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反射式数字全息显微术对细胞的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钱晓凡 董可平 +1 位作者 张磊 张永安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1318-1321,共4页
根据全息理论和光的衍射理论,理论分析了数字全息显微术原理,并依据四步相移和最小二乘相位展开技术,研究了重构细胞相位的方法.设计了用球面光波作为参考光的反射式数字全息显微光路,通过反射式数字全息显微术的方法分析研究了新鲜洋... 根据全息理论和光的衍射理论,理论分析了数字全息显微术原理,并依据四步相移和最小二乘相位展开技术,研究了重构细胞相位的方法.设计了用球面光波作为参考光的反射式数字全息显微光路,通过反射式数字全息显微术的方法分析研究了新鲜洋葱表皮细胞的形貌结构.实验以新鲜洋葱表皮细胞为样本,完成了实验检测和相位重构,得到了细胞的相位和三维信息.分析表明,系统理论分辨率应达到0.8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光学 反射式数字全息显微术 球面参考光 相位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全息显微术的记录及重建实验研究
2
作者 莫晓丽 谢敬辉 +1 位作者 张浩 张博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902-905,共4页
对数字全息显微术原理、数字全息图的记录和重建算法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构建了基于Mach-Zender干涉仪的离轴全息图记录光路,以分辨率板为目标进行了数字离轴全息显微图的采集,数字信号后处理以及振幅、位相分布的数值重建.研究... 对数字全息显微术原理、数字全息图的记录和重建算法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构建了基于Mach-Zender干涉仪的离轴全息图记录光路,以分辨率板为目标进行了数字离轴全息显微图的采集,数字信号后处理以及振幅、位相分布的数值重建.研究了基于菲涅耳衍射的数字重建算法,解决了数字参考光模拟,消除零级衍射和孪生像干扰及确定重建参数等问题,得到的再现像清晰.研究表明,该技术可用于微观物体的位相分布测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全息显微术 菲涅耳衍射 数字再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字全息显微术的登革病毒感染C6/36细胞的3D形态学 被引量:1
3
作者 余健海 刘旭玲 +5 位作者 刘雨菁 何晓恩 惠媛 张宝 朱利 赵卫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01-307,共7页
目的应用一种基于数字全息显微术的活细胞成像技术,监测登革病毒(DENV)感染C6/36细胞过程中3D形态学变化,分析病毒吸附和释放触发的系列细胞形态改变方向及强度,通过不同血清型间变化差异为深入研究相关感染机制提供线索。方法 6孔板中... 目的应用一种基于数字全息显微术的活细胞成像技术,监测登革病毒(DENV)感染C6/36细胞过程中3D形态学变化,分析病毒吸附和释放触发的系列细胞形态改变方向及强度,通过不同血清型间变化差异为深入研究相关感染机制提供线索。方法 6孔板中接种不同密度的C6/36细胞,以确定全息细胞成像仪下最佳成像密度;随后由28℃常规培养调节为37℃病毒培养条件,以分析培养环境改变对细胞状态的影响;4个血清型DENV感染C6/36细胞,在孵育2 h和培养24 h期间分别设计5个观察点;借助Holo Monitor M4全息细胞成像及分析系统记录相应三维全息图及相关形态学参数并应用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4×10~5接种量下,C6/36细胞全息图显示单个细胞三维形态表现统一,细胞面积、厚度和体积离散程度均最小(P<0.05),确定其为最佳成像密度;转移至37℃、5%CO_2培养24 h后细胞厚度、面积和体积改变无显著性差异(P>0.05);孵育和培养期间4个血清型DENV组细胞面积和体积增大表现一致,但孵育期间DENV1-4均表现细胞厚度减小不同,培养期间DENV1、2细胞厚度减小而DENV3、4出现截然相反的厚度增大现象。同时,不同血清型间变化趋势及程度具有各自特异性。结论成功运用此技术实时监测登革病毒感染形态学变化过程;不同时期4个血清型间特异性细胞病变现象存在差异,对登革病毒感染机制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登革病毒 数字全息显微术 3D形态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频谱分值差动的数字全息显微自聚焦技术
4
作者 单明广 李倩雯 +2 位作者 刘磊 于蕾 钟志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50-56,共7页
传统数字全息显微自聚焦技术通过判定关键函数的峰值或谷值确定焦平面,但其峰/谷值附近的灵敏度较低,增加了确定最佳聚焦位置的难度。该文提出了一种频谱分值差动的数字全息显微自聚焦方法,该方法首先将两个虚拟探测器以同等距离分别放... 传统数字全息显微自聚焦技术通过判定关键函数的峰值或谷值确定焦平面,但其峰/谷值附近的灵敏度较低,增加了确定最佳聚焦位置的难度。该文提出了一种频谱分值差动的数字全息显微自聚焦方法,该方法首先将两个虚拟探测器以同等距离分别放置在真实探测器两侧,接着利用频谱分值函数分别得到两条普通聚焦曲线和一条频谱分值差动(DSS)曲线,最后通过搜索DSS曲线的过零点自动识别焦平面。该文以USAF相位板、海拉细胞和血液涂片为实验样本以验证所提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与传统方法相比,该方法具有良好的适用性和计算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全息显微术 自动聚焦 虚拟差分技 频谱分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全息相衬干涉显微术研究EDTA对KDP晶体生长习性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赵朋 夏海瑞 +2 位作者 孙大亮 卢贵武 郑文强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31-34,共4页
利用全息相衬干涉显微术 (HPCIM)研究了EDTA对KDP晶体 (10 0 )柱面和 (10 1)锥面生长习性的影响。通过界面边界层宽度的变化 ,可以直观地观测到在溶液中添加少量的EDTA后 ,促使KDP晶体沿柱面和锥面的生长 ,特别是对柱面的影响更为显著 ... 利用全息相衬干涉显微术 (HPCIM)研究了EDTA对KDP晶体 (10 0 )柱面和 (10 1)锥面生长习性的影响。通过界面边界层宽度的变化 ,可以直观地观测到在溶液中添加少量的EDTA后 ,促使KDP晶体沿柱面和锥面的生长 ,特别是对柱面的影响更为显著 ,并对此作了解释。最佳的EDTA浓度范围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息相衬干涉 EDTA KDP晶体 晶体生长习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全息光学元件作为分束器的非相干显微全息术
