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弓置换术后患者气管重插管的危险因素分析
1
作者 高树联 钟灵秀 +3 位作者 宋亚敏 林丽霞 庄森培 陶建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1681-1686,共6页
目的 分析全弓置换术后患者发生气管重插管的危险因素,为预防全弓置换术后患者气管重插管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选取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6月31日在广东省人民医院心脏外科进行全主动脉弓置换术患者,共纳入162例患者。按是否发生气管重插... 目的 分析全弓置换术后患者发生气管重插管的危险因素,为预防全弓置换术后患者气管重插管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选取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6月31日在广东省人民医院心脏外科进行全主动脉弓置换术患者,共纳入162例患者。按是否发生气管重插管分为重插管组(n=27)和对照组(n=135),通过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 162例患者中发生气管重插管为27例(16.7%),与对照组相比,重插管组ICU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显著提高(P <0.001),单因素分析中年龄、肾小球滤过率、糖尿病、首次呼吸机使用时间、肺部感染、肝功能不全、低氧血症、谵妄、脑血管意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069,P=0.038)、肺部感染(OR=5.227,P=0.047)、谵妄(OR=7.079,P=0.011)、首次呼吸机使用时间(OR=1.006,P=0.001)是全弓置换术后患者气管重插管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回归方程:[Logit(P)=-8.885+0.066×年龄+1.654×肺部感染+1.957×谵妄+0.006×首次呼吸机使用时间],该模型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31(95%CI:0.884~0.979),P <0.001;Hosmer-Lemeshow检验结果提示模型精准度较高(χ^(2)=4.76,P=0.782)。结论 年龄、肺部感染、谵妄、首次呼吸机使用时间是全弓置换术后患者气管重插管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工作要综合防止各种危险因素,以期降低全弓置换术后患者气管重插管的发生率,缩短ICU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提高术后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弓置换 气管重插管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剂量乌司他丁对A型主动脉夹层全弓置换患者的脏器保护作用 被引量:11
2
作者 王显悦 董文鹏 +5 位作者 童光 毕生辉 张本 陆华 王晓武 张卫达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085-1089,共5页
目的观察大剂量乌司他丁对A型主动脉夹层全弓置换术患者的脏器保护作用。方法分析2014年9月~2016年3月于我中心收治拟行全弓置换术治疗的66例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将围术期使用大剂量乌司他丁的36例患者设置为乌司他丁(UTI)组,未使用乌司... 目的观察大剂量乌司他丁对A型主动脉夹层全弓置换术患者的脏器保护作用。方法分析2014年9月~2016年3月于我中心收治拟行全弓置换术治疗的66例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将围术期使用大剂量乌司他丁的36例患者设置为乌司他丁(UTI)组,未使用乌司他丁的30例患者设置为对照(CTL)组。UTI组入院至术后3 d使用乌司他丁300 000 U静脉滴入,每8 h/次,手术中体外循环每2 h使用乌司他丁300 000 U。观察UTI组和CTL组手术中情况:包括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选择性顺行脑灌注(ACP)时间、心脏停搏时间、最低直肠温度,以及双侧选择性顺行脑灌注(BACP)、单侧选择性顺行脑灌注(UACP)例数;两组患者术后第1、3、5天血液指标:包括UTI组和CTL组患者动脉血乳酸、肌酐、尿素氮、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氧合指数以及S-100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两组患者术后临床指标包括再次开胸止血、ICU时间、长期机械通气、术后肾功能不全血滤治疗例数、气管切开、肺部感染、永久性神经功能缺损(PND)和一过性神经功能缺损(TND)例数,院内死亡例数。结果 UTI组和CTL组患者在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心脏停搏时间、ACP时间、BACP和UACP方式选择、术中最低直肠温度上无明显差异(P>0.05)。与CTL组比较,UTI组术后第1天血乳酸较低,第1、3、5天氧合指数较高,第1天S-100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较低(P<0.05);UTI组和CTL组患者肌酐,尿素氮,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无明显差异。两组患者再次开胸止血、术后肾功能不全血滤治疗例数、气管切开、PND和TND例数,院内死亡例数无明显差异。与CTL组比较,UTI组患者ICU滞留时间较短,长期机械通气、肺部感染例数较少(P<0.05)。结论大剂量乌司他丁对A型主动脉夹层行全弓置换术患者肺脏保护作用明显,有临床意义,并能降低脑损伤特异指标表达,但脑保护作用是否具有临床意义尚不明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全弓置换 乌司他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动脉全弓置换加支架象鼻手术7例的护理配合 被引量:3
