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界面二次源波前扩展法全局最小走时射线追踪技术 被引量:36
1
作者 张美根 贾豫葛 +1 位作者 王妙月 李小凡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169-1175,共7页
以Moser方法为代表的最短路径射线追踪算法可以快速稳定地获得整个追踪区域的全局最小走时和路径,但它存在两个缺陷:一是射线大多由折线呈锯齿状相连,长度和位置偏离真实射线路径;二是在低变速区容易出现射线路径多值现象.本文提出的界... 以Moser方法为代表的最短路径射线追踪算法可以快速稳定地获得整个追踪区域的全局最小走时和路径,但它存在两个缺陷:一是射线大多由折线呈锯齿状相连,长度和位置偏离真实射线路径;二是在低变速区容易出现射线路径多值现象.本文提出的界面二次源波前扩展法全局最小走时射线追踪技术(以下简称界面源法)旨在解决上述两个问题.不同于Moser方法,界面源法只在物性分界面上设置子波源点,子波出射射线可以到达任何不穿越物性界面而直接到达的空间点和界面离散点,在均匀块体内或层内地震波以精确的射线路径传播.显然,界面源法的子波出射方向数远远大于传统方法,算法的追踪误差主要由界面离散引起的,因此,界面源法很好地解决了Moser法存在的问题,大大提高了追踪的精度.同时,由于界面源法的子波源点数远远小于Moser法,因而效率也很高.模型实算证实了该算法的高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短路径射线追踪 界面源法 波前扩展法 全局最小走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最短路径射线追踪的快速算法 被引量:64
2
作者 张美根 程冰洁 +1 位作者 李小凡 王妙月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467-1474,共8页
为提高最短路径射线追踪的精度,需要增加模型的剖分网格和离散节点,并增加子波传播方向,或者采用其他方法改善计算结果,这些处理会带来大量的额外计算.本文的快速算法改进了波前点的管理和子波传播的计算这两项耗时的工作,较大幅度地提... 为提高最短路径射线追踪的精度,需要增加模型的剖分网格和离散节点,并增加子波传播方向,或者采用其他方法改善计算结果,这些处理会带来大量的额外计算.本文的快速算法改进了波前点的管理和子波传播的计算这两项耗时的工作,较大幅度地提高了传统算法的效率.在波前点的管理上,采用按时间步划分区间的方法,实现了波前点的桶排序管理,其效率高于传统方法中常用的堆排序算法.在子波传播的计算上,利用斯奈尔定律,同时参考来自邻近节点的波的走时,来限定当前子波传播的有效区域,排除大量不需要计算的子波传播方向.模型实算表明,本文快速算法的计算速度是传统方法的几倍至十多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短路径射线追踪 全局最小走时 斯奈尔定律 桶排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序波前重建法的射线追踪 被引量:27
3
作者 赵连锋 朱介寿 +1 位作者 曹俊兴 郑圻森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415-420,共6页
建立了一种新的计算最小走时和射线路径的方法———有序波前重建法 .文中算法按照波前面的实际扩展顺序外推计算走时 ,采用以计算点为中心的走时计算策略 ,直接记录计算点获取最小走时的前一节点坐标 ,同步计算最小走时和射线路径 ,得... 建立了一种新的计算最小走时和射线路径的方法———有序波前重建法 .文中算法按照波前面的实际扩展顺序外推计算走时 ,采用以计算点为中心的走时计算策略 ,直接记录计算点获取最小走时的前一节点坐标 ,同步计算最小走时和射线路径 ,得到一种全局算法 .该方法具有原理简单、易于实现、不受介质速度差异大小限制、计算速度快等优点 .数值实验表明有序波前重建法具有较高的计算精度和运行效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序波前重建 波阵面 射线追踪 全局最小走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