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0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鼠原代脂肪细胞中单个GLUT4囊泡的成像——全内反射荧光显微成像技术的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许迎科 李届悦 +1 位作者 许科帝 郑筱祥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2112-2116,共5页
本研究采用高斯拟合算法与全内反射荧光显微技术(TIRFM),通过实时动态的单粒子追踪拍摄来分析原代培养大鼠脂肪细胞基础条件及胰岛素刺激下细胞膜附近绿色荧光蛋白(GFP)标记的GLUT4囊泡的运动变化.使用高斯拟合来消除光学成像系统中发... 本研究采用高斯拟合算法与全内反射荧光显微技术(TIRFM),通过实时动态的单粒子追踪拍摄来分析原代培养大鼠脂肪细胞基础条件及胰岛素刺激下细胞膜附近绿色荧光蛋白(GFP)标记的GLUT4囊泡的运动变化.使用高斯拟合来消除光学成像系统中发生的原始样品中单像素点荧光强度值的污染,重建出囊泡真实的中心点荧光强度值.通过对序列图像中的囊泡点应用高斯拟合和相应的搜索算法,得到所有囊泡的高斯中心点荧光强度值序列,继而描绘出囊泡的动态转运路径.结果表明,基础条件下膜附近的多数GLUT4囊泡处于沿同一路径的快速长距离转运状态;胰岛素刺激后,长距离转运的GLUT4囊泡数量减少,多数GLUT4囊泡固定成团或者在原地摆动呈限制性的运动.当GLUT4囊泡锚定至膜上后,即迅速与膜融合.说明高斯拟合算法及全内反射荧光显微技术的结合可以很好地实现囊泡纳米尺度的三维实时追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细胞 GLUT4囊泡 胞吐 单粒子追踪 全内反射荧光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接反射在线可视铁谱暗场显微成像特性分析
2
作者 李博 袁勋 +3 位作者 尹智 吴伟 邵军 马富银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9-200,共12页
为评估直接反射在线可视铁谱(OLVF)暗场显微成像特性,提出了一种磨粒暗场显微成像模型。基于朗伯余弦和光后向散射理论建立了直接反射OLVF显微成像系统的反射光辐照度叠加模型,以实现磨粒暗场显微成像质量的定量评价;仿真计算互补金属... 为评估直接反射在线可视铁谱(OLVF)暗场显微成像特性,提出了一种磨粒暗场显微成像模型。基于朗伯余弦和光后向散射理论建立了直接反射OLVF显微成像系统的反射光辐照度叠加模型,以实现磨粒暗场显微成像质量的定量评价;仿真计算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像面的反差透视比,分析了光学倍率、油液衰减系数和后向散射角变化对磨粒暗场显微成像清晰度的影响规律,确定了磨粒暗场显微成像的最优光学倍率为2.2和油液衰减系数大于2.0;明确CMOS像面的反差透视比在0.210~0.846范围内变化,直接反射OLVF可通过暗场显微成像获得较高清晰度的磨粒图像,其磨粒探测精度约为10μm。磨粒图像采集实验测试结果表明:直接反射OLVF暗场显微成像不仅能够从油液衰减系数大于2.28的原油、柴油机油中可靠捕获磨粒视觉信息,而且可从油液衰减系数小于2.0的液压油、齿轮油中获取磨粒谱片图像,解决了不同油液中金属磨粒探测问题,为在线监测采油装备磨损提供了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反射在线可视铁谱 暗场成像 反差透视比 原油 磨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均值漂移超分辨紧凑型光片荧光显微镜
3
作者 苗浩 张洋 +5 位作者 于湘华 但旦 闵俊伟 杨延龙 千佳 姚保利 《光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84-195,共12页
设计并研制了一套体积为30 cm×30 cm×40 cm的紧凑型多色光片荧光显微镜,使用均值漂移超分辨算法将成像分辨率从530 nm降低至330 nm,通过对荧光小球、Argolight商用荧光显微镜分辨率标定板、菠菜根切片和鼠肠切片进行成像实验... 设计并研制了一套体积为30 cm×30 cm×40 cm的紧凑型多色光片荧光显微镜,使用均值漂移超分辨算法将成像分辨率从530 nm降低至330 nm,通过对荧光小球、Argolight商用荧光显微镜分辨率标定板、菠菜根切片和鼠肠切片进行成像实验验证了系统的成像性能。本系统结构紧凑,可以放置于生物医学实验平台上使用,并且能够对活体样品进行长时间超分辨三维多色荧光成像,为神经科学、发育生物学等生物医学领域提供一种简洁易用的显微成像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片荧光 三维成像 均值漂移超分辨算法 紧凑型 多色荧光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内反射荧光显微术 被引量:6
