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腹腔镜下全子宫加双附件切除术联合盆腔淋巴结+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治疗子宫内膜癌的效果及对疼痛程度的影响
1
作者 韩春霞 王翠霞 《中国实用医药》 2025年第13期38-40,共3页
目的 分析子宫内膜癌实施腹腔镜下全子宫加双附件切除术联合盆腔淋巴结+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的治疗效果。方法 5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25例,腹腔镜下全子宫加双附件切除术)与观察组(25例,腹腔镜下全子宫加双附... 目的 分析子宫内膜癌实施腹腔镜下全子宫加双附件切除术联合盆腔淋巴结+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的治疗效果。方法 5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25例,腹腔镜下全子宫加双附件切除术)与观察组(25例,腹腔镜下全子宫加双附件切除术联合盆腔淋巴结+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后恢复时间、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进食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168.62±21.17)min较对照组的(76.81±8.75)min长(P<0.05)。两组术后1、3、7 d的VAS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腹腔镜下全子宫加双附件切除术联合盆腔淋巴结+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治疗子宫内膜癌的效果满意,且不会增加术后疼痛程度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全子宫加双附件切除术 淋巴结清扫 子宫内膜癌 疼痛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子宫加双侧输卵管切除术治疗子宫疾病的效果分析
2
作者 韩玲玲 胡欢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12期67-69,共3页
目的:分析全子宫加双侧输卵管切除术治疗子宫疾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3年6月于浠水县人民医院行子宫切除术的9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5例。对照组实施广泛性子宫全切术,研究组实施全子宫加双侧输... 目的:分析全子宫加双侧输卵管切除术治疗子宫疾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3年6月于浠水县人民医院行子宫切除术的9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5例。对照组实施广泛性子宫全切术,研究组实施全子宫加双侧输卵管切除术。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首次排气时间早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前及术后6个月,两组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素、雌二醇水平及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舒张期最小血流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4)。结论:全子宫加双侧输卵管切除术治疗子宫疾病的效果显著,能够缩短手术时间,促进康复,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侧输卵管切除 卵巢血供 卵巢内分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下子宫全切及双侧附件与胆囊、阑尾切除术一例
3
作者 张魁 徐苑苑 +2 位作者 王克成 雷海录 周建新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2年第6期444-444,共1页
关键词 腹腔镜 子宫 胆囊 阑尾切除 子宫附件 联合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全子宫及双附件切除术和阴道残端悬吊术治疗子宫脱垂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刘金梅 陆萍 朱晓艳 《当代医药论丛》 2016年第23期59-60,共2页
目的 :分析并探讨用全子宫及双附件切除术和阴道残端悬吊术治疗子宫脱垂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10月期间我院妇科收治的29例子宫脱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为这29例患者均应用全子宫及双附件切除术和阴道残端悬吊术进行... 目的 :分析并探讨用全子宫及双附件切除术和阴道残端悬吊术治疗子宫脱垂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10月期间我院妇科收治的29例子宫脱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为这29例患者均应用全子宫及双附件切除术和阴道残端悬吊术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观察这些患者手术的时间、术中的出血量和术后病情复发的情况。结果 :治疗结束后,这29例子宫脱垂患者的病情均完全康复,其手术的成功率为100%。这些患者的尿失禁、排尿困难等症状均明显好转,仅少数患者的下腹部存在轻微的牵拉感。这些患者中子宫脱垂程度为Ⅰ度的患者其手术的时间及术中的出血量分别为(81.25±16)min和(103±41)ml。她们中子宫脱垂程度为Ⅱ度的患者其手术的时间及术中的出血量分别为(87.45±19)min和(112±38)ml。她们中子宫脱垂程度为Ⅲ度的患者其手术的时间及术中的出血量分别为(91.36±24)min和(119±29)ml。在治疗结束后6个月时,我院对这29例患者进行随访发现,她们中子宫脱垂程度为Ⅰ度或Ⅱ度的患者均未出现病情复发的情况,子宫脱垂程度为Ⅲ度的患者中有1例患者出现了病情复发的情况。结论:用全子宫及双附件切除术和阴道残端悬吊术治疗子宫脱垂可有效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并具有操作简单,患者病情复发率低等优点。此疗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脱垂 子宫附件切除 阴道残端悬吊 临床效果 病情复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侧骶韧带悬吊术在预防经阴道全子宫切除术后盆腔脏器脱垂中的应用效果
