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双一流”建设高校高层次人才全周期评价模式构建
被引量:
8
1
作者
韩旭东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92-202,共11页
人才评价是人才发展的基础性制度,是人才队伍建设的“指挥棒”。相较于一般性人才评价,高层次人才评价更具复杂性和特殊性。加快建立“双一流”建设高校高层次人才评价体系,对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
人才评价是人才发展的基础性制度,是人才队伍建设的“指挥棒”。相较于一般性人才评价,高层次人才评价更具复杂性和特殊性。加快建立“双一流”建设高校高层次人才评价体系,对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有重要意义。“双一流”建设高校高层次人才全周期评价模式尊重高层次人才特点、成长发展规律和人力资源管理规律,强调全方位、全过程评价人才。运用这种评价模式可以更好地实现评价的引导、激发、诊察、预测和调控功能。针对“双一流”建设高校高层次人才评价中存在的现实困境,从评价理念、甄选人才、使用人才、激励人才、培育人才、评价监控和改进等方面建立起“双一流”建设高校高层次人才全周期评价模式的分析框架,坚持评价导向要回应“国家战略”,评价理念要回归“以人为本”,评价内容要回答“任务牵引”,评价频度要对应“成长周期”,构建包括甄选层、使用层、激励层和培育层在内的“四个坚持”的“双一流”建设高校高层次人才全周期评价模式。实践中建议用科学灵活的评价方法甄选高层次人才,用个性化任务作为评价内容使人才更好发挥作用,用多样式手段激发人才发展动力,用全周期的支持服务全方位培育人才,以探索建立针对“双一流”建设高校高层次人才发展工作更加完善的评价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一流”建设高校
高层次人才
全周期评价模式
人才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双一流”建设高校高层次人才全周期评价模式构建
被引量:
8
1
作者
韩旭东
机构
西南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
出处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92-202,共11页
文摘
人才评价是人才发展的基础性制度,是人才队伍建设的“指挥棒”。相较于一般性人才评价,高层次人才评价更具复杂性和特殊性。加快建立“双一流”建设高校高层次人才评价体系,对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有重要意义。“双一流”建设高校高层次人才全周期评价模式尊重高层次人才特点、成长发展规律和人力资源管理规律,强调全方位、全过程评价人才。运用这种评价模式可以更好地实现评价的引导、激发、诊察、预测和调控功能。针对“双一流”建设高校高层次人才评价中存在的现实困境,从评价理念、甄选人才、使用人才、激励人才、培育人才、评价监控和改进等方面建立起“双一流”建设高校高层次人才全周期评价模式的分析框架,坚持评价导向要回应“国家战略”,评价理念要回归“以人为本”,评价内容要回答“任务牵引”,评价频度要对应“成长周期”,构建包括甄选层、使用层、激励层和培育层在内的“四个坚持”的“双一流”建设高校高层次人才全周期评价模式。实践中建议用科学灵活的评价方法甄选高层次人才,用个性化任务作为评价内容使人才更好发挥作用,用多样式手段激发人才发展动力,用全周期的支持服务全方位培育人才,以探索建立针对“双一流”建设高校高层次人才发展工作更加完善的评价体系。
关键词
“双一流”建设高校
高层次人才
全周期评价模式
人才
评价
Keywords
“double first-class”universities
high-level talents
full-cycle talent evaluation model
talent evaluation
分类号
G647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双一流”建设高校高层次人才全周期评价模式构建
韩旭东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