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江旅游带全域旅游示范区发展格局及影响因素研究
1
作者 唐阳 杨国良 吴其付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27,共9页
全域旅游是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是旅游改革创新、旅游目的地建设的创新路径。运用核密度、熵值法和地理探测器等方法揭示长江旅游带全域旅游发展格局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长江旅游带全域旅游呈现“双核心一廊道连片分... 全域旅游是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是旅游改革创新、旅游目的地建设的创新路径。运用核密度、熵值法和地理探测器等方法揭示长江旅游带全域旅游发展格局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长江旅游带全域旅游呈现“双核心一廊道连片分布”总格局,根据资源类型将全域旅游划分为自然生态类、景区名胜类、文化遗产类以及产业品牌类,自然生态类和产业品牌类占比最高。(2)空间分层集聚,南北和东西方向趋势面较为陡峭,示范区出现较大空间分布差异。(3)全域旅游发展水平区域差异明显,江苏省、浙江省、上海市与四川省发展水平处于高值区;云南省与湖南省处于中值区;重庆市、贵州省、湖北省、安徽省和江西省处于低值区。(4)自然环境优势是引领全域旅游发展的核心动力,经济发展水平是推动全域旅游发展的重要支撑,社会政策支持是带动全域旅游发展的基本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域旅游示范区 长江旅游 空间分布特征 发展水平 地理探测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竞争力评价研究 被引量:44
2
作者 林明水 廖茂林 王开泳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83-90,共8页
测度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竞争力,理清地区发展全域旅游的影响因子并选择适宜的发展路径,是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的基础和关键。本文从全域旅游发展的全时空、全产业、全要素、全管理和全支持五个方面系统地构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测度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竞争力,理清地区发展全域旅游的影响因子并选择适宜的发展路径,是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的基础和关键。本文从全域旅游发展的全时空、全产业、全要素、全管理和全支持五个方面系统地构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选取东部、中部和西部共37个县(市)作为样本,基于Arc GIS10. 1的空间主成分分析和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测度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竞争力及其空间自相关性。结果显示:(1)竞争力评价方面,37个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竞争力平均值为4. 77,总体处于一般水平;贵州省示范区竞争力平均值为5. 77,处于较强水平;湖北省示范区竞争力平均值为4. 93,处于一般水平;福建省示范区竞争力平均值为3. 91,处于较弱水平。(2)空间自相关分析方面,37个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竞争力在各自区域内的相关性不显著,呈独立随机分布。(3)影响因子方面,影响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竞争力主要因子为旅游投入产出比、夜光指数、城镇化率、路网密度、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坡度、一般公共预算人均支出、人均旅游收入等9个方面,其中旅游投入产出比的贡献最大。基于主要结论,东部地区发展全域旅游,可以围绕"傍城"的核心理念,主动融入三大城市群或各区域的核心城市群,借助城市化带动以旅游业为核心的第三产业发展;西部地区发展全域旅游,可以围绕着"傍景"的核心理念,主动融入核心景区,借助旅游业发展带动第三产业发展;中部地区则因地制宜,兼顾东西部两种模式,择优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竞争力评价 空间主成分分析 空间自相关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SR模型的全域旅游示范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以上饶市为例 被引量:13
3
作者 吴儒练 李洪义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29-134,共6页
土地集约利用是衡量全域旅游示范区健康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引入PSR模型构建全域旅游示范区土地集约利用"压力-状态-响应"评价指标体系,对上饶市2008-2017年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及演变状况进行定量评价研究,运用系统协调度函数... 土地集约利用是衡量全域旅游示范区健康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引入PSR模型构建全域旅游示范区土地集约利用"压力-状态-响应"评价指标体系,对上饶市2008-2017年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及演变状况进行定量评价研究,运用系统协调度函数计算PSR系统协调度指数,分析土地集约利用的压力、状态以及政府的响应政策情况并提出建议。研究结果表明:(1)上饶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综合值从2008年的0.0293上升到2017年的0.0504,保持平稳上升趋势,土地集约利用情况向良性方向发展;(2)上饶市2008-2017年土地集约利用综合评价分值较低,土地集约利用程度不高,仍属于粗放式用地模式,有待进一步改善;(3)上饶市土地利用集约度与区域旅游业发展水平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0.940,P<0.01;(4)2008-2017年上饶土地集约利用PSR系统协调度指数偏低,均值为1.599,并呈先升后降的倒"U"型曲线,土地集约利用各子系统之间的协调性欠佳。研究结果能为全域旅游示范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及规划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集约利用 全域旅游示范区 PSR评价模型 指标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空间分布、类型结构及驱动机理 被引量:2
