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4篇文章
< 1 2 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筛选冬季项目运动员睾酮水平相关遗传标记
1
作者 梅涛 李燕春 +2 位作者 杨贤罡 杨晓琳 何子红 《体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8-88,共11页
目的:分析冬季项目运动员睾酮水平特征,通过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GWAS)筛选与冬季项目运动员睾酮水平相关的遗传标记,并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遗传标记的可能作用机制,以期为冬季项目运动员选材和科学化训... 目的:分析冬季项目运动员睾酮水平特征,通过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GWAS)筛选与冬季项目运动员睾酮水平相关的遗传标记,并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遗传标记的可能作用机制,以期为冬季项目运动员选材和科学化训练提供依据。方法:以冬季项目运动员作为研究对象(n=456),分析不同水平运动员(普通运动员、精英运动员)睾酮水平的分布和差异。应用PLINKv1.9软件,以冬季项目运动员(n=190)的睾酮水平作为表型变量,性别、年龄以及基因组主成分分析中特征值最大的前5个主成分作为协变量进行GWAS分析,采用3D SNP对纳入模型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s)进行生物功能注释。结果:1)精英运动员的睾酮水平显著高于普通运动员(P<0.01)。2)男性精英运动员的睾酮水平符合正态分布(P=0.09),睾酮水平范围为14.04~35.65 nmol/L,男性普通运动员的睾酮水平符合正态分布(P=0.20),睾酮水平范围为9.27~28.07 nmol/L;女性精英运动员的睾酮水平不符合正态分布(P=0.01),睾酮水平范围为0.88~4.44 nmol/L,女性普通运动员的睾酮水平符合正态分布(P=0.20),睾酮水平范围为0.19~3.04 nmol/L。3)rs7092867、rs9423319、rs9423320等413个SNPs与睾酮水平显著关联(P<1×10^(-5)),其中位于10号染色体ACADSB基因上的6个SNPs(rs7092867、rs9423319、rs9423320、rs9423321、rs9423322、rs9423252)达到了全基因组水平上的显著性(P<5×10^(-8))。4)在冬季项目中,ACADSB基因6个SNPs的aa基因型男性运动员的睾酮浓度显著高于Aa基因型男性运动员(P=0.014),而6个SNPs的aa基因型女性运动员的睾酮浓度有高于Aa基因型女性运动员的趋势,但未达到统计学意义(P=0.055)。5)3D SNP注释结果显示,6个SNPs在10号染色体上具有共同的3D互作基因(BUB3、C10orf88、HMX2、HMX3、IKZF5、PSTK)。结论:在冬季项目中,精英运动员的睾酮水平高于普通运动员。ACADSB基因上6个SNPs与冬季项目运动员的睾酮水平相关联,aa基因型男性运动员的睾酮浓度高于Aa基因型男性运动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员 基因选材 冬季项目 睾酮 基因组关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籽粒色泽性状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及候选基因挖掘 被引量:1
2
作者 董中东 井震海 +2 位作者 裴丹 孙丛苇 陈锋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84-796,共13页
小麦籽粒色泽性状亮度(L~*)、红度(a~*)和黄度(b~*)是小麦品质的重要指标。为挖掘调控小麦籽粒色泽相关性状的遗传位点,对黄淮麦区243份小麦材料组成的自然群体进行了4个环境下籽粒色泽性状表型调查,群体基因型信息由小麦660K SNP芯片表... 小麦籽粒色泽性状亮度(L~*)、红度(a~*)和黄度(b~*)是小麦品质的重要指标。为挖掘调控小麦籽粒色泽相关性状的遗传位点,对黄淮麦区243份小麦材料组成的自然群体进行了4个环境下籽粒色泽性状表型调查,群体基因型信息由小麦660K SNP芯片表征,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结果表明,与籽粒色泽关联的显著SNP位点共有785个,可解释11.4%~23.4%的表型变异,其中与L~*关联的SNP位点主要分布在1A、1D、2B、3D、7A和7D染色体上,与a~*关联的SNP位点主要分布在2A、2B、2D、4B、5B、5D、7A和7D染色体上,与b~*关联的SNP位点主要分布在2B、5B、5D、6D、7A、7B和7D染色体上。51个显著SNP位点为一因多效位点。通过基因功能注释挖掘到了36个和籽粒色泽相关的候选基因,其中仅8个基因在籽粒中表达。进一步通过基因多态性分析发现仅有小麦硬度调控基因Pinb(TraesCS5D02G004300)和UDP-葡萄糖/GDP-甘露糖脱氢酶基因TraesCS5B02G399800与目标性状显著关联。单倍型分析挖掘到位于TraesCS5B02G399800基因内部的差异单倍型与b~*显著关联。本研究挖掘到的候选基因对小麦籽粒色泽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和全基因组预测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籽粒色泽 基因组关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开花时间和成熟期性状全基因组关联分析与候选基因预测