3
作者 刘晓睿 梁爱琼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8期3440-3442,共3页
目的:探讨主动脉全弓置换加支架象鼻手术治疗Ⅰ型主动脉夹层的护理配合。方法:选择我科2007年6月至2010年1月收治的DeBakeyⅠ型主动脉夹层患者7例,均成功实施全弓置换加支架象鼻手术,对其手术的护理配合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全组7例患者... 目的:探讨主动脉全弓置换加支架象鼻手术治疗Ⅰ型主动脉夹层的护理配合。方法:选择我科2007年6月至2010年1月收治的DeBakeyⅠ型主动脉夹层患者7例,均成功实施全弓置换加支架象鼻手术,对其手术的护理配合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全组7例患者均手术成功,出院后随访2~27个月,患者均生存良好。结论:加强Ⅰ型主动脉夹层的手术配合,可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手术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 夹层 全弓置换 支架象鼻手术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动脉全弓置换加象鼻支架术后并发高钠血症的护理 被引量:4
4
作者 夏俊 《护理学杂志》 2011年第22期30-31,共2页
对14例主动脉全弓置换加象鼻支架术后并发高钠血症患者,补液避免输入含钠液体,监测胶体渗透压及血糖变化,纠正高血糖及高胶体渗透压,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结果 13例患者血钠恢复正常,1例并发急性肾功能不全于术后第12天死亡。提出针对主... 对14例主动脉全弓置换加象鼻支架术后并发高钠血症患者,补液避免输入含钠液体,监测胶体渗透压及血糖变化,纠正高血糖及高胶体渗透压,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结果 13例患者血钠恢复正常,1例并发急性肾功能不全于术后第12天死亡。提出针对主动脉弓置换加象鼻支架术后的特点严密观察血钠变化,采取针对性防护措施,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是其护理要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De BakeyI型 主动脉全弓置换 象鼻支架术 高钠血症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弓置换术后行肾脏替代治疗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预测 被引量:4
5
作者 吴路加 童光 +3 位作者 罗林 马涛 王晓武 张卫达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37-241,共5页
目的识别全弓置换术后行肾脏替代治疗(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RRT)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心脏外科中心2007年3月至2017年3月诊断为Ⅰ型主动脉夹层并行全弓置换的患者258例[男性215例,女性43例,年龄(47.78... 目的识别全弓置换术后行肾脏替代治疗(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RRT)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心脏外科中心2007年3月至2017年3月诊断为Ⅰ型主动脉夹层并行全弓置换的患者258例[男性215例,女性43例,年龄(47.78±8.81)岁]。术后肾功能损伤严重需行RRT 46例为RRT组,未行RRT者纳入非RRT组(n=212),回顾围手术期数据,采用单因素分析得出危险因素并纳入Logistic回归明确独立危险因素,并根据ROC曲线下面积对所得危险因素预测的准确性进行判断。结果 RRT组与非RRT组单因素分析可得术前脓毒血症、双侧肾动脉累及、术前血清肌酐、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术中红细胞输注量>10 U为全弓置换术后RRT的危险因素,而经Logistic回归分析进一步明确术前血清肌酐(OR:1.018;95%CI:1.008~1.027;P<0.001),手术时间(OR:1.034;95%CI:1.005~1.064;P=0.020)以及术中红细胞输注>10 U(OR:3.426;95%CI:1.573~7.458;P=0.002)为术后RRT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得出,综合3项危险因素所得的曲线下面积为0.839,95%CI:0.786~0.892,P<0.001。结论术前肌酐水平、手术时间以及术中红细胞输注量为全弓置换术后RRT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弓置换 肾脏替代治疗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在Ⅰ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全弓置换手术后的镇静效果评估 被引量:4
6
作者 吴路加 童光 +3 位作者 罗林 马涛 王晓武 张卫达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75-379,共5页
