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ZnO纳米管有序阵列与Cu_2O纳米晶核壳结构的光电化学性能及全固态纳米结构太阳电池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郝彦忠 孙宝 +3 位作者 罗冲 范龙雪 裴娟 李英品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27-133,共7页
采用电化学方法在铟锡氧化物(ITO)导电玻璃基底上制备了高度有序的ZnO纳米管阵列,然后在ZnO纳米管阵列上电化学沉积Cu2O纳米晶颗粒,获得了一维有序Cu2O/ZnO核壳式纳米阵列结构,通过控制Cu2O纳米晶的沉积电量得到不同厚度的Cu2O壳... 采用电化学方法在铟锡氧化物(ITO)导电玻璃基底上制备了高度有序的ZnO纳米管阵列,然后在ZnO纳米管阵列上电化学沉积Cu2O纳米晶颗粒,获得了一维有序Cu2O/ZnO核壳式纳米阵列结构,通过控制Cu2O纳米晶的沉积电量得到不同厚度的Cu2O壳层,并对该核壳式纳米阵列的形貌和结构进行了分析.以Cu2O/ZnO一维核壳式纳米阵列结构为光电极组装全固态纳米结构太阳电池,研究了Cu2O壳层厚度对光电极光吸收性能、光电性能以及组装电池光伏性能的影响,优化了电池中对电极材料的喷金厚度.结果表明,以Cu2O沉积电量为1.5C的Cu20/ZnO为光活性层,以4mA电流下真空镀金20~25min的铜基底为对电极组装的简易太阳电池最高可获得0.013%的光电转换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O纳米管阵列 Cu2O纳米 核壳式结构 全固态纳米结构太阳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O_2纳米棒阵列微结构对全固态PbS量子点敏化太阳电池光伏性能的影响
2
作者 邵章朋 张正国 +2 位作者 吕凯 马乘风 史成武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74-79,共6页
利用水热法通过改变生长时间,成功地在透明SnO_2:F导电玻璃/TiO_2致密层基底上制备了三种长度、直径、面密度分别为460 nm、40 nm、340μm-2,630 nm、44 nm、330μm^(-2),720 nm、50 nm、320μm^(-2)的TiO_2纳米棒阵列,并通过旋涂辅助... 利用水热法通过改变生长时间,成功地在透明SnO_2:F导电玻璃/TiO_2致密层基底上制备了三种长度、直径、面密度分别为460 nm、40 nm、340μm-2,630 nm、44 nm、330μm^(-2),720 nm、50 nm、320μm^(-2)的TiO_2纳米棒阵列,并通过旋涂辅助连续离子层吸附反应法制备PbS量子点、以spiro-OMe TAD为固态电解质,组装了全固态PbS量子点敏化TiO_2纳米棒阵列太阳电池,系统研究了TiO_2纳米棒阵列的微结构对PbS量子点的沉积和相应太阳电池光伏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基于TiO_2纳米棒阵列长度为460 nm、630 nm、720 nm微结构的太阳电池,其光电转换效率分别是2.17%、2.96%和2.7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O2纳米棒阵列 结构 PbS量子点 spiro-OMeTAD 全固态量子点敏化太阳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态TiO_2纳米太阳电池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3
作者 康志敏 郝彦忠 +2 位作者 王庆飞 童汝亭 戴松元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31-36,共6页
本文介绍了固态TiO2纳米太阳电池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对近年来全固态纳米太阳电池、纳米TiO2膜、染料敏化剂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 纳米太阳电池 TiO2纳米结构电极 染料敏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81%光电转换效率的全固态致密PbS量子点薄膜敏化TiO_2纳米棒阵列太阳电池(英文) 被引量:2
4
作者 陈军军 史成武 +3 位作者 张正国 肖冠南 邵章朋 李楠楠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2029-2034,共6页