3
作者 王琼 邹丹霞 +9 位作者 陈兴运 张威 张红梅 刘晓庆 贾倩茹 魏利斌 崔晓艳 陈新 王学军 陈华涛 《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558-1568,I0011-I0020,共21页
大豆是典型的短日照作物,对光周期极为敏感,其栽培和产量均受到田间光周期条件的制约。本研究对264份大豆种质资源的开花时间和成熟期性状进行了考察,分析了开花相关性状与蛋白质含量、含油量、百粒重和株高等农艺性状之间的关系。随后... 大豆是典型的短日照作物,对光周期极为敏感,其栽培和产量均受到田间光周期条件的制约。本研究对264份大豆种质资源的开花时间和成熟期性状进行了考察,分析了开花相关性状与蛋白质含量、含油量、百粒重和株高等农艺性状之间的关系。随后利用全基因组关联分析,鉴定出235个与开花时间和成熟期相关的位点,并预测了14个可能参与调控大豆开花时间和成熟期的候选基因,其中与开花时间相关的候选基因有10个,与成熟期相关的基因有5个,且有1个候选基因同时与开花时间和成熟期相关。这些候选基因为进一步解析大豆开花相关性状的调控机制和大豆广适性高效遗传改良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开花时间 成熟期 基因组关联分析 SNP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瓜果胶含量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与候选基因预测
4
作者 陶鹏 丁小雅 +5 位作者 岳智臣 赵彦婷 雷娟利 胡齐赞 臧运祥 李必元 《浙江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244-1251,共8页
为探究南瓜果胶含量的遗传调控机制,挖掘关键基因,为南瓜口感品质的遗传改良提供理论依据,该研究采用硫酸-咔唑比色法测定208份南瓜种质资源果肉的果胶含量,利用果胶含量数据与重测序获得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 为探究南瓜果胶含量的遗传调控机制,挖掘关键基因,为南瓜口感品质的遗传改良提供理论依据,该研究采用硫酸-咔唑比色法测定208份南瓜种质资源果肉的果胶含量,利用果胶含量数据与重测序获得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SNP)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 GWAS),对显著关联区间进行候选基因筛选与功能注释。结果显示,南瓜果胶含量呈正态分布,在南瓜2、4、12、20号染色体上共获得了21个与南瓜果胶含量显著关联的SNP位点,其中有13个位于2号染色体8330664~8436445区间。筛选获得40个候选基因,其中3个基因(基因号为CmoCh02G014160、CmoCh02G014170、CmoCh02G014260)涉及糖代谢通路。这3个候选基因在南瓜种质资源中存在着大量的SNP和InDel变异,并且在南瓜果实中均有表达,可能参与南瓜果实中果胶的合成。该研究结果可以为优化南瓜果胶含量,改良南瓜品质提供新的标记与候选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瓜 果胶 基因组关联分析 基因 糖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种子活力相关性状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5
作者 董中东 孙丛苇 +4 位作者 张舒宇 陈永芳 裴丹 陈锋 赵磊 《麦类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017-1024,共8页
种子活力是一个重要的小麦品质相关指标,与小麦种子发芽和穗发芽均有直接关系。为鉴定小麦种子活力相关性状的遗传位点并挖掘其相关候选基因,本研究以163份黄淮麦区小麦品种(系)构成的自然群体为材料,对其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3个... 种子活力是一个重要的小麦品质相关指标,与小麦种子发芽和穗发芽均有直接关系。为鉴定小麦种子活力相关性状的遗传位点并挖掘其相关候选基因,本研究以163份黄淮麦区小麦品种(系)构成的自然群体为材料,对其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3个种子活力相关性状进行调查,并结合90K SNP芯片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结果表明,供试小麦材料的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存在丰富的变异,变异系数范围为11.81%~25.58%。利用90K SNP芯片共鉴定到196个与3个种子活力性状相关的显著性SNPs,其中67个SNPs可以同时在3个性状中检测到;进一步通过基因表达模式和单倍型分析,推测TraesCS4B02G359600和TraesCS4A02G494700可能为调控小麦种子活力的重要候选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种子活力 基因组关联分析 候选基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桂芯一号”液相芯片的南丹瑶鸡鸡冠性状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6