4
作者 王琛 王桂英 徐至展 《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06-415,共10页
全内反射荧光显微技术是当今世界上最具前途的新型生物光学显微技术之一 ,可以用来实现对单个荧光分子的直接探测。它利用全内反射产生的隐失波照明样品 ,使照明区域限定在样品表面的一薄层范围内 ,因此具有其它光学成像技术无法比拟的... 全内反射荧光显微技术是当今世界上最具前途的新型生物光学显微技术之一 ,可以用来实现对单个荧光分子的直接探测。它利用全内反射产生的隐失波照明样品 ,使照明区域限定在样品表面的一薄层范围内 ,因此具有其它光学成像技术无法比拟的高的信噪比和对比度。近年来 ,已被生物物理学家们广泛应用于单分子的荧光成像中。本文系统的介绍了全内反射荧光显微技术的原理、国内外的发展和现状及其在生物学上的应用 ,并对其未来做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分子探测 荧光分子 全内反射荧光 隐失波 生物光学 发展 荧光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油岩心显微荧光成像光谱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黄乔松 徐晓轩 +4 位作者 许家林 杨仁杰 张林灿 于肇贤 俞钢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02-206,共5页
发展了一种显微荧光光谱成像技术,并将其应用于天然岩心进行显微荧光成像光谱研究。利用这种技术同时采集含油岩心表面的荧光光谱信息和空间信息,并对获得的光谱图像给予光谱学和地质学解释。结果表明,不但能显示岩心形貌和组分的大致趋... 发展了一种显微荧光光谱成像技术,并将其应用于天然岩心进行显微荧光成像光谱研究。利用这种技术同时采集含油岩心表面的荧光光谱信息和空间信息,并对获得的光谱图像给予光谱学和地质学解释。结果表明,不但能显示岩心形貌和组分的大致趋势,而且能揭示其精细细节,为石油地质研究提供了一种新方法,为今后的石油勘探开发工作提供了一种先进的指导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油岩心 荧光成像光谱 石油地质勘察 荧光光谱信息 空间信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显微荧光光谱成像仪的研究与设计 被引量:4
6
作者 范世福 肖松山 +2 位作者 赵友全 李昀 赵玉春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056-1059,共4页
将光谱分析技术快速、灵敏、准确等独特的优点,与光学成像技术的定位记录特点融合、构成光谱成像技术,可以提供分析试样中各种化学或生化成份的分布图像,因而可以获得定性、定量和定位综合、更丰富的分析信息。报导在商售落射荧光显微... 将光谱分析技术快速、灵敏、准确等独特的优点,与光学成像技术的定位记录特点融合、构成光谱成像技术,可以提供分析试样中各种化学或生化成份的分布图像,因而可以获得定性、定量和定位综合、更丰富的分析信息。报导在商售落射荧光显微镜基础上,实现显微镜荧光光谱成像技术的理论基础、系统组成、设计技术关键等一系列研究工作,设计研制成了可在250~680nm波长范围内自动扫描的光纤激发显微荧光光谱成像仪样机,并获得了满意的实验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 光谱成像 荧光光谱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CCD的快速荧光显微成像技术及在活细胞研究中的初步应用 被引量:3
7
作者 林丹樱 孙云旭 +1 位作者 马万云 韩东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917-921,共5页
利用像增强型CCD、氩离子激光器和氙灯等建立了一套快速荧光显微成像系统,并初步应用于活细胞研究。实时观测和拍摄了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分裂过程中细胞内钙敏感荧光探针Fluo-3标记的钙离子浓度分布快速变化的图像,并选取动态图... 利用像增强型CCD、氩离子激光器和氙灯等建立了一套快速荧光显微成像系统,并初步应用于活细胞研究。实时观测和拍摄了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分裂过程中细胞内钙敏感荧光探针Fluo-3标记的钙离子浓度分布快速变化的图像,并选取动态图像中四个典型的点给出荧光强度灰度值的变化曲线。该系统可用于高灵敏实时记录活细胞内基于荧光显微成像的快速变化过程,为活细胞的研究提供了一种很好的观察和分析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CD 快速荧光成像 活细胞 钙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适应光学技术在深层动态荧光显微成像中的应用和发展 被引量:14