利用TiO_2纳米棒阵列和在旋涂辅助连续离子层吸附反应过程中使用乙二硫醇的策略,成功地在TiO_2纳米棒阵列上获得了致密PbS量子点薄膜,组装了新颖结构的全固态致密PbS量子点薄膜敏化TiO_2纳米棒阵列太阳电池。研究了TiO_2纳米棒阵列长度... 利用TiO_2纳米棒阵列和在旋涂辅助连续离子层吸附反应过程中使用乙二硫醇的策略,成功地在TiO_2纳米棒阵列上获得了致密PbS量子点薄膜,组装了新颖结构的全固态致密PbS量子点薄膜敏化TiO_2纳米棒阵列太阳电池。研究了TiO_2纳米棒阵列长度对全固态致密PbS量子点薄膜敏化太阳电池光伏性能的影响,发现TiO_2纳米棒阵列长度为290、540和1040 nm时,相应太阳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分别是2.02%、4.81%和1.95%。对于组装全固态量子点敏化太阳电池,综合考虑空穴传输长度和量子点担载量的平衡是获得较高光电转换效率的关键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PbS量子点薄膜 TiO2纳米棒阵列 乙二硫醇 连续离子层吸附反应 全固态量子点敏化太阳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Te包覆TiO_2纳米棒壳核结构有序阵列与P3HT杂化太阳电池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孙硕 李英品 +4 位作者 孙宝 范龙雪 王尚鑫 裴娟 郝彦忠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3期279-285,共7页
采用水热法在含氟二氧化锡导电玻璃(FTO)上制备了有序的金红石型TiO2纳米棒阵列,在TiO2纳米棒阵列上电沉积CdTe纳米晶构成了CdTe包覆TiO2壳核式纳米棒阵列(CdTe/TiO2),然后将聚3-己基噻吩(P3HT)的氯苯溶液旋涂到CdTe/TiO2壳核式纳米棒... 采用水热法在含氟二氧化锡导电玻璃(FTO)上制备了有序的金红石型TiO2纳米棒阵列,在TiO2纳米棒阵列上电沉积CdTe纳米晶构成了CdTe包覆TiO2壳核式纳米棒阵列(CdTe/TiO2),然后将聚3-己基噻吩(P3HT)的氯苯溶液旋涂到CdTe/TiO2壳核式纳米棒阵列上构成P3HT包覆CdTe/TiO2壳核式纳米棒阵列的复合结构(P3HT/CdTe/TiO2),在P3HT/CdTe/TiO2壳核式纳米棒阵列复合结构上使用离子溅射法喷镀Au膜构制Au-P3HT/CdTe/TiO2结构的杂化太阳电池,实验测得以Au-P3HT/CdTe/TiO2结构组装的杂化太阳电池的能量转换效率为0.9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化太阳电池 核壳式纳米结构 金红石型TiO 纳米棒阵列 CdTe纳米 P3H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S_xSe_(1-x)包覆TiO_2纳米棒壳核结构的制备及其在杂化太阳电池的应用 被引量:2
6
作者 郝彦忠 王尚鑫 +3 位作者 孙宝 裴娟 范龙雪 李英品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135-2139,2143,共6页
采用水热法在掺氟的SnO2透明导电玻璃(FTO)基底上制备了金红石型的TiO2纳米棒阵列;然后采用电化学方法在TiO2纳米棒阵列上沉积不同厚度的CdSxSe1-x纳米晶,形成了CdSxSe1-x纳米晶包覆TiO2纳米棒的CdSxSe1-x/TiO2壳核结构;利用扫描电镜(S... 采用水热法在掺氟的SnO2透明导电玻璃(FTO)基底上制备了金红石型的TiO2纳米棒阵列;然后采用电化学方法在TiO2纳米棒阵列上沉积不同厚度的CdSxSe1-x纳米晶,形成了CdSxSe1-x纳米晶包覆TiO2纳米棒的CdSxSe1-x/TiO2壳核结构;利用扫描电镜(SEM)、能谱分析(EDS)、X射线衍射(XRD)、紫外-可见漫反射吸收光谱(UV-Vis DRS)等对其形貌、结构组成等进行了分析和表征,结合循环伏安法及其吸收光谱确定了CdSxSe1-x纳米晶的能级位置。最后以P3HT/CdSxSe1-x/TiO2复合薄膜材料为光活性层组装成固态纳米结构杂化太阳电池,研究了CdSxSe1-x壳层厚度对该电池光电转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转换效率最高可达到0.6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O2 纳米棒阵列 CdSx Se1-x 纳米 壳核结构 杂化太阳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维纳米结构太阳电池及其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彭英才 蒋冰 +2 位作者 陈乙豪 沈波 马蕾 《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29-336,共8页