5
作者 江慧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27期19-21,共3页
目的:分析双侧骶韧带悬吊术在预防经阴道全子宫切除术后盆腔脏器脱垂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2年12月于泗阳县康达医院接受经阴道全子宫切除术的子宫脱垂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阴道全... 目的:分析双侧骶韧带悬吊术在预防经阴道全子宫切除术后盆腔脏器脱垂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2年12月于泗阳县康达医院接受经阴道全子宫切除术的子宫脱垂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阴道全子宫切除联合阴道前后壁修补术,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双侧骶骨韧带悬吊术。比较两组盆腔脏器脱垂指示点数值和盆腔脏器脱垂程度。结果:观察组阴道前壁中线-处女膜缘3 cm(Aa)、阴道后壁中线-处女膜缘3 cm(Ap)、阴道残端-Aa最远处(Ba)、阴道残端-Ap最远处(Bp)及宫颈最远端(C)数值高于对照组,后阴道长度长于对照组(P<0.001)。观察组盆腔脏器脱垂率低于对照组(P=0.038)。结论:双侧骶韧带悬吊术在预防经阴道全子宫切除术后盆腔脏器脱垂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可以有效预防患者术后盆腔脏器脱垂,值得临床应用并予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阴道子宫切除 侧骶韧带悬吊 盆腔脏器 脱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瑞马唑仑联合不同剂量丙泊酚对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患者麻醉诱导镇静及不良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杨勇 李祥成 +2 位作者 王坤 陶荷梅 葛建岭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4年第14期70-73,共4页
目的探究瑞马唑仑联合不同剂量丙泊酚对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患者麻醉诱导镇静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4月至2023年8月行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患者9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组各48例,患者均采用瑞马唑仑联合丙泊酚进行麻... 目的探究瑞马唑仑联合不同剂量丙泊酚对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患者麻醉诱导镇静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4月至2023年8月行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患者9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组各48例,患者均采用瑞马唑仑联合丙泊酚进行麻醉诱导,其中A组丙泊酚剂量为0.5 mg/kg,B组丙泊酚剂量为1.0 mg/kg。比较2组围术期指标、麻醉诱导情况,麻醉诱导开始时(T0)、机械通气前即刻(T1)及机械通气3 min(T2)时血流动力学指标及术中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补液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麻醉诱导时间短于A组,丙泊酚补救患者少于A组(P<0.05,P<001)。2组T0~T2时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脑电双频指数(BIS)均呈下降趋势(P<0.05),但2组同一时间点HR、MAP、BIS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B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0.42%高于A组的25.00%(P<001)。结论瑞马唑仑联合小剂量丙泊酚在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中可发挥较好的镇静作用和血流动力学稳定作用,丙泊酚剂量为1.0 mg/kg时镇静作用更佳,但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子宫切除 麻醉 瑞马唑仑 丙泊酚 心率 平均动脉压 脑电频指数 药物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与开腹全子宫加双侧输卵管切除术的疗效和对患者术后性生活质量影响的比较 被引量:11
7
作者 丁明红 胡春秀 +1 位作者 张青云 陆姚 《安徽医学》 2020年第6期636-639,共4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与开腹全子宫加双侧输卵管切除术对子宫疾患患者的疗效和术后性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9月在铜陵市人民医院接受全子宫加双侧输卵管切除手术治疗的115例子宫疾患患者,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腹腔... 目的探讨腹腔镜与开腹全子宫加双侧输卵管切除术对子宫疾患患者的疗效和术后性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9月在铜陵市人民医院接受全子宫加双侧输卵管切除手术治疗的115例子宫疾患患者,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腹腔镜组(n=43)和开腹组(n=72),腹腔镜组采用腹腔镜下全子宫加双侧输卵管切除术治疗,开腹组采用传统的经腹式全子宫加双侧输卵管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通气时间、住院总费用以及阴道残端并发症与术后性生活质量等情况。结果腹腔镜组患者术后通气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开腹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开腹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患者手术时间长于开腹组,住院总费用高于开腹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术后阴道残端肉芽增生发生率为7.9%,低于开腹组的29.7%,且术后性交痛和性交不适较开腹组也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全子宫加双侧输卵管切除术较传统开腹全子宫加双侧输卵管切除临床效果更好,患者术后性生活质量更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子宫切除 经腹子宫切除 侧输卵管切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筋膜外全子宫及双侧附件切除术治疗肥胖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8
