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国优博论文与推免生关系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彭莉君 张淑林 古继宝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46-49,共4页
以2008-2012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作者为研究对象,对作者中推免生所占比例以及是否存在学科间差异等问题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作者中推免生占比高达50.2%,并且存在显著的学科间差异,理工农医类学科的全国优... 以2008-2012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作者为研究对象,对作者中推免生所占比例以及是否存在学科间差异等问题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作者中推免生占比高达50.2%,并且存在显著的学科间差异,理工农医类学科的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作者中推免生比例明显高于人文社科类学科的推免生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国优博论文 推免生 全国统考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优秀人文社科类博士生群体特征研究——以人文社科类“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群体为例 被引量:4
2
作者 万明 张淑林 裴旭 《研究生教育研究》 CSSCI 2013年第6期33-36,85,共5页
人文社科类"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无疑是优秀人才,研究该群体特征对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2005~2011年度人文社科类"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为样本,依托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 人文社科类"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无疑是优秀人才,研究该群体特征对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2005~2011年度人文社科类"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为样本,依托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从获得者、导师、培养单位等角度进行研究,以揭示我国优秀人文社科类博士生的群体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社科 全国优博 群体特征 文化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学科的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产出能力评价模型设计 被引量:1
3
作者 王雪松 周珞晶 +1 位作者 吴丹 刘甚灵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24-28,共5页
提出学位授予单位的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产出能力归根结底在于学科产出能力的观点。通过对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结果的深入分析,提炼出与学科相关的重要特征。基于"学科竞争激烈度"和"学科产出能力"这两个全... 提出学位授予单位的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产出能力归根结底在于学科产出能力的观点。通过对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结果的深入分析,提炼出与学科相关的重要特征。基于"学科竞争激烈度"和"学科产出能力"这两个全新概念,设计了一种比较新颖的方法,以实现对各高校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产出能力进行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国优博论文 产出能力 学科特征 评价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及提名论文获奖者学术职业发展的研究--以上海交通大学为例 被引量:1
4
作者 黄欣钰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2-77,共6页
基于对上海交通大学1999~2013年间全国优博论文和优博论文提名获奖者学术职业发展情况的研究,探寻优秀博士学术职业发展的特点。经数据分析发现:上海交通大学全国优博论文和优博论文提名获奖者从事学术职业的比例很大,尤其是全国优... 基于对上海交通大学1999~2013年间全国优博论文和优博论文提名获奖者学术职业发展情况的研究,探寻优秀博士学术职业发展的特点。经数据分析发现:上海交通大学全国优博论文和优博论文提名获奖者从事学术职业的比例很大,尤其是全国优博论文获奖者在学术职业道路上发展很快,并且比优博论文提名获奖者发展得更好。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要加大对青年人才的支持力度,营造公平的竞争环境以及加强对优秀博士发展质量的研究三点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国优博 优博提名 职业发展 研究生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拔尖文科博士成长的社会支持系统分析——以73篇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致谢为轴 被引量:3
5
作者 俞兆达 《重庆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5-39,共15页
拔尖文科博士是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发展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有生力量,内外联动的社会支持系统是促进拔尖文科博士成长的有力保障。文科博士学位论文作为衡量文科博士学业成就、科研水平和学术潜力的核心标志,其水平高低是判定文... 拔尖文科博士是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发展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有生力量,内外联动的社会支持系统是促进拔尖文科博士成长的有力保障。文科博士学位论文作为衡量文科博士学业成就、科研水平和学术潜力的核心标志,其水平高低是判定文科博士“拔尖”与否的关键尺度。在我国,人文社会科学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是拔尖文科博士群体的典型代表,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致谢集中表达了该群体成长过程中所获社会支持的具身体验,是探察拔尖文科博士成长社会支持系统的重要素材。基于社会支持理论,对73篇全国文科优博论文致谢文本的混合研究结果显示:在社会支持主体方面,导师引领多方重要他者为拔尖文科博士成长提供全方位的圈层式护航;在社会支持介体方面,促进拔尖文科博士成长的社会支持介体类型重叠且来源分化,物质和信息支持的显示度远高于情感和陪伴支持,情感和陪伴支持来源的二元分化隐含着学缘关系淡化的潜在风险;在社会支持受体方面,拔尖文科博士身处象牙塔尖的多维苦乐体验不仅叙述了低情感性支持对读博之“苦”的二次强化,也昭示着“苦中取乐”的成才路径和“同群竞优”所引发的“形式陪伴”风险。为此,应探索建立“一主多从,资青协同”的文科博士生导师组制,在培养过程中适当关心文科博士生的家庭背景与亲缘关系互动情况,并通过激发同群效应的积极意义,优化文科博士生成长的社会支持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科博士 社会支持 全国优博 论文致谢 文本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