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固态电致变色薄膜器件的研制
1
作者 陈杰 严义损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1996年第5期48-54,共7页
论述了全固态电致变色薄膜器件的结构和变色机理,讨论了制备工艺参数对wq3薄膜和V2O5薄膜特性的影响。提出了一种新的电致变色薄膜的理化方法。通过电子枪蒸镀锂单质,提高了锂的离化率,从而提高了锂化效果。对mLiF:nA... 论述了全固态电致变色薄膜器件的结构和变色机理,讨论了制备工艺参数对wq3薄膜和V2O5薄膜特性的影响。提出了一种新的电致变色薄膜的理化方法。通过电子枪蒸镀锂单质,提高了锂的离化率,从而提高了锂化效果。对mLiF:nAIF3离子导体的离子导电特性和导电机理作了进一步的研究。研制了透射式和反射式全固态电致变色簿膜器件,获得的变色调制度分别为50%-5%和70%-20%,响应时间为10s-20s,寿命为10开关次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固态 致变色 薄膜器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固态电致变色器件研究进展
2
作者 张文霞 贾岩 +1 位作者 程海峰 刘东青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0-50,共11页
电致变色器件具有轻巧、响应速度快、可重复使用性能好、易于制备柔性器件等优点,在智能传感器、智能窗户、柔性可穿戴设备和储能设备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相较于易泄漏、安全性低的液态器件,全固态电致变色器件易于封装且安全性高,具... 电致变色器件具有轻巧、响应速度快、可重复使用性能好、易于制备柔性器件等优点,在智能传感器、智能窗户、柔性可穿戴设备和储能设备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相较于易泄漏、安全性低的液态器件,全固态电致变色器件易于封装且安全性高,具有更好的综合应用性。本文首先介绍了电致变色器件的结构,详细综述了无机与有机固态电致变色器件的性能及应用,并对比分析了两者之间的优缺点。最后,从性能瓶颈、工艺难点及产业化等角度展望全固态电致变色器件的发展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变色器件 全固态 固态解质 智能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掺杂NiO_x薄膜的制备及全固态电致变色器件的性能
3
作者 孟凡禹 刘静 汪洪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874-878,共5页
采用直流反应磁控溅射技术,使用原子比4∶1的镍钨合金靶,在不同氩氧比条件下制备了W掺杂的NiO_x薄膜。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原子力显微镜(AFM),分光光度计和光谱椭圆偏振仪(SE)对薄膜进行分析和表征,研究溅射过程... 采用直流反应磁控溅射技术,使用原子比4∶1的镍钨合金靶,在不同氩氧比条件下制备了W掺杂的NiO_x薄膜。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原子力显微镜(AFM),分光光度计和光谱椭圆偏振仪(SE)对薄膜进行分析和表征,研究溅射过程中氧分压对薄膜形貌、结构和光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颗粒之间相互接触在薄膜表面形成片状结构;随着氧分压上升,薄膜中的颗粒尺寸减小,结晶程度下降,衍射峰的位置向小角度方向移动;光学透过率和光学带隙随氧分压上升而下降,而折射率和消光系数则随氧分压上升而增大。最优工艺条件下制备的电致变色器件结构为FTO/Li_yWO_3/电解质/W掺杂NiO_x/ITO。器件在波长550nm处的光调制幅度为56.3%,着色态透过率为3.9%,褪色态透过率为60.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膜 磁控溅射 钨掺杂氧化镍 致变色器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固态电致变色器件工艺技术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黄士勇 曲风钦 +1 位作者 苗晔 孟兆坤 《真空科学与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70-172,共3页
提出一种新型结构与材料的全固态电致变色器件 ,及其氢化技术和制作工艺。在实验室中研制出 2cm× 2cm可重复转换、性能优良的电致变色器件 ,为大面积电致变色器件连续自动生产线的研制作了必要的技术准备。
关键词 氢化 透射比 全固态致变色器件 工艺技术 薄膜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烯烃取代的紫罗精合成及全固态电致变色器件 被引量:4
5