作者 杨祝良 罗锦堂 +3 位作者 张珍 黎剑能 李福球 杨秀荣 《中国畜牧兽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716-1728,共13页
【目的】筛选影响南丹瑶鸡鸡冠性状的候选基因和分子标记,以期为南丹瑶鸡鸡冠性状的选育工作提供技术支撑。【方法】本研究收集了464只南丹瑶鸡在7、10、15、18、22、26周龄的鸡冠表型,同时采集试验鸡血样提取DNA,并通过“桂芯一号”液... 【目的】筛选影响南丹瑶鸡鸡冠性状的候选基因和分子标记,以期为南丹瑶鸡鸡冠性状的选育工作提供技术支撑。【方法】本研究收集了464只南丹瑶鸡在7、10、15、18、22、26周龄的鸡冠表型,同时采集试验鸡血样提取DNA,并通过“桂芯一号”液相芯片进行分型。使用GEMMA软件的单变量混合线性模型对不同周龄南丹瑶鸡鸡冠的高度、长度、厚度和面积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利用ANNOVAR对关联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进行注释,并对注释到的基因进行GO功能及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南丹瑶鸡鸡冠面积、鸡冠高度、鸡冠长度、鸡冠厚度4个表型指标分别关联到7、8、21和10个SNPs位点,共注释到37个基因,通过相关生物信息学分析及功能注释,最终筛选出7个与南丹瑶鸡鸡冠性状相关的候选基因:CELF2、MAP7、MAP3K5、AKT3、IFNGR1、IL20RA和MANBA。【结论】本研究鉴定了39个与南丹瑶鸡鸡冠性状潜在相关的SNPs,并筛选出7个可能影响鸡冠大小的候选基因。研究结果为南丹瑶鸡鸡冠性状的选育提供了有效分子标记,为培育优良地方品种提供了重要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丹瑶鸡 鸡冠 “桂芯一号”液相芯片 基因组关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生开花时间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及候选基因筛选 被引量:1
7
作者 李文佳 廖泳俊 +5 位作者 黄璐 鲁清 李少雄 陈小平 金晶炜 王润风 《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400-1408,共9页
开花时间是评价花生早熟品种的重要指标之一,对产量亦有重要影响。挖掘花生开花时间相关遗传位点并筛选候选基因,对于花生早熟育种至关重要。本文以390份花生栽培种自然群体为材料,统计了在5种环境下的开花时间。表型统计结果显示,5种... 开花时间是评价花生早熟品种的重要指标之一,对产量亦有重要影响。挖掘花生开花时间相关遗传位点并筛选候选基因,对于花生早熟育种至关重要。本文以390份花生栽培种自然群体为材料,统计了在5种环境下的开花时间。表型统计结果显示,5种环境下,花生开花时间的变异系数介于3.21%~8.54%之间,存在较丰富的表型变异。花生的开花时间基本呈现正态分布,且受环境影响较大。通过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共得到259个与开花时间显著关联的SNP位点,其中有29个位点在2个以上环境中重复出现,分别位于A01、A02、A03、A04、A05、A07、A10、B01、B02、B03、B04、B06、B07、B09染色体上,可解释3.47%~8.58%的表型变异。在29个重复出现位点上下游100kb的置信区间寻找候选基因,共发现159个有功能注释的基因。在重复检测的位点的候选区间中预测到7个与花生开花时间相关的候选基因,分别编码R2R3-MYB转录因子、叶绿素a-b结合蛋白、bHLH转录因子、WRKY转录因子、FAR1转录因子。研究结果可为解析花生开花调控遗传机制及花生早熟育种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开花时间 基因组关联分析 候选基因 早熟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高粱株高和节间数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及候选基因预测 被引量:1
8
作者 徐建霞 丁延庆 +4 位作者 曹宁 程斌 高旭 李文贞 张立异 《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68-585,I0677-I0687,共29页
适当降低株高可以提高植物的养分利用效率和抗倒伏性,对高粱的高产和稳产具有重要意义。为揭示高粱株高遗传机制,本研究以242份中国高粱为研究对象,利用2,015,850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标记,在7个不同环境条件下对株高、节间数及节间长... 适当降低株高可以提高植物的养分利用效率和抗倒伏性,对高粱的高产和稳产具有重要意义。为揭示高粱株高遗传机制,本研究以242份中国高粱为研究对象,利用2,015,850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标记,在7个不同环境条件下对株高、节间数及节间长度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GWAS)。表型调查表明,株高、节间数和节间长度的表型变异系数在13.47%~30.06%之间,在所有环境下的偏度和峰度的绝对值均小于1。利用2种不同的关联模型(Blink和FarmCPU)对株高、节间数及节间长度进行GWAS分析,在10条染色体上共鉴定出118个与这3个性状显著相关的数量性状核苷酸(QTN)。