8
作者 毛珩 Tao Louis 陈良怡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9-15,共7页
荧光显微成像技术是开展微观生命科学研究的重要手段和工具,使用该技术可以观察生物体内的精细结构、动态追踪生物体内组织、细胞、细胞核、蛋白、小分子等不同尺度的生命活动过程。其中,研究深层组织高时空分辨率荧光显微成像技术,是... 荧光显微成像技术是开展微观生命科学研究的重要手段和工具,使用该技术可以观察生物体内的精细结构、动态追踪生物体内组织、细胞、细胞核、蛋白、小分子等不同尺度的生命活动过程。其中,研究深层组织高时空分辨率荧光显微成像技术,是当前成像领域一个前沿问题。应用自适应光学技术实时补偿经由不透明散射、非均匀生物组织传播而引入的复杂波前畸变已被证实是实现上述技术的一种有效途径。文中首先归纳了深层动态荧光显微成像的需求和特点,随后分别介绍了自适应光学技术近几年在共聚焦显微成像、随机光学重构显微成像、光激活定位显微成像、受激辐射光淬灭显微成像、双光子/多光子激发显微成像中的相关应用,并对今后的研究问题和发展方向提出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成像 自适应光学 深层组织 波前传感 波前校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显微成像技术应用于生物样品中氧氟沙星的检测 被引量:2
9
作者 刘颖 余燕敏 +1 位作者 李慧 李金淑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2981-2986,共6页
应用毛细流自组装成环荧光显微成像技术,建立了溴化十六烷基三甲胺(Cetyltrimethylammoniumbromide,CTMAB)-Al 3+-氧氟沙星(Ofloxacin,OFLX)三元荧光体系(CTMAB-Al 3+-OFLX)测定氧氟沙星的方法,并实测鸡灌喂氧氟沙星药片后血液中药物浓... 应用毛细流自组装成环荧光显微成像技术,建立了溴化十六烷基三甲胺(Cetyltrimethylammoniumbromide,CTMAB)-Al 3+-氧氟沙星(Ofloxacin,OFLX)三元荧光体系(CTMAB-Al 3+-OFLX)测定氧氟沙星的方法,并实测鸡灌喂氧氟沙星药片后血液中药物浓度、人体尿液中氧氟沙星浓度及蜂蜜、氧氟沙星片剂、滴眼液中氧氟沙星的含量,均得到满意结果。在pH9.50NH3-NH4Cl缓冲介质和聚乙烯醇-124存在下,溴化十六烷基三甲胺-Al 3+-氧氟沙星三元配合物在疏水性玻璃表面上受热挥发形成的自组装环直径为1.63mm,环线宽为50μm。当点样体积为0.20μL,氧氟沙星在3.30×10-13~1.65×10-12 mol.ring-1(0.60~2.98mg.L-1)范围内,荧光强度与药物浓度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2),检测限为4.10×10-15 mol.ring-1(7.41μg.L-1)。此法用于鸡灌胃氧氟沙星2h后血药中药物浓度的测定,回收率为96.4%~101.2%;检测了三名健康志愿者服用氧氟沙星片剂后尿液中氧氟沙星的浓度,发现服药后3h尿液中药物浓度最高,回收率在98.2%~106.1%。应用于三种蜂蜜中氧氟沙星残留量的测定,回收率为98.2%~106.1%,相对标准偏差小于2.3%;检测了氧氟沙星片剂、滴眼液中有效成分的含量,与标示量相近,回收率分别为93.5%~101.5%和95.8%~104.2%,RSD为3.5%和3.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组装成环荧光成像技术 氧氟沙星 鸡血清 人体尿液 蜂蜜 氧氟沙星片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镁敏化美他环素荧光显微成像技术应用于北京市密云县养殖场生鲜乳抗生素残留量的检测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颖 杨乐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279-1284,共6页