作者 蒋庆龙 傅相锴 陈祝君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032-1035,共4页
合成了2种烯烃取代的紫罗精分子,通过核磁、红外和紫外测试技术对其结构进行了确证。循环伏安表明,它们都有2个明显的可逆氧化还原峰;并以PEO胶体聚电解质为离子导电层组装出了基于所合成化合物,低能耗、无辐射的全固态电致变色器件,总... 合成了2种烯烃取代的紫罗精分子,通过核磁、红外和紫外测试技术对其结构进行了确证。循环伏安表明,它们都有2个明显的可逆氧化还原峰;并以PEO胶体聚电解质为离子导电层组装出了基于所合成化合物,低能耗、无辐射的全固态电致变色器件,总厚度约2.35mm,同溶液型电致变色器件相比较,全固态化可以提高器件在变色-褪色和开路延时记忆等方面的性能,且固态电致变色器件制作工艺相对简单,便于规模化生产。经优化后制作的电致变色器件施加1.1~3V的电压可产生明显的蓝色或紫色,断电后开路延时记忆可以达到3d。实验测试出大多数器件响应时间小于50ms,循环次数在百万次以上,主要性能指标已经达到电子墨水的显示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罗精 合成 全固态致变色器件 子墨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苯胺-普鲁士蓝全固态电致变色器件的制备及特性 被引量:1
6
作者 马荣 刁训刚 +3 位作者 张金伟 张鲁玉 武哲 舒远杰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723-726,共4页
电沉积法制备的聚苯胺-普鲁士蓝(PANI-PB)电致变色层与KCl掺杂的聚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PAMPS)的离子导电层相结合,组装制得8.5×12.5cm2全固态电致变色器件。该器件只需1~2V的驱动电压,即可显示出良好的着、退色性能,当驱动电... 电沉积法制备的聚苯胺-普鲁士蓝(PANI-PB)电致变色层与KCl掺杂的聚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PAMPS)的离子导电层相结合,组装制得8.5×12.5cm2全固态电致变色器件。该器件只需1~2V的驱动电压,即可显示出良好的着、退色性能,当驱动电压为零,器件自身着色。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表征表明,该器件在600nm处的光可调节范围达到60%,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固态 致变色器件 沉积 PAMP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机全固态电致变色材料与器件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7
作者 贾汉祥 曹逊 金平实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11-524,共14页
智能场致变色材料是一类能在外场(电场、温度、光照、气氛)刺激下发生可逆光学变化的物质群。其中,电致变色材料因其调节幅度大、响应速率快、着色效率高和循环稳定性好等特点,有望在智能窗、屏幕显示和多功能储能器件等领域得到广泛应... 智能场致变色材料是一类能在外场(电场、温度、光照、气氛)刺激下发生可逆光学变化的物质群。其中,电致变色材料因其调节幅度大、响应速率快、着色效率高和循环稳定性好等特点,有望在智能窗、屏幕显示和多功能储能器件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相较于半固态电致变色器件难于封装以及有机电致变色材料易于变性失效,无机全固态电致变色材料及其器件具有更好的综合应用性。本文聚焦典型无机全固态电致变色材料与器件,综述了当前电致变色器件各结构层的制备途径,并对比了其优劣性,详细介绍了主要的电致变色备选材料及其关键性能评价指标,并阐释了几种代表性电致变色器件的作用原理,提出了使用兼具高透光率、低面电阻以及优异抗弯折性的透明柔性电极替代传统的刚性衬底以实现多场响应器件的应用拓展。最后,从性能瓶颈、工艺难点及产业化机遇的角度对无机全固态电致变色器件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为电致变色产业化进程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机全固态 致变色器件 材料选取 结构设计 应用前景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学设计用于全固态电致变色器件的高溅射效率三明治结构电解质 被引量:2
8
作者 贾汉祥 邵泽伟 +2 位作者 黄爱彬 金平实 曹逊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79-484,共6页