其中,与株高、节间数及节间长度显著相关的QTN分别为60个、37个和32个,株高与节间数、节间长度共定位QTN分别有8个和3个。通过对候选基因的序列分析和功能注释,在12个QTN置信区间或附近鉴定出14个候选基因,它们与水稻和玉米中参与糖代谢、激素合成与信号传递以及细胞分裂的基因同源。选择性消除分析揭示,位于1号染色体的候选基因Sobic.001G510400在中国南北高粱群体中受到强烈选择,形成了以北方矮秆高粱为主的单倍型Hap1和以南方高秆高粱为主的单倍型Hap2。携有Hap1的北方种质871255和携有Hap2的南方种质红缨子之间,该基因表达存在显著差异。本研究结果为中国高粱品种株高遗传改良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粱 株高 节间数 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 候选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瓜核心种质耐盐性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袁高鹏 赵彦龙 +5 位作者 孙德玺 高博文 李卫华 时明坤 张靖宇 朱迎春 《果树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00-313,共14页
【目的】挖掘西瓜耐盐相关的关键候选基因,为探究西瓜应答盐胁迫的机制、培育耐盐西瓜新品种奠定重要基础。【方法】通过对121份西瓜核心种质材料的耐盐性相关指标进行测定,利用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GWAS)... 【目的】挖掘西瓜耐盐相关的关键候选基因,为探究西瓜应答盐胁迫的机制、培育耐盐西瓜新品种奠定重要基础。【方法】通过对121份西瓜核心种质材料的耐盐性相关指标进行测定,利用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GWAS)定位与表型数据相关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s)变异位点,并对候选区间内的基因进行功能注释,最终利用耐盐材料和盐敏感材料的转录组数据确定耐盐相关的关键候选基因。【结果】在根表面积指标下鉴定出1个显著SNP位点,在候选区间内获得23个基因;在根K^(+)含量指标下鉴定出25个显著SNP位点,在候选区间内获得25个基因;在根Na^(+)含量指标下鉴定出2个显著SNP位点,在候选区间内获得10个基因;在根可溶性糖含量指标下鉴定出1个显著SNP位点,在候选区间内获得18个基因。所有候选基因在150 mmol·L^(-1)Na Cl处理前后的耐盐和盐敏感材料中,Cla97C08G145130、Cla97C04G073300和Cla97C01G009540三个候选基因的表达量均受盐胁迫的诱导显著上调表达。【结论】推测Cla97C08G145130、Cla97C04G073300和Cla97C01G009540为西瓜耐盐相关的关键候选基因,为解析提高西瓜耐盐性的分子机制及开发分子标记用于辅助选择育种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瓜 耐盐性 基因组关联分析 单核苷酸多态性 基因挖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豫农黑猪生长相关性状的拷贝数变异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吴嘉浩 吴姿仪 +7 位作者 窦腾飞 白利瑶 张永前 董联合 李鹏飞 李新建 韩雪蕾 李秀领 《畜牧兽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10-1119,共10页
旨在检测豫农黑猪全基因组拷贝数变异(copy number variations,CNVs),鉴定豫农黑猪生长相关性状候选基因。本研究收集了豫农黑猪2~5世代种群的生长相关性状数据(包括体长、体高、胸围、管围、腿臀围、背膘厚和眼肌深度),共807头猪(母猪... 旨在检测豫农黑猪全基因组拷贝数变异(copy number variations,CNVs),鉴定豫农黑猪生长相关性状候选基因。本研究收集了豫农黑猪2~5世代种群的生长相关性状数据(包括体长、体高、胸围、管围、腿臀围、背膘厚和眼肌深度),共807头猪(母猪738头,公猪69头),体重范围为95~105 kg。随后采集该试验群体耳组织样本利用中芯一号50K SNP芯片进行基因分型,并使用PennCNV软件对基因型数据进行CNV检测,通过重叠CNV融合法构建拷贝数变异区域(copy number variable regions,CNVRs)图谱。而后使用Plink软件对生长相关性状进行CNV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GWAS)。结果,在18条常染色体上共鉴定到1432个CNVs,合并为232个CNVRs,其中CNV大小范围为2.7 kb至2.2 Mb,CNVR大小范围为4.5 kb至2.2 Mb,共覆盖56.4 Mb,占常染色体基因组的2.50%。通过GWAS分析,发现1个CNV在全基因组水平上与胸围性状显著相关,7个CNV在染色体水平上分别与胸围、管围和背膘厚性状显著相关,胸围性状中显著性最高的CNV也与管围性状显著相关。其中,位于17号染色体上的CLDN 23基因与背膘厚显著相关,推测其可能在肌肉发育或脂肪沉积中起重要调控作用。本研究结果为豫农黑猪基因组CNV的功能提供新见解,并为进一步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在豫农黑猪新品种培育中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豫农黑猪 生长性状 拷贝数变异 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麦主要农艺性状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11
