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流通网络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和作用机制——全国流通节点城市布局的视角 被引量:2
1
作者 向仙虹 冯浩 《中国流通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0-44,共15页
城市经济韧性对应对外部冲击、保障持续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7—2023年我国274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借助全国流通节点城市布局这一准自然实验,构建双重差分模型,探讨流通网络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流通网络... 城市经济韧性对应对外部冲击、保障持续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7—2023年我国274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借助全国流通节点城市布局这一准自然实验,构建双重差分模型,探讨流通网络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流通网络可以显著提升城市经济韧性,该结论在进行一系列内生性和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且表现出显著的资源禀赋、地理条件和区位空间的异质性特征。完善基础设施、优化内部环境、实现创新驱动和促进绿色发展在流通网络提升城市经济韧性中发挥着重要桥梁作用。同时,流通网络对周边城市会产生“虹吸效应”,随地理距离阈值增加而呈现出以600千米为界线先抑制后促进的特征,且存在1400千米的空间距离衰减边界。鉴于此,政府应构建灵活、多元且安全的流通网络,定期评估交通需求,注重交通运输设施的弹性规划与动态布局,加强多元化流通渠道和多层级流通网络建设,同时制定严格的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安全标准,建立实时动态监测机制,保障流通网络安全并优化流通网络布局;加强顶层设计,提高流通网络建设的灵活性和普适性,因地制宜构建互补型经济格局,建设由“现代流通节点城市+骨干流通走廊”为核心架构的内畅外联现代流通网络,发挥流通节点城市的集聚与辐射作用,促进商品和资源要素高效流通;加强周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差异化发展策略,减少对节点城市的过度依赖,避免导致城市经济发展两极分化,增强区域经济的自主性和均衡发展,全面提升城市经济韧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通网络 全国流通节点城市布局 城市经济韧性 双重差分模型 空间溢出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熵权-德尔菲法的源网荷储多能互补项目布局评估方法 被引量:3
2
作者 康俊杰 赵春阳 +1 位作者 周国鹏 赵良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20-131,共12页
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对于加快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实现电力系统高质量发展,提高多种能源协调互济能力,推动中国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和经济社会发展有重要意义。首先,基于分析中国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资源要素、国家发展战略、用电... 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对于加快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实现电力系统高质量发展,提高多种能源协调互济能力,推动中国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和经济社会发展有重要意义。首先,基于分析中国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资源要素、国家发展战略、用电负荷、电价价格、新能源消纳水平、调节能力建设需求等因素,建立了主客观组合赋权的评估体系。然后,运用熵权法确定“一体化”多种发展路线影响因素的客观权重,同时也运用德尔菲法确定客观权重,经过融合计算得出综合权重。最后,根据影响因素分值和权重对各种发展路线进行综合评分,划分优先等级,得到中国各省(区、市)“一体化”项目建设优先顺序,为各省(区、市)布局“一体化”项目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源网荷储一体化 多能互补 发展影响因素 评估体系 全国布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