目的:评估右美托咪定在I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全弓置换手术后的镇静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心脏外科中心2007年至2016年期间主动脉夹层弓部受累并行全弓置换术的患者237例,其中男199例(84.0%),平均年龄(48.79±12.65... 目的:评估右美托咪定在I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全弓置换手术后的镇静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心脏外科中心2007年至2016年期间主动脉夹层弓部受累并行全弓置换术的患者237例,其中男199例(84.0%),平均年龄(48.79±12.65)岁。根据患者术后监护病房(ICU)使用镇静药物的情况分为两组:右美托咪定组(n=126),予右美托咪定负荷量1μg/kg缓慢推注,之后以0.2~0.7μg/(kg·h)持续泵入;咪达唑仑组(n=111),以咪达唑仑0.05μg/kg静脉推注,继以0.02~0.1 mg/(kg·h)持续泵入。两组患者手术方式相同,比较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谵妄发生率等指标。结果:与咪达唑仑组比较,右美托咪定组机械通气时间[(3.97±1.28)d vs(4.99±1.58)d]、ICU停留时间[(6.63±1.71)d vs(7.24±2.56)d]均较短;谵妄发生率(8.7%vs 18.9%)及永久性神经功能障碍的发生率(5.65%vs13.5%)也均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右美托咪定相较于咪达唑仑而言,能有效缩短Ⅰ型主动脉夹层全弓置换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及ICU停留时间,并能明显降低神经系统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患者的术后恢复起到良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全弓置换 术后镇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对全弓置换术患者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6
7
作者 白如平 程静林 董铁立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15-418,共4页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全弓置换术患者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因A型急性主动脉夹层行全弓置换手术患者32例,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A组,19例)和右美托咪定组(B组,13例)。B组于进入手术室后静脉滴注负荷量右美托咪定1μg/kg,以0.6μg/(kg...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全弓置换术患者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因A型急性主动脉夹层行全弓置换手术患者32例,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A组,19例)和右美托咪定组(B组,13例)。B组于进入手术室后静脉滴注负荷量右美托咪定1μg/kg,以0.6μg/(kg·h)静脉泵注至手术结束,A组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持续输注。两组患者分别在麻醉诱导前(T1)、手术结束时(T2)、术后4 h(T3)、术后8 h(T4)、术后24 h(T5)测定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IL-1)水平。结果:B组在T3、T4、T5时间点血清TNF-α、IL-6、IL-1水平均较A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在全弓置换术中,静注右美托咪定,能够减少术后TNF-α、IL-6、IL-1的释放,抑制炎症反应,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全弓置换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6 白细胞介素-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弓置换术后并发急性肾功能损伤患者住院死亡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吴路加 童光 +3 位作者 罗林 马涛 王晓武 张卫达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00-504,共5页
目的:分析全弓置换术后并发急性肾功能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患者的住院期间死亡危险因素,为患者住院期间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3月—2017年3月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行全弓置换的258例患者中术后并发AKI的123例患者... 目的:分析全弓置换术后并发急性肾功能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患者的住院期间死亡危险因素,为患者住院期间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3月—2017年3月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行全弓置换的258例患者中术后并发AKI的123例患者,其中术后住院期间死亡23例,将其纳入死亡组,余100例患者均顺利出院,纳入存活组,分析其术前、术中、术后资料,将单因素分析有意义结果纳入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将患者根据AKI分级行Kaplan-Meier曲线分析。结果:生存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37.89 d,多因素分析结果得术前肌酐(HR=1.013)、糖尿病(HR=4.291)、二次开胸(HR=4.412)、术后低氧血症(HR=5.634)为全弓置换术后AKI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Kaplan-Meier曲线分析得AKI 3级患者相较于AKI 1级病死率明显升高(P<0.05)。结论:术前肌酐、糖尿病、二次开胸、术后低氧血症为全弓置换并发AKI患者术后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且AKI 3级患者死亡风险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弓置换 肾功能损伤 住院死亡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血小板分离对Stanford A型夹层全弓置换术患者凝血功能和炎性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7