8
作者 段丽艳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9年第6期1025-1027,共3页
目的分析腹腔镜筋膜外全子宫及双侧附件切除术治疗肥胖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7年7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74例肥胖型子宫内膜癌患者,根据手术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7例,对照组接受传统开... 目的分析腹腔镜筋膜外全子宫及双侧附件切除术治疗肥胖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7年7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74例肥胖型子宫内膜癌患者,根据手术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7例,对照组接受传统开腹筋膜外全子宫及双侧附件切除术,观察组接受腹腔镜筋膜外全子宫及双侧附件切除术。对比两组患者手术一般情况(淋巴结清扫数量、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术后2 d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水平;随访1 a,统计两组并发症发生率与复发率。结果两组淋巴结清扫数量、手术用时、术后排气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 d,两组血清CRP、IL-6水平均较术前升高,观察组CRP、IL-6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复发病例。结论腹腔镜筋膜外全子宫及双侧附件切除术治疗肥胖型子宫内膜癌,能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住院时间,改善术后应激性炎症状态,利于术后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型子宫内膜癌 腹腔镜筋膜外子宫附件切除 传统开腹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子宫加双侧卵巢输卵管切除术治疗早期子宫内膜癌的综合疗效评价 被引量:2
9
作者 梁结梅 谢宁 胡琴琴 《中国实用医药》 2022年第12期78-80,共3页
目的评价全子宫加双侧卵巢输卵管切除术治疗早期子宫内膜癌的综合疗效。方法80例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采用全子宫加双侧卵巢输卵管切除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加... 目的评价全子宫加双侧卵巢输卵管切除术治疗早期子宫内膜癌的综合疗效。方法80例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采用全子宫加双侧卵巢输卵管切除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加双侧卵巢输卵管切除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后2年复发率和生存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77.8±5.8)min、术后排气时间(25.6±1.2)h以及住院时间(12.5±1.1)d均短于对照组的(103.2±7.2)min、(34.5±1.0)h、(16.3±1.5)d,术中出血量(134.2±8.1)ml少于对照组的(165.6±10.2)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2年复发率和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子宫加双侧卵巢输卵管切除术治疗早期子宫内膜癌具有较好的效果,患者术后功能恢复快,手术时间短,相关并发症少,且能够有效降低术后复发率,提高患者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治疗 子宫侧卵巢输卵管切除 临床疗效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子宫及双侧输卵管切除对术后卵巢功能的近期影响 被引量:21
10
作者 陈翠莹 游可理 +2 位作者 陈观娣 吴淑燕 李志刚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83-87,共5页
目的在行全子宫切除术的同时,预防性(或机会性)切除双侧输卵管可降低患卵巢/盆腔浆液性癌的风险。文中探讨绝经前女性因子宫良性疾病行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同时预防性切除双侧输卵管对卵巢功能的近期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广东省人民医院... 目的在行全子宫切除术的同时,预防性(或机会性)切除双侧输卵管可降低患卵巢/盆腔浆液性癌的风险。文中探讨绝经前女性因子宫良性疾病行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同时预防性切除双侧输卵管对卵巢功能的近期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广东省人民医院妇科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期间因子宫良性疾病行腹腔镜下子宫全切除术的60例绝经前女性患者。其中术中同时行双侧输卵管切除术(观察组)与保留双侧输卵管(对照组)患者各30例。比较2组患者术前、术后1个月以及3个月的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抗苗勒管激素(AMH)水平变化以及围绝经期症状发生率。