采用抗生素治疗奶牛乳腺炎是目前普遍采用的一种方法,因此牛奶中抗生素残留问题倍受国际社会关注。寻求简便可行、灵敏度高的检测技术,以适用日趋严格的残留限量要求,保障人们安全、卫生地饮用牛奶至关重要、迫在眉睫。基于固载表面溶... 采用抗生素治疗奶牛乳腺炎是目前普遍采用的一种方法,因此牛奶中抗生素残留问题倍受国际社会关注。寻求简便可行、灵敏度高的检测技术,以适用日趋严格的残留限量要求,保障人们安全、卫生地饮用牛奶至关重要、迫在眉睫。基于固载表面溶剂毛细流的自组装环效应,采用镁敏化美他环素荧光显微成像技术检测了北京市密云县4家养殖场生鲜乳中美他环素残留量,建立了一种检测新方法。实验表明,在pH9.99NH3-NH4Cl缓冲溶液及聚乙烯醇-124存在下,镁和美他环素能形成较强荧光的1∶1配合物,并在憎水性玻片表面形成自组装环,环直径0.93mm,环线宽26.2μm。当点样体积为0.50μL时,线性范围为2.2×10-13~3.6×10-12mol.ring-1(4.4×10-7~7.2×10-6mol.L-1),检测限(3σ)为8.8×10-14mol.ring-1(1.8×10-7mol.L-1)。应用于生鲜牛奶样品中抗生素的检测,得到了满意结果,回收率为93.8%~108%,RSD小于4.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成像技术 镁敏化 美他环素 生鲜牛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内反射荧光技术在病毒成像中的应用和比较
11
作者 陈倩 漆洪波 +1 位作者 赵耀 谭彬 《激光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61-62,共2页
目的:建立以激光为光源的全内反射荧光技术在活体病毒观察示踪的新方法。方法:分别使用普通荧光,激光共聚焦和全内反射荧光显微镜拍摄非洲绿猴肾上皮细胞上的人偏肺病毒,并对图像进行比较。结果:TIRF成像分辨率和时间分辨率上均优于传... 目的:建立以激光为光源的全内反射荧光技术在活体病毒观察示踪的新方法。方法:分别使用普通荧光,激光共聚焦和全内反射荧光显微镜拍摄非洲绿猴肾上皮细胞上的人偏肺病毒,并对图像进行比较。结果:TIRF成像分辨率和时间分辨率上均优于传统荧光以及激光共聚焦,但只能观察到邻近培养介质的病毒,使用条件受到一定的限制。结论:全内反射荧光显微技术可以用于病毒成像,为研究病毒、细菌等病原微生物感染机制提供了直观有效的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内反射荧光 隐失波 病毒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显微成像对于肝脏微循环的观察及相应肝固有动脉超选灌注动物模型的制作
12
作者 王健 邹英华 +2 位作者 佟小强 吕永兴 蒋学祥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06年第2期141-144,共4页
目的探讨荧光显微成像对于研究肝内微循环的应用价值,总结适用于荧光显微技术的经肝固有动脉超选灌注动物模型的制作方法。方法应用10只Sprague-Dawley大鼠,开腹后,将微导管逆行置于胃十二指肠上动脉(GDA),导管开口朝向肝固有动脉的方... 目的探讨荧光显微成像对于研究肝内微循环的应用价值,总结适用于荧光显微技术的经肝固有动脉超选灌注动物模型的制作方法。方法应用10只Sprague-Dawley大鼠,开腹后,将微导管逆行置于胃十二指肠上动脉(GDA),导管开口朝向肝固有动脉的方向制成肝固有动脉超选灌注动物模型。经微导管分别注入0.02%、0.1%、0.5%、1%荧光素钠0.1ml后,应用荧光显微镜观察肝内微循环的显影情况,评价显影清晰度。经微导管分别注入栓塞剂后(碘油、直径40mm的可降解淀粉微球),观察其引发的微循环变化能否为荧光显微成像显示。结果10只Sprague-Dawley大鼠中,8只成功制成肝固有动脉超选灌注动物模型。荧光显微成像技术可以清晰的显示该动物模型肝内微循环的情况,0.1%的荧光素钠为最佳显影浓度。由栓塞剂引发的直接、间接现象均可为荧光显微成像技术所发现。结论荧光显微成像可以清晰显示肝内微循环结构,对于活体状态下肝脏微循环的形态学研究及栓塞剂的研发有高度的应用价值。适用于该技术的经肝固有动脉超选灌注动物模型的制作方法简单、成功率高,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成像 模型 动物 肝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光热反射显微热成像的位置漂移修正方法
13
作者 刘岩 翟玉卫 +3 位作者 丁晨 乔玉娥 荆晓冬 吴爱华 《计量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142-1146,共5页
光热反射显微热成像测试过程中需要采集若干被测图像,整个过程中图像各像素与被测表面位置的对应关系应保持不变,但是被测表面不可避免地会发生位置漂移,从而引起测量误差。结合光热反射显微热成像的具体应用场景和位置漂移的特性,设计... 光热反射显微热成像测试过程中需要采集若干被测图像,整个过程中图像各像素与被测表面位置的对应关系应保持不变,但是被测表面不可避免地会发生位置漂移,从而引起测量误差。结合光热反射显微热成像的具体应用场景和位置漂移的特性,设计了有针对性的亚像素图像配准算法,结合PID控制驱动三轴纳米位移台实现实时的位置漂移修正。实验验证了算法性能以及漂移修正效果,位移修正残差在5 nm以内,与未补偿测量相比,位置漂移引入的误差得到了较好的抑制,提高了光热反射显微热成像测试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量学 亚像素图像配准 光热反射成像 位置漂移 PI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浊介质荧光显微成像的层析能力研究
