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AC配施氮肥对高粱花后叶片抗氧化特性及产量的调控效应 被引量:1
1
作者 张薇 闫鹏 +6 位作者 王琦 许艳丽 李桂英 陈迪苏 焦晓燕 卢霖 董志强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7-48,共12页
[目的]东北地区全基施施肥方式易造成高粱生育期内营养供应失衡,导致生育后期缺氮早衰。探究全基施背景下聚天门冬氨酸和脱乙酰甲壳素对东北地区高粱花粒期叶片衰老与产量的调控效应,有助建立全基施施肥背景下高粱防衰增产生产技术。[方... [目的]东北地区全基施施肥方式易造成高粱生育期内营养供应失衡,导致生育后期缺氮早衰。探究全基施背景下聚天门冬氨酸和脱乙酰甲壳素对东北地区高粱花粒期叶片衰老与产量的调控效应,有助建立全基施施肥背景下高粱防衰增产生产技术。[方法]2021-2022年在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公主岭试验基地进行大田试验,试验材料为龙杂25号和吉杂127号,设置氮肥处理与化控处理(聚天门冬氨酸和脱乙酰甲壳素复配剂,polyaspartic ac-id-chitosan,PAC),测定分析PAC配施氮肥下高粱叶片衰老程度、抗氧化特性和产量差异。[结果]花期到成熟期,随施氮水平增加,可显著增加2高粱品种单株叶面积,提高旗叶叶绿素相对含量与抗氧化酶活性,降低丙二醛(MDA)含量,上述指标在2品种间存在差异。PAC处理可显著提高各施氮水平下2高粱品种旗叶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以及叶绿素相对含量,显著降低MDA含量;显著抑制单株叶面积下降,延缓植株衰老进程。PAC处理后,各施氮水平下,龙杂25号和吉杂127号较各自常规施氮处理分别平均增产2.26%~9.11%和3.51%~15.76%;2高粱品种均在施氮量为150 kg·hm^(-2)时显著增产,2年平均增幅分别为9.11%和15.76%。[结论]PAC配施氮素全基施可作为一项防衰增产增效的栽培技术应用于吉林省中西部高粱产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天门冬氨酸和脱乙酰甲壳素复配剂 全基施 高粱 抗氧化特性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天门冬氨酸螯合氮肥减量基施对东北春玉米的增效机制 被引量:36
2
作者 唐会会 许艳丽 +4 位作者 王庆燕 马正波 李光彦 董会 董志强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31-442,共12页
2016年和2017年在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吉林公主岭试验站(43°29'55''N,124°48'43''E),以中单909为材料,设置常规氮素(CN)和PASP螯合氮素(PASP-N)的不同施肥量全基施处理,探讨东北春玉米PASP... 2016年和2017年在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吉林公主岭试验站(43°29'55''N,124°48'43''E),以中单909为材料,设置常规氮素(CN)和PASP螯合氮素(PASP-N)的不同施肥量全基施处理,探讨东北春玉米PASP螯合氮素减量全基施的增效机制。结果表明,相比CN,PASP-N在总施氮量减少1/3的条件下,玉米增产0.9%~3.0%,穗长增加0.5%~2.9%,灌浆中期叶面积指数增大18.5%~22.3%,秃尖长降低13.8%~46.7%,株高及穗位高分别降低1.5%~2.5%和0.7%~8.4%。PASP-N处理下,花期玉米功能叶硝酸还原酶(NR)活性降低1.4%~19.8%,花后30 d穗位叶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提高18.5%~33.1%,花后20 d穗位叶谷草转氨酶(GOT)活性增高0.8%~6.4%。多项式曲线模拟结果表明, PASP-N和CN处理全基施最佳氮用量分别为185.3 kg hm^(–2)和219.1 kg hm^(–2), PASP-N比CN少施氮肥33.8kg hm^(–2), PASP-N产量比CN高108.9 kg hm^(–2)。氮肥偏生产力、氮肥农学效率、氮肥表观利用率和氮肥生理效率分别比常规氮素处理增加51.3%~54.4%、2.9%~104.2%、28.9%~126.6%和48.0%~405.2%。因此, PASP螯合氮肥能促进东北春玉米籽粒灌浆中后期氮素代谢,提高玉米氮肥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SP 春玉米 减氮 氮肥利用率 全基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天门冬氨酸和壳聚糖复配剂对东北春谷光合生产特征及产量的调控效应 被引量:6
3
作者 王琦 许艳丽 +4 位作者 闫鹏 董好胜 张薇 卢霖 董志强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2840-2852,共13页
为探究聚天门冬氨酸和壳聚糖复配剂(polyaspartic acid-chitosan,PAC)对东北春谷光合生产特征及产量的调控效应, 2020—2021年在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公主岭试验站开展大田试验,以张杂谷13号(Zhangzagu 13,Z13)和华优谷9号(Huay... 为探究聚天门冬氨酸和壳聚糖复配剂(polyaspartic acid-chitosan,PAC)对东北春谷光合生产特征及产量的调控效应, 2020—2021年在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公主岭试验站开展大田试验,以张杂谷13号(Zhangzagu 13,Z13)和华优谷9号(Huayougu 9, H9)为材料,设置常规氮素(CN)和PAC配合氮素(PN)的不同施氮量(0、75、112.5、150、225和337.5 kg hm^(-2))全基施处理。结果表明,随氮素用量增加,两品种谷子旗叶净光合速率、SPAD值、可溶性蛋白含量以及净同化速率、光合势、群体生长率等群体指标均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同一氮素用量下, PN处理可提高谷子花后旗叶SPAD值及可溶性蛋白含量,提高花期及灌浆中期旗叶净光合速率,同时提高谷子净同化速率、光合势和群体生长率,促进群体光合产物积累,且上述各项指标在中、低氮水平(75、112.5及150 kg hm^(-2))下提高效果更为显著。PN处理后, Z13在2020年和2021年的增产幅度分别为11.24%~21.55%和8.65%~14.22%, H9两年的增产幅度分别为5.53%~15.75%和10.43%~16.17%。相关性分析表明,谷子产量与净同化速率、光合势、群体生长率及净光合速率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综上, PAC配合氮肥全基施能提高东北春谷光合生产能力和产量,可作为我国谷子生产中重要的增产增效技术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子 聚天门冬氨酸和壳聚糖复配剂 光合特性 产量 全基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