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先天性白内障一家系全基因组扫描基因定位及候选基因序列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布娟 杨建军 +2 位作者 李宁东 杨永佳 赵堪兴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919-922,共4页
目的应用全基因组扫描、连锁分析的方法对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先天性白内障(ADCC)一家系进行基因定位、寻找候选基因并进行突变筛查。方法提取该家系成员外周血DNA,进行全基因组扫描。在ABI 3130-avant全自动遗传分析仪上读取370对微... 目的应用全基因组扫描、连锁分析的方法对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先天性白内障(ADCC)一家系进行基因定位、寻找候选基因并进行突变筛查。方法提取该家系成员外周血DNA,进行全基因组扫描。在ABI 3130-avant全自动遗传分析仪上读取370对微卫星标记物的等位基因片段大小,并采用Genescan 3.1和Genotyper 2.0软件进行两点法计算LOD值并构建单体型。根据连锁分析的结果,对该区域内在晶状体中呈高表达,且对维持晶状体纤维细胞的分化状态起重要作用的基因-BFSP1进行直接的序列分析。结果该家系的致病基因位于20p12-20p11.2的13.96 cm区域内。在该区域内的基因-BFSP1全部外显子及外显子与内含子交界处均未发现任何突变。结论首次将一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绕核型先天性白内障家系的致病基因定位于20p12-20p11.2的13.96 cm区域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白内障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连锁分析 全基因组扫描 BSFP1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基因组扫描2型糖尿病KK/Ta小鼠白蛋白尿易感基因定位
2
作者 范秋灵 阎雪晶 +8 位作者 李艳秋 姚丽 李子龙 张玉侠 冯江敏 马健飞 姜奕 富野康日己 王力宁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89-292,296,共5页
目的利用全基因组扫描方法进行2型糖尿病KK/Ta小鼠白蛋白尿易感基因定位。方法以近交纯品系雌性BALB/c小鼠与雄性KK/Ta小鼠交配建立第一代杂交小鼠(F1),以雄性(KK/Ta×BALB/c)F1小鼠与雌性KK/Ta小鼠回交。提取208只雄性回交小鼠基因... 目的利用全基因组扫描方法进行2型糖尿病KK/Ta小鼠白蛋白尿易感基因定位。方法以近交纯品系雌性BALB/c小鼠与雄性KK/Ta小鼠交配建立第一代杂交小鼠(F1),以雄性(KK/Ta×BALB/c)F1小鼠与雌性KK/Ta小鼠回交。提取208只雄性回交小鼠基因组DNA。根据扩增的101个微卫星DNA分离片段大小决定回交小鼠基因型,同时测定体质量、血糖、尿白蛋白及尿肌酐等表现型。采用基因定位专用软件(MAPMAKER/QTL,Map manager)进行数量性状位点(QTL)分析。结果 KK/Ta小鼠的体质量、空腹血糖水平、经腹腔葡萄糖耐量试验空腹与注射葡萄糖后2 h血糖之和显著高于BALB/c和F1小鼠(P<0.01)。20,28周龄的KK/Ta小鼠平均尿白蛋白水平显著高于BALB/c和F1小鼠(P<0.01)。20周龄与28周龄的白蛋白尿水平与第2条染色体83.0 cM D2Mit311微卫星DNA标记附近区域显著连锁,最大对数优势积分值(LOD)为3.5,我们将这一易感基因座位命名为尿白蛋白1(UA-1)。KK/KK组回交小鼠20周龄和28周龄的尿白蛋白水平显著高于KK/BALB组回交小鼠。结论与2型糖尿病KK/Ta小鼠尿白蛋白水平紧密连锁的易感基因座位位于第2条染色体83.0 cM处D2Mit311微卫星DNA标记附近区域(UA-1)。UA-1区域附近的生长激素释放激素基因GHrH、生长抑素受体4基因Smstr4、血栓调节蛋白(TM)基因Thbd等为糖尿病肾病的可能易感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全基因组扫描 易感基因定位 KK/Ta小鼠 白蛋白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基因组扫描高度近视一家系
3
作者 王俊妨 林婴 +2 位作者 杨正林 张明华 翟宝进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46-247,共2页
关键词 高度近视 全基因组扫描 家系 分子遗传学 病理性近视 玻璃体混浊 视网膜脱离 遗传异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基因组扫描发现与疾病相关的基因差异