结果 2组患者年龄、孕产次、月经周期、手术指征、合并症、既往腹部手术史等临床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前、术后1个月以及3个月的AMH分别为(1.08±0.08)和(1.04±0.10)ng/m L、(0.86±0.44)和(0.81±0.48)ng/m L、(0.84±0.94)和(0.68±0.42)ng/m 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247,P=0.746);与术前AMH水平比较,术后1个月以及3个月均明显下降(P<0.05);而术后1个月和3个月的AMH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FSH、LH及E2水平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及对照组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围绝经期症状的发生率分别为6.7%vs 3.3%和10.0%vs 6.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绝经前女性因子宫良性疾病行子宫全切除术同时预防性切除双侧输卵管在术后近期内不加重卵巢功能的下降。AMH在评估术后卵巢功能改变上较FSH、LH及E2更为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经前女性 子宫切除 预防性侧输卵管切除 抗苗勒管激素 卵巢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下全子宫、双附件切除术治疗Ⅰ期子宫内膜癌的效果探讨 被引量:1
11
作者 胡玉娥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第17期58-60,共3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全子宫、双附件切除术治疗Ⅰ期子宫内膜癌的临床效果。方法78例Ⅰ期子宫内膜癌患者,按照计算机编号单双数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子宫切除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腹腔镜下全子宫、双附件切除术治疗。比...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全子宫、双附件切除术治疗Ⅰ期子宫内膜癌的临床效果。方法78例Ⅰ期子宫内膜癌患者,按照计算机编号单双数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子宫切除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腹腔镜下全子宫、双附件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生存情况及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62.54±5.13)min、排气时间(19.10±2.55)h、术后下床时间(2.14±0.37)d及住院时间(10.98±2.16)均短于对照组的(123.05±5.69)min、(25.43±5.07)h、(3.82±0.45)d、(16.47±2.35)d,术中出血量(132.48±26.20)ml少于对照组的(347.51±30.92)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69%(3/39),低于对照组的25.64%(10/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存率92.31%、复发率5.13%与对照组的89.74%、7.69%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腹腔镜下全子宫、双附件切除术治疗Ⅰ期子宫内膜癌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Ⅰ期子宫内膜癌 腹腔镜下子宫切除 附件切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同时行双侧输卵管切除术治疗效果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燕霞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2期49-49,共1页
目的研究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同时行双侧输卵管切除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从2018年1月~2021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妇科疾病患者中随机选取98例进行研究。将其随机分为实施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治疗的对照组和实施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同时... 目的研究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同时行双侧输卵管切除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从2018年1月~2021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妇科疾病患者中随机选取98例进行研究。将其随机分为实施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治疗的对照组和实施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同时行双侧输卵管切除术治疗的观察组,每组49例,统计两组围手术期指标及并发症,将结果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无显著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盆腔包裹性积液、卵巢癌、输卵管脱垂等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而皮下气肿、血肿、阴道残端愈合不良、双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临床上对妇科良性疾病患者实施治疗时,在腹腔镜下行全子宫切除术的同时行双侧输卵管切除术治疗,能够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妇科疾病 子宫切除 侧输卵管切除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孔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子宫及双附件切除术1例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铭洋 叶明侠 +3 位作者 张同乐 李震 李立安 孟元光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679-681,共3页