一维纳米材料是一种新型的光伏材料,具有显著的二维量子限制效应、良好的光吸收特性和光学减反射特性,在改善太阳电池的光伏性能方面具有潜在应用.介绍了纳米线和纳米管等一维纳米结构的光吸收特性,重点评述了Si纳米线、GaAs纳米线和碳... 一维纳米材料是一种新型的光伏材料,具有显著的二维量子限制效应、良好的光吸收特性和光学减反射特性,在改善太阳电池的光伏性能方面具有潜在应用.介绍了纳米线和纳米管等一维纳米结构的光吸收特性,重点评述了Si纳米线、GaAs纳米线和碳纳米管等一维纳米材料在太阳电池应用上的研究进展,同时指出了一维纳米结构太阳电池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其今后的发展方向,如优化工艺和电池组态形式、改善界面特性以及深入揭示一维纳米结构太阳电池的载流子输运机制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维纳米结构 光吸收特性 减反射特性 一维纳米结构太阳电池 光伏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染料敏化太阳电池纳米结构对输出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倪萌 LEUNG Michael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744-748,共5页
根据电子在半导体中的扩散方程,对纳米TiO2染料光敏化太阳电池(DSSC)的输出特性(J-V)进行了研究。多孔薄膜TiO2孔隙率(P)直接影响敏化电极光吸收系数(a)以及电子扩散系数(D),将P与a及D的关系式代入扩散方程,得到了电极纳米结构(孔隙率)... 根据电子在半导体中的扩散方程,对纳米TiO2染料光敏化太阳电池(DSSC)的输出特性(J-V)进行了研究。多孔薄膜TiO2孔隙率(P)直接影响敏化电极光吸收系数(a)以及电子扩散系数(D),将P与a及D的关系式代入扩散方程,得到了电极纳米结构(孔隙率)对电池输出特性(J-V)影响的计算模型。在光电极孔隙率的实验范围(0.41~0.71),进行了模型分析。研究表明,在孔隙率0.41~0.71的范围内,开路电压(VOC)随P值增大基本保持不变,而短路电流(ISC)则随P值增大而明显减小,因此电池的最大输出功率减小,为获得最大输出功率,P应该控制在0.41~0.5。数值模拟与实验数据进行比较,两者符合良好,从而验证了所建立的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料敏化太阳电池 纳米结构 孔隙率 数学模型 输出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薄晶硅太阳电池表面介质纳米结构减反及陷光机理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王岩岩 钱敏 +2 位作者 蒋晓慧 张瑞英 吴雪梅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35-140,共6页
该文以实现宽谱减反、吸收增强的介质纳米结构织构化表面超薄晶硅太阳电池为目标,利用时域有限差分(FDTD)方法,系统仿真不同形貌纳米结构对太阳电池宽谱减反及吸收性能的影响。同时,借助仿真所得电场强度分布数据,进一步分析介质纳米结... 该文以实现宽谱减反、吸收增强的介质纳米结构织构化表面超薄晶硅太阳电池为目标,利用时域有限差分(FDTD)方法,系统仿真不同形貌纳米结构对太阳电池宽谱减反及吸收性能的影响。同时,借助仿真所得电场强度分布数据,进一步分析介质纳米结构织构化表面的超薄晶硅电池减反及陷光机理。结果表明:基于Mie共振散射、Fabry-Perot共振等多种模式的共同作用,表面制备介质纳米结构的超薄晶硅电池对入射光的吸收能力较表面制备单层减反层的电池大大提升,在部分波段甚至超过Yablonovitch界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反膜 光吸收 时域有限差分方法 介质纳米结构 超薄晶硅太阳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结构太阳电池研究现状及发展分析
10
作者 王海蓉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2250-2252,共3页
太阳电池在新能源革命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却面临着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的两个难题,纳米结构是解决太阳电池这一矛盾的有效途径之一。综述了纳米结构在太阳电池中的运用形式、制备方法、仿真方法、主要进展、主要挑战和应对策略。