14
作者 鲁强 曾绍群 +1 位作者 骆清铭 阮玉 《光电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6-20,共5页
采用蒙特卡罗方法给出了混浊介质显微成像中 ,共焦荧光、双光子激发荧光的空间分布。该分布表明双光子激发荧光显微成像具有内在的轴向层析能力 ,而共焦荧光成像的轴向层析能力依赖于共焦针孔的采用。
关键词 荧光成像 混浊介质 层析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2+)增敏米诺环素荧光显微成像技术应用于米诺环素的检测
15
作者 杨乐 刘颖 周姗姗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3-16,19,共5页
应用固载表面毛细流自组装环荧光显微成像技术,建立了Ca2+增敏米诺环素荧光体系测定牛奶中米诺环残留量的分析方法。将米诺环素溶液与一定量的氯化钙溶液,pH 8.50的氨性缓冲溶液及PVA-124溶液充分混合均匀。反应10 min后,滴在疏水性载... 应用固载表面毛细流自组装环荧光显微成像技术,建立了Ca2+增敏米诺环素荧光体系测定牛奶中米诺环残留量的分析方法。将米诺环素溶液与一定量的氯化钙溶液,pH 8.50的氨性缓冲溶液及PVA-124溶液充分混合均匀。反应10 min后,滴在疏水性载玻片表面上,微波加热,溶剂受热挥发后,形成直径约为1.7 mm,环带宽约为45.3μm的自组装环。当点样体积为0.3μL时,线性范围为5.6×10-13~1.8×10-11mol,方法的检出限(3σ)为5.6×10-14mol。应用于米诺环素胶囊中米诺环素和牛奶中残留米诺环素的检测,回收率分别为104.3%~105.0%和96.0%~105.9%,相对标准偏差(n=5)小于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成像技术 毛细流自组装环 米诺环素 牛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肤反射式共聚焦显微成像自适应图像亮度调节 被引量:4
16
作者 缪新 张运海 黄维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270-1276,共7页
在皮肤反射式共聚焦显微成像过程中,为了实现图像亮度的快速调节,提出了一种图像亮度自适应调节方法。通过实验建立光强控制电压与图像亮度之间的关系模型,划分图像极端亮度区间与适度亮度区间,采用分段调节策略,将初始图像从极端亮度... 在皮肤反射式共聚焦显微成像过程中,为了实现图像亮度的快速调节,提出了一种图像亮度自适应调节方法。通过实验建立光强控制电压与图像亮度之间的关系模型,划分图像极端亮度区间与适度亮度区间,采用分段调节策略,将初始图像从极端亮度区间快速调整至适度亮度区间,在适度亮度区间内通过线性补偿调节至目标灰度均值。对不同深度、不同位置的皮肤组织进行实时成像,图像初始亮度存在着过亮、过暗和适中等各种情况,上述亮度自适应调节方法均能实现快速亮度调节,调节迭代次数为2~3,调节后图像灰度均值达到最优值70左右。实验结果表明,这种自适应图像亮度调节方法快速、有效,能够满足皮肤共聚焦成像检测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像 反射式共聚焦 皮肤 亮度区间 线性补偿 图像灰度均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红外二区荧光宽场显微活体成像技术和应用 被引量:2
17
作者 阙步军 彭士屹 +4 位作者 耿伟航 崔健 胡森虎 冯哲 钱骏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81-198,共18页
近红外二区(900~1 880 nm,the Second Near-Infrared Region,NIR-Ⅱ)荧光宽场显微成像技术是当前大深度活体成像的一大研究热点,在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方面都拥有巨大的潜力。对比可见光(360~760 nm)和近红外一区(760~900 nm,the First N... 近红外二区(900~1 880 nm,the Second Near-Infrared Region,NIR-Ⅱ)荧光宽场显微成像技术是当前大深度活体成像的一大研究热点,在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方面都拥有巨大的潜力。对比可见光(360~760 nm)和近红外一区(760~900 nm,the First Near-Infrared Region,NIR-Ⅰ)的成像,NIR-Ⅱ荧光宽场显微成像技术在活体层面具有更高的清晰度和更深的组织穿透。