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天目山千亩田泥炭腐殖化度记录的中全新世气候变化 被引量:22
1
作者 尹茜 朱诚 +5 位作者 马春梅 王富葆 赵志平 郑朝贵 黄林燕 田晓四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17-122,共6页
以^14C测年为基础,构建了天日山千亩田地区泥炭沼泽剖面年龄深度模式曲线,通过该区的腐殖化度与烧失量分析研究,发现两者呈现出很好的相关性,共同记录了谊地区4200aBP以来的气候变化,可划分出3个主要阶段:早期(4135±40~320... 以^14C测年为基础,构建了天日山千亩田地区泥炭沼泽剖面年龄深度模式曲线,通过该区的腐殖化度与烧失量分析研究,发现两者呈现出很好的相关性,共同记录了谊地区4200aBP以来的气候变化,可划分出3个主要阶段:早期(4135±40~3200aBP)泥炭腐殖化度偏低,指示气候湿热;中期(3200~630aBP)泥炭腐殖化度偏高,指示气候温凉偏干;晚期(630aBP以来),泥炭腐殖化度偏低,气候温凉湿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炭 腐殖化度 烧失量 全新世气候变化 天目山千亩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根据挪威冰湖沉积层序重建新冰期期次和全新世气候变化
2
作者 J.A.Matthews 刘健(译) 李国胜(校) 《海洋地质动态》 1993年第9期9-11,共3页
冰川变化是研究近代气候变化最重要的代用资料之一。然而,在过去几个世纪里,相对较大规模的冰川前进已将其大部分时期证据侵蚀掉。本文提出一种利用连续的冰湖沉积层序来重建全新世冰川和气候变化记录的新方法。对挪威南部四个冰湖的研... 冰川变化是研究近代气候变化最重要的代用资料之一。然而,在过去几个世纪里,相对较大规模的冰川前进已将其大部分时期证据侵蚀掉。本文提出一种利用连续的冰湖沉积层序来重建全新世冰川和气候变化记录的新方法。对挪威南部四个冰湖的研究结果表明,全新世时期低海拔的小型冰川比高海拔冰川的形成时间晚,发育期次也少。新冰期的这种不同时期特征揭示了冰川对气候的不同反应,它是重建以"小冰期"(大约公元1600—1900年)为极盛标志的中晚全新世气候变化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川平衡线 冰川作用 全新世气候变化 沉积层序 新冰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量元素记录的毛乌素沙漠全新世气候波动——以萨拉乌苏流域DGS1层段为例 被引量:15
3
作者 牛东风 李保生 +4 位作者 王丰年 陈琼 舒培仙 温小浩 陈敏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35-743,共9页
选取毛乌素沙漠东南缘萨拉乌苏河流域具有代表性的滴哨沟湾剖面全新统(DGSl层段),结合微量元素与测年分析结果,探讨了该地全新世千年尺度的气候波动。结果表明,P、V、Cu、Zn、Sr、Ni、As、Cr、Pb属于易迁移一较稳定元素,其含量在... 选取毛乌素沙漠东南缘萨拉乌苏河流域具有代表性的滴哨沟湾剖面全新统(DGSl层段),结合微量元素与测年分析结果,探讨了该地全新世千年尺度的气候波动。结果表明,P、V、Cu、Zn、Sr、Ni、As、Cr、Pb属于易迁移一较稳定元素,其含量在沉积相中主要呈现为古土壤〈沙丘砂〈湖沼相,Co、Rb、Nb、Ba、C1、Zr属于稳定一惰性元素,主要呈现为古土壤〉沙丘砂〉湖沼相,说明沙丘砂是冬季风主导下的沉积,古土壤和湖沼相是夏季风主导下的沉积。以Rb和Sr两种元素在垂向上峰谷交替的变化特征为依据,将DGSl记录的全新世气候分为升温期(11000-10130aB.P.)、大暖期(10130-6590aB.P.)、降温期(6590-3760aB.P.)和寒冷期(3760-0aB.P.)四个阶段,这与国内外的相关研究结果一致,表明萨拉乌苏河流域全新世的气候变化是全球环境变化影响下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乌素沙漠 滴哨沟湾剖面DGS1层段 微量元素 全新世气候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全新世气候变迁相位差与亚洲季风及西风带的联系 被引量:5