关键词 纳米结构 纳米天线 表面等离子体激元 太阳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量子点在纳米TiO_2太阳电池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王伟 马建华 郝彦忠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06年第2期133-138,共6页
为提高纳米光电化学电池的光电转换率,研究者们致力于选择不同的敏化剂,其中量子点以其在紫外和可见光区的强吸收性和易于制备等特殊的性质及其种种优点而备受研究者的青睐,阐述了量子点作为纳米TiO2光电化学太阳电池敏化剂的应用研究... 为提高纳米光电化学电池的光电转换率,研究者们致力于选择不同的敏化剂,其中量子点以其在紫外和可见光区的强吸收性和易于制备等特殊的性质及其种种优点而备受研究者的青睐,阐述了量子点作为纳米TiO2光电化学太阳电池敏化剂的应用研究及敏化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子点 光电化学 纳米结构太阳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g纳米粒子在一维壳核式P3HT/CdS/TiO_2太阳电池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孙宝 裴娟 +3 位作者 郝彦忠 杜静文 张赛 李英品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0210-10214,共5页
采用水热法在FTO导电玻璃上生长TiO_2纳米棒阵列膜,然后在CdCl_2和Na_2S水溶液中循环浸泡反应制备CdS/TiO_2壳核式纳米结构,利用电化学方法于光敏层CdS中引入了贵金属Ag纳米粒子,并将Ag纳米粒子沉积于两层CdS纳米晶壳层之间形成三明治结... 采用水热法在FTO导电玻璃上生长TiO_2纳米棒阵列膜,然后在CdCl_2和Na_2S水溶液中循环浸泡反应制备CdS/TiO_2壳核式纳米结构,利用电化学方法于光敏层CdS中引入了贵金属Ag纳米粒子,并将Ag纳米粒子沉积于两层CdS纳米晶壳层之间形成三明治结构,以避免Ag纳米颗粒直接暴露成为光生电荷的复合中心。在不同CdS/Ag/CdS光敏层厚度的TiO_2纳米阵列中旋涂P3HT薄膜组装杂化太阳电池,探索了Ag纳米粒子沉积量对电池光吸收性能及光伏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光敏层中适量电沉积Ag纳米粒子电池光电转换效率可以达到0.13%,与没有贵金属沉积的电池结构相比可以提高2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纳米粒子 电化学沉积 CdS/Ag/CdS 三明治结构 杂化太阳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背反射结构在硅异质结太阳电池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姚宇波 张丽平 +3 位作者 刘文柱 石建华 孟凡英 刘正新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37-42,共6页
该文旨在利用银纳米颗粒(Ag NPs)和SiO_(x)/Ag背反射结构提升硅异质结(SHJ)太阳电池在900~1200nm波段红外光谱响应。研究在SHJ太阳电池背光侧分别制备Ag、SiO_(x)/Ag和嵌入Ag NPs的SiO_(x)/Ag几种背反射结构,以最大限度提升SHJ太阳电池... 该文旨在利用银纳米颗粒(Ag NPs)和SiO_(x)/Ag背反射结构提升硅异质结(SHJ)太阳电池在900~1200nm波段红外光谱响应。研究在SHJ太阳电池背光侧分别制备Ag、SiO_(x)/Ag和嵌入Ag NPs的SiO_(x)/Ag几种背反射结构,以最大限度提升SHJ太阳电池红外光谱响应。结果表明:SiO_(x)/Ag背反射结构可有效减少红外光的逃逸损失,提升太阳电池红外光谱响应,使得双面制绒SHJ太阳电池短路电流密度从37.74 mA/cm^(2)提升到38.07 mA/cm^(2);但嵌入Ag NPs并不能帮助SiO_(x)/Ag背反射结构进一步提升双面制绒SHJ电池红外光谱响应,证明了基于其局域表面等离激元共振效应仅对陷光能力较差的平面太阳SHJ电池有一定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异质结太阳电池 背反射结构 纳米颗粒 局域表面等离激元共振 光谱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线织构的多晶硅太阳电池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万霞 王庆康 +1 位作者 李翔 黄堃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567-1572,共6页
