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全内反射荧光显微镜的单个心肌细胞内钙信号斑图的介观表征 被引量:1
1
作者 白永强 朱星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72-675,共4页
利用基于近场光学原理组建的全内反射荧光显微镜研究单个大鼠心肌细胞内钙离子信号的斑图.结果表明:存在于盖玻片表面约100nm区域的隐失场可较好地照射活体细胞,并能清晰地显示胞内信号;心肌细胞内钙信号包括钙火花、钙靶波、钙平面波... 利用基于近场光学原理组建的全内反射荧光显微镜研究单个大鼠心肌细胞内钙离子信号的斑图.结果表明:存在于盖玻片表面约100nm区域的隐失场可较好地照射活体细胞,并能清晰地显示胞内信号;心肌细胞内钙信号包括钙火花、钙靶波、钙平面波和钙螺旋波等形式,钙信号各形式间存在相互作用;在钙诱导钙释放机制作用下,心肌细胞具有较强的可激发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内反射荧光显微镜 钙火花 钙螺旋波 钙诱导钙释放 可激发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内反射荧光成像技术及其在单分子检测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
作者 何化 任吉存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45-449,454,共6页
全内反射荧光显微镜技术是当今最灵敏的生物成像和检测方法之一,可以直接探测单个荧光分子。这种方法已成功地用于生命科学、化学、物理学等研究领域,获得了常规方法无法得到的重要信息。本文介绍了全内反射荧光显微镜的工作原理和实验... 全内反射荧光显微镜技术是当今最灵敏的生物成像和检测方法之一,可以直接探测单个荧光分子。这种方法已成功地用于生命科学、化学、物理学等研究领域,获得了常规方法无法得到的重要信息。本文介绍了全内反射荧光显微镜的工作原理和实验技术,总结了近年来这种单分子检测方法在生命科学、化学等领域的重要应用,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分子检测 全内反射荧光显微镜 评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棱镜型消逝场耦合增强拉曼/荧光原位光谱检测系统 被引量:2
3
作者 曹修冕 赵军毅 +3 位作者 霍泽鹏 徐抒平 王文全 徐蔚青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189-190,共2页
为解决单一技术在表界面过程研究中的局限性,发展多技术协同配合的综合探测装置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使用Kretschmann棱镜激发银膜表面等离激元极化子(SPP),并在银膜表面修饰具有拉曼及荧光活性的目标分子。利用分子对表面电磁场的散射... 为解决单一技术在表界面过程研究中的局限性,发展多技术协同配合的综合探测装置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使用Kretschmann棱镜激发银膜表面等离激元极化子(SPP),并在银膜表面修饰具有拉曼及荧光活性的目标分子。利用分子对表面电磁场的散射和吸收,将近场的能量重新发射到远场,实现探测。基于该技术,搭建了一套原位融合表面等离激元共振(SPR)光谱、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表面等离激元增强荧光的检测系统,用于实现高灵敏的表界面事件监控及光谱分析功能,并以Cy5.5@SiO_(2)@AuNP@4MBA荧光拉曼双探针为标准样品对仪器功能进行验证。该装置在动态调控等离激元器件,生物传感与检测,界面光电催化等领域均有很多潜在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等离激元共振 表面增强拉曼散射 全内反射荧光显微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力学信号介导的抗原受体的免疫活化初探
4
作者 刘万里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291-291,共1页
目的B淋巴细胞具有机械力感知功能,通过其表面表达的B细胞受体(BCR)识别抗原的理化特性。然而,BCR感知机械力的灵敏度及其活化机制仍然未知。方法使用机械力探针(TGT)系统,在其机械力范围内(12~56 p N)对B细胞进行研究,力图解决这一问... 目的B淋巴细胞具有机械力感知功能,通过其表面表达的B细胞受体(BCR)识别抗原的理化特性。然而,BCR感知机械力的灵敏度及其活化机制仍然未知。方法使用机械力探针(TGT)系统,在其机械力范围内(12~56 p N)对B细胞进行研究,力图解决这一问题。实验中,利用全内反射荧光显微镜(TIRFM)成像系统,观察到的幼稚B细胞表达的Ig M型BCR的活化呈现对机械力敏感的活化趋势。结果和结论Ig M型BCR在较低机械力(12~16 p N)下会引发较弱的激活,23-43 p N机械力会启动中等程度的活化,而较高机械力(50~56 p N)产生的较强的激活,整体呈现一个明显的多阈值效应。对其机制进行研究,发现Ig M型BCR在高机械力阈值而非中级或较低的机械力阈值的活化,部分依赖于肌球蛋白IIA。