作者 姚丽霞 刘丽苹 +5 位作者 万广有 王化俊 汪军成 姚立蓉 李葆春 孟亚雄 《麦类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49-763,共15页
本研究以240份大麦品种(系)为材料,利用大麦40K SNP芯片进行基因型分析,并通过一年两点对8个农艺性状进行鉴定,基于混合线性模型(mixed linear model,MLM)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GWAS)。结果表明,8个主要... 本研究以240份大麦品种(系)为材料,利用大麦40K SNP芯片进行基因型分析,并通过一年两点对8个农艺性状进行鉴定,基于混合线性模型(mixed linear model,MLM)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GWAS)。结果表明,8个主要农艺性状均呈现正态分布。使用Admixture软件对240份大麦品种(系)质控后的基因型进行群体结构分析,240份材料大致分为10个亚群。GWAS共检测到118个分别与株高、穗长、芒长、有效分蘖数、总分蘖数、穗粒数、穗粒重和千粒重显著相关的SNP位点,分布在1H、2H、3H、4H、5H、6H和7H染色体上,其中有6个SNP位点可同时控制两个农艺性状,2个SNP位点可同时控制3个农艺性状。确定了24个与SNP位点对应的QTL,其中控制株高的QTL有2个,穗长QTL有1个,芒长QTL有2个,有效分蘖数QTL有2个,总分蘖数QTL有1个,穗粒数QTL有4个,穗粒重QTL有10个,千粒重QTL有8个。在黄羊和永昌环境点中,稳定的QTL有1个,株高、穗长、有效分蘖数和总分蘖数只在一个环境点存在QTL位点,其余4个农艺性状分布在两个环境点不同的QTL位点中。根据关联分析结果,以显著位点上下游150 kb范围作为置信区间,在1H、2H、3H、4H、5H和6H染色体上共寻找到32个基因,基于前人研究和Blast基因注释共筛选到2个最有可能与大麦的生长发育等方面相关的候选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 农艺性状 基因组关联分析 SNP标记 QT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幼苗根系性状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及TaSRL-3B优异等位基因发掘
12
作者 蔡金珊 李超男 +5 位作者 王景一 李宁 柳玉平 景蕊莲 李龙 孙黛珍 《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020-2032,共13页
根系是小麦吸收土壤水分和养分的器官,其形态特征与产量及耐逆性密切相关。因此,发掘根系形态相关遗传位点及优异等位基因对于小麦改良具有重要意义。本项目以277份小麦种质为材料,采用凝胶根室法鉴定总根长、根表面积及根角度等8种幼... 根系是小麦吸收土壤水分和养分的器官,其形态特征与产量及耐逆性密切相关。因此,发掘根系形态相关遗传位点及优异等位基因对于小麦改良具有重要意义。本项目以277份小麦种质为材料,采用凝胶根室法鉴定总根长、根表面积及根角度等8种幼苗根系性状,结合小麦660K SNP芯片的分型结果开展3种模型(GLM、MLM和FarmCPU)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共检测到52个关联位点,其中包括6个与多个根系性状相关的一因多效性遗传位点(Loci17、Loci20、Loci22、Loci38、Loci46、Loci47),分别位于染色体3A、3B、3D、5A、6A和6B上。在位点Loci20中克隆到调控根系性状候选基因TaSRL-3B,其序列全长1089 bp,无内含子,第78~235位氨基酸处有1个保守的NAC结构域。在该基因编码区检测到1个20 bp的插入/缺失变异(InDel^(717)),该变异导致移码突变且与Loci20位点的候选SNP(cSNP,AX-108758584)紧密连锁(R^(2)=0.84)。277份供试小麦材料中携带等位基因TaSRL-3B^(In)的种质平均最大根长、总根长及根表面积均显著大于携带等位基因TaSRL-3B^(Del)的种质。以携带TaSRL-3B^(Del)的鲁麦14(LM14)为受体亲本、携带TaSRL-3B^(In)的陕合6号(SH6)为供体亲本,创制回交导入系群体(BC_(3)F_(5))。利用基于InDel^(717)开发的分子标记从中鉴定出5个携带TaSRL-3B^(In)的鲁麦14近等基因系。与鲁麦14相比,其近等基因系的最大根长、总根长、根表面积及根体积均显著增加,进一步表明TaSRL-3B参与调控小麦幼苗根系形态。与小麦地方品种相比,我国现代育成品种中长根型等位基因TaSRL-3B^(In)频率减少。本研究为加快小麦根系遗传调控网络构建和功能解析提供了重要信息,有助于小麦根系的遗传改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幼苗 根系形态 基因组关联分析 候选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粳稻穗部性状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13
作者 陈宏伟 商文奇 +4 位作者 吕桂兰 马秀芳 王铮 王先俱 马作斌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3-32,共10页