全固态电致变色器件以其光学对比度高、响应速度快以及良好的循环稳定性等特点而广泛应用于节能窗、屏幕显示、多功能储能设备等诸多领域。然而,传统的基于单层电解质体系的全固态电致变色器件常受限于光学透过率和溅射效率的不足。本... 全固态电致变色器件以其光学对比度高、响应速度快以及良好的循环稳定性等特点而广泛应用于节能窗、屏幕显示、多功能储能设备等诸多领域。然而,传统的基于单层电解质体系的全固态电致变色器件常受限于光学透过率和溅射效率的不足。本工作利用反应直流磁控溅射技术成功制备了基于LiAlO_(x)/Ta_(2)O_(5)/LiAlO_(x)(ATA)三明治结构电解质的全固态电致变色器件。通过引入ATA三明治结构电解质,所制得的七层体系电致变色器件(ITO/NiO/LiAlO_(x)/Ta_(2)O_(5)/LiAlO_(x)/WO_(3)/ITO)兼具了优异的透光率和可观的溅射效率。该全固态电致变色器件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着色效率(79.6 cm^(2)/C),更快的响应速度(着色时间1.9 s,褪色时间1.6 s)以及数百次循环的良好稳定性。此外,ATA三明治结构电解质充分利用了Ta2O5优异的离子传输速率和稳定性,并提供了足够的锂离子以满足快速变色切换的需求。因而,通过连续直流溅射制备的基于ATA三明治结构电解质的全固态电致变色器件有望为高性能电致变色器件的量产和实际应用提供重要的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机全固态 致变色器件 多层解质 溅射效率 光学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机全固态电致变色器件研究进展 被引量:7
9
作者 张翔 李文杰 +1 位作者 李垚 赵九蓬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40-149,共10页
电致变色是一种在外加电场下材料光学属性可变的现象。本文围绕全固态电致变色器件,阐述了器件中每一层的结构、可选材料、性能等,并根据全固态电致变色器件近期的研究进展,总结了两种全固态器件的典型结构,详细介绍了两类器件结构的结... 电致变色是一种在外加电场下材料光学属性可变的现象。本文围绕全固态电致变色器件,阐述了器件中每一层的结构、可选材料、性能等,并根据全固态电致变色器件近期的研究进展,总结了两种全固态器件的典型结构,详细介绍了两类器件结构的结构特点、制备方法和电致变色性能,并展望了未来全固态电致变色器件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渡金属氧化物 氧化钨 全固态 致变色器件 智能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致变色器件中WO_3薄膜高温环境性能退化机理 被引量:7
10
作者 周超 周晖 +3 位作者 张凯锋 左华平 何延春 熊玉卿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3-38,共6页
目的研究ITO/WO_3/LiTaO_3/NiO_x/Al反射式无机全固态薄膜中WO_3薄膜在高温环境中的性能退化机理。方法采用直流反应磁控溅射法制备电致变色器件和WO_3单层薄膜,并进行高温加热试验。对电致变色整体器件进行反射率变化量的测试,对WO_3... 目的研究ITO/WO_3/LiTaO_3/NiO_x/Al反射式无机全固态薄膜中WO_3薄膜在高温环境中的性能退化机理。方法采用直流反应磁控溅射法制备电致变色器件和WO_3单层薄膜,并进行高温加热试验。对电致变色整体器件进行反射率变化量的测试,对WO_3薄膜进行微观结构分析和电化学循环特性分析。结果电致变色器件经不同温度加热后,350℃以下,反射率变化量下降不明显,350℃以上反射率变化量明显降低,WO_3薄膜发生了非晶结构向晶体结构的转变。WO_3薄膜的电化学循环特性为:随着加热温度的升高,电致变色响应时间增大,350℃以上,响应时间急剧增大,电致变色性能降低明显,但电致变色循环稳定性更好。结论 WO_3薄膜疏松多孔的非晶结构能提供更多的离子(电子)注入和传输通道,电致变色性能更好,但疏松多孔结构循环稳定性较差。致密的晶体结构因通道闭合,离子(电子)不易注入和传输,电致变色性能较差,但致密结构循环稳定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射式无机全固态薄膜 致变色 WO3薄膜 高温环境 退化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夹层式WO_(3)-NiO电致变色玻璃:从材料到器件的体系化研究
11
作者 杨晔 谢紫凌 +3 位作者 程奕 户其钊 金琼雅 袁晨 《中国表面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7-133,共17页