6
作者 王义槐 《激光杂志》 CAS 1985年第5期279-280,共2页
在全息显微术中,有两种方法是值得探讨的:一种是用光学系统首先产生一个放大像,另一种是先记录显微物体的全息图,然后再进行放大重现。本文介绍第一种方法,它与目前显微术的区别在于:在光路中使用了合适的光学元件作为分束器,让... 在全息显微术中,有两种方法是值得探讨的:一种是用光学系统首先产生一个放大像,另一种是先记录显微物体的全息图,然后再进行放大重现。本文介绍第一种方法,它与目前显微术的区别在于:在光路中使用了合适的光学元件作为分束器,让参考光束通过显微镜光学元件从输入面传输到输出面,避免了由于振动带来的不利影响、并且还可使用特殊的非相干多色光(时间相干长度约6μm)记录全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息光学元件 全息显微术 全息 非相干 分束器 时间相干长度 光学系统 不利影响 全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全息显微再现算法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李慧娟 王文宁 +1 位作者 刘智新 宁镭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28-631,共4页
设计一种数字全息显微的实验记录光路,介绍一种数字全息图像重建的算法。这种方法只需一幅数字全息图就可得到微小物体的再现像,它使数字全息显微实现实时再现成为可能。
关键词 数字全息 全息显微术 FOURIER变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全息术用于光学元件表面缺陷形貌测量 被引量:25
8
作者 陈竹 姜宏振 +1 位作者 刘旭 陈波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76-583,共8页
利用像面数字全息显微术对光学元件表面缺陷的三维形貌测量进行了理论及实验研究。设计并搭建了相应光路系统记录全息图,采用角谱算法数值重建物光场,通过相位修正消除了系统误差引入的波前畸变,获得了经过待测光学元件表面缺陷调制的... 利用像面数字全息显微术对光学元件表面缺陷的三维形貌测量进行了理论及实验研究。设计并搭建了相应光路系统记录全息图,采用角谱算法数值重建物光场,通过相位修正消除了系统误差引入的波前畸变,获得了经过待测光学元件表面缺陷调制的物光相位分布,并根据建立的相位分布与表面缺陷面形的关系模型计算得到缺陷三维形貌。实验以多个划痕和麻点等常见表面缺陷作为测量对象,分别获得了它们的三维形貌,以其中一条实际宽度为35μm、深度为270nm的划痕为例,测量得到该划痕的宽度为35.21μm,平均深度为267.6nm,与真实值相比,横向测量误差为0.6%,纵向测量误差为0.9%。实验结果证实该测量方法是有效、可靠的,能够准确测量光学元件表面缺陷的三维形貌,因而有助于判断光学元件损伤程度以及分析缺陷对系统波前的影响,对保障高功率激光装置的安全正常运行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全息显微术 三维形貌测量 光学元件 表面缺陷 相位修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息照相术及其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陈勇 刘东辉 《塔里木农垦大学学报》 2004年第3期29-31,共3页
关键词 全息照相技 麦克斯韦理论 成像原理 全息显微术 全息干涉计量 全息摄影 全息模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水甲酸锂单晶生长和(110)面边界层的全息研究
10
作者 苏静 于锡玲 +3 位作者 殷绍唐 孙大亮 程秀凤 王坤鹏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20-124,共5页
本文合成一水甲酸锂原料 ,选择适宜生长条件 ,用水溶液法培育出完美一水甲酸锂单晶 (LFM)。利用全息相衬干涉显微术对 (110 )面边界层特性进行实时观测和研究。实验表明 ,在自然对流情况下 ,边界层内折射率梯度分布函数Δn(x)和浓度分... 本文合成一水甲酸锂原料 ,选择适宜生长条件 ,用水溶液法培育出完美一水甲酸锂单晶 (LFM)。利用全息相衬干涉显微术对 (110 )面边界层特性进行实时观测和研究。实验表明 ,在自然对流情况下 ,边界层内折射率梯度分布函数Δn(x)和浓度分布函数Cx(x)为指数形式 ;另外 ,体过饱和度与晶面过饱和度之间呈指数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水甲酸锂 单晶生长 边界层 全息显微术 界面过饱和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性隧道结的双势垒层的全息相位图
11
作者 王勇 王凤莲 +2 位作者 张泽 曾中明 韩秀峰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4期352-352,共1页
关键词 全息显微术 势垒层 相位图 磁性隧道结 相位变化 电子波 相位信息 电场分布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息干涉法对气液流动浓度边界层的实验观测
12
作者 杨祖杰 郭莹 +2 位作者 袁希钢 曾爱武 余国琮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548-552,共5页
Laser holographic interferometer system was used to visualize the concentration profiles within the vicinity of the gas-liquid interface under the co-current flowing conditions of gas/liquid two fluids.Interferograms ... Laser holographic interferometer system was used to visualize the concentration profiles within the vicinity of the gas-liquid interface under the co-current flowing conditions of gas/liquid two fluids.Interferograms on different experimental conditions were obtained,and the concentration profiles as well as the thickness of the concentration boundary layer were calculated.Finally the influence of the Reynolds number of the liquid phase on the boundary layer thickness was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息干涉 浓度分布 浓度边界层厚度 气液传质 干涉条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