆变器直流输入和交流输出之间采用高频变压器隔离变换,具有体积小、重量轻的优点;同时它还可以给三相不平衡负载供电。研究了一种单向全桥逆变电路,电路由DC/DC和DC/AC两部分构成,功率由直流侧向交流侧单向流动。通过... 三相四桥臂高频链逆变器直流输入和交流输出之间采用高频变压器隔离变换,具有体积小、重量轻的优点;同时它还可以给三相不平衡负载供电。研究了一种单向全桥逆变电路,电路由DC/DC和DC/AC两部分构成,功率由直流侧向交流侧单向流动。通过同步控制,可以实现DC/DC部分的功率管的软开关工作方式。通过空间矢量控制方法,可以提高直流母线电压利用率。采用全数字化控制电路构建了一台1KW样机,给出了样机的参数。文章最后给出了实验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频链变器 三相 桥臂 电压源 DC/DC 全桥逆变电路 变压器隔离 不平衡负载 DC/AC 直流输入 单向流动 同步控制 工作方式 控制方法 空间矢量 母线电压 控制电 全数字化 体积小 重量轻 交流侧 软开关 功率管 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串联型功率解耦型无电解电容PFC电路 被引量:21
2
作者 王立乔 王海旭 +1 位作者 崔舒敏 沈虹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7期5195-5204,共10页
为了去除电解电容,提高变换器寿命,提出一种串联型功率解耦无电解电容功率因数校正(power factor correction,PFC)拓扑,选择单相全桥逆变电路串联在Boost型PFC电路与负载之间作为解耦电路。根据电压补偿与功率解耦的原理,针对该解耦电... 为了去除电解电容,提高变换器寿命,提出一种串联型功率解耦无电解电容功率因数校正(power factor correction,PFC)拓扑,选择单相全桥逆变电路串联在Boost型PFC电路与负载之间作为解耦电路。根据电压补偿与功率解耦的原理,针对该解耦电路提出一种电压补偿开环控制策略,该方法对负载变化不敏感,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且开关器件承受较低电压值,无需电流采样环节,减小了变换器的体积和成本。为了进一步提高电路输入电流质量,提出适用于解耦电路的闭环控制策略,仿真结果表明,闭环控制较电压补偿开环控制策略,可优化输入电流质量,减少谐波污染,但是在成本与复杂程度上高于开环控制策略。最后,对提出的串联型解耦电路拓扑与电压补偿型的开环及闭环控制策略进行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证明了理论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电解电容 Boost型PFC电 功率解耦 单相全桥逆变电路 电压补偿控制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谐振频率法测量高频变压器短路电感参数 被引量:2
3
作者 翟小飞 李鑫航 +2 位作者 刘金利 李配飞 彭之然 《海军工程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3-19,共7页
串联谐振逆变电路中谐振频率与谐振电容和谐振电感具有严格的数学关系,根据该电路在高频变压器短路工况下的谐振频率,可以计算出高频变压器短路电感。基于此,提出了一种根据串联谐振逆变电路中的谐振频率计算高频变压器漏抗,并在线监测... 串联谐振逆变电路中谐振频率与谐振电容和谐振电感具有严格的数学关系,根据该电路在高频变压器短路工况下的谐振频率,可以计算出高频变压器短路电感。基于此,提出了一种根据串联谐振逆变电路中的谐振频率计算高频变压器漏抗,并在线监测高频变压器状态的方法。分析了电路的4种工作模态,给出了高频变压器短路条件下串联谐振电路等效电路模型,并推导了高频变压器短路电感计算公式。试验平台的测试结果表明:采用谐振频率法计算出高频变压器短路电感与专用的仪器测试结果较为接近。同时,将谐振电流整形为方波信号并根据方波实时检测谐振频率,可以作为谐振回路器件尤其是高频变压器出现异常变化的一种状态监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频变压器 电感 串联谐振 谐振频率 单相全桥逆变电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SP的直流高压电源逆变系统的设计 被引量:5
4
作者 蒲永凡 商宏杰 +2 位作者 魏绪波 潘小东 李公平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9,共5页
为了搭建一台小型化、智能化、高效率的直流高压电源,设计以DSP作为控制器的逆变系统。首先在硬件主电路部分采用IGBT搭建了全桥逆变电路,并对RCD限幅钳位型缓冲吸收电路和电源的控制回路进行设计;简单介绍非对称规则采样法产生SPWM的原... 为了搭建一台小型化、智能化、高效率的直流高压电源,设计以DSP作为控制器的逆变系统。首先在硬件主电路部分采用IGBT搭建了全桥逆变电路,并对RCD限幅钳位型缓冲吸收电路和电源的控制回路进行设计;简单介绍非对称规则采样法产生SPWM的原理,详细分析单极性SPWM在逆变电路中的工作过程;重点介绍SPWM在DSP中的产生方法和程序设计,并根据程序设计流程在CCS中编写了相应程序,实现了频率为20 kHz的SPWM输出。经实验表明整个系统能够稳定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高压电源 DSP 全桥逆变电路 控制回 RCD SPW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E类大功率高频逆变器研究与实现 被引量:3