4
作者 李潇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28-328,共1页
关键词 全基因组扫描 基因差异 疾病 生物学过程 风湿性关节炎 Ⅱ型糖尿病 冠状动脉 不列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p-三体综合征的全基因组芯片扫描技术诊断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6
5
作者 丁宇 余永国 +3 位作者 黄晓东 李娟 沈永年 杨培蓉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074-1077,共4页
目的探讨全基因组芯片扫描技术在核型不明确智力落后患儿诊断中的应用及其优越性。方法对1例智力发育迟缓、染色体核型分析为47,XY,+mar的患儿进行分析,提取其外周血基因组DNA,应用全基因组芯片扫描技术分析衍生染色体的来源。结果全基... 目的探讨全基因组芯片扫描技术在核型不明确智力落后患儿诊断中的应用及其优越性。方法对1例智力发育迟缓、染色体核型分析为47,XY,+mar的患儿进行分析,提取其外周血基因组DNA,应用全基因组芯片扫描技术分析衍生染色体的来源。结果全基因组芯片扫描技术证实多出的mar染色体来源于9p13.1-p24.3区间,确诊该患儿为9p部分三体综合征。结论与传统的细胞遗传分析方法相比,全基因组芯片扫描技术能够高分辨、高通量和高准确性地检测出常规核型分析无法检测到的亚显微水平染色体畸变,可以作为常规核型分析的替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组芯片扫描技术 G显带染色体分析 9p部分三体综合征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染色体显性视网膜色素变性家系的基因连锁定位和候选基因的序列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陆莎莎 赵晨 +2 位作者 李宁东 陈薇英 赵堪兴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03-407,共5页
目的对一常染色体显性视网膜色素变性(RP)家系进行致病基因的连锁定位,并对候选基因进行序列分析。方法在家系中进行全基因组扫描以确定与疾病连锁的染色体区域,对该区域附近的候选基因进行直接序列分析。结果此家系致病基因的最小可能... 目的对一常染色体显性视网膜色素变性(RP)家系进行致病基因的连锁定位,并对候选基因进行序列分析。方法在家系中进行全基因组扫描以确定与疾病连锁的染色体区域,对该区域附近的候选基因进行直接序列分析。结果此家系致病基因的最小可能区域(MCR)被定位于19号染色体微卫星标记D19S246和D19S601之间不到5厘摩(cM)的区域。对该区域附近的候选基因进行直接序列分析的结果并未发现致病性基因突变。结论CRX(锥杆细胞同源基因)和PRPF31基因是该家系的非致病性基因,在19号染色体上可能存在导致常染色体显性视网膜色素变性(adRP)的新的致病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色素变性 连锁分析 全基因组扫描 最小可能区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染色体显性低频感音神经性耳聋一家系MYO7A基因一个新突变位点的鉴定分析
7
作者 孙艺 朱玉华 +6 位作者 程静 李建忠 卢宇 金占国 冀飞 王荣光 袁慧军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2010年第2期188-193,共6页
目的一个命名为HB-S037的常染色体显性非综合征遗传性耳聋中国家系致病基因定位及MYO7A基因突变分析。方法通过对该家系参与连锁分析的23名成员应用Affymetrix5.0SNP(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单核苷酸多态性)芯片进行全基因组... 目的一个命名为HB-S037的常染色体显性非综合征遗传性耳聋中国家系致病基因定位及MYO7A基因突变分析。方法通过对该家系参与连锁分析的23名成员应用Affymetrix5.0SNP(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单核苷酸多态性)芯片进行全基因组扫描及连锁分析,致病基因的染色体定位;之后,选取微卫星标记进行精细扫描,确定候选基因,MYO7A基因外显子扩增及测序。结果应用Affymetrix 5.0 SNP芯片进行全基因组扫描及连锁分析,将HB-S037家系的致病基因初步定位于第11号染色体11q13.4-14.1之间(最大LOD值=4.346),选取初步定位区域内及附近的12个微卫星标记进行精细定位及单倍型分析,将致病基因定位于微卫星标记D11S1314和D11S4166之间的区域(最大LOD值=4.18)。