基于WO_(3)-NiO体系的电致变色(EC)玻璃具有优异的可见与红外的主动调控特性和节能效果,在建筑、新能源汽车等产业的应用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生产效率与制造成本等因素的限制,使得大面积WO_(3)-NiO电致变色玻璃未规模化地投入市场。相... 基于WO_(3)-NiO体系的电致变色(EC)玻璃具有优异的可见与红外的主动调控特性和节能效果,在建筑、新能源汽车等产业的应用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生产效率与制造成本等因素的限制,使得大面积WO_(3)-NiO电致变色玻璃未规模化地投入市场。相比于在单一玻璃表面采用膜层堆栈方式制备多层膜结构的电致变色器件,以高性能锂离子胶膜为中间层,将磁控溅射沉积的Glass/TCO/WO_(3)以及Glass/TCO/NiO通过层压的方式组装成夹层式器件是一种可行地实现电致变色玻璃大面积、低成本规模化生产的技术手段,正逐渐成为器件制备技术的主流。然而,面向于大面积夹层式WO_(3)-NiO电致变色玻璃的低成本制造和新的应用需求,仍有必要开展从材料到器件的体系化研究。在材料端,开发兼容现有镀膜产线的高质量EC氧化物陶瓷靶材制备技术,高性能WO、NiO薄膜成分、结构、性能与色彩的调控技术,具备高离子电导率、高粘结强度、高热稳定、高透明且易于实现大面积规模化生产的锂离子胶膜材料及其制备技术等。在器件端,开发与现有玻璃产业兼容的大尺寸器件的层压工艺,弧型器件的制备技术,具备更高效节能且能呈现中性着褪色的器件技术等。针对上述挑战,综述了国内外相关研究团队在上述领域的研究进展,结果表明,可以制备出满足高性能电致变色薄膜沉积的EC氧化物陶瓷靶材,通过调节磁控溅射工艺参数可以有效实现对薄膜成份、结构以及性能调控,开发出满足层压工艺的、具有高离子电导率(1.51×10^(-4)S·cm^(-1))的固态聚合物电解质,最终利用商用高压釜实现30 cm×30 cm WO_(3)-NiO电致变色器件高质量制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变色器件 玻璃 靶材 磁控溅射 薄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掺氮WO_3电致变色薄膜及器件的制备与性能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伟 李合琴 +3 位作者 陶磊 乔恺 黄依琴 李世伟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08-612,共5页
文章在氧化铟锡(indium tin oxide,ITO)玻璃上用反应磁控溅射法制备了氮掺杂WO_3薄膜和TiO_2薄膜,并封装制成电致变色器件。用X-ray衍射仪、原子力显微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对薄膜的结构、形貌、成分和结合键进行表征;采用直流稳压电... 文章在氧化铟锡(indium tin oxide,ITO)玻璃上用反应磁控溅射法制备了氮掺杂WO_3薄膜和TiO_2薄膜,并封装制成电致变色器件。用X-ray衍射仪、原子力显微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对薄膜的结构、形貌、成分和结合键进行表征;采用直流稳压电源和分光光度计对器件的透光变色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制备的掺氮WO_3薄膜为非晶态,其非晶衍射包的峰位随着含N量的增加而移动;随着WO_3薄膜中含N量的升高,表面粗糙度增大,器件在着色态透光率降低;掺氮WO_3薄膜中W、O分别以W^(6+)和O^(2-)存在,而N以中性价态、代换O位与W键合以及表面吸附3种状态存在。当掺氮量为2.80%时,电致变色器件调制幅度最大,适用于节能玻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掺氮WO3薄膜 反应磁控溅射 致变色器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溅射气压对WO_3薄膜电致变色器件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伟 李合琴 +5 位作者 陶磊 张学科 乔恺 周矗 黄依琴 左敏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30-33 38,共5页
采用磁控溅射法,以溅射气压为变量,在ITO导电玻璃上制备了WO3薄膜及TiO2薄膜,将Li+聚合物电解质涂覆于这两种薄膜之间封装成固态电致变色器件。采用XRD、AFM对WO3薄膜进行结构表征和形貌观察;采用直流稳压电源对器件进行电致变色测试,... 采用磁控溅射法,以溅射气压为变量,在ITO导电玻璃上制备了WO3薄膜及TiO2薄膜,将Li+聚合物电解质涂覆于这两种薄膜之间封装成固态电致变色器件。采用XRD、AFM对WO3薄膜进行结构表征和形貌观察;采用直流稳压电源对器件进行电致变色测试,并以分光光度计测定其着色/褪色态可见光透过率。结果表明:1.5Pa溅射气压下原位沉积WO3薄膜含较多的金属W;2.0~3.0Pa溅射气压下得到了非晶态WO3薄膜;2.0Pa溅射气压下得到的WO3薄膜表面分布有狭长的颗粒团簇,表面积较大,便于着色或褪色时Li+与电子的注入或脱出,故其所封装器件的调制幅度最大,响应最快;随溅射气压的增大,WO3薄膜表面缺陷增多,器件变色性能恶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O3薄膜 致变色器件 直流磁控溅射 溅射气压 表面形貌 透过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原位聚合离子液体凝胶的固态电致变色器件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14