在NIR-Ⅱ宏观成像基础上,对组织微结构清晰成像的需求迫使成像试剂持续发展,成像系统不断精进。目前,NIR-Ⅱ荧光宽场显微成像技术在脉管显微造影、肿瘤精确分析、炎症准确追踪等生物应用上都获得一系列突破,相关研究对象包含啮齿类动物(如小鼠,大鼠)及灵长类动物(如狨猴,猕猴)等。将来随着仪器商业化和国产化突破,成像试剂安全性逐步提高,NIR-Ⅱ荧光宽场显微成像应用价值将不断攀升。本文从NIR-Ⅱ荧光成像的机制及优势展开讨论,综述NIR-Ⅱ荧光宽场显微成像的系统特点和演进历史,以及其在不同生物模型上活体成像方面的最新探索和前景展望,以期推动NIR-Ⅱ荧光宽场显微成像技术进一步普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成像 近红外二区 宽场成像 大深度活体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共焦并行探测显微成像系统设计及实验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青青 郑继红 +4 位作者 桂坤 王康妮 李道萍 王雅楠 高正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00-104,共5页
将数字微镜器件加入到荧光显微成像系统中,代替传统共焦显微系统中的照明针孔,利用其调制特性,通过在数字微镜器件上加载不同图片,实现对光束的分割.对马铃薯细胞分别进行四通道、六通道、九通道的荧光细胞探测,同时采用平面反射镜作为... 将数字微镜器件加入到荧光显微成像系统中,代替传统共焦显微系统中的照明针孔,利用其调制特性,通过在数字微镜器件上加载不同图片,实现对光束的分割.对马铃薯细胞分别进行四通道、六通道、九通道的荧光细胞探测,同时采用平面反射镜作为样品,测试得到系统的深度响应曲线,分析了系统的分辨率.实验结果表明,数字微镜器件的加入实现了从点对点共焦成像变为多点并行共焦显微成像,提高了显微成像的探测速度,同时具有较高的分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 共焦 数字镜器件 荧光细胞 并行探测 成像 深度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透反射显微红外成像中电场驻波现象的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文文 田宇 +1 位作者 杨和丽 张普敦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S1期85-86,共2页
透反射红外显微成像中由于电场驻波(EFSW)现象的存在,使光谱发生畸变,对定性及定量分析造成影响。本文对不同厚度的牛血清蛋白(BSA)和聚乳酸(PLA)在透反射模式下进行红外显微分析,发现其并不符合Beer-Lambert(B-L)定律。进一步对BSA和PL... 透反射红外显微成像中由于电场驻波(EFSW)现象的存在,使光谱发生畸变,对定性及定量分析造成影响。本文对不同厚度的牛血清蛋白(BSA)和聚乳酸(PLA)在透反射模式下进行红外显微分析,发现其并不符合Beer-Lambert(B-L)定律。进一步对BSA和PLA进行透反射红外成像分析,可以明显看到EFSW使红外图像发生了周期性的变化,从而证实了EFSW对测定结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成像 反射 电场驻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三维荧光显微成像技术的研究进展(特邀) 被引量:1
20
作者 闫天宇 何颖 +3 位作者 王鑫宇 徐欣怡 谢晖 陈雪利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60-73,共14页
荧光显微成像具有高分辨率、高灵敏度、高分子特异性以及非介入性的优点,可以在微米乃至纳米尺度下表征样本的形态学与分子功能学信息,成为了生命科学研究的重要工具。随着微观生物学研究的不断深入,荧光显微成像被期待能够动态且立体... 荧光显微成像具有高分辨率、高灵敏度、高分子特异性以及非介入性的优点,可以在微米乃至纳米尺度下表征样本的形态学与分子功能学信息,成为了生命科学研究的重要工具。随着微观生物学研究的不断深入,荧光显微成像被期待能够动态且立体地观测微观生物结构与分子事件。文中系统性地梳理了近年来快速三维荧光显微成像技术的研究进展,包括点扫描式成像、宽场成像与投影断层成像在提高成像速度、拓展成像维度以及增强成像质量等方面的主要技术手段、改进策略与代表性研究成果,并展望了快速三维荧光显微成像技术的未来挑战与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医学工程 荧光成像 体积成像 快速扫描 光学断层 宽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