9
作者 王薇 常宁青 +2 位作者 张莉 白松杰 黄志勇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23-227,共5页
目的将自体血小板分离结合自体血回收技术应用于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全弓置换术患者,探讨其对凝血功能和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7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行全弓置换术患者40例,男27例,女13例,年龄23~64... 目的将自体血小板分离结合自体血回收技术应用于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全弓置换术患者,探讨其对凝血功能和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7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行全弓置换术患者40例,男27例,女13例,年龄23~64岁,BMI 20~39 kg/m^2,ASAⅢ或Ⅳ级。随机分为自体血小板分离结合自体血回收组(APP组,n=25)和单纯自体血回收组(C组,n=15)。记录APP组自体血小板分离量、两组洗涤红细胞回输量、两组术中和术后24 h异体血使用量。记录麻醉诱导后(T0)、肝素化前(T1)、离室前(T2)、术后24 h(T3)红细胞压积(Hct)、血小板计数(Plt),记录反应时间(R)、凝集时间(K)、血凝块形成速率(α角)、血栓最大振幅(MA)、MA后30 min血凝块溶解百分率(ly30)等血栓弹力图(TEG)指标,记录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等凝血功能指标和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前列腺素E2(PGE2)等血清炎性指标。结果 APP组术中出血量,洗涤红细胞回输量,异体红细胞、血浆和血小板输入量均明显少于C组(P<0.05)。T2-T3时APP组Plt明显高于C组(P<0.05)。T3时APP组R、K明显短于C组,α角、MA和ly30明显大于C组(P<0.05)。T2-T3时APP组PT、APTT明显短于C组,FIB明显高于C组(P<0.05)。T1-T3时APP组IL-2、IL-6、PGE2明显低于C组(P<0.05)。结论全弓置换术患者术前行自体血小板分离能改善凝血功能,减少围术期出血量和异体血输入量,提升血液保护效果;同时降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改善患者术后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血小板分离术 全弓置换 凝血功能 炎性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置心包包裹法在A型主动脉夹层全弓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
10
作者 罗林 颜涛 +4 位作者 林曦 张本 欧阳尧明 张卫达 王显悦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874-878,共5页
目的 观察预置心包包裹法在A型主动脉夹层(AAD)全弓置换术中的止血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21年1月至11月诊断为AAD并采用预置心包包裹法行主动脉全弓置换术的35例患者资料,以同期采用传统方法行全弓置换的35例AAD患者为对照。观察... 目的 观察预置心包包裹法在A型主动脉夹层(AAD)全弓置换术中的止血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21年1月至11月诊断为AAD并采用预置心包包裹法行主动脉全弓置换术的35例患者资料,以同期采用传统方法行全弓置换的35例AAD患者为对照。观察两组患者的术中情况(主动脉根部处理方式、心脏停搏时间、体外循环时间、手术时间、术中红细胞使用量)、术后早期凝血功能(术后1 d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浓度、K时间、最大血块强度)及术后恢复情况(术后24 h引流量、再次开胸止血情况、机械通气时间、血液净化治疗情况、入住ICU时间)。结果 两组间主动脉根部处理方式、心脏停搏时间、再次开胸止血、机械通气时间、血液净化治疗、入住ICU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预置包裹组的体外循环时间、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红细胞使用量少于对照组(P均<0.05)。预置包裹组的术后1 d血小板计数、纤维蛋白原浓度、最大血块强度高于对照组,凝血酶原时间及K时间短于对照组(P均<0.05)。预置包裹组术后24 h引流量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AAD全弓置换术预置心包包裹法能减少手术时间、降低围手术期出血量、保护患者凝血功能,有助于患者术后恢复,可以作为临床止血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型主动脉夹层 全弓置换 心包包裹 止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