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建筑抗震环境影响评估方法及在可恢复功能钢框架中的应用
1
作者
杜佳俊
王伟
张瑞斌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25,共11页
在当前城市化进程加快、老旧建筑功能劣化和气候急剧变化的背景下,建筑韧性与可持续性的重要性日趋凸显。震后建筑功能恢复往往需大量的经济和时间投入,并产生严重的环境影响(如碳排放),然而目前对此仍缺乏科学合理的快速评估手段。因此...
在当前城市化进程加快、老旧建筑功能劣化和气候急剧变化的背景下,建筑韧性与可持续性的重要性日趋凸显。震后建筑功能恢复往往需大量的经济和时间投入,并产生严重的环境影响(如碳排放),然而目前对此仍缺乏科学合理的快速评估手段。因此,文中提出了一种建筑全寿命抗震环境影响改进评估方法,利用投入产出数据库和引入“修复成本比率”假设将现有地震经济损失数据转化为环境影响,考虑了因残余变形导致建筑修复可行性下降的关键因素,通过地震危险性分析、结构分析、损伤分析和损失分析对建筑全寿命抗震环境影响加以量化。基于该方法分别对采用自复位支撑(self-centering braces,SCB)和屈曲约束支撑(buckling-restrained braces,BRB)加固的钢框架建筑进行了全寿命抗震环境影响评估。结果表明:不考虑残余变形所致的修复可行性下降会严重低估地震造成的环境影响,SCB相较于BRB以极小的残余变形在减少建筑抗震环境影响方面展现出显著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工程
自复位结构
全寿命周期评估
碳排放
抗震韧性
可持续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建筑抗震环境影响评估方法及在可恢复功能钢框架中的应用
1
作者
杜佳俊
王伟
张瑞斌
机构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防灾减灾全国重点实验室
同济大学建筑工程系
出处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25,共11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2378182,52078366)
“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2YFC3801900)。
文摘
在当前城市化进程加快、老旧建筑功能劣化和气候急剧变化的背景下,建筑韧性与可持续性的重要性日趋凸显。震后建筑功能恢复往往需大量的经济和时间投入,并产生严重的环境影响(如碳排放),然而目前对此仍缺乏科学合理的快速评估手段。因此,文中提出了一种建筑全寿命抗震环境影响改进评估方法,利用投入产出数据库和引入“修复成本比率”假设将现有地震经济损失数据转化为环境影响,考虑了因残余变形导致建筑修复可行性下降的关键因素,通过地震危险性分析、结构分析、损伤分析和损失分析对建筑全寿命抗震环境影响加以量化。基于该方法分别对采用自复位支撑(self-centering braces,SCB)和屈曲约束支撑(buckling-restrained braces,BRB)加固的钢框架建筑进行了全寿命抗震环境影响评估。结果表明:不考虑残余变形所致的修复可行性下降会严重低估地震造成的环境影响,SCB相较于BRB以极小的残余变形在减少建筑抗震环境影响方面展现出显著优势。
关键词
地震工程
自复位结构
全寿命周期评估
碳排放
抗震韧性
可持续性
Keywords
earthquake engineering
self-centering structure
life cycle assessment
carbon emission
seismic resilience
sustainability
分类号
P315.9 [天文地球—地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建筑抗震环境影响评估方法及在可恢复功能钢框架中的应用
杜佳俊
王伟
张瑞斌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