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大气光鲁棒估计的无人机图像去雾方法 被引量:7
1
作者 刘春辉 齐越 丁文锐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105-1111,共7页
针对无人机(UAV)获取的图像易受雾、霾等天气影响导致图像质量降低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大气光鲁棒估计的无人机图像去雾方法。首先,选取具有不同表面反照率的像素块,得到各个图像块的像素直线,利用各条像素直线与大气光共面的性质,... 针对无人机(UAV)获取的图像易受雾、霾等天气影响导致图像质量降低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大气光鲁棒估计的无人机图像去雾方法。首先,选取具有不同表面反照率的像素块,得到各个图像块的像素直线,利用各条像素直线与大气光共面的性质,估计得到大气光的方向;然后,利用无人机对地成像时图像各像素点的景深相似的特点,定义了图像的全局透射率,通过全局透射率和各像素直线在大气光方向上的投影计算得到大气光幅度;最后,通过对雾天图像模型进行变换得到无雾图像。为使本文方法适用于不同类型的图像,采用了自动调整图像块尺寸和条件阈值等措施来提高方法的鲁棒性。通过真实无人机图像的去雾实验证明,相比现有的图像去雾方法,本文方法在去雾的视觉效果和客观评价指标上都有较大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去雾 大气估计 表面反照率 全局透射率 图像质量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天空区域分割的快速去雾算法研究
2
作者 李秦君 肖德超 +2 位作者 韩刘彧 张国钰 杨萍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8-14,共7页
针对传统暗通道先验去雾算法在处理户外含雾图像时,出现天空区域颜色失真和处理速度慢的问题,提出一种可自适应识别天空区域的快速去雾算法。在天空分割方面,选用图像中细节特点明显的亮度分量为研究对象,结合最大类间方差法(OTSU)和动... 针对传统暗通道先验去雾算法在处理户外含雾图像时,出现天空区域颜色失真和处理速度慢的问题,提出一种可自适应识别天空区域的快速去雾算法。在天空分割方面,选用图像中细节特点明显的亮度分量为研究对象,结合最大类间方差法(OTSU)和动态参数建立自适应识别天空区域算法模型,得到最佳分割阈值,分割出有雾图像的天空区域和非天空区域,并根据天空区域计算出大气光值。在提高处理速度方面,在使用引导滤波优化透射率过程中引入图像下采样算法,保证复原后图像质量的同时减少算法耗时。最后经过与多种经典算法对比,文中算法在视觉效果上细节更加自然,SSIM、PSNR和MSE的综合指标均超过其他算法,并且处理速度较快。主观和客观评价结果均表明,文中算法在视觉效果和时间效率方面都优于其他几种算法,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去雾 暗通道 天空分割 大气 引导滤波 透射率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超像素图像分割的暗通道先验去雾改进算法 被引量:14
3
作者 金天虎 陶砚蕴 李佐勇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46-159,共14页
本文针对暗通道先验去雾算法在天空等明亮区域存在明显的噪声放大和色彩失真的问题,从大气散射模型和暗通道先验理论出发修正大气光值和非暗通道区域透射率,提出了基于超像素图像分割的暗通道先验去雾改进算法.本文算法基于大气散射模... 本文针对暗通道先验去雾算法在天空等明亮区域存在明显的噪声放大和色彩失真的问题,从大气散射模型和暗通道先验理论出发修正大气光值和非暗通道区域透射率,提出了基于超像素图像分割的暗通道先验去雾改进算法.本文算法基于大气散射模型和暗通道先验理论建立雾天成像模型;通过超像素阈值分割算法将图像分为暗通道区域和非暗通道区域,暗通道区域(Dark Channel Region,DCR)即图像中符合暗通道先验理论的部分,非暗通道区域(Non-Dark Channel Region,NDCR)即图像中不符合暗通道先验理论的部分;再分别通过非暗通道区域和暗通道区域的超像素,估计全局大气光值,修正非暗通道区域透射率;最终根据大气散射模型恢复无雾图像.本文算法提高了全局大气光值的准确性,有效抑制了天空等非暗通道区域的失真,复原图像更加清晰自然,增强了视觉效果.主观和客观评价的实验表明,本文算法能够取得比传统算法更优的去雾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去雾 暗通道先验 超像素图像分割 全局大气光值和透射率修正 暗通道区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监控视频的公路能见度检测方法 被引量:7
