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户内变电站楼面电气设备抗震设计方法 被引量:10
1
作者 谢强 边晓旭 徐俊鑫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155-2163,共9页
全户内变电站作为电力系统的关键节点,其楼面布置的电气设备在地震作用下保持良好的抗震性能至关重要。该文对4座全户内变电站主控楼及楼面电气设备进行了精细化的有限元建模,分别进行了动力特性分析和100组地震动输入下的时程响应分析... 全户内变电站作为电力系统的关键节点,其楼面布置的电气设备在地震作用下保持良好的抗震性能至关重要。该文对4座全户内变电站主控楼及楼面电气设备进行了精细化的有限元建模,分别进行了动力特性分析和100组地震动输入下的时程响应分析,采用数理统计和线性拟合的方式得到了适用于全户内变电站的楼面设计反应谱。研究结果表明:主控楼结构2层楼面峰值加速度放大系数平均值为1.35,屋面峰值加速度放大系数平均值为2.47;当楼面电气设备基本周期与主控楼结构基本周期比值在0.9~1.1区间时,平均楼面谱加速度放大系数达峰值4.80;楼面设计反应谱与电气设备的重要性类别、楼层位置、阻尼比和主控楼结构扭转效应4个主要影响因素有关。建议对全户内变电站楼面电气设备进行抗震设计时采用该文推荐的楼面反应谱抗震设计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户内变电站 电气设备 地震响应 放大系数 楼面反应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10 kV全户内智能变电站接地网优化设计 被引量:12
2
作者 王平 贾立莉 +2 位作者 李守学 李抗 律方成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2-48,共7页
全户内智能变电站占地面积小,入地短路电流高,虽然城区土壤电阻率相对较低,但接地电阻和地电位升仍难以降低。以某110 kV全户内变电站土壤模型为例,对新一代智能变电站典型设计方案110-A2-X1的接地网进行优化设计。优化设计时,通过分析... 全户内智能变电站占地面积小,入地短路电流高,虽然城区土壤电阻率相对较低,但接地电阻和地电位升仍难以降低。以某110 kV全户内变电站土壤模型为例,对新一代智能变电站典型设计方案110-A2-X1的接地网进行优化设计。优化设计时,通过分析设计规范对接地参数的要求,适当放宽接地网地电位升高的限值;基于CDEGS接地分析软件,分析不同面积和网孔尺寸的双层地网的降阻效果,以及不同数量和长度深井接地极的降阻效果,并对应用了双层地网和深井接地极的优化方案进行安全性评估和经济性比较。结果表明,与双层地网相比,接地深井虽然成本较高,但降阻效果良好,对于无人值守的110 kV全户内智能变电站,选取6口55 m的接地深井的降阻方式形成其接地网优化方案可满足各项安全性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户内智能变电站 双层接地网 接地参数 接地深井 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330kV全户内式变电站结构地震反应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李天天 张俊发 +1 位作者 陶磊 李睿 《西安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27-133,124,共7页
全户内式变电站具有节约用地、外形美观等优点,但囿于电气布置工艺要求,使结构规则性不易满足。目前该类结构工程实例极少,缺乏实震检验,且相关研究尚不充分。本文以某拟建330kV全户内式变电站结构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动力特性及地震反... 全户内式变电站具有节约用地、外形美观等优点,但囿于电气布置工艺要求,使结构规则性不易满足。目前该类结构工程实例极少,缺乏实震检验,且相关研究尚不充分。本文以某拟建330kV全户内式变电站结构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动力特性及地震反应分析,得到了结构在多遇和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反应,总结了结构的地震反应特点,评估了其抗震性能,并明确了抗震薄弱部位及破坏机理。结果表明,多遇地震下,结构层间位移角满足规范要求,但过大的楼面加速度恶化了其上设备的运行环境;罕遇地震下,结构整体或主变压器所在局部发生倒塌破坏,难以抵御罕遇水准的地震作用。建议采用隔减震技术,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及设备的安全储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户内变电站 不规则结构 非线性时程分析 抗震性能 隔减震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