[目的]水稻(Oryza sativa L.)穗部性状是决定产量的关键农艺性状,解析其遗传机制对应对全球粮食安全挑战至关重要。本研究旨在挖掘调控粳稻穗部形态的关键遗传位点及功能基因,为高产育种提供理论支撑。[方法]利用来自中国东北地区的410... [目的]水稻(Oryza sativa L.)穗部性状是决定产量的关键农艺性状,解析其遗传机制对应对全球粮食安全挑战至关重要。本研究旨在挖掘调控粳稻穗部形态的关键遗传位点及功能基因,为高产育种提供理论支撑。[方法]利用来自中国东北地区的410份粳稻材料作为供试材料,系统测定穗长、一次/二次枝梗数等穗部形态和结构指标,通过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定位显著关联位点,结合单倍型分析和PARMS标记基因分型验证候选基因功能。[结果]共鉴定到7个显著QTL位点(qPW2、qGNP3、qPW6/qTGW6、qPL8、qPBN8/qTGW8、qPL9和qTGW9),筛选到GW6a、DEP1等10个候选基因。单倍型分析表明,GW6a不同单倍型在穗重与千粒重表型上存在显著分化,DEP1单倍型间穗长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基于分子标记的基因分型验证GW6a和DEP1的优势等位基因型。[结论]发现GW6a和DEP1的等位变异分别与穗重及穗长存在显著遗传关联,基于PARMS标记构建的基因分型体系可高效筛选穗型优势等位基因。研究成果为东北粳稻穗型分子设计育种提供可验证的遗传靶点,通过多基因聚合策略可优化穗部结构,推动高产智能育种技术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种质资源 穗部性状 基因组关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苗草专用型大麦品种鉴定及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14
作者 马敏虎 常华瑜 +4 位作者 陈朝燕 仁增 刘廷辉 邢国芳 郭刚刚 《作物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1-102,共12页
苗草工厂为实现草食动物的饲草周年供应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针对苗草生产的品种需求,本研究对124份中国大麦育成品种(系)与种质开展了苗草转化率鉴定和生物量调控位点发掘。结果显示,大麦种子萌动后,水培条件下苗草生物量呈指数增长趋... 苗草工厂为实现草食动物的饲草周年供应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针对苗草生产的品种需求,本研究对124份中国大麦育成品种(系)与种质开展了苗草转化率鉴定和生物量调控位点发掘。结果显示,大麦种子萌动后,水培条件下苗草生物量呈指数增长趋势并在7 d后进入平台期。在植物工厂条件下,鉴定出冬青16、扎青6号等10个高苗草转化率品种且分析发现苗草生物量与籽粒千粒重呈一定的负相关。进一步通过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共鉴定到12个苗草生物量相关QTL位点,从中预测出8个调控苗草生物量的候选基因。本研究不仅为大麦苗草工厂化生产筛选出高转化率品种,同时也为苗草专用型大麦品种的遗传改良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苗草 生物量调控位点 基因组关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定位与挖掘小麦氮高效基因
15
作者 赵超男 王金凤 +7 位作者 张玉 张丽 李瑞琦 王鹏飞 李鸽子 张宏军 虞波 康国章 《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801-1813,I0014-I0032,共32页
挖掘小麦氮高效的种质和基因资源,揭示其分子机制和遗传效应,是当前小麦氮效率研究的重要内容和目标。本研究以255份不同小麦品种组成的自然群体为试验材料,对每个品种1叶1心幼苗分别进行低氮(low nitrogen,LN, 0.05 mmol L^(-1)NO_(3)^... 挖掘小麦氮高效的种质和基因资源,揭示其分子机制和遗传效应,是当前小麦氮效率研究的重要内容和目标。本研究以255份不同小麦品种组成的自然群体为试验材料,对每个品种1叶1心幼苗分别进行低氮(low nitrogen,LN, 0.05 mmol L^(-1)NO_(3)^(-))和充足供氮(sufficient nitrogen, SN, 1.00 mmol L^(-1)NO_(3)^(-)) 2个水培条件处理,培养28 d后,在低氮和充足供氮处理下测定17个表型指标,通过对55KSNP芯片进行质控过滤筛选出38,215个高质量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SNPs)位点,结合FarmCPU、MLM以及MLM+Q+K模型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 GWAS)。该群体在LN和SN水平下17个表型指标比值(LS, LN/SN)的频率分布均呈正态分布,对17个LS指标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共检测到1161个显著位点(P≤0.001),发现有103个标记至少在2个模型中同时被检测到,有8个SNP至少关联了4个性状,其中AX-110548993(3B)和AX-111802919(4D)为新位点。2个新位点上下游5Mb范围区间内含有267个候选基因,其中位于4D染色体上的SNPAX-111802919包括3个直接参与或调控氮吸收转运的候选基因:TraesCS4D02G361500编码硝酸盐转运蛋白(NRT1.1),TraesCS4D02G362100编码锌指蛋白CONSTANS-LIKE 1, TraesCS4D02G362800编码1个GATA转录因子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氮效率 基因组关联分析 候选基因 挖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个小麦品种品质分类指标性状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16