最令惊奇的是,记忆性B细胞表达的Ig G型BCR,只需要小于12 p N的极低阈值便可活化,这为抗原刺激后细胞迅速的免疫应答提供了另一种解释。一系列突变体实验揭示Ig G型BCR的重链胞内区对其仅需非常小的机械力便可活化的特性而言,是充分且必要的。这些结果说明不同亚型的BCR对机械力的灵敏度和活化阈值是不同的。这些研究将为B细胞受体活化,记忆B细胞快速应答反应、疫苗设计和药物开发等方面提供初步的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原受体 抗原刺激 全内反射荧光显微镜 感知功能 阈值效应 免疫应答 B淋巴细胞 成像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过调控配体间距和配体-受体结合动力学来改变细胞迁移模式
5
作者 冯晶晶 熊朝辉 +3 位作者 马跃峰 胡钰茹 陈伟 刘郑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402-403,共2页
目的细胞通过单个整合素蛋白和细胞膜内较大的黏附复合物,来感知细胞外基质分子的密度和分布,从而在各种正常和病理情况下驱动细胞活动。先前的研究表明机械力在细胞感知纳米级配体间距上的黏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机械力是... 目的细胞通过单个整合素蛋白和细胞膜内较大的黏附复合物,来感知细胞外基质分子的密度和分布,从而在各种正常和病理情况下驱动细胞活动。先前的研究表明机械力在细胞感知纳米级配体间距上的黏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机械力是如何介导细胞感知配体间距从而调控细胞的迁移仍然知之甚少。本研究旨在揭示细胞迁移过程中感知配体间距的生物力学机制。方法利用分子张力探针可视化技术和嵌段共聚物胶束纳米光刻技术相结合的方式制备可以调控整合素配体间距和配-受体结合动力学的基底,运用全内反射荧光显微镜观察成纤维细胞在该基底上的迁移。结果在合适的配体密度和限制力阈值条件下,成纤维细胞可以从缓慢的间充质细胞迁移自发地切换到快速的阿米巴细胞迁移表型。而这种快速迁移现象的出现与机械力的大小和机械力的加载方式有关。此外,整合素β1的结合活性,是介导细胞发生快速迁移所必需的。结论本研究提供了一种简便的方法来调节成纤维细胞的相对迁移速度和迁移模式,而这种感知配体间距的细胞迁移过程是整合素张力介导的。本研究工作为减少高度恶性癌细胞的扩散,延缓炎症过程中白细胞的入侵以及促进伤口的愈合等方面的研究开辟了新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内反射荧光显微镜 成纤维细胞 细胞迁移 间充质细胞 受体结合 整合素 病理情况 生物力学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膜上信号转导蛋白的单分子成像与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梁钰昕 赵容 +1 位作者 梁馨月 方晓红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127-1138,共12页
结合本课题组的研究工作,介绍了单分子荧光成像原理、荧光标记方法及数据分析方法,并进一步综述了单分子荧光成像在几种重要的膜蛋白信号转导分子机制和相关药物研究中的进展.
关键词 单分子荧光成像 细胞膜受体 全内反射荧光显微镜 超分辨成像 单分子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分子技术在G蛋白偶联受体二聚体中的应用
7
作者 蔡欣 王春勇 +3 位作者 王德秀 苏文霞 鲁洪 王凤斌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206-1211,共6页
G蛋白偶联受体(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s,GPCRs)不仅能以单体的形式发挥生物学作用,还可以相互作用形成同源/异源二聚体,后者是调节受体功能的一种重要方式,能改变下游信号蛋白的偶联,产生特异信号转导通路,介导一系列生理和病理过... G蛋白偶联受体(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s,GPCRs)不仅能以单体的形式发挥生物学作用,还可以相互作用形成同源/异源二聚体,后者是调节受体功能的一种重要方式,能改变下游信号蛋白的偶联,产生特异信号转导通路,介导一系列生理和病理过程,如心血管调节、能量代谢等。因此,GPCR二聚体成为新型药物靶点之一,备受关注。但是以往对GPCR二聚体的研究一直是按总体平均水平(ensemble average)进行,这隐藏了有价值的信息,失去了生物异质性的有用数据。单分子技术具有前所未有的时空分辨率,能够直接显示GPCR二聚体的内部状态、运动轨迹,以及随着时间和周围环境的变化而转变等,有助于进一步剖析GPCR二聚体的关键作用和相关药物的开发。因此,该文将对研究GPCR二聚体的单分子技术(如全内反射荧光显微镜、受激发射损耗显微技术、基态耗尽显微术等)进行简要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分子技术 G蛋白偶联受体 二聚体 全内反射荧光显微镜 受激发射损耗显微技术 药物靶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