对定位区域内候选基因MY07A的49个外显子直接测序,在MYO7A第17外显子有一个新的突变位点c.2011G>A,该位点突变与此家系疾病表型共分离,并引起编码第671位的甘氨酸替换为丝氨酸(G671S)。该位点在多物种之间保守。100个听力正常人未发现此突变。结论 HB-S037家系定位于第11号染色体的长臂11q13.4-14.1之间,致病基因为MYO7A,MYO7A第17外显子c.2011G>A突变引起第671位氨基酸甘氨酸替换为丝氨酸,该突变为HB-S037家系的致病突变,为MYO7A基因的一个新发现的突变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染色体显性非综合征遗传性聋 单核苷酸多态性 SNP芯片 全基因组扫描 微卫星标记 连锁分析 MYO7A 直接测序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染色体隐性骨质硬化症易感基因定位
8
作者 王锦玉 谢辉 +3 位作者 周后德 伍贤平 罗湘杭 廖二元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2013年第2期95-101,共7页
目的本研究对一个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骨质硬化症家系进行了研究,以确定本家系骨质硬化症的致病基因。方法采用双能X线吸收法(DXA)测定骨密度(BMD)。提取11个家系成员及180名正常对照者外周血DNA,用基因测序排除已知与骨质硬化症相关的1... 目的本研究对一个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骨质硬化症家系进行了研究,以确定本家系骨质硬化症的致病基因。方法采用双能X线吸收法(DXA)测定骨密度(BMD)。提取11个家系成员及180名正常对照者外周血DNA,用基因测序排除已知与骨质硬化症相关的11个基因的突变后,做全基因组扫描、精细基因定位及单倍型分析确定致病基因候选区。采用TRAP染色试剂盒行骨活检标本破骨细胞染色。结果该常染色体隐性骨质硬化症家系无已知与骨质硬化症相关的基因突变。全基因组扫描、精细基因定位及单倍型分析结果显示,染色体19q13.2~q13.3的D19S197~D19S545之间的8.36cm范围为致病基因候选区,连锁分析最大LOD值Zmax=2.907(θ=0时)。骨活检标本的TRAP染色结果显示,与性别和年龄匹配的正常人相比,骨质硬化患者髂嵴破骨细胞数量减少。结论该常染色体隐性骨质硬化症家系患者破骨细胞减少,19号染色体q13.2~q13.3有骨质硬化症易感基因存在,为尚未报道的常染色体隐性骨质硬化症特色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硬化症 全基因组扫描 破骨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天性晚发白内障FVB小鼠突变基因定位及筛选
9
作者 庞铂实 钱强 +3 位作者 徐园 肖君华 周宇荀 李凯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81-87,共7页
目的以自发突变导致的先天性晚发白内障小鼠为模型,进行遗传方式鉴定和白内障相关基因定位分析。方法首先通过显微镜观察组织切片鉴定白内障病理状态,其次通过构建家系确定先天性晚发白内障在FVB小鼠中的遗传方式,其次利用多重PCR靶向... 目的以自发突变导致的先天性晚发白内障小鼠为模型,进行遗传方式鉴定和白内障相关基因定位分析。方法首先通过显微镜观察组织切片鉴定白内障病理状态,其次通过构建家系确定先天性晚发白内障在FVB小鼠中的遗传方式,其次利用多重PCR靶向测序进行100只F2代小鼠的全基因组SNP扫描定位,最后利用全外显子测序筛选出候选突变基因。结果组织切片表明自发突变引起为典型白内障性状,全基因组扫描定位显示11号染色体上的rs4228772 SNP位点与白内障表型连锁程度最高;全外显子测序结果进一步表明11号染色体上有三个基因产生了自发突变,分别是Sfi1,Obscn和Ptrh2。结论本研究使用全基因组SNP扫描连锁分析与外显子测序相结合的策略,可在已知参考基因组的物种中快速定位基因突变,结果确定了11号染色体上的三个突变基因为先天性晚发型白内障的候选基因,并以显性方式遗传。该策略亦可应用于其它遗传背景清晰的模式哺乳动物的基因功能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晚发白内障 FVB小鼠 全基因组扫描连锁分析 外显子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致特发性肺纤维化的新基因 被引量:1
10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9年第12期2664-2664,共1页
关键词 特发性肺纤维化 基因 全基因组扫描 研究人员 遗传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人群中存在7个基因位点与血压水平相关