作者 范祥云 何漪 +2 位作者 余桂红 姚金保 张鹏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9-54,共6页
湿面筋含量、吸水率、稳定时间是我国小麦品种品质分类的重要指标性状,为发掘调控这3个品质性状的基因位点,挑选了103个长江中下游麦区种植的小麦品种组成自然群体,并利用50KSNP芯片基因分型,结合3个性状的表型,基于混合线性模型进行全... 湿面筋含量、吸水率、稳定时间是我国小麦品种品质分类的重要指标性状,为发掘调控这3个品质性状的基因位点,挑选了103个长江中下游麦区种植的小麦品种组成自然群体,并利用50KSNP芯片基因分型,结合3个性状的表型,基于混合线性模型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结果鉴定到5个位于小麦1B和6D染色体上,3个位于5D和7D染色体上,28个分布于1A、1B、1D、4A上,分别与湿面筋含量、吸水率、稳定时间显著关联的SNP标记,其中1B上3个与湿面筋含量,5D上2个与吸水率以及1D上24个与稳定时间显著关联的SNP标记的位置相同或相近,为一个QTL簇。因此,共发掘到3个与湿面筋含量、2个与吸水率、4个与稳定时间显著关联的位点。其中,与湿面筋含量关联的3个位点位于1B染色体619Mb以及6D染色体445Mb和89Mb;与吸水率关联的2个位点位于5D染色体4Mb左右和7D染色体389Mb;与稳定时间关联的4个位点分别位于1D415Mb、1B553Mb、1A508Mb和4A591Mb处。5D上与吸水率显著关联的SNP标记AX-86170795位于小麦籽粒硬度Pinb基因序列上,1A、1B、1D上与稳定时间关联的QTL位点分别与高分子量谷蛋白Glu-A1、Glu-B1、Glu-D1基因位置一致。下一步相关位点开发功能性分子标记用于小麦品质改良的新品种选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品质性状 基因组关联分析 候选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株高和主茎节数的大豆抗旱性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17
作者 石岱 扎比热 +5 位作者 孙玲玲 曲雪 孙明明 周润南 赵长江 任洪雷 《大豆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1-60,I0001-I0006,共16页
为探究大豆基于株高抗旱系数(drought resistance coefficient based on plant height,DCPH)和主茎节数抗旱系数(drought resistance coefficient based on number of main stem nodes,DCNS)的抗性遗传基础,本研究选取由113份大豆品种(... 为探究大豆基于株高抗旱系数(drought resistance coefficient based on plant height,DCPH)和主茎节数抗旱系数(drought resistance coefficient based on number of main stem nodes,DCNS)的抗性遗传基础,本研究选取由113份大豆品种(系)组成的自然群体作为研究材料,在全生育期干旱胁迫和正常供水条件下测定了株高和主茎节数,分别计算两种类型的抗旱系数,并利用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技术(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GWAS),挖掘与大豆株高和主茎节数抗旱性相关的基因和位点。结果显示:利用1882531个SNP标记进行GWAS分析,DCPH显著关联的位点全部位于9号染色体上,而DCNS显著关联的位点全部位于6号染色体上。进一步分析确定了DCPH和DCNS的候选基因区间,分别筛选出41个与DCPH相关的候选基因和15个与DCNS相关的候选基因。这些基因可能参与大豆生长发育的调控、激素信号传导、细胞分裂和生长等过程。本研究不仅为深入解析大豆抗旱性的分子机制提供了重要线索,还为培育抗旱性强的大豆品种提供了宝贵的基因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株高 主茎节数 基因组关联分析 抗旱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胁迫下稻米食味品质相关性状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18
作者 黄金杰 尹吕 +6 位作者 王健 杨小莉 张震 陈云 付红燕 夏朵 周浩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6-103,共8页
