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建筑抗震环境影响评估方法及在可恢复功能钢框架中的应用
1
作者 杜佳俊 王伟 张瑞斌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25,共11页
在当前城市化进程加快、老旧建筑功能劣化和气候急剧变化的背景下,建筑韧性与可持续性的重要性日趋凸显。震后建筑功能恢复往往需大量的经济和时间投入,并产生严重的环境影响(如碳排放),然而目前对此仍缺乏科学合理的快速评估手段。因此... 在当前城市化进程加快、老旧建筑功能劣化和气候急剧变化的背景下,建筑韧性与可持续性的重要性日趋凸显。震后建筑功能恢复往往需大量的经济和时间投入,并产生严重的环境影响(如碳排放),然而目前对此仍缺乏科学合理的快速评估手段。因此,文中提出了一种建筑全寿命抗震环境影响改进评估方法,利用投入产出数据库和引入“修复成本比率”假设将现有地震经济损失数据转化为环境影响,考虑了因残余变形导致建筑修复可行性下降的关键因素,通过地震危险性分析、结构分析、损伤分析和损失分析对建筑全寿命抗震环境影响加以量化。基于该方法分别对采用自复位支撑(self-centering braces,SCB)和屈曲约束支撑(buckling-restrained braces,BRB)加固的钢框架建筑进行了全寿命抗震环境影响评估。结果表明:不考虑残余变形所致的修复可行性下降会严重低估地震造成的环境影响,SCB相较于BRB以极小的残余变形在减少建筑抗震环境影响方面展现出显著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工程 自复位结构 全寿命周期评估 碳排放 抗震韧性 可持续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