11
作者 杨学礼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412-412,共1页
关键词 基因位点 人群 日本 压水 全基因组扫描 遗传因素 发病机制 WID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个常染色体显性遗传非综合征型聋家系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秀菊 程静 +4 位作者 卢宇 王燕飞 张蕾 袁慧军 韩东一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1-67,共7页
目的分析一个连续5代遗传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聋家系的临床听力学及遗传学特征。方法对一个常染色体显性遗传高频感音神经性聋家系成员进行全面体检及临床听力学检查,整理、分析家系资料,确定遗传规律,绘制遗传图谱并进行听力学特征分... 目的分析一个连续5代遗传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聋家系的临床听力学及遗传学特征。方法对一个常染色体显性遗传高频感音神经性聋家系成员进行全面体检及临床听力学检查,整理、分析家系资料,确定遗传规律,绘制遗传图谱并进行听力学特征分析。应用Sanger测序技术对该家系成员进行候选基因鉴定。结果该耳聋家系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发病年龄各代间较稳定,在30-45岁之间。听力学表型为代代相传、迟发性、渐进性的中度至重度听力损失,患者早期以高频听力下降为主,随着年龄增长逐渐累及全频听力。应用Sanger测序技术进行候选基因鉴定,未发现致聋突变位点。结论该家系遗传学特征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方式,听力学具有早期高频听力下降并逐渐累及全频的特征,在候选基因中进行测序未发现致聋突变位点。因此希望通过对家系进一步的表型分析或者运用新一代测序技术,可以找到该家系的致聋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遗传性聋 表型 全基因组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疾病家系关联性分析FBAT软件简介
13
作者 潘发明 夏果 +4 位作者 廖芳芳 葛锐 梅杨 邹延峰 范引光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29-430,共2页
关键词 统计分析软件 病家系 遗传流行病学 全基因组扫描 病例对照研究 复杂疾病 候选基因 数据库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一家系致病位点筛查
14
作者 王俊妨 马文江 +1 位作者 林婴 杨正林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533-536,共4页
目的筛查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一家系的基因致病位点,为POAG的分子遗传学研究提供依据。方法于2005年1—8月在四川省人民医院纳入POAG一个家系,详细收集病史及临床资料,采用国际通用的全基因组扫描技术对家系成员进行全基因组扫描... 目的筛查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一家系的基因致病位点,为POAG的分子遗传学研究提供依据。方法于2005年1—8月在四川省人民医院纳入POAG一个家系,详细收集病史及临床资料,采用国际通用的全基因组扫描技术对家系成员进行全基因组扫描,应用国际公认的遗传连锁分析方法,根据等位基因(单倍体)分型结果,应用两点法分别计算短串联重复序列(STR)标志物的LOD值,以最大LOD值确定阳性位点。结果该家系共4代35名成员,患病者18例,表型正常者17人。患者属于青少年型开角型青光眼,均可见视盘损害和典型视野缺损。患者在儿童时期均有不同程度的双眼视力减退及视野缺损,视功能损伤比较严重。2号染色体上有3个STR标志物LOD值均大于3.0: D2S2369(LOD值4.003 3)、D2S2332(LOD值3.840 2)、D2S337(LOD值4.752 0)。该家系在这3个遗传标志物附近有遗传连锁。该家系阳性位点定位在15号染色体短臂到16号染色体短臂2区,遗传距离约为9 Mb,位于标志物D2S2369和D2S2397之间。结论GLC1H为该POAG大家系的遗传连锁位点,为中国汉族POAG发病机制的研究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位点 全基因组扫描 家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