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固态钠离子电池硫系化合物电解质 被引量:9
1
作者 陈光海 白莹 +2 位作者 高永晟 吴锋 吴川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4-62,共19页
全固态钠离子电池具有资源丰富、安全性高等优势,作为未来大规模储能的重要选择而成为近年来先进二次电池前沿研究热点。钠离子硫系化合物电解质室温离子电导率高、弹性模量高、容易冷压成型,能增强电极/电解质界面接触、减小界面阻抗... 全固态钠离子电池具有资源丰富、安全性高等优势,作为未来大规模储能的重要选择而成为近年来先进二次电池前沿研究热点。钠离子硫系化合物电解质室温离子电导率高、弹性模量高、容易冷压成型,能增强电极/电解质界面接触、减小界面阻抗、缓冲电极材料在充放电过程中的应力/应变,是全固态钠离子电池的研究重点。本文对钠离子硫系化合物固态电解质的结构及性质进行了总结,讨论了硫系化合物电解质的本征特性、与电极的界面稳定性,并介绍了硫系化合物全固态钠离子电池的研究现状,最后分析了硫系化合物电解质面临的挑战及今后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固态离子电池 硫系化合物电解质 电导率 化学稳定性 界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钠离子硫化物固态电解质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
作者 贾曼曼 张隆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2020年第5期1266-1283,共18页
全固态钠离子电池由正极、固态电解质和负极三部分组成,固态电解质作为导通离子隔绝电子的核心部件,既需要高的离子电导率,又要求良好的电解质-电极的固固接触和界面稳定性以维持有效的离子传输。硫化物电解质因具有众多优势而备受关注... 全固态钠离子电池由正极、固态电解质和负极三部分组成,固态电解质作为导通离子隔绝电子的核心部件,既需要高的离子电导率,又要求良好的电解质-电极的固固接触和界面稳定性以维持有效的离子传输。硫化物电解质因具有众多优势而备受关注。近年来,在提高其离子电导率方面已取得较大进展,在对其化学稳定性、与电极材料的界面稳定性等方面研究还在不断深入。本文通过对近期相关文献的梳理,讨论了目前钠离子硫化物无机固态电解质的发展概况,分别对硫化物电解质的制备工艺、结构以及电导率做了系统评述,着重介绍了机械化学合成、固相烧结以及化学液相合成的方法,系统分析了基于Na3PS4和Na3SbS4的三元硫化物及基于Na11Sn2PS12和Na11Sn2SbS12的四元硫化物的成分设计策略,重点总结了阴离子和阳离子掺杂所导致的钠离子空位/间隙、离子结合能、晶格软化、钠离子分布、结构对称性等变化对优化离子输运的作用机制。同时,总结了基于硫化物电解质的全固态钠电池界面特性的研究进展,主要分析了正极-电解质固固接触的改善策略和金属负极-电解质界面失效机理和稳定性提升措施,表明解决界面问题的紧迫性。最后,展望了钠离子硫化物电解质下一步可能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物电解质 全固态钠电池 制备工艺 离子电导率 界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硒化锑储钠机制的原位透射电镜研究
3
作者 曹鑫亭 冉乐观 +6 位作者 华泽 曲双全 吴子祺 暴丽霞 杨文 张磊宁 邵瑞文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35-642,共8页
锑基材料因其高理论容量、低工作电压、高电子电导等优良特性而备受关注,有望成为大型储能钠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本研究采用原位透射电子显微技术研究了Sb_(2)Se_(3)单晶嵌钠过程中的微观结构演化,详细揭示了Sb_(2)Se_(3)嵌钠过程中的... 锑基材料因其高理论容量、低工作电压、高电子电导等优良特性而备受关注,有望成为大型储能钠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本研究采用原位透射电子显微技术研究了Sb_(2)Se_(3)单晶嵌钠过程中的微观结构演化,详细揭示了Sb_(2)Se_(3)嵌钠过程中的反应机制,并阐明了反应界面处的电化学-力学耦合行为。Sb_(2)Se_(3)在钠化过程中经历了多个反应步骤,包括嵌入、转化以及合金化反应,最终产物被确认为Na_(2)Se和Na_(3)Sb。通过原位实验发现表界面上钠离子的迁移速率明显快于体相内部,导致反应前沿形成凹形的非晶-晶体界面。进一步的有限元分析表明凹形的相界面有助于减缓电化学过程中的机械力学失效。此外,界面附近存在位错和晶格扭曲,这些缺陷导致应力的释放,有利于维持钠化过程中的结构稳定性。这些发现阐明了Sb_(2)Se_(3)钠化过程中的原子级机制,为锑基材料钠离子电池的研发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固态离子电池 硒化锑 原位透射电子显微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l-solid-state Sodium-ion Batteries:A Leading Contender in the Next-generation Battery Race
4
作者 Rui-Jie Zhu Ze-Chen Li +3 位作者 Wei Zhang Akira Nasu Hiroaki Kobayashi Masaki Matsui 《电化学(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1-27,共7页
All-solid-state lithium-ion batteries(LIBs)using ceramic electrolytes are considered the ideal form of rechargeable batteries due to their high energy density and safety.However,in the pursuit of all-solid-state LIBs,... All-solid-state lithium-ion batteries(LIBs)using ceramic electrolytes are considered the ideal form of rechargeable batteries due to their high energy density and safety.However,in the pursuit of all-solid-state LIBs,the issue of lithium resource availability is selectively overlooked.Considering that the amount of lithium required for all-solidstate LIBs is not sustainable with current lithium resources,another system that also offers the dual advantages of high energy density and safetydall-solid-state sodium-ion batteries(SIBs)dholds significant sustainable advantages and is likely to be the strong contender in the competition for developing next-generation high-energy-density batteries.This article briefly introduces the research status of all-solid-state SIBs,explains the sources of their advantages,and discusses potential approaches to the development of solid sodium-ion conductors,aiming to spark the interest of researchers and attract more attention to the field of all-solid-state SIB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l-solid-state sodium-ion batteries All-solid-state lithium-ion batteries Solid-state electrolyte Sodium super ionic conductor Machine learn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