4
作者 孟颖 吴宏涛 +1 位作者 贾磊 刘晓 《交通运输研究》 2019年第1期65-72,共8页
雾霾、沙尘等低能见度天气状况的频繁发生,严重影响到日常交通管理及出行者的生命、财产安全。针对低能见度环境下极易发生公路交通事故的问题,提出一种利用公路沿线已经架设的监控设备对各路段的监控视频数据进行实时图像处理分析的公... 雾霾、沙尘等低能见度天气状况的频繁发生,严重影响到日常交通管理及出行者的生命、财产安全。针对低能见度环境下极易发生公路交通事故的问题,提出一种利用公路沿线已经架设的监控设备对各路段的监控视频数据进行实时图像处理分析的公路能见度检测方法。该方法是在传统暗原色先验算法的基础上,将监控视频帧转换为灰度图像,并结合自适应导向滤波算法和四叉树图像分割算法,提取监控图像所包含的空气透射率及大气光值等特征参数。然后基于能见度计算模型,依据监控设备与检测目标物之间的实际距离及偏移角度,估测道路的能见距离。实验结果表明,优化后的图像处理方法可以解决图像清晰度低、色彩失真、场景适应能力差等问题,且检测的能见度值误差率满足我国公路能见度检测精度要求。最后,结合能见度检测方法,提出了相应的能见度预警策略并应用于公路能见度检测与预警系统,为驾驶员实时提供雾区路段的能见度值信息和预警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能见度检测 暗原色先验 透射率 大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边界约束的煤矿井下尘雾图像去雾算法 被引量:3
5
作者 曹虎晨 姚善化 王仲根 《工矿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39-146,共8页
现有煤矿井下图像去雾算法主要有基于图像增强的去雾算法、基于CNN的去雾算法和基于物理模型的去雾算法。前两者去雾效果差,易出现过曝光。基于物理模型的去雾算法依据大气散射模型对尘雾进行处理,但将基于暗通道的大气光值估计方法应... 现有煤矿井下图像去雾算法主要有基于图像增强的去雾算法、基于CNN的去雾算法和基于物理模型的去雾算法。前两者去雾效果差,易出现过曝光。基于物理模型的去雾算法依据大气散射模型对尘雾进行处理,但将基于暗通道的大气光值估计方法应用到煤矿井下环境中,选取的大气光值会较小,易造成图像过曝光、无法抑制点光源照射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将基于暗原色先验的图像去雾算法(He算法)与基于边界约束及上下文正则化的去雾算法(Meng算法)进行融合,提出了一种基于边界约束的煤矿井下尘雾图像去雾算法。首先,对输入的图像进行伽马校正,对校正后的图像进行颜色通道开运算处理,得到低分辨率的像素块,并从中选取最大亮度值作为煤矿井下的大气光值。其次,分别用He算法与Meng算法对伽马校正后的图像进行处理,对采用Meng算法得到的边界约束图进行引导滤波,得到更为清晰的边界约束图,并将Meng算法与He算法的粗透射率差值进行比较再融合。最后,对融合后的粗透射率进行上下文正则化得到细化透射率,根据得出的大气光值与细化后的透射率,通过大气散射模型得到去雾后的图像。仿真结果表明,基于边界约束的煤矿井下尘雾图像去雾算法没有出现过曝光等问题,且对浓雾图像的去雾效果更好,去雾后的图像也更明亮,颜色更加接近原图。采用峰值信噪比(PSNR)、结构相似性指标(SSIM)、特征相似性指标(FSIM)3种指标对去雾效果进行客观评价,结果表明,提出的算法在PSNR,SSIM,FSIM上相较于He算法平均提升了61.52%,36.51%,24.57%,相较于文献[9]算法平均提升了15.51%,19.27%,-0.30%,相较于Meng算法平均提升了18.93%,7.19%,1.21%,相较于文献[11]算法平均提升了18.29%,10.54%,1.19%,说明提出的算法在煤矿井下环境中去雾效果更好、图像更加明亮、细节信息保留更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井下图像 尘雾图像 去雾算法 伽马校正 暗通道先验 边界约束 引导滤波 透射率 上下文正则化 大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暗通道先验理论及其改进算法的夜间图像增强处理 被引量:3
