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表示概数的“多”和“来”的全方位考察 被引量:14
1
作者 杨德峰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10-16,共7页
“多”和“来”都能用来表示概数,前者表示比前面的数词所表示的数目大,后者表示接近于前面的数词所表示的数目,可能略多,也可能略少。虽然“多”和“来”有共同的义域,但它们分布的情况并不完全一样,即不是完全对应的。例如,我们可以... “多”和“来”都能用来表示概数,前者表示比前面的数词所表示的数目大,后者表示接近于前面的数词所表示的数目,可能略多,也可能略少。虽然“多”和“来”有共同的义域,但它们分布的情况并不完全一样,即不是完全对应的。例如,我们可以说“三十多斤”“三十来斤”,但是我们可以说“一斤多苹果”,而不能说“一斤来苹果”。搞清楚什么情况下可以用“多”,什么情况下可以用“来”,不仅有利于认识汉语的语法现象,同时,也有利于我们的汉语教学工作。 关于“多”和“来”的分布情况,吕叔湘先生早在1957年就撰文作了专门研究,以后,朱德熙先生的《语法讲义》、刘月华先生的《实用现代汉语语法》、吕叔湘先生主编的《现代汉语八百词》等也都作了不同程度的论述,其中吕叔湘先生的论述最为详细。吕先生在《数量词后的来、多、半》一文中,把“多”和“来”的分布情况归纳为以下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 “来” 量词 数词 全方位考察 概数 度量单位 名词 吕叔湘 公制单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宏观研究与微观考辨相结合的典范──《屈骚探幽》述论
2
作者 徐正英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17-21,共5页
《屈骚探幽》是赵逵夫先生十几年来呕心屈赋研究的一部代表性成果。如果说他的《屈原与他的时代》一书主要是从文献学角度对屈原的世系、行踪、思想、主张、创作、交游及当时的政治、军事、外交、文化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作了全方位考察的... 《屈骚探幽》是赵逵夫先生十几年来呕心屈赋研究的一部代表性成果。如果说他的《屈原与他的时代》一书主要是从文献学角度对屈原的世系、行踪、思想、主张、创作、交游及当时的政治、军事、外交、文化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作了全方位考察的话,那么,《屈骚探幽》则主要是从文艺学、美学、阐释学的角度对屈原的代表作《离骚》作了立体式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骚 全方位考察 立体式探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