4
作者 王莉琴 石培华 张一楠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815-1824,共10页
运用核密度分析、GWR模型和地理探测器等量化模型,探究168个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空间类型特征、影响因素及其驱动机理。研究表明:(1)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以长江、黄河为中心,呈“一核多片区-双廊道”空间分布格局。(2)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运用核密度分析、GWR模型和地理探测器等量化模型,探究168个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空间类型特征、影响因素及其驱动机理。研究表明:(1)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以长江、黄河为中心,呈“一核多片区-双廊道”空间分布格局。(2)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目的地类型结构呈局部聚集和非均衡态势,主要分布在长三角、京津冀、中原和成渝等城市群,以核心景区带动型、历史文化遗产型所占比例为最高和最低。(3)旅游吸引物、服务与设施、经济与政策、自然地理基础、市场与交通区位等因素协同作用构成其空间分布的驱动机理,各因素存在局部促进或抑制效用。(4)各类型示范区空间分布的主导因素各异,因子两两交互显著提升其空间解释力,表现为非线性和双因子增强效应,资源向心力、市场牵引力、经济推动力、交通通达力、服务集成力和环境舒适度构建其空间分布的动力六维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空间类型结构 地理加权回归 地理探测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6地入围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5
作者 《新疆农垦科技》 2019年第6期21-21,共1页
新疆6地入围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在“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验收认定工作”中,96家申报入围,其中74家来自2016年公布的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县级创建单位,22家来自地级创建单位所辖区县和直辖市所辖区县。
关键词 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创建单位 入围 直辖市 新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域旅游示范创建区省域发展水平比较及启示 被引量:5
6
作者 任燕 张武康 任育瑶 《统计与信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14-121,共8页
以陕西、浙江等七个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单位为研究对象,在旅游经济和社会空间理论基础上,提出全域旅游具有地域拓展、产业融合和文化体验三个维度,进而构建相应指标体系,并运用因子分析法展开定量评价。研究结果显示,浙江全域... 以陕西、浙江等七个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单位为研究对象,在旅游经济和社会空间理论基础上,提出全域旅游具有地域拓展、产业融合和文化体验三个维度,进而构建相应指标体系,并运用因子分析法展开定量评价。研究结果显示,浙江全域旅游综合发展排名第一,随后是贵州、海南、山东、陕西、河北、宁夏。从具体维度指标来看,贵州、山东和浙江分别在地域拓展、产业融合和文化体验方面居于首位。通过比较发现,陕西在产业融合和文化体验方面较为落后,进而从生态环境、产业活跃和文化创新等方面,为陕西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域旅游示范区 地域拓展 产业融合 文化体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个党员一面旗一面旗帜引一方——记全国劳动模范袁谋文
7
作者 邓道理 《林业与生态》 2021年第1期21-22,共2页
在湖南省西北部,有一片山水举世闻名。这就是拥有世界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中国首个国家森林公园、全国首批5A级旅游景区、国家文明风景旅游区和国家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等国际国内荣誉的张家界市武陵源风景名胜区。在这片山水中,有... 在湖南省西北部,有一片山水举世闻名。这就是拥有世界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中国首个国家森林公园、全国首批5A级旅游景区、国家文明风景旅游区和国家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等国际国内荣誉的张家界市武陵源风景名胜区。在这片山水中,有一位杰出的妇女,她就是在旅游服务一线兢兢业业工作28年,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和“全国劳动模范”等称号的袁谋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陵源风景名胜区 世界自然遗产 世界地质公园 风景旅游 湖南省西北部 国家森林公园 张家界市 全域旅游示范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