子宫切除术是妇科常见的治疗手段,从开腹到微创的手术入路变革已经大大改善了患者的手术并发症和预后。作为微创手术的一种,机器人手术系统自2005年开始在妇科领域展开^([1]),因其较传统腹腔镜有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围手术期并发症、改... 子宫切除术是妇科常见的治疗手段,从开腹到微创的手术入路变革已经大大改善了患者的手术并发症和预后。作为微创手术的一种,机器人手术系统自2005年开始在妇科领域展开^([1]),因其较传统腹腔镜有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围手术期并发症、改善患者疼痛等优势^([2]),在临床推广迅速。da Vinci SP手术系统是单孔机器人手术系统,2018年在美国推出。我科于2022年1月完成1例da Vinci SP机器人下子宫、双附件切除术,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附件切除 机器人手系统 临床推广 入路 围手期并发症 传统腹腔镜 子宫切除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双侧后入路腰方肌阻滞在子宫内膜癌患者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白鹏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1年第31期5810-5812,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双侧后入路腰方肌阻滞(QLB)在子宫内膜癌患者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LTH)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5月于泌阳县人民医院接受LTH治疗的6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30例。...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双侧后入路腰方肌阻滞(QLB)在子宫内膜癌患者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LTH)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5月于泌阳县人民医院接受LTH治疗的6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全身麻醉,观察组接受超声引导下双侧后入路QLB。比较两组术中舒芬太尼用量,比较两组自主呼吸恢复、喉罩拔除、首次排气时间,比较两组术后疼痛程度及镇静效果,统计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中舒芬太尼用量更小,自主呼吸恢复、喉罩拔除及首次排气时间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6、12、24 h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Ramsay镇静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双侧后入路QLB可有效减少子宫内膜癌患者LTH术中舒芬太尼用量,降低患者疼痛程度,术后镇静效果较好,且未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腹腔镜子宫切除 超声引导下侧后入路腰方肌阻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腹与经阴道全子宫联合附件切除术治疗非脱垂子宫疾病临床效果对比
15
作者 徐凌云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7年第2期332-333,共2页
目的探究经腹与经阴道全子宫联合附件切除术治疗非脱垂子宫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开封市妇幼保健院2015年2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89例行子宫切除治疗的患者,依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A组(n=45)与B组(n=44)。A组行经阴道非脱垂子宫联合附件... 目的探究经腹与经阴道全子宫联合附件切除术治疗非脱垂子宫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开封市妇幼保健院2015年2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89例行子宫切除治疗的患者,依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A组(n=45)与B组(n=44)。A组行经阴道非脱垂子宫联合附件切除术治疗,B组行经腹部全子宫联合附件切除术治疗。统计对比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手术用时、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中出血量、留院观察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手术用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相比,A组术中出血量较少,术后肛门排气及留院观察时间均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阴道非脱垂子宫联合附件切除术相较于经腹部全子宫联合附件切除术更适用于非脱垂子宫病变的治疗,其术中出血少,且可有效促进肠功能恢复,术后恢复快,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脱垂子宫疾病 经腹子宫联合附件切除 经阴道子宫联合附件切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子宫联合双侧输卵管切除术对患者内分泌的影响
16
作者 范丽静 钟晓阳 吴小琳 《中国医药科学》 2018年第8期88-90,共3页