作者 张欣妍 孙洁 +4 位作者 秦军荣 刘艳芳 厉孝广 王鑫 王荣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22-828,共7页
本文通过在离子液体BmimPF6中原位热聚合甲基丙烯酸甲酯得到了透明的离子液体凝胶。通过交流阻抗测定,当BmimPF6与甲基丙烯酸甲酯的质量比为5∶1时,离子液体凝胶的导电率为1.33×10-3Scm-1。将通过电化学沉积制得的三氧化钨(WO3)和... 本文通过在离子液体BmimPF6中原位热聚合甲基丙烯酸甲酯得到了透明的离子液体凝胶。通过交流阻抗测定,当BmimPF6与甲基丙烯酸甲酯的质量比为5∶1时,离子液体凝胶的导电率为1.33×10-3Scm-1。将通过电化学沉积制得的三氧化钨(WO3)和普鲁士蓝(PB)修饰FTO电极,与上述离子液体凝胶一起组装得到了全固态的电致变色器件。原位吸收光谱数据显示所制得的电致变色器件,在±2V的工作电压下,具有稳定的电致变色响应,其着色和褪色时间分别为4.5s和4.0s,着色效率达190cm2C-1(λ=660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液体凝胶 致变色器件 三氧化钨薄膜 普鲁士蓝薄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O_(3)薄膜电致变色器件的响应时间测试及其改善方案 被引量:5
15
作者 孙天皓 刘红均 +4 位作者 伏桂月 娄飞 李涵 刘召军 邱成峰 《液晶与显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41-648,共8页
电致变色(Electrochromism,EC)器件,具有工作电压低、多稳态、静态无功耗、变色功耗低、透光度/反射度连续可调等特点。WO_(3)制作的电致变色器件存在响应时间过长、光学调制幅度较低等问题。为了能够进一步缩短响应时间,本文使用WO_(3... 电致变色(Electrochromism,EC)器件,具有工作电压低、多稳态、静态无功耗、变色功耗低、透光度/反射度连续可调等特点。WO_(3)制作的电致变色器件存在响应时间过长、光学调制幅度较低等问题。为了能够进一步缩短响应时间,本文使用WO_(3)作为变色层的材料并制备电致变色器件,研究了不同氩氧流量比下对WO_(3)薄膜的影响以及对响应时间的影响,且以Ag-WO_(3)复合层作为变色层的改进方案来制备电致变色器件,研究其对响应时间的影响。研究表明当氩氧流量比为50∶50时,WO_(3)薄膜制备的电致变色器件的响应时间最短,着色响应时间与褪色响应时间分别为21.27 s与11.68 s;Ag-WO_(3)复合薄膜制作的电致变色器件,当Ag层厚度为6 nm时,两种响应时间最小,着色响应时间与褪色响应时间分别为12.71 s和7.89 s。WO_(3)薄膜制作的电致变色器件,在不同氩氧流量比下器件的响应时间受到影响;Ag-WO_(3)复合薄膜制作的电致变色器件响应时间与用WO_(3)制作的器件相比明显缩短,但是当Ag层厚度增加时,器件的响应时间随之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变色器件 WO_(3)薄膜 Ag-WO_(3)复合薄膜 响应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镍电致变色薄膜及其器件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罗自良 王顺花 +2 位作者 毛佳伟 朱鸣飞 刁训刚 《宇航材料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6-73,共8页
以氧化铟锡(ITO)玻璃为基底,采用直流反应磁控溅射法在室温环境下制备了高透过率调制的NiO_(x)薄膜,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电镜(SEM)、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 3600)对薄膜进行分析和表征,研究溅射过程中氩氧比、气压、功率对... 以氧化铟锡(ITO)玻璃为基底,采用直流反应磁控溅射法在室温环境下制备了高透过率调制的NiO_(x)薄膜,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电镜(SEM)、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 3600)对薄膜进行分析和表征,研究溅射过程中氩氧比、气压、功率对薄膜结构、形貌及电致变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备的NiO_(x)薄膜表面有明显的结晶颗粒及孔隙,并沿(200)晶面择优生长;随着气压、功率、氧分压的增大,透过率调制先增大后减小,在时间为45 min、溅射气压4.9 Pa、氩氧比113∶7、功率215 W时最高可达58.3%,着褪色响应时间分别为9和19s,相应的着褪色效率分别为77.56和40.39 cm^(2)/C;以最优工艺的NiO_(x)薄膜组装了结构为Glass/ITO/NiO_(x)/Li-electrolyte/WO/ITO/Glass的电致变色器件,器件在550 nm处的光调制幅度为46.5%,着褪色时间分别为27和45 