5
作者 张影 田泽朋 +1 位作者 王高锋 刘平 《电测与仪表》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09-113,120,共6页
提出了一种用于大功率高频感应加热的DE类软开关全桥逆变器,以此减小IGBT的高频开关损耗提高IGBT的工作频率。文章对DE类全桥逆变电路进行分析,并将电路分为四个状态,分别对每个状态电路和波形进行分析。全桥逆变工作在20 k W、6 0k Hz... 提出了一种用于大功率高频感应加热的DE类软开关全桥逆变器,以此减小IGBT的高频开关损耗提高IGBT的工作频率。文章对DE类全桥逆变电路进行分析,并将电路分为四个状态,分别对每个状态电路和波形进行分析。全桥逆变工作在20 k W、6 0k Hz串联谐振状态下,实验结果证明DE类软开关能实现提高IGBT的工作频率,并将开关损耗控制在合适的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类软开关 全桥逆变电路 IGB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脉冲涡流热成像的激励电源特性研究 被引量:14
6
作者 唐波 方旭 +1 位作者 侯德鑫 叶树亮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08-215,共8页
激励电源性能直接影响脉冲涡流热成像的信号特性提取、检测灵敏度和缺陷检出率,针对常规水冷铜管式感应加热电源存在电磁耦合效率低、加热均匀性差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含U型磁轭探头的新型脉冲激励电源。基于脉冲涡流热成像检测理论和电... 激励电源性能直接影响脉冲涡流热成像的信号特性提取、检测灵敏度和缺陷检出率,针对常规水冷铜管式感应加热电源存在电磁耦合效率低、加热均匀性差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含U型磁轭探头的新型脉冲激励电源。基于脉冲涡流热成像检测理论和电磁热耦合方程,提出了一种将激励线圈缠绕在U型磁轭上的探头结构,进一步分析了加热时间对试样裂纹区域温度场的影响;给出了脉冲激励电源整体系统方案,通过对电压源型全桥逆变电路换流过程进行分析,为合理设置IGBT开通、关断控制信号提供参考;为实现快速搜索负载谐振频率并实时跟踪谐振频率,提出了一种改进型全数字定角频率跟踪技术,并详细阐述了该技术的实现过程;对研制的脉冲激励电源性能进行测试以验证理论分析的正确性,并将其应用于脉冲涡流热成像金属表面裂纹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涡流热成像 激励电源 U型磁轭探头 全桥逆变电路 频率跟踪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sPIC的船用航行灯恒流源设计 被引量:1
7
作者 秦俊峰 白洪芬 +1 位作者 范宏伟 李凯 《中国航海》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2-15,53,共5页
船舶电网电流发生波动会严重影响航行灯等白炽灯的使用寿命,需使用恒流源维持其电流恒定。对此,设计一种基于dsPIC30f4011单片机控制的压控交流恒流源,采用双极性脉宽调制。逆变电路为单相全桥逆变电路,采样输出电流反馈,PI调节器输出... 船舶电网电流发生波动会严重影响航行灯等白炽灯的使用寿命,需使用恒流源维持其电流恒定。对此,设计一种基于dsPIC30f4011单片机控制的压控交流恒流源,采用双极性脉宽调制。逆变电路为单相全桥逆变电路,采样输出电流反馈,PI调节器输出改变逆变电路的调制比,达到改变逆变输出电压,进而控制输出电流的目的。经试验验证,所设计的恒流源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用航行灯 恒流源 单相全桥逆变电路 DSPI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道机器人无线能量发射系统优化设计 被引量:7
8
作者 李达伟 姜萍萍 +1 位作者 柯全 颜国正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031-1037,共7页
为了提高肠道机器人无线能量发射系统性能,对能量发射系统进行了理论建模及优化设计.基于UCC3895芯片移相控制的全桥串联谐振电路设计了适用于大尺寸发射线圈、大驱动电流条件的无线能量发射电路,以达到工作稳定及频率和功率可调节的目... 为了提高肠道机器人无线能量发射系统性能,对能量发射系统进行了理论建模及优化设计.基于UCC3895芯片移相控制的全桥串联谐振电路设计了适用于大尺寸发射线圈、大驱动电流条件的无线能量发射电路,以达到工作稳定及频率和功率可调节的目的;建立了发射线圈交流电阻、自感及寄生电容参数的数值计算模型;使用单股利兹线绕制直径为69cm的单层发射线圈,并根据线圈解析模型,通过线圈匝数的可行域分析确定了发射线圈结构参数.结果表明,在工作频率为218kHz时,所设计的能量发射系统的传输功率最大可达650mW,传输效率为3.60%,能够满足肠道机器人的功率需求,从而提高了系统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机器人 无线能量传输 发射线圈 全桥逆变电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