采用无电化学刻蚀技术,通过优化AgNO,浓度、刻蚀温度和刻蚀时间,研究在125mm×125mm多晶硅片表面制备均匀分布硅纳米线阵列的方法,获得了硅纳米线织构的多晶硅在宽光谱范围内(300~1000nm)平均反射率约为8%。成功制备了表面... 采用无电化学刻蚀技术,通过优化AgNO,浓度、刻蚀温度和刻蚀时间,研究在125mm×125mm多晶硅片表面制备均匀分布硅纳米线阵列的方法,获得了硅纳米线织构的多晶硅在宽光谱范围内(300~1000nm)平均反射率约为8%。成功制备了表面具有硅纳米线织构的多晶硅太阳电池,并通过两种改进方法提高太阳电池效率:1)优化硅纳米线阵列的长度(约1.5μm),并利用PECVD方法在硅纳米线阵列表面生长70nmSi3N4薄膜进行表面钝化,纳米线织构的多晶硅太阳电池效率从8.95%提高到了11.41%。2)使用HNO,和HF混合溶液去除硅衬底背表面的硅纳米线阵列,使铝背电极与多晶硅紧密接触,太阳电池效率进一步提高到13.99%。研究表明:所采用的改进方法能有效提高纳米线织构多晶硅太阳电池的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线阵列 太阳电池 陷光结构 表面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纳米晶体在太阳电池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莉 皮孝东 杨德仁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1期128-134,共7页
硅纳米晶体的电子和光学特性使其在改善太阳电池的性能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目前,硅纳米晶体在太阳电池中应用的主要方式有利用纯硅纳米晶体薄膜制作太阳电池、硅纳米晶体与无机(氧化硅、氮化硅或碳化硅等)或有机(P3HT)薄膜基质结合构... 硅纳米晶体的电子和光学特性使其在改善太阳电池的性能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目前,硅纳米晶体在太阳电池中应用的主要方式有利用纯硅纳米晶体薄膜制作太阳电池、硅纳米晶体与无机(氧化硅、氮化硅或碳化硅等)或有机(P3HT)薄膜基质结合构成复合结构太阳电池、硅纳米晶体与碳纳米结构(富勒烯或单壁碳纳米管)结合形成复合结构、硅纳米晶体与传统的染料敏化太阳电池结合、利用硅纳米晶体的减反射或下转换作用将硅纳米晶体与体硅太阳电池结合。硅纳米晶体也有可能在新概念太阳电池如多激子太阳电池、中间带太阳电池和热载流子太阳电池中得到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晶体 太阳电池 复合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结叠层太阳电池中隧穿结的性能优化 被引量:2
16
作者 丁文革 李文博 +2 位作者 苑静 于威 傅广生 《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56-361,共6页
提高太阳电池的转换效率是人类利用和发展太阳能技术的主要追求目标,目前有望大幅度提高转换效率的一个最直接手段就是采用多结叠层太阳电池.开发研制电学和光学损耗极小的隧穿结,是提高多结叠层太阳电池性能的有效途径.从材料、掺杂剂... 提高太阳电池的转换效率是人类利用和发展太阳能技术的主要追求目标,目前有望大幅度提高转换效率的一个最直接手段就是采用多结叠层太阳电池.开发研制电学和光学损耗极小的隧穿结,是提高多结叠层太阳电池性能的有效途径.从材料、掺杂剂和掺杂浓度的选择以及结构的优化等诸多方面,阐述了改善隧穿结性能的理论方法和技术措施.对优化隧穿结的沉积参数和结构设计、制备高效叠层太阳电池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穿结 多结叠层太阳电池 掺杂 双异质结构 纳米颗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有机太阳电池研究取得重要突破
17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44-244,共1页