4
作者 吴永红 郑祥民 周立旻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7-32,共6页
不同区域由于其主导气候影响因素的差异而表现出不同的全新世气候变化特征,对这些机制的研究,可以很好地理解各种自然要素的发展变化过程、气候影响机制及相互耦合关系。通过中国不同区域全新世气候变化研究成果的对比分析,发现黄土高... 不同区域由于其主导气候影响因素的差异而表现出不同的全新世气候变化特征,对这些机制的研究,可以很好地理解各种自然要素的发展变化过程、气候影响机制及相互耦合关系。通过中国不同区域全新世气候变化研究成果的对比分析,发现黄土高原区与西北干旱区全新世期间气候特征主要表现为干冷的早全新世、暖湿的中全新世、气候恶化的晚全新世,而西南季风区与东部季风区全新世期间表现出两次季风加强阶段,但西南季风要比东南季风加强提前约3~4ka。该文认为黄土高原区与西北干旱区可能受同一气候系统制约,从而表现出类似的气候变化特征。西南季风区与东部季风区全新世气候变化特征有很好的对比性,可能是由于亚洲西南季风与东南季风在全新世的推进与退缩共同受到行星风带南北移动的影响,使其气候表现出类似的变化特征,但由于海洋巨大的热容导致东南季风的加强延后,从而导致西南季风区与东南季风区全新世的气候变化具有不同步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新世气候变化 东亚季风 西风带 对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阿尔泰山区泥炭地分布及不同泥炭累积过程对比分析
5
作者 武政 张彦 +5 位作者 杨平 徐福军 布勒马斯·三台 叶勒波拉提·托流汉 钱磊 马学慧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225-2233,共9页
本文通过现场调查和实验分析,介绍了新疆阿尔泰山区泥炭地分布、类型及泥炭性状特征,对比山区内不同泥炭地的泥炭累积过程差异及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新疆阿尔泰山泥炭地主要分布在海拔1700~2500 m的山间洼地,以草本和草本-泥炭藓沼... 本文通过现场调查和实验分析,介绍了新疆阿尔泰山区泥炭地分布、类型及泥炭性状特征,对比山区内不同泥炭地的泥炭累积过程差异及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新疆阿尔泰山泥炭地主要分布在海拔1700~2500 m的山间洼地,以草本和草本-泥炭藓沼泽为主。受地形和局地气候影响,泥炭地呈现出西北多且泥炭层厚、东南少而泥炭层浅的分布特征,东南部泥炭含水率和有机质含量远低于西北部。山区泥炭主要形成于早全新世时期,不同泥炭地的形成时间、泥炭累积速率和碳、氮含量变化存在差异。季节性冻土区铁力沙汗泥炭发育于约10000 cal a B.P.,而多年冻土区哈拉萨孜泥炭形成的起始时间约为14000 cal a B.P.。铁力沙汗泥炭累积速率表现为在泥炭起始发育时期较高,中全新世时期降低,晚全新世时期又上升的变化趋势,而哈拉萨孜呈现整体持续下降的变化趋势。铁力沙汗泥炭在中全新世时期的碳、氮含量明显高于其他时期,而哈拉萨孜泥炭碳、氮含量变化趋势整体较为平缓,仅在晚全新世时期变化显著。研究发现,除区域气候变化外,地质构造、水文条件以及植被变化过程等局地环境因素,也是影响山区泥炭累积和发育过程的主要因素。因此,在选用泥炭样本重建区域古气候时,要加强局地环境变化对区域气候重建过程的影响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阿尔泰山 泥炭地分布 泥炭性状 泥炭累积过程 全新世气候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