目的探讨全子宫联合双侧输卵管切除术对患者内分泌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子宫良性病变患者80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行全子宫切除术,观察组予全子宫联合双侧输卵管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 目的探讨全子宫联合双侧输卵管切除术对患者内分泌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子宫良性病变患者80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行全子宫切除术,观察组予全子宫联合双侧输卵管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相关指标、内分泌指标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改良更年期综合征(Kupperman)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盆腔肿块及输卵管病变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个月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水平均明显高于术前,雌二醇(E2)水平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子宫联合双侧输卵管切除术将影响子宫良性病变患者内分泌功能,造成绝经后症状加重,但可减少术后盆腔肿块及输卵管病变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良性病变 子宫切除 侧输卵管切除 内分泌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下次全子宫切除术38例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楼彩虹 《浙江临床医学》 2009年第1期69-70,共2页
随着腹腔镜手术广泛开展,在妇科领域腹腔镜下手术不仅限于附件切除术,还包括子宫肌瘤剔除术、全子宫切除术、次全子宫切除术等。本院自2006年6月至2007年1月共行腹腔镜下次全子宫切除术38例,报道如下。
关键词 子宫切除 腹腔镜手 子宫肌瘤剔除 腹腔镜下手 附件切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水足浴加足底按摩对妇科手术后肛门排气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德梅 韩素霞 《中国民间疗法》 2010年第6期57-57,共1页
关键词 后肛门排气 足底按摩 温水足浴 妇科 腹部手 肛门排气时间 子宫 附件切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阴道癌病灶扩大切除术1例
19
作者 孟文曼 曹保利 《山东医药》 CAS 2014年第48期107-107,共1页
患者女,29岁,未婚,G3 P0。因阴道分泌物增多1个月,发现阴道壁肿物1 d,于2013年3月13日入院。妇科检查示:已婚外阴,阴道畅;宫颈中糜,宫颈右后方阴道壁可见3 cm×3 cm×4 cm菜花样赘生物,质脆,有接触性出血,伴异味;... 患者女,29岁,未婚,G3 P0。因阴道分泌物增多1个月,发现阴道壁肿物1 d,于2013年3月13日入院。妇科检查示:已婚外阴,阴道畅;宫颈中糜,宫颈右后方阴道壁可见3 cm×3 cm×4 cm菜花样赘生物,质脆,有接触性出血,伴异味;子宫常大,水平位,无压痛;双附件区无异常。取阴道壁赘生物活检示:赘生物及右后阴道壁为鳞状细胞癌。分别于2013年3月30日、4月25日行紫杉醇+顺铂化疗。化疗后1个月查盆腔核磁示,阴道后穹窿占位,不除外侵及阴道外壁;双侧腹股沟区及髂血管旁多发稍大淋巴结。遂拟行全子宫切除术+阴道大部分切除术+双侧卵巢悬吊术+盆腔腹股沟淋巴结切除术,但患者及家属拒绝接受此术式,强烈要求保留生育功能。取下腹正中切口进入腹腔,探查子宫居中,正常大小,双侧附件未见异常;探查盆腔淋巴结未及明显肿大,腹腔脏器未及结节,两侧宫旁及盆底组织无增厚;决定行阴道癌病灶扩大切除术+右侧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右侧附件悬吊术+盆腔引流术。术中切除部分阴道壁,切缘距病灶1 cm以上;取部分宫颈断端及阴道断端组织,送快速病理,回报未见癌灶。将宫颈断端与阴道断端吻合并缝合。依次清除右侧髂总、髂外、髂内、闭孔及腹股沟深部淋巴结组织,将右附件悬吊于右侧盆腔,放置盆腔引流。术后病理与术前一致。阴道切缘未见癌组织,肿瘤侵及肌层1/3,无淋巴结转移。术后化疗1次,随访10个月,恢复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灶扩大切除 阴道癌 盆腔淋巴结清扫 子宫切除 淋巴结切除 阴道分泌物增多 腹股沟区 侧卵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手术方式对子宫肌瘤术后卵巢功能及性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8
20
作者 罗秀霞 《广州医学院学报》 2014年第3期39-42,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法治疗子宫肌瘤对患者术后卵巢功能及性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至2013年10月高州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20例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68例行子宫肌瘤剔除术(观察组),52例行全子宫切除术保留附件(对照...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法治疗子宫肌瘤对患者术后卵巢功能及性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至2013年10月高州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20例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68例行子宫肌瘤剔除术(观察组),52例行全子宫切除术保留附件(对照组)。采用女性性功能调查问卷及婚姻质量调查问卷,观察两组患者术后6、12个月的卵巢功能与性功能变化情况及术后夫妻生活质量。结果:术后6个月,两组FSH水平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E2水平均较术前降低(P<0.05),两组术后FSH、E2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性功能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提高,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子宫肌瘤剔除术对患者的卵巢及性功能影响小,优于全子宫切除并保留附件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肌瘤 剔除 子宫切除 附件 内分泌 性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