有机太阳电池因为其柔性、轻质、可溶液加工等特点而具有巨大商业应用前景。有机太阳电池活性层通常为二元体系,由一个电子给体和一个电子受体组成,给/受体共混形成纳米尺度互穿网络结构,可提供足够激子解离界面和载流子快速传输通道。... 有机太阳电池因为其柔性、轻质、可溶液加工等特点而具有巨大商业应用前景。有机太阳电池活性层通常为二元体系,由一个电子给体和一个电子受体组成,给/受体共混形成纳米尺度互穿网络结构,可提供足够激子解离界面和载流子快速传输通道。由于有机共轭分子有限的光吸收,二元活性层吸光范围较窄,不能充分覆盖太阳辐射光谱。近年来,利用吸收互补的三种材料(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太阳电池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互穿网络结构 有机共轭分子 二元体系 电子给体 商业应用 纳米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染料敏化太阳电池新型双层光电阳极制备
18
作者 张鹏 孟得娟 +1 位作者 赵领 何亚丽 《电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33-636,共4页
新型的双层光电阳极,由作为覆层的分层TiO_2微冠和作为底层(HTCF)的TiO_2纳米森林组成。该光电阳极由TiO_2纳米杆的顶层微球(MS)/FTO玻璃基质通过热液反应制备。在制备过程中,微球和纳米杆分别转变为微冠和纳米森林。HTCF结构光电阳极... 新型的双层光电阳极,由作为覆层的分层TiO_2微冠和作为底层(HTCF)的TiO_2纳米森林组成。该光电阳极由TiO_2纳米杆的顶层微球(MS)/FTO玻璃基质通过热液反应制备。在制备过程中,微球和纳米杆分别转变为微冠和纳米森林。HTCF结构光电阳极能够显著地改善光捕获能力。另外,增强的HTCF表面积能使染料吸附能力增加,实现更高的光捕获能力。基于在纳米杆内部快速的电子传输、更高的光散射和捕获能力,这种新型的HTCF光电阳极实现了三重能力。与裸TiO_2结构纳米杆相比,HTCF染料敏化太阳电池的功率转换效率(PCE)增加了51%。通过改善一维TiO_2纳米结构(纳米杆、纳米线、纳米管等)光电阳极取得了染料敏化太阳电池光电阳极制备技术的重大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料敏化太阳电池 分层纳米结构 双层TiO2光电阳极 微冠 纳米森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物太阳电池研究进展
19
作者 方一 侯延冰 《中国印刷与包装研究》 CAS 2014年第3期8-24,共17页
聚合物太阳电池作为第三代新型太阳电池的主要研究方向,具有重量轻、成本低、制作工艺简单、可制成柔性器件等优点。目前聚合物太阳电池的材料开发与器件制备已成为有机半导体领域的研究重点。本研究在简要介绍聚合物太阳电池研究背景... 聚合物太阳电池作为第三代新型太阳电池的主要研究方向,具有重量轻、成本低、制作工艺简单、可制成柔性器件等优点。目前聚合物太阳电池的材料开发与器件制备已成为有机半导体领域的研究重点。本研究在简要介绍聚合物太阳电池研究背景、工作原理与性能参数的基础上,从给体、受体材料合成,器件结构优化,活性层形貌控制与金属纳米颗粒增强等方面,概述了近年来聚合物太阳电池的研究进展,指出了聚合物太阳电池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了印刷电子工艺在聚合物太阳电池规模化生产中的作用,最后展望了聚合物太阳电池未来的研究方向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太阳电池 器件结构 形貌控制 金属纳米颗粒 印刷电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无机杂化太阳电池的研究述评 被引量:8
20
作者 范龙雪 王尚鑫 +1 位作者 孙硕 郝彦忠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6期572-582,共11页
有机/无机杂化太阳电池综合了半导性聚合物和无机半导体纳米材料的优点,理论效率高,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介绍了有机/无机杂化太阳电池研究背景、结构及工作机理,从半导性聚合物给体材料、无机半导体受体材料及相界面修饰材料的角度对... 有机/无机杂化太阳电池综合了半导性聚合物和无机半导体纳米材料的优点,理论效率高,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介绍了有机/无机杂化太阳电池研究背景、结构及工作机理,从半导性聚合物给体材料、无机半导体受体材料及相界面修饰材料的角度对杂化太阳电池的发展进行了讨论,展望了有机/无机杂化太阳电池的未来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化太阳电池 半导性聚合物 无机半导体纳米材料 相界面 一维核壳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