【目的】鉴定高温胁迫下调控水稻食味品质相关性状位点并挖掘相关候选基因,为耐高温优质品种选育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222份遗传背景广泛的栽培稻为试验材料,对9个稻米食味品质相关性状进行测定,结合基因型信息与食味品质相关性状... 【目的】鉴定高温胁迫下调控水稻食味品质相关性状位点并挖掘相关候选基因,为耐高温优质品种选育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222份遗传背景广泛的栽培稻为试验材料,对9个稻米食味品质相关性状进行测定,结合基因型信息与食味品质相关性状参数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结果】稻米直链淀粉含量与米饭硬度正相关,与米饭黏度和食味值负相关。鉴定出14个在高温胁迫下与稻米食味品质相关性状的显著关联位点。【结论】发现直链淀粉含量主效基因Wx基因是高温和正常环境下影响稻米食味品质的关键位点,此外,含有CYP450蛋白、IQ钙调素结合蛋白家族和3-酮酰基-CoA合成酶的基因,可能与高温和正常环境下直链淀粉含量的差异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高温 稻米食味品质 基因组关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40K SNP芯片的陆地棉产量构成因素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及单铃重位点挖掘
19
作者 李宜谦 徐守振 +3 位作者 刘萍 马麒 谢斌 陈红 《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128-2138,共11页
棉花经济产量主要受单株铃数、单铃重和衣分等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解析棉花产量构成因素的遗传机制对指导分子育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612份陆地棉品种(系)构成的自然群体为研究材料,利用基于液相探针杂交的40K SNP芯片进行基因型分... 棉花经济产量主要受单株铃数、单铃重和衣分等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解析棉花产量构成因素的遗传机制对指导分子育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612份陆地棉品种(系)构成的自然群体为研究材料,利用基于液相探针杂交的40K SNP芯片进行基因型分型,并在5个自然环境下调查单株铃数、单铃重、衣分及籽棉产量等性状。通过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共检测到6个显著关联位点,包括与单株铃数相关的2个位点(A03、A05染色体)、与单铃重相关的1个位点(A07染色体)、与衣分相关的1个位点(D01染色体)和与籽棉产量相关的2个位点(A05、D07染色体)。其中,位于A07染色体89.01~90.45 Mb区间的QTL在5个环境中与单铃重显著关联(P=5.3646×10^(-8)),表现出较高的稳定性。通过单倍型分析发现该区间存在2个主要单倍型,携带有利单倍型的材料平均单铃重显著增加0.64 g。结合深度重测序数据和转录组数据分析,在该区间鉴定到7个候选基因,并确定了可用于分子标记开发的关键SNP位点。本研究不仅丰富了陆地棉产量性状的遗传解析结果,而且为高产育种提供了重要的分子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地棉 产量构成要素 基因组关联分析 单铃重 高产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20
作者 赵祥光 张皓 +6 位作者 冯新康 王琦 孙大千 储丽 李英慧 杜吉到 邱丽娟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777-1787,I0020-I0028,共20页
大豆作为重要粮油作物之一,其不饱和脂肪酸的组成和含量决定大豆油的营养价值,且相关组分比例影响大豆油的品质与消费者健康。尽管目前已有大量围绕FAD2基因开展的大豆不饱和脂肪酸研究,但仅能解释约60%的遗传变异,因此发掘其他关键位... 大豆作为重要粮油作物之一,其不饱和脂肪酸的组成和含量决定大豆油的营养价值,且相关组分比例影响大豆油的品质与消费者健康。尽管目前已有大量围绕FAD2基因开展的大豆不饱和脂肪酸研究,但仅能解释约60%的遗传变异,因此发掘其他关键位点及筛选优良育种基因对培育功能性大豆品种具有重要意义。对358份大豆种质进行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含量的测定,并利用GEMMA软件的混合线性模型对3种组分进行了全基因组关联分析,鉴定出5个同时调控3种组分的显著位点以及2个与亚麻酸显著关联的高置信度位点13-13101056和14-46813345。进一步结合连锁不平衡分析和功能注释鉴定出亚麻酸相关基因GmFAD3A,该基因编码脂肪酸去饱和酶,在第3个外显子上存在1个非同义突变位点(14-46811463 C→T),形成两种单倍型。其中携带GmFAD3A^(T)种质的亚麻酸含量显著低于携带GmFAD3A^(C)的种质,而携带GmFAD3A^(T)种质的油酸含量则高于携带GmFAD3A^(C)的种质。优异等位基因GmFAD3A^(T)的驯化分析显示,其在野生大豆中占95.5%、在地方品种中占85.6%,而选育品种中占91.7%。本研究为大豆不饱和脂肪酸组分的改良提供了可靠的理论基础,并为培育低亚麻酸、高油酸含量及理想不饱和脂肪酸比例的大豆品种提供了重要位点和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不饱和脂肪酸 基因组关联分析 GmFAD3A 功能位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