6
作者 包兆华 高瑜翔 +1 位作者 夏朝禹 郭春妮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学报》 2020年第1期31-35,共5页
针对现有夜间图像增强处理算法对夜间图像处理时图像存在暗区域过度增强、噪声同样被放大及图像失真等导致图像质量变差的情况,结合夜间图像的特点,提出将暗通道先验理论应用于夜间图像增强处理,并对暗通道先验算法中大气光值和初始透... 针对现有夜间图像增强处理算法对夜间图像处理时图像存在暗区域过度增强、噪声同样被放大及图像失真等导致图像质量变差的情况,结合夜间图像的特点,提出将暗通道先验理论应用于夜间图像增强处理,并对暗通道先验算法中大气光值和初始透射率计算方法进行改进,同时引入导向滤波完善图像细节部分的增强.实验结果表明,基于暗通道先验理论的改进算法对夜间图像处理不仅有很好的视觉效果,在图像结构相似度(SSIM)和图像峰值信噪比(PSNR)也有明显提高,而均方误差(MSE)基本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增强 暗通道先验 大气 初始透射率 导向滤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暗通道算法的图像去雾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程磊 刘勇军 《计量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20-224,共5页
为了提高图像去雾效果,提出一种改进暗通道(IDCP)算法,通过缩小图像结合3个暗通道线性拟合方法对透射率进行精确计算,在大气值一定区间内利用四叉树细分算法求取图像的大气光值最终估计值,为避免图像饱和度偏低进行了颜色补偿。实验仿... 为了提高图像去雾效果,提出一种改进暗通道(IDCP)算法,通过缩小图像结合3个暗通道线性拟合方法对透射率进行精确计算,在大气值一定区间内利用四叉树细分算法求取图像的大气光值最终估计值,为避免图像饱和度偏低进行了颜色补偿。实验仿真显示该算法去雾后的图像在视觉上更加清新自然,对不同的图像的客观评价值优于其他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量学 图像去雾 改进暗通道算法 大气 透射率 颜色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结合物理模型和景深估算的图像去雾算法 被引量:1
8
作者 叶开 丁妍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学报》 2021年第4期390-395,共6页
图像去雾是图像处理和计算机视觉领域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为解决现有去雾算法容易造成颜色失真的问题,提出一种结合物理模型和景深估算的去雾方法。首先,采用基于四叉树细分的方法估算大气光值;然后,通过颜色衰减先验建立线性模型,根据... 图像去雾是图像处理和计算机视觉领域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为解决现有去雾算法容易造成颜色失真的问题,提出一种结合物理模型和景深估算的去雾方法。首先,采用基于四叉树细分的方法估算大气光值;然后,通过颜色衰减先验建立线性模型,根据景深获得自适应的大气散射系数和透射率;最后,利用大气散射模型得到无雾图像。实验结果证明:在视觉效果方面,去雾算法效果明显。在客观指标方面,利用He、Meng、Zhu方法及文中方法对5幅不同图像进行去雾,文中均方误差(MSE)分别比其他3种图像去雾算法中最低的值降低了 13%,78%,23%,25%,75%,峰值信噪比(PSNR)则分别提高了 4%、31%、5%、8%、3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去雾 景深 大气 透射率 大气散射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