s,相应的着褪色速率为1.5和0.9%/s,在循环500次后透过率调制保持在4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控溅射 NiO_(x)薄膜 致变色器件 高调制幅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塑料基TiO_2电致变色薄膜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再轲 肖加余 曾竟成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56-60,共5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分别在镀有ITO透明电极的玻璃和塑料基体上制备了TiO2电致变色薄膜,对比研究了不同基体上溶胶的成膜性及薄膜的电致变色性能。结果表明:在相对湿度低于15%的环境中,采用0.4mol/L的溶胶可以通过多次提拉制得表面光洁的较... 采用溶胶-凝胶法分别在镀有ITO透明电极的玻璃和塑料基体上制备了TiO2电致变色薄膜,对比研究了不同基体上溶胶的成膜性及薄膜的电致变色性能。结果表明:在相对湿度低于15%的环境中,采用0.4mol/L的溶胶可以通过多次提拉制得表面光洁的较厚透明TiO2薄膜;随热处理温度的升高,薄膜的电色可逆性变好,循环寿命变大,但离子储存能力下降;塑料基TiO2薄膜与相同条件下制备的玻璃基薄膜具有相似的性能,呈现出较弱的阴极电致变色效应和较强的Li+储存能力,有望用作柔性电致变色器件的对电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O2薄膜 致变色 溶胶-凝胶 PET/ITO 柔性致变色器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透射式氧化钨基电致变色器件的制作与性能研究
18
作者 赵瑜藏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1年第3期45-48,共4页
本文采用多聚配合物法制备了非晶态氧化钨变色薄膜 ,同时采用半固态电解质初步组装了透射式氧化钨基电致变色器件 ,并对其着色效率、响应时间等电致变色性能参数进行了测定 .
关键词 致变色器件 着色效率 响应时间 着色阈值 非晶态氧化钨变色薄膜 透射式 固体解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掺氮对WO_3薄膜电致变色调制性能的影响
19
作者 王伟 李合琴 +7 位作者 陶磊 乔恺 周矗 张静 唐琼 黄依琴 左敏 李世伟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2471-2477,共7页
采用反应磁控溅射法在ITO玻璃上制备氮掺杂氧化钨(WO3:N)薄膜。采用XRD、XPS、AFM对薄膜的结构、成分、结合键和表面形貌进行表征。将WO3:N薄膜封装制成电致变色器件,并采用直流稳压电源和分光光度计对其进行变色调制性能测试。结果表明... 采用反应磁控溅射法在ITO玻璃上制备氮掺杂氧化钨(WO3:N)薄膜。采用XRD、XPS、AFM对薄膜的结构、成分、结合键和表面形貌进行表征。将WO3:N薄膜封装制成电致变色器件,并采用直流稳压电源和分光光度计对其进行变色调制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制备的WO3:N薄膜为纳米晶结构,其衍射峰位随着含N量的增加而右移;WO3:N薄膜中W、O分别以W6+和O2-存在,而N以中性价态、WO3中的O位替换以及表面吸附3种状态存在;随着WO3:N薄膜中含N量的升高,表面粗糙度逐渐增大,且有利于器件着色;当掺氮2.80%(摩尔分数)时,电致变色器件调制幅度最大为68.8%,比未掺氮器件的高出7.7%,适用于节能玻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O3:N薄膜 反应磁控溅射 致变色器件 节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致变色热控器件透明导电层的制备与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王洁冰 何延春 +3 位作者 许旻 邱家稳 吴春华 赵印中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1期83-87,共5页
本文针对电致变色热控器件的透明导电层开展了ITO薄膜的制备工艺研究,对薄膜制备过程中的几个主要影响因素(溅射压强、氩/氧比例、退火温度等)进行了分析,并测试了薄膜性能,制备的ITO薄膜电阻在100Ω~120Ω左右,在太阳光谱范围的吸收... 本文针对电致变色热控器件的透明导电层开展了ITO薄膜的制备工艺研究,对薄膜制备过程中的几个主要影响因素(溅射压强、氩/氧比例、退火温度等)进行了分析,并测试了薄膜性能,制备的ITO薄膜电阻在100Ω~120Ω左右,在太阳光谱范围的吸收率小于5%,可以满足电致变色器件对透明导